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厄爾尼諾影響期貨品種

厄爾尼諾影響期貨品種

發布時間: 2021-06-11 06:47:34

Ⅰ 厄爾尼諾對棉花期貨有怎樣的影響

隨著氣象學家五年來首次警告厄爾尼諾已經歸來,棉花期貨投資者應該何去何從?
日本和澳大利亞上月宣布厄爾尼諾已經出現。當月,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檢測的海洋表面溫度指數出現了與1997-98年強烈厄爾尼諾現象時同樣的走勢,這意味著太平洋地區的厄爾尼諾現象正持續加強,並且可能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來襲時,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翻現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迴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秘魯、厄瓜多沿岸由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由於海水溫度的變化,導致空氣對流發生轉變,帶來亞洲東岸乾旱、美洲西岸潮濕的氣候。
亞洲和美洲作為大豆、玉米、甘蔗、天然橡膠和棉花的主產區,自然深受厄爾尼諾影響。中銀國際表示,厄爾尼諾一旦發生,首先體現在市場對農產品產量下滑的擔憂,從而帶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增強對農業板塊投資的信心。
海通證券在報告中總結道,厄爾尼諾總能帶動農作物價格上漲,但對於產量的影響悲喜交加,小麥通常大幅減產,大豆往往大幅增產, 大米和玉米產量波動比較溫和。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旗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小麥期貨投資者很快對厄爾尼諾即將來臨的警告予以了嚴肅的回應。如下圖所示,5月14日,該作為全球行業基準已經超過135年的小麥期貨大幅跳漲:
那麼棉花呢?兩家券商的研報顯示,考慮到庫存因素,本次厄爾尼諾對棉花的影響相對復雜。
棉花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其中又以中印最多,兩者總共佔比高達約 50%。 中銀國際整理的數據顯示, 2013 年全球 2,573萬噸棉花產量中,中國產量為 670 萬噸,佔到 26.0%;印度產量為 634 萬噸,占 24.6%;美國產量為 287 萬噸,占 11.2%;巴基斯坦產量為 207 萬噸,占 8.1%,前四個國家的總產量佔比達到 70.0%。

棉花喜溫怕寒,其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 20~30℃。為了達到早發、穩長、高產的目的,棉花苗期要求氣溫穩定。因此,帶來非旱即澇的厄爾尼諾以及伴隨發生的拉尼娜會使得棉花的產量大幅下滑,進而影響棉花價格。
據海通證券,2000 年至今棉花價格有兩次大幅攀升,均出現在厄爾尼諾出現的年份:一次發生在 2002 年,同比上漲38%;另一次發生在2009 年,同比上漲 36%,而且延續到 2010 年同比上漲85%。
CME的棉花期貨投資者更是將2009-2010年那次厄爾尼諾效應發揮到了極致。如圖所示,CME 2號棉花期貨從2009年3月的低點到2011年3月的最高點,累計漲幅高達5.34倍。
海通證券表示,厄爾尼諾對棉花價格影響顯著,由於拉尼娜往往伴隨厄爾尼諾發生,警惕有可能延長的價格波動時間。
當然,棉花價格的影響因素眾多,既受到供求影響,也受農業政策、紡織、外貿政策等影響。中銀國際進一步分解了厄爾尼諾對中印棉花產量的影響後發現:
印度:在厄爾尼諾時期,印度 6-9 月常會出現嚴重乾旱,但此時乾旱對棉花生產影響不大。歷史來看,厄爾尼諾出現的時間段,印度棉花增產和減產的幾率幾乎是一致的,產量變化最大的年份是 1953/1954 年的增產 15%和 1986/1987年的減產 13%,次之就是 1997 年的減產 11.4%,而其餘年份產量變化幅度並不明顯,說明總體來講厄爾尼諾對印度棉花生產的影響較小。
中國:厄爾尼諾時期,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常會有不同程度的乾旱,而高溫乾旱常導致棉鈴蟲等病害爆發,會略微影響棉花產量的增長。但從總體來看,厄爾尼諾天氣對我國棉花生產的影響作用微乎其微,無論是 1994/95 年還是1997/1998 年,我國棉花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單產角度都是增加的。
加之當前棉花庫存積壓:
2012/13 年度,USDA 統計中國棉花產銷情況,國內棉花總產量 685.8 萬噸,年比下降 6%,進口量 239.5 萬噸,年比下降 55%,同時國內消費量 772.9 萬噸,年比下降 18.6%,同期期末庫存 818.88 萬噸,年比增加 138.7%,庫存消費比105.94%。

2012/13 年度全球棉花產量 2,543.7 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 2,315.1 萬噸,同期期末庫存 1,747.7 萬噸,較上一年增長 18%,期末庫存消費比 75.49%。除中國大陸外,全球棉花總產量 1,857.9 萬噸,全球棉花總消費量 1,542.9 萬噸,消費量比上一年度減少 11 萬噸,期末庫存 939.7 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 60.9%。
因此,中銀國際的看法是,除非發生強厄爾尼諾天氣,否則天氣因素造成棉花價格(期貨)上漲更多是短暫的預期行為,對整體的供需環境影響幾乎沒有。在棉花庫存消費比超過 100%的情況下,棉花價格上漲的基礎還很薄弱。
從CME棉花期貨走勢上看,市場確實出現了分歧。日本和澳大利亞最初宣布(5月12日)厄爾尼諾來臨時,棉花期貨出現過一波較大的上漲,但隨後幾日便回落,市場陷入震盪...
華爾街見聞有這個報告哦。

Ⅱ 厄爾尼諾現象對棉花期貨有影響嗎

隨著氣象學家五年來首次警告厄爾尼諾已經歸來,棉花期貨投資者應該何去何從?
日本和澳大利亞上月宣布厄爾尼諾已經出現。當月,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檢測的海洋表面溫度指數出現了與1997-98年強烈厄爾尼諾現象時同樣的走勢,這意味著太平洋地區的厄爾尼諾現象正持續加強,並且可能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來襲時,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翻現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迴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秘魯、厄瓜多沿岸由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由於海水溫度的變化,導致空氣對流發生轉變,帶來亞洲東岸乾旱、美洲西岸潮濕的氣候。
亞洲和美洲作為大豆、玉米、甘蔗、天然橡膠和棉花的主產區,自然深受厄爾尼諾影響。中銀國際表示,厄爾尼諾一旦發生,首先體現在市場對農產品產量下滑的擔憂,從而帶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增強對農業板塊投資的信心。
海通證券在報告中總結道,厄爾尼諾總能帶動農作物價格上漲,但對於產量的影響悲喜交加,小麥通常大幅減產,大豆往往大幅增產, 大米和玉米產量波動比較溫和。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旗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小麥期貨投資者很快對厄爾尼諾即將來臨的警告予以了嚴肅的回應。如下圖所示,5月14日,該作為全球行業基準已經超過135年的小麥期貨大幅跳漲:

那麼棉花呢?兩家券商的研報顯示,考慮到庫存因素,本次厄爾尼諾對棉花的影響相對復雜。
棉花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其中又以中印最多,兩者總共佔比高達約 50%。 中銀國際整理的數據顯示, 2013 年全球 2,573萬噸棉花產量中,中國產量為 670 萬噸,佔到 26.0%;印度產量為 634 萬噸,占 24.6%;美國產量為 287 萬噸,占 11.2%;巴基斯坦產量為 207 萬噸,占 8.1%,前四個國家的總產量佔比達到 70.0%。

棉花喜溫怕寒,其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 20~30℃。為了達到早發、穩長、高產的目的,棉花苗期要求氣溫穩定。因此,帶來非旱即澇的厄爾尼諾以及伴隨發生的拉尼娜會使得棉花的產量大幅下滑,進而影響棉花價格。
據海通證券,2000 年至今棉花價格有兩次大幅攀升,均出現在厄爾尼諾出現的年份:一次發生在 2002 年,同比上漲38%;另一次發生在2009 年,同比上漲 36%,而且延續到 2010 年同比上漲85%。

CME的棉花期貨投資者更是將2009-2010年那次厄爾尼諾效應發揮到了極致。如圖所示,CME 2號棉花期貨從2009年3月的低點到2011年3月的最高點,累計漲幅高達5.34倍。
海通證券表示,厄爾尼諾對棉花價格影響顯著,由於拉尼娜往往伴隨厄爾尼諾發生,警惕有可能延長的價格波動時間。
當然,棉花價格的影響因素眾多,既受到供求影響,也受農業政策、紡織、外貿政策等影響。中銀國際進一步分解了厄爾尼諾對中印棉花產量的影響後發現:
印度:在厄爾尼諾時期,印度 6-9 月常會出現嚴重乾旱,但此時乾旱對棉花生產影響不大。歷史來看,厄爾尼諾出現的時間段,印度棉花增產和減產的幾率幾乎是一致的,產量變化最大的年份是 1953/1954 年的增產 15%和 1986/1987年的減產 13%,次之就是 1997 年的減產 11.4%,而其餘年份產量變化幅度並不明顯,說明總體來講厄爾尼諾對印度棉花生產的影響較小。
中國:厄爾尼諾時期,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常會有不同程度的乾旱,而高溫乾旱常導致棉鈴蟲等病害爆發,會略微影響棉花產量的增長。但從總體來看,厄爾尼諾天氣對我國棉花生產的影響作用微乎其微,無論是 1994/95 年還是1997/1998 年,我國棉花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單產角度都是增加的。
加之當前棉花庫存積壓:
2012/13 年度,USDA 統計中國棉花產銷情況,國內棉花總產量 685.8 萬噸,年比下降 6%,進口量 239.5 萬噸,年比下降 55%,同時國內消費量 772.9 萬噸,年比下降 18.6%,同期期末庫存 818.88 萬噸,年比增加 138.7%,庫存消費比105.94%。

2012/13 年度全球棉花產量 2,543.7 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 2,315.1 萬噸,同期期末庫存 1,747.7 萬噸,較上一年增長 18%,期末庫存消費比 75.49%。除中國大陸外,全球棉花總產量 1,857.9 萬噸,全球棉花總消費量 1,542.9 萬噸,消費量比上一年度減少 11 萬噸,期末庫存 939.7 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 60.9%。
因此,中銀國際的看法是,除非發生強厄爾尼諾天氣,否則天氣因素造成棉花價格(期貨)上漲更多是短暫的預期行為,對整體的供需環境影響幾乎沒有。在棉花庫存消費比超過 100%的情況下,棉花價格上漲的基礎還很薄弱。
從CME棉花期貨走勢上看,市場確實出現了分歧。日本和澳大利亞最初宣布(5月12日)厄爾尼諾來臨時,棉花期貨出現過一波較大的上漲,但隨後幾日便回落,市場陷入震盪...
華爾街見聞有這個報告哦。

Ⅲ 厄爾尼諾現象原因及影響

一、原因

東南信風減弱,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後,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范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乾旱嚴重。

當地球自轉減速時,「剎車效應」使赤道帶大氣和海水獲得一個向東慣性,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西太平洋暖水向東流動,東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積而發生海水增溫、海面抬高的厄爾尼諾現象。

二、影響:厄爾尼諾易導致暖冬,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東北易出現冷夏。比起單純的氣溫變化,極端天氣更容易引發危險。

1、台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台風)的產生次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夏季容易出現乾旱、高溫,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近百年來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

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3)厄爾尼諾影響期貨品種擴展閱讀:

2015年出現史上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全球升溫不可逆轉,2015年的聖誕節,不但南半球,連北半球亦異常地迎來了一個溫暖聖誕。褪色冬日聖誕過後,正當人們寫意地享受新年伊始的暖意之際,極端寒潮卻不期而至,席捲大半個北半球。

12月,於大西洋形成的颶風一路向北推進,挾帶了低氣壓地區的暖空氣。該股溫暖氣流掠過英倫、美國及冰島,到達寒冷的北極地區上空。來勢洶洶、氣勢如虹的暖空氣源源不絕地輸入北極地區,連當地的冷空氣也要退避三舍,不敢攖其鋒。

此時,北極地區的氣溫突由攝氏零下30度升至1度。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二次,北極地區的氣溫高於攝氏0度。雖然為時短暫,但由於外界暖空氣的大量入侵,令原本穩定的極地渦旋陡然分裂,形成了多股南下的寒流。美國東部首當其沖,十數個州分迎來了暴風雪、龍卷風及強風等極端天氣。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的和煦暖冬,霎時被朔風撲臉的嚴冬所取代,連一向四季和暖的琉球群島都下雪。

Ⅳ 厄爾尼諾現象會對金屬產業有影響嗎

厄爾尼諾現象對金屬產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因為有色金屬大國可能面臨嚴重的洪水或乾旱,導致礦業受影響。金屬采礦過程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在印尼、菲律賓等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礦業依賴於水運及水電能源供應,這些地區的礦業開采可能受到顯著影響。
法國興業銀行最近發布「厄爾尼諾大宗商品指數」,用它衡量天氣現象對整個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該指數顯示,從以往記錄看,金屬鎳居然最有漲價潛力。自91年以來,每逢厄爾尼諾現象發生,鎳價格平均上漲13%。法興銀行大宗商品研究全球負責人MichaelHaigh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厄爾尼諾通常會使全球最大鎳產國印度尼西亞出現乾旱,而印尼的采礦設備依賴水電。除鎳,厄爾尼諾大宗商品指數看好的還有銅。因厄爾尼諾期間全球最大銅產國智利和秘魯會大量降雨,遭遇洪水的礦區會減產。標准銀行分析師LeonWestgate認為,印尼的乾旱可能會影響銅的供給,因為當地一條將銅精礦等原材料運出印度尼西亞的主幹道--弗萊河(FlyRiver)會因乾旱而水位下降。海通證券認為,在厄爾尼諾發生時期,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從2013年智利、秘魯、印尼、澳大利亞和巴西這幾個主要的礦產國各種金屬佔全球比例排序分析,鋰、銅、錫、銀、鋅和鎳六個品種是核心的受影響品種。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厄爾尼諾會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而南美智利和秘魯暴雨成災。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銅礦的開采和運送。而印尼等南亞次大陸乾旱會影響到印尼鎳礦的開采。另外,厄爾尼諾發生時,西北太平洋和東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強大的台風和颶風,會影響海上航運和港口發貨。這也是市場上的交易商們所關注的。高盛指出,厄爾尼諾來襲,使銅和鎳成為最有漲價潛力的大宗商品。摩根大通也表示,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部分基本金屬供應趨緊已成大概率事件。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周期性的厄爾尼諾現象真的發生,鎳、銅、錫等基本金屬礦產量或面臨較大風險,產量縮減可能使價格「水漲船高」,相關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Ⅳ 厄爾尼諾現象對哪些農產品危害大

厄爾尼諾現象是由太平洋洋面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引起的,該現象可導致東南亞與澳大利亞地區發生旱災,並使南美洲地區發生洪災。這將導致上述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嚴重受損,水稻、小麥以及糖料作物的損失首當其沖。厄爾尼諾會令澳洲和南非乾旱,恐打擊甘蔗和穀物收成。南美洲局部地區乾旱和水災,秘魯災情最嚴重,會出現水浸並影響捕魚。
如果厄爾尼諾現象嚴重,影響最大的是糖、咖啡、可可、大豆等作物,橡膠、棕櫚油產量也會產生波動,但穀物和棉花受到的影響較小。

Ⅵ 「厄爾尼諾」的影響有哪些

在大洋洋面上,大氣低層風驅動著表層海水的流動,由於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海水並不順著風向流動,而是在北半球偏向它的右側,在南半球偏向它的左側。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盛行東南信風,風向平行於海岸,因此海水的流動是離岸的,沿岸表層沒有海水來補充,迫使表層以下的海水上升,以替代流走的海水,使這個地區出現冷海水上翻現象,生成巨大的涌升流,使得該地區海溫偏低。涌升流把海洋深層營養豐富的物質帶到海面,受到陽光照射後,浮游植物利用這些營養生成葉綠素使自己大量繁殖,為靠吞食浮游植物生存的浮游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再影響到海洋食物鏈中高一層次上的魚類等海洋生物。

當「厄爾尼諾」發生時,南美沿岸涌升流減弱,無法把海洋下層營養豐富的冷海水帶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浮游生物大量減少,很多魚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東風減弱又使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西部降低、東部上升,表層海水沿赤道向東涌。這股較暖的海水在數月之後到達太平洋東側時,被迫沿海岸向南和向北流動,導致魚類大量遷徙或死亡。這種影響可以北至加拿大,南至智利中部沿岸。因此,「厄爾尼諾」常常給赤道中、東太平洋沿岸國家漁業帶來巨大損失。例如,1970年秘魯的魚捕獲量達1200萬噸,而經過1972年的強「厄爾尼諾」,1973年陡降到200萬噸以下。由於魚類的大量消失,海鳥也因得不到食物而遷徙或死亡,南美沿岸國家又因此失去了寶貴的鳥糞肥料,使當地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厄爾尼諾」期間赤道東太平洋和秘魯沿海等地區海平面高度上升也是海洋許多生物遭災的一個原因。1982~1983年強「厄爾尼諾」期間,聖誕島海平面高度上升,出現了大量海鳥被迫拋棄巢中幼鳥在茫茫無際的大洋上絕望地尋覓食物的慘象。其他海洋動物也難逃劫難,到1983年中期海洋狀況恢復正常時,當年25%的成年海豹和海獅以及全部的幼崽喪生。

「厄爾尼諾」現象不但對海洋生物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地區東風強勁,處於太平洋東部的冷海水區域上方的空氣溫度低、密度大,難以把水汽抬升到能夠成雲致雨的高度。因此,這一帶洋面上空通常為無雲或少雲天氣,年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左右;而印度尼西亞以西的熱帶太平洋暖海水區域則雨水十分豐沛,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

但是,當某種原因引起信風減弱時,維持赤道太平洋海面東高西低的支柱被破壞,冷水與暖水的區域就要發生變化,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東蔓延,以前覆蓋在熱帶西太平洋海域的暖水層變薄,海溫在太平洋西側下降,東側上升。同時,赤道東太平洋的涌升流也隨信風減弱而減弱,暖海水逐步占據了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當這種增暖達到一定程度並持續幾個月以上時,被稱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溫暖的海域又是大氣能量的寶庫,它加熱海洋上空的潮濕空氣,潮濕空氣變輕並上升,形成對流雲,使得這些地區降雨增加。熱帶西太平洋地區的多雨區隨著海洋溫度的改變而向東移動,直接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發生乾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異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澇等災害。例如,印度季風與「厄爾尼諾」有很大的相關性,在1871~1990年間發生的26次「厄爾尼諾」中有22年印度降水偏少或乾旱,其中最嚴重的幾次乾旱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在1991~1992年,1993年,1994~1995年三次「厄爾尼諾」事件期間,澳大利亞東部經歷了近6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持續時間長達4年之久;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先後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乾旱。「厄爾尼諾」引起的持續乾旱,使得這些地區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受到嚴重損失。

「厄爾尼諾」不僅改變了整個熱帶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狀況,而且還影響到熱帶的其他地區,甚至會導致熱帶以外地區的氣候異常。研究表明,「厄爾尼諾」還與非洲東南部和巴西東北部的乾旱有聯系;也對大西洋颶風有明顯影響,「厄爾尼諾」年大西洋颶風日數明顯減少;對西太平洋台風的活動也有一定影響。「厄爾尼諾」年登陸中國的台風數也較少,如1997年只有4次台風登陸中國,明顯少於常年的7~8次,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如1957~1958年及1991~1995年三次連續的「厄爾尼諾」期間中國也出現登陸台風較多的情況。此外,「厄爾尼諾」還與熱帶以外的地區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國北部暖冬以及美國南部冬季降水偏多相聯系;與日本及中國東北的夏季低溫、日本和中國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氣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它常常是各種氣候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在熱帶地區,尤其是熱帶太平洋地區,「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最為顯著;但在熱帶以外地區,如中國,「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就比較復雜。況且每次「厄爾尼諾」的出現時間、區域以及強度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類型的「厄爾尼諾」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很難斷言「厄爾尼諾」發生時中國某個地區的氣候一定會發生某種特定的異常。

Ⅶ 厄爾尼諾對棉花期貨有怎樣影響

棉花喜溫怕寒,其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 20~30℃。為了達到早發、穩長、高產的目的,棉花苗期要求氣溫穩定。因此,帶來非旱即澇的厄爾尼諾以及伴隨發生的拉尼娜會使得棉花的產量大幅下滑,進而影響棉花價格。

Ⅷ 嚴重厄爾尼諾,對於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漲價

Ⅸ 厄爾尼諾現象對哪種農產品影響最大

厄爾尼諾現象是由太平洋洋面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引起的,該現象可導致東南亞與澳大利亞地區發生旱災,並使南美洲地區發生洪災。這將導致上述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嚴重受損,水稻、小麥以及糖料作物的損失首當其沖。厄爾尼諾會令澳洲和南非乾旱,恐打擊甘蔗和穀物收成。南美洲局部地區乾旱和水災,秘魯災情最嚴重,會出現水浸並影響捕魚。

如果厄爾尼諾現象嚴重,影響最大的是糖、咖啡、可可、大豆等作物,橡膠、棕櫚油產量也會產生波動,但穀物和棉花受到的影響較小。

Ⅹ 為什麼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期貨價格上漲 期貨市場上不是都是通過買賣期貨來進行套利的人嗎 有正真學要這

厄爾尼諾現象主要給中國美國糧食產區帶來乾旱,影響糧食產量,最終影響到期貨價格上漲。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