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反對自由貿易對期貨的影響

反對自由貿易對期貨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19 16:29:51

A. 中美貿易戰對期貨的影響,會影響到哪些期貨品種

利多農產品,利空鋼鐵有色品種。

B. 如果發生戰爭,會對農產品期貨造成什麼影響

你好,如果發生戰爭,主要是對貴金屬和原油的影響,農產品期貨影響並不大。

C. 08年的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的影響大嗎

對於期貨市場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美國救市政策成功,那麼美國的貨幣政策將使美元持續走強,所有的包括黃金在內的所以商品期貨都將持續下跌,結束去年的牛市格局。
反觀如果救市不成功,那麼美元的統治地位及根基將會受到嚴重的動搖,全世界都會拋棄美元,從而會引起全球的經濟動盪,所以的商品期貨都會漲。
總之08年是多事之秋,無論這場金融危機的結果怎樣,他都將為期貨市場帶來更多的機會!

D. 反對自由貿易的政治理由

就是為了保護本國經濟,政治上能有自主權

E. 中美貿易戰對期貨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主要影響農產品期貨。

F. 通常什麼情況下,什麼會反對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要求個國與國之間降低關稅,自由貿易在國內民族產業不夠壯大的時候,很可能由於國外產品和企業的湧入而對其造成沖擊,即相當於錢都讓外國人賺了,並且自己發展要面對更多的競爭

G. 貿易戰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鋼鐵行業——暗度陳倉,不必憂慮
由於美國對我國鋼鐵鋼材出口持續「雙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量在近幾年中佔比都較低。2017年美國共進口鋼材3593萬噸,進口中國鋼材產品78.4萬噸,位居第11位,僅佔美國進口總量的2.2%。近幾年中國鋼材出口走的「暗度陳倉」路線,具體來說就是先出口到東南亞地區,然後間接出口到美國,或出口到韓國繼續加工後再出口到美國,這些鋼材的出口總量甚至要大於直接出口至美國的總量。我國現貨市場還是以內銷為主,出口量幾乎低到可以忽略。我國內需依然較好,不必過分憂慮,我國整體經濟形勢依然較好,內需強勁。
新能源行業——影響有限,持續關注
2017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表現突出,出口量達到10.6萬台,其中機動車的出口佔比達到10.01%;2017年新能源車出口金額達到了3.27億美元。分出口國來看,201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純電動乘用車為214台,金額達到165萬美元;向美國出口的插電混動乘用車為1042台,金額為6115萬美元,在所有出口國家中美國排位第一。
中國一些自主品牌想要進入美國市場的戰略步伐可能受到影響。但美國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出口地,同時自主品牌不使用美國的技術和零配件,對銷量的影響很少,反而特斯拉等美國品牌進入中國可能會被徵收高額關稅。「早在雙反的時候,美系車部分車型就很受影響,美國這么大力度貿易戰的話,汽車行業肯定會受到波及。早在2011年,商務部宣布對產自美國的部分大排量進口汽車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涉及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及賓士、寶馬、本田的美國公司等企業。」
全球油氣行業——受到拖累,一路走低
對於油氣行業來說,整條石油供應鏈上,管道、平台、石油鑽機和加工設備都依賴於鋼鐵。美國油氣管道進口鋼鐵用量佔用於建設項目的鋼鐵總量的四分之三。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很可能對液化天然氣(LNG)新項目的投資造成破壞。LNG項目向來耗資頗巨,通常需要買家以固定價格作出長期承諾,以便為開發商提供財務上的確定性。若缺少了這份保障,開發商或許就不會為LNG終端項目開綠燈放行。
貿易戰可能拖垮全球經濟。盡管地緣政治危機令上周油價走高,但隨著中美展開貿易對決,股市情況一落千丈,能源股同樣大跌。目前,市場已經有所猜測,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增長而言不是個好消息。受此影響,油價也將受到拖累,一路走低。
汽車產業——汽車無妨,零件遭殃
因為中美進出口汽車現在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進口車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2017年中國進口車型排名前十的企業中,美系車企僅有林肯品牌。而林肯在2017年進口到中國市場的數量為6.47萬輛,同比增長78.5%。此外,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2017年進口到中國的數量是1.7萬輛,同比增長51.6%。相比於中國市場年銷超過2000萬輛的基數而言,中美汽車進口市場的變動對於整體車市的影響不會太大。
但是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中國汽車零部件很多都是來自國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口原材料在中國生產後出口,因此影響的波及面世相對較廣的。
通訊行業——依存度低,影響有限
由於美國對華一直保持嚴禁美國運營商使用中國通信主設備產品的政策,所以華為、中興等的通信網路設備在美基本沒有銷售,市場依存度低,貿易戰對其影響不大。
化工行業——短期影響,問題不大
中美貿易戰會增加化工行業及其上下游的貿易成本,但短期看對化工行業影響較小,本次調查可能涉及的產品集中在機電、通訊、信息技術產品等高新技術產品方面,而化工領域主要為基礎原料,較少涉及到技術糾紛,而國內新材料又主要瞄準的是進口替代;而且,2017 年中國與美國在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方面的貿易逆差為7 億美元,不存在貿易順差,我們本次301 調查暫時對化工行業影響較小。
紡織服裝行業——訂單轉移,沖擊很大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同時,紡織品服裝出口也是我國貿易出口的重要組成。紡織品服裝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佔比維持在13%左右的水平。在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前10大市場中,美國占第一位,中國和美國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上有巨大貿易順差。目前美國對這個行業關稅不是很高,如中國服裝常見產品類關稅一般在10-20%左右,這些產品的關稅若提升至45%將對出口帶來較大影響。美國的貿易夥伴很多,除了中國外,它可以從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進行采購,很容易會發生訂單轉移,作為貿易戰中美國強有力的一張牌,紡織服裝行業將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農產品行業——尚未開戰,已成重災
在美中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農業大宗商品儼然成為戰火的主攻區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宗商品購買國,主要滿足飼料、食用油和生物燃料等需求。中國目前既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也是美國最大的大豆買家,大豆也是美國出口向中國的最大農產品。據美國大豆協會統計,每年美國農民生產的大豆有1/3銷往中國,總價值約為140億美元。該協會周四聲明稱,如果中國打擊報復大豆領域,將令很多美國農民失去賺錢能力、無法生活。因此,中國如果對美國的大豆和豬肉施加貿易報復,會因需求減少而壓低美國相應農產品價格。在今年阿根廷因乾旱減少豆粕出口的外部因素影響下,美國豆粕價格面臨上行壓力,進而增加美國養豬農戶的生產成本。
軍工產業——全天強勢,主力熱捧
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引起了全球市場的較大動盪,但越是市場情緒大幅波動時,越需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從長遠來看,此次中美貿易沖突將推動中國進一步加大國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品牌競爭力。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軍工產業是最不受其影響的板塊之一,應當獲得超額收益。3月24日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第二架機成功執行一架次試飛。此外,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戰持續發酵,波音作為美國最大出口商,存在被中國納入中止減讓產品清單的可能性,C919產業鏈有望間接受益於貿易戰升級帶來的進口替代效應。
電子行業——一定影響,觀望態度
大陸對美出口中電子終端比重較大,但國產品牌在美銷售較少,2017 年大陸對美出口電子和通訊產品總金額約為1600 億美元,約占對美出口總額的35%。總體而言大陸對美的消費電子產品出口以外資品牌組裝代工為主。國產品牌市場開拓仍集中於北美以外地區,其供應鏈受加征關稅影響較小。
組裝代工環節存在外遷可能,上游零組件仍趨於向大陸集中,在「貿易戰」背景下,關稅將成為電子產品組裝環節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過去十年,大陸電子產業已完成中低端領域的進口替代,同時正迎來歷史性的產業升級機遇,我們判斷低端的組裝環節未來或將出現外遷的趨勢(例如印度上調手機關稅後部份手機廠將組裝環節遷至享受關稅優惠的印尼)。而憑借資本優勢、工程師紅利等有利因素,大陸零組件企業有望向中高端產品線升級,持續提高產業話語權。
中國是美國電子公司的重要市場,美國對華出口中,電子信息類產品的比重約為40%,其中高端晶元、核心設備等是主要的電子產品,如果「貿易戰」發酵,對以上美企亦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

H. 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貿易的經濟學家是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與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的策略選擇

馮克亮

(男 1971-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本文對自由貿易理論的產生,發展,意義及理論缺陷作了簡要的分析,並對戰後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作了簡短的介紹。通過對這些貿易理論的回顧,期望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另外本文在分析當今國際貿易形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幾條發展對外貿易的可選策略。

關鍵詞:自由貿易 保護貿易 競爭 策略

一 自由貿易理論與實踐

(一)自由貿易理論的提出及其發展

自由貿易最先由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於18世紀60年代倡導,由於其理論模式的優美,及其在實踐中強大的生命力,使得該自由貿易理論為後世廣泛推崇。其理論產生的背景是當時重金主義學派的理論政策已不能適應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對外貿易。於是亞當·斯密在其經典巨著《國富論》提出了以絕對優勢為基礎的貿易理論,強調貿易雙方各以自己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雙方都能獲利。後經李嘉圖提出比較優勢理論進行完善,進一步強調兩國貿易時,即使一國產品不具有絕對優勢,只要有相對優勢,雙方也都能獲利。二十世紀30年代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和俄林創立了要素稟賦論,進一步充實了自由貿易理論。至此自由貿易理論為我們刻畫了一幅美麗的圖景,不但發達國家之間可以進行貿易,發達國家與落後國家也可進行國際貿易,使雙方獲利。這就為落後國家發展經濟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通過與發達國家的貿易交往加速經濟發展,這也是一些發展經濟學家把貿易稱作增長的發動機的原因。

(二)自由貿易理論的缺陷及理論分析

自由貿易理論提出以後,世界上並沒有實現完全的自由貿易,與之形成鮮明對本的是各國(地區)間保護貿易處處存在。究其原因在於自由貿易理論賴以成立的理論前提與現實世界存在較大差距。自由貿易理論的核心是自由貿易可使參與貿易的雙方均獲得貿易利益,它通過對貿易原因的近於完美的實證分析和邏輯推論而得出。這是自由貿易理論獲得廣泛認同的主要原因。其理論前提是:一國的生產要素總量、生產技術水平、國民收入分配形態、居民消費偏好是既定的、不變的,生產要素在國際間不能自由流動,並且參與貿易的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制度,市場完全自由競爭,價格具有充分的彈性。這顯然與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有很大差距。另外,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國際貿易自由貿易利益的實現也成問題:在現實經濟中,在自由貿易理論所論述的市場自由競爭的條件下,兩國各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能夠進入對方國家市場,分工是能夠實現的。而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劣勢的國家,其有比較優勢而沒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要在市場自由競爭的條件下進入對方國家市場是很難的。畢竟,劣勢產品佔領強勢產品的市場是不符合成本和價格競爭法則的。相反,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優勢的國家,則可以完全佔領劣勢國家的市場。除此之外,其暗含和內在其他前提:(1).因分工造成的各國產業調整無須成本。這顯然也不現實:若按自由貿易理論所述,兩國根據各自的絕對或比較優勢所在進行分工和專業化生產,那麼,原來投資於絕對劣勢和比較劣勢產業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就必須轉移到新選擇的產業上來,有些具有專用性的資產如生產設備則將被淘汰。而無論是轉移或被淘汰,作為國家范圍的產業調整,成本都是巨大的。(2).規模報酬不變。作為繼絕對優勢論和比較優勢論之後最有影響的自由貿易理論,其研究模型和假定與比較利益論基本一致,但相對於比較利益論的各國勞動生產率或技術水平差異既定的假定,要素稟賦論假定各國勞動生產率或技術水平是不存在差異的,其另一重要假設是規模報酬不變,即廠商的生產函數不隨其規模的擴大而改變,因而擴大規模不會影響商品的價格,進而影響貿易的基礎。這也不符合實際情況。

二 其它新貿易理論的提出

戰後,特別是70年代後期以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國際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種新的貿易理論紛紛被提出來對國際貿易新現象加以解釋。

(一).戰略貿易理論,也稱新貿易理論。其從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的角度出發,反映了貿易理論與公共選擇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的融合。該理論一方面認為靜態中產業間基於比較優勢差異的自由貿易會有利於所有參與方國民福利的增加,動態中存在基於對外開放中產品差異和規模經濟的產業內貿易,由此強化了自由貿易最優化的傳統觀點,同時為貿易利益的取得提供了新的解釋;另一方面,對完全競爭市場和常數規模經濟的背離,使市場運行處於一種次優的狀態,因而適度的政府幹預即執行戰略貿易政策,將改變市場運行的結果而幫助本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獲勝。

(二). 競爭優勢理論。該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創立。其提出一國的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取決於要素條件、相關與輔助產業的狀況、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機遇以及政府行為6個因素,這6個因素構成著名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國家菱圖」(National Diamond)。波特認為,國家的繁榮和競爭優勢是通過創造得來的,它並不是象傳統自由貿易理論那樣取決於本國的比較優勢狀況。值得注意的是,波特特別指出國家競爭優勢的取得與激烈的國內競爭密切相關,其作用機理在於國內競爭對企業產生壓力,迫使企業改善技術,進行創新,在國內競爭中增強了競爭力的企業,能獲得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這些競爭優勢從某些產業擴大到整個民族產業,增強一國產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三). 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提出和迅速發展,反映了傳統國際貿易方式與國際經濟合作方式的日益融合。該理論突破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要素不能流動的假設,從早期有關貿易與投資關系的曼德爾模式出發,提出了諸如海默「壟斷優勢論」,鄧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小島清「邊際產業擴張論」等學說來說明跨國公司如何憑借自身的「一攬子競爭優勢」,以擴大自身邊界的方式來謀取利潤最大化。

(四).新增長理論的國際貿易觀。新增長理論作為一個涉及國際貿易、經濟增長和產業組織等多領域的邊緣理論,其「技術作為內生變數」的理論核心及「技術外溢」(Spinover)」、「邊學邊干(Learning by doing)」概念的提出, 正反映了技術因素在國際貿易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該理論中羅默模式、盧卡斯模式、斯科特模式等3大模式都說明了這樣幾個問題:(1)國際貿易可以加快知識和人力資本在世界范圍的積累;(2 )國際貿易的新原則應當從「比較成本」或「資源成本」的原則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原則;(3)國際貿易可以促進世界范圍的知識積累和持續的經濟增長,因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提高開放度可以迅速接受世界新知識和技術的傳遞,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趕超效應」。

以上諸貿易理論融合了多學科知識,更貼近現實,對當今國際貿易現象也更有說服力,但它並沒有拋棄傳統的自由貿易理論,仍然崇尚自由貿易的精神。就連提出「保護幼稚產業論」的德國歷史學派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僅僅提倡保護本國的弱小產業,一旦這種弱小產業在政策保護下得到發展,成長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時,就主張國家立即放棄保護政策,轉而實行自由貿易,以利於國內資源的有效配製和產業競爭力的增強。由此可見,在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過程中,自由貿易理論是主流,保護貿易理論只是對其必要的補充。這也是一些國家在經濟的特定階段實行保護貿易政策後又轉而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的原因。在這些國家中,美國和日本是典型,其之所以有今天的經濟成就,與其適當地貿易政策密不可分。所以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可借鑒成功國家的經驗,選擇適當的策略措施,以促進經濟發展。

三 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的策略選擇

(一) 完善國內市場經濟制度,為企業實現充分的公平競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我們發現,不論一國保護貿易政策實行的時間多長,最終都要走自由貿易之路,根據自由貿易理論,一國要想在對外貿易中獲得更多利益,首先要有國內市場的充分競爭。但公平競爭的實現是有條件的:首先,要有公平的環境;其次,要破除行業和部門壟斷;最後,要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所有這些都要靠法律才能最後得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它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從整體上促成和提高了人們的主體性意識。但同時 ,有些地區也出現了市場發展不重視市場秩序與規則的現象。一些領域市場經濟秩序混亂: 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偷稅、騙稅、騙匯和走私活動猖獗;抽逃資金 ,拖欠帳款 ,逃避銀行帳務;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 ,又面臨著由於利益分配格局調整所造成的貧富差距。所有這些 ,歸根結底無不是缺乏法治、不講信用 ,分配不公所致。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 ,我們需要提高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和發展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沒有健全的市場規則 ,市場難以發揮它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公平競爭也難以實現。法律既不是消極被動地反映經濟關系 ,也不是僅從經濟關系的外邊對經濟運行產生作用 ,它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 ,對經濟運行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 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盡量為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利益。

當今國際貿易已不像傳統自由貿易那樣只強調經濟利益,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而是在考慮經濟因素的同時還兼顧政治因素,兩國在進行國際貿易時,雙方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國家的戰略利益。這也是當今國際貿易中貿易摩擦頻發的原因所在。這就要求我們政府在處理國際貿易糾紛時,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熟練掌握談判技巧,盡量為自己獲得更多利益。以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為例,自從美國於2005年5月動用特保條款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實行配額限制以來,雙方進行了一系列談判,總體來看,中方損失大於所得。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特保措施啟動後30天內,當事雙方必須展開協商,並於90天內結束協商。就此一項,美國人在後來的中美談判過程中就佔得先機。5月中國自行提高眾多紡織品出口關稅,以期獲得歐美的理解和寬容,結果換來的是他們更強硬的立場,這不能不說是一招敗棋。7月11日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陷入膠著狀態,在經過一次電話磋商以及兩輪正式會談之後,美國仍然毫不讓步,原因是希望以此為籌碼在商貿聯委會上獲得更多實惠。果然不出所料,在開放市場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中國做出了足夠多的讓步後,在紡織品問題上美國人就是毫不鬆口,只是留下一句讓人欣慰的表態,「慎重使用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美國人還在等什麼呢?後來答案出來了,人民幣終於「升值」了。美國人獲得了最大的勝利。「沒有交換、決不讓步」,這不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者的原則,但是這卻是一個談判者應該遵守的鐵律。在這一次中國與歐盟美國之間的紡織品貿易談判中,中國就違反了這樣的鐵律,結果失去了談判的主動。中國外貿已經進入一個談判時代,記住「沒有交換,決不讓步」吧。

(三)善於利用WTO中的貿易規則規避風險,為本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爭得主動。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世貿組織的基本規則和運行機制可以看出,盡管世貿組織以自由貿易為宗旨,但同時它又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組織,允許成員在其規則下,對貿易和國內產業成長進行有限但有效的扶植和管理。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世貿組織制定的組織框架和各種協議和規則也是「披自由貿易之皮,行管理貿易之實」。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享有相應的權利,我們要學會熟練運用國際游戲規則保護自己的利益。還是以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為例,對於美國以不容易量化的「擾亂市場」為理由,重新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配額的做法,中國政府表達了強烈的反對,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事情發生後的抗議,我們有必要從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學會國際游戲規則的玩法,學會使用國際游戲規則保護自己。從過程來看,如果在第一階段美歐沒有達到烏拉圭回合談判條款規定的時候,我們就做出反應,我們就開始向國際社會呼籲,向WTO提出申述,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也照章辦理,我們現在就可能主動得多,至少不給進口國以口實啟動特保條款,或者使我們現在的抗議更理直氣壯,會得到更多的國際社會的回應和支持。從形勢研判和決策的角度來看,在國際市場上的一些關鍵游戲規則改變的當口,我們應該有前瞻性的判斷。學會如何按照國際游戲規則運作,是紡織品出口遭遇到的問題給我們最重要的提示和挑戰。隨著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程度,相信還有很多的問題會接踵而來。要想在全球化一體化中獲益,我們要下功夫,要知己知彼,注重過程中的努力,要學會利用國際游戲規則的技巧,不能只停留在事後抗議的層面。否則會像這次一樣,不但紡織品出口將受到損失,還會帶來其它問題。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魯格曼,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吳易風,英國古典經濟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3]裴長洪 當代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J] 國際經貿探索,1995,(4)

[4]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華夏出版社,1997
參考資料:

I. 為什麼工人反對自由貿易

貿易自由化會使市場競爭趨於激烈,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會被迫倒閉,倒閉企業工人會失業,因為有可能會失業,所以大所數缺乏競爭意識,和再就業能力的工人肯定是反對自由貿易。
有能力,具備競爭意識的人則會支持自由貿易,因為他們的能力會使他們在自由貿易中獲得更大利益。

J. 中美貿易戰給期貨投資帶來哪些影響

從以往歷史經驗來看,中美經貿戰開打的主要方式或領域可能集中在下述四個方面:
首先,中美鋼鐵貿易摩擦恐難以避免。緊隨其後的產業可能會是乘用車輪胎、光伏產業等中美貿易摩擦較為集中的產業。再次,謹防美國單方面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最後,排斥中國企業的投資和產業保護主義傾向將越來越嚴重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