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期貨的變化影響生活
1. 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前提:30年農業為工業付出了多少?30年前的居民有多少還是農民.那3輩以前呢.想想自己的來處,想想老家.你給你祖籍地創造了什麼福利?對居民生活有影響也是應該的.農民也該拿點GDP了.但是現在的關鍵是,農產品怎麼漲,農民也沒有得到多少實惠.上游的收購價並不高.賣的貴,漲的凶,是經銷商和零售商的事,關農民什麼事.你買的東西是在農民的手裡買的嗎?這帳要算在農民頭上,農民都冤死了..答:1:國家現在正在積極促進和扶持農合組織與超市對接,會進一步壓縮炒做,投機的空間.當然要給點時間,大家在忍忍就好了.2:國人對市場的殘酷性認識不夠.學費是要交的.就象你剛開始學玩牌是一樣的道理.3: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要把農民團結起來,規范生產和銷售.把自己的農產品直銷給市民就皆大歡喜了,當然也要給點時間.4:不要怨政府.怨也要怨自己.上游賣家(農民)和末梢買家(市民)都不成熟其主要責任在市民.綠豆,蒜,蘋果等100元一斤你也買,你有錢呀.大家都不買,誰囤積居奇, 誰投機倒把,就讓誰賠個跳樓,你再看看那市場的秩序還會這樣嗎?5:要我說:就是現在這樣的價格也不貴,跟以後來說就是毛毛雨.大家要知道.成長的過程里有歡樂同樣也會有憂愁.胡言亂語一通.望見者海涵.
2. 物品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有哪些
影響很多啊!
所以穩定物價對於各國政府來說,都是必須要做的大事!
3. 農產品漲價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否會引發通貨膨脹?這是多年來國內外學術界爭議較大的問題。如美國經濟學家Garner教授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是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標,原因在於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大宗商品價格變動能夠靈活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變化。而另外兩個美國學者Pindyck和Rotemberg教授則認為,宏觀經濟或貨幣因素會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動。我國學者盧鋒、彭凱翔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對我國1987-1999年糧價變動與通貨膨脹關系進行協整分析,發現通貨膨脹與市場糧價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因此是通貨膨脹影響糧價變動,而不是糧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
從我國的實際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判斷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根據現行統計方法,其中食品價格所佔的權重為33.6%。顯然,食品價格或其代表性商品價格變動對CPI具有直接影響。通過計量模型評估農產品價格變動對CPI、農民增收和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價格上漲處於合理范圍,不會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全年漲幅有可能達到4.5%-4.6%。數據顯示,2007年8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5%,直接誘因是食品大幅漲價,食品價格上漲達18.2%。而非食品價格和服務價格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分別只有0.9%和1.8%,顯然對CPI影響較小。由此可以判斷,CPI上漲是典型的結構性上漲。而在選擇的糧食、油脂、肉禽等反映糧食價格的代表商品中,只有豬肉價格對前期CPI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分析,假定除豬肉之外的其他農產品價格不變,若以2007年8月為基期,則豬肉價格每上漲10%,就會推動CPI上漲0.5%。因此,2007年8月CPI上漲6.5%,其中有3.6個百分點由豬肉價格上漲推動,豬肉價格上漲對CPI上漲的貢獻達54.7%。
但是,農產品價格上漲不會推動CPI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若將CPI作為通貨膨脹的預警指標控制在一定范圍,可以根據模型測算豬肉價格漲幅的調控上限。如表1所示,假定將2007年12月CPI預警指標控制在8%,以2007年8月為基期,12月豬肉價格漲幅須控制在101%的水平(相當於豬肉漲價前2006年11月價格的3.5倍),月均漲幅不能超過19%,依此可分別計算其他預警方案下的豬肉價格漲幅調控水平。而實際上,2007年11月豬肉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60%,遠遠不及調控的上限水平。可見,現階段豬肉等農產品價格上漲處於合理范圍,對CPI上漲的影響僅具結構性特徵,並不是推動通貨膨脹的根本因素。(表1)
對CPI影響顯著的豬肉價格,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影響較大。分析顯示,玉米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具有滯後效應,5個月前的玉米價格(考慮生豬出欄大致為5個月,同樣滯後5期也是模型多次試驗的結果)每上漲10%,就會使現行豬肉價格上漲5.3%。而大豆價格則對豬肉價格具有即期影響,大豆價格每上漲10%,豬肉價格上漲7.8%。
對豬肉價格有直接影響的大豆價格,由於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高,既受國內其他農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也對國際市場變化反應比較敏感。如玉米價格每上漲10%,大豆價格將上漲4.8%;豬肉價格每上漲10%,拉動大豆價格上漲0.7%;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漲10%,國內大豆市場價格相應上漲0.5%。
與此同時,不同品種農產品之間的價格波動存在傳導性和同步性,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當一種農產品價格波動時,將影響到其他農產品的價格預期,所有農產品價格都將發生波動。因此,豬肉價格作為這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先導,帶動了糧油價格的上漲,進一步推動整個食品價格的全面上漲,使CPI持續攀升。
價格上漲,使農民農村居民人均月增收217元。
這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有多大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如果農產品價格不上漲,即保持在漲價前2006年11月的水平,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為1894元,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農村居民實際人均現金收入為2111元,這意味著,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月增收217元,增長11.5%(表2)。若通過直補等措施使農民人均增收217元,需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1600億元,相當於2006年國家財政用於農業支出的一半。(表2)
相比而言,2006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800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12%。如果農產品價格不上漲,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僅1894元,比2006年同期只增長5.6%。顯然,這一輪農產品漲價,使農民在200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收17%。
使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月增加58元。
同樣,我們可以估計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如表3顯示,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支出1286元,而若農產品不漲價,則消費支出為1166元,可見,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120元,平均每月增加20元,增長10.3%。城鎮居民2007年上半年人均實際消費支出4830元,比農產品不漲價的情形下多支出350元,平均每月增加支出58元,增長7.8%。
農產品價格波動新趨向
這一輪農產品價格屬於恢復性上漲,盡管推動了前期CPI的結構性上漲,但目前仍處於合理范圍。從全局上看,農產品價格的合理上漲,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尤其是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今後農產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也將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基本趨勢。因此,必須進一步認識和把握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新特點和新趨向:
新一輪農產品價格波動首先由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禽、蛋、水產以及糧食等食品價格全面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特徵。這既有國際價格上漲的傳導作用,也有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的推動影響;既是農產品需求結構升級拉動的必然趨勢,也是動物疫病等突發因素影響的結果。
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全年漲幅達4.8%。前期CPI上漲的直接誘因是食品價格大幅上漲,而非食品等價格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因此具有典型的結構性特徵。其中,豬肉價格上漲對CPI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豬肉價格每上漲10%,就會推動CPI上漲0.5%。如2007年8月CPI上漲6.5%,其中有3.6個百分點由豬肉價格上漲推動,豬肉價格上漲對CPI上漲的貢獻達54.7%。若想將CPI控制在8%以下,則豬肉價格漲幅不能超過豬肉漲價前2006年11月價格的3.5倍,月均漲幅不能超過19%。而實際上,2007年11月豬肉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60%,遠遠不及調控的上限水平。因此,現階段豬肉等農產品價格上漲處於合理范圍。
不同品種農產品之間的價格波動存在典型的傳導性和同步性,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如對CPI影響顯著的豬肉價格,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影響較大。其中,玉米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具有滯後效應,5個月前的玉米價格每上漲10%,就會使現行豬肉價格上漲5.3%。而大豆價格則對豬肉價格具有即期影響,大豆價格每上漲10%,豬肉價格上漲7.8%。另一方面,玉米價格每上漲10%,也將使大豆價格上漲4.8%;豬肉價格每上漲10%,則會拉動大豆價格上漲0.7%。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促進農民增收意義重大,必須切實讓農民真正分享價格上漲的好處。2007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比不漲價增長11.5%,相當於中央財政補貼農民1600億元。這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支持力度的同時,也要善於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價格杠桿來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六大調控建議
當前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壓力越來越大。實現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保持其價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大局的基礎,這在當前新形勢下,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要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繼續在重點地區、對重要糧食產品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提高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
第二,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的物質基礎,提高應對市場波動的調控能力。將糧食、豬肉等重要農產品儲備體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關鍵手段,加大支持力度,優化儲備結構和區域布局,完善儲備吞吐調節機制,採取投資、補貼支持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建立以企業為載體的重要農產品商業儲備體系。同時,要強化政府保障食品供給的責任,加強食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第三,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完善農產品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制度,增強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正確引導和穩定全社會對農產品的價格預期,是目前最為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進出口戰略機制,靈活運用進出口手段,完善進出口調節機制,促進國內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加強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讓農民真正分享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要加快推進大中城市和集中產區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加強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積極發展農產品期貨新品種,加強農產品市場風險管理。
第六,對受漲價影響較大的城鎮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等方式,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
4. 期貨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所謂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
期貨市場的基本經濟功能是轉移風險,套期保值以及發現價格,由於自然與人為因素的變化,商品價格會發生波動,經常對買賣雙方其中之一方發生不利影響。如在國際市場上,乾旱、洪水、戰爭、政治動亂、暴風雨等等各種情況變化直接影響著商品價格。擁有大量相關商品的個人或公司將會很快發現,幾乎一夜之間,其存貨的價值已大幅上升或下降。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在較短時期內大幅度波動。與供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一些商品需求的周期性以及農產品收獲的季節性。由供求的不可預測所帶來的潛在價格風險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也是買主和賣主無法抵禦的。為轉移價格風險,交易者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隨時轉售或補進期貨合約,將價格風險轉移給第三者以達到保值的目的。參與期貨交易者眾多,都按照各自認為最合適的價格成交,因此期貨價格可以綜合反映出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的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有助於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期貨市場中所形成的價格已成為生產者、經營者和投資者決策的主要參考依據。國內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的價格都已成為國內外的行業指導價格
商品期貨交易的基本功能是發現價格和規避價格風險,參與期貨交易者眾多,都按照各自認為最合適的價格成交,因此期貨價格可以綜合反映出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的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有助於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作者:walkinnet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使兩個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的價格波動起伏,投資者可以利用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期貨市場通過發現價格來指導生產與貿易,農民在生產和銷售的時候,常常困惑於種什麼、種多少、種出來以後能夠賣多少錢。我國大豆期貨市場發展比較成熟,它所提供的大豆期貨價格信息,可以用來指導生產和銷售。通過傳播大豆期貨信息,可促進農民增收。大豆期貨市場推動了訂單農業的發展。國內很多省份和地區都在推行訂單農業,收到了一定效果。通過大豆期貨市場,訂單企業可以根據相應期貨合約月份的價格,准確判斷農產品未來價格走勢,科學制定訂單合約的約定收購價格,避免因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的市場風險,為訂單合約的履行提供了保障,有力促進了訂單農業的發展
參與期貨交易的各類投資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機商。套期保值者是從事商品生產、儲運、加工以及金融投資活動的主體。他們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 機制來完成對現貨市場交易的套期保值,同時放棄在期貨市場贏利的目的。
投機商是以自己在期貨市場的頻繁交易,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利潤的主體。他們是期貨市場的潤滑劑 和風險承擔者,沒有投機商的參與就無法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在現實市場中,投機商與套期保值者並 不是截然可分的。
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期貨市場對經濟生活也產生了影響,國家在通貨膨脹情況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物價上漲,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風險的轉移。
因此,期貨市場對於經濟生活來說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規避風險和套期保值,我們應更好地利用好期貨的這一特點。
5. 對農產品期貨影響的三大因素
在中國:國家調控,投機資金(短期),自然因素
6.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19世紀中期,芝加哥已經發展成為美國中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在當時的現貨市場上,穀物的價格隨著季節的交替頻繁變動。每年穀物收獲季節,生產者將穀物運到芝加哥尋找買主,使市場飽和,價格暴跌。當時又缺少足夠的存儲設施,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價格上漲,消費者的利益又受到損害,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種遠期定價機制以穩定供求關系,而期貨市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期貨市場在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之中建立起了一種緩沖機制,這種機制使得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季節性矛盾隨之而解。
雖然30多年來,農產品期貨交易額所佔的絕對比例大大下降,但它仍然占據著國際期貨市場上相當的份額。國際上仍然在交易的農產品期貨有21大類、192個品種,其中相當一部分交易非常活躍,在世界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中,成為相關產業鏈的核心。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農產品期貨品種仍然是我國期貨市場的主流,也是最有可能上新品種並獲得大發展的期貨品種,並且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這種格局都不會改變。因此,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產生的理論基礎進行分析,以揭示出農產品期貨對農業生產和流通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就顯得十分必要。
7.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回答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人們生活生產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
生活必需品 需求下降小
價格上漲 受供求關系影響農民擴大生產規模 價格下跌
替代品需求上升
價格有價值決定 上漲幅度不大
通貨膨脹的表現 經濟過熱
8. 根據經濟生活說明農產品價格的走勢對農民產生的影響
其實很簡單的
農產品價格高,生活蔬菜急需品價格上漲,其實跟農民關系不大,農民也決定不了價格的。大多都是中間商,經銷商在搞鬼。壟斷市場,囤積物資,炒作,哄抬物價,造成的。利潤多是中間商賺走了。
對農民直接的影響就是,種植農產品所需的化肥,種子,物資等成本費用也會相應提高,畢竟這些物價也在上漲么。最後直接受影響還是我們老百姓,國家只是宏觀調控,根據當地政策變化的。
9. 農產品價格上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經濟影響
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一般說來,價格上漲,導致需求下降。但農產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上漲,居民的需求對其需求不可能大幅度下降。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居民的消費水平下降。
10. 政治必修一農產品上漲對人們的 經濟生活有何影響
(1)①商品的價格由自身的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決定價格。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加,增加了農產品的價值量,價格隨之提升。(3分)
②供求影響價格。國內市場需求量日趨上升,出口量增加導致農產品價格一路飆升。(3分)
③農產品價格飛漲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價格的變動影響生產、經營,農產品價格飆升吸引了大量游資的炒作。(3分)
④農產品價格的全面上漲表明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等弱點和缺陷。如果任其發展,受傷的不僅是消費者,更會是農民和相關產業,必須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整頓規范市場,保證相關產業健康發展。(3分)
(2)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2分)影響城市低收入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不利於社會穩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