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因素影響大豆期貨2019
『壹』 哪些因素影響期貨價格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期貨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上面:
1供求關系
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變化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
2經濟周期
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政府政策
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4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5季節因素
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6心理因素
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人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任何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機商品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拋售或補進,謀取投機利潤。
7變動因素
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8大戶操縱
期貨市場雖是一種「完全競爭」的市場,但仍難免受一些勢力雄厚的大戶的操縱和控制,造成投機性的價格起伏。
『貳』 影響豆油價格和豆油期貨價格變動因素那些
1、期貨方面:CBOT大豆期貨價格走勢影響,比較直接大連盤豆粕期貨走勢影響
2、基本面:成本因素供應方面需求方面
3、外圍及宏觀經濟的影響
『叄』 影響期貨品種的各個因素
金屬類的主要看國際經濟 比如銅的走勢 這波下跌 因為經濟危機全球房地產行業低迷 導致銅用量下降 價格就直接下來了 還有進出口政策
橡膠市場 主要看 東南亞主產區天氣 出口量 美日元匯率 汽車市場 國家政策
農產品:天氣 季節性 國內外供需報告 播種面積報告等等
白糖:主要是資金炒作,還有政策
所有的基本都是國際大環境有關的 現在國內國際價格聯動很大
炒作的月份 國內的你就看哪個成交最大 就是主力合約 也就是資金重點炒作的
『肆』 經濟因素對消費者的影響
單純就經濟理論來說,物價高低與消費(量)成反比.但一些商品,比如生活必須品,價格高低對消費影響不大.西方經濟學教材上有4種商品的供給需求曲線,可以找找看.
社會供給量通過影響價格和人們的心理預期來造成影響. 我想你如果是完成作業,應該著重從前項的影響入手.後項分析比較復雜,但卻是真實存在的.比如一年天災較多,人們預期農作物產量將下降,導致穀物價格將上升,會促使消費者開始囤積商品,這一點也被運用到期貨交易上.
收入水平還要從中剔出可支配收入來考慮.因為消費者消費的2大因素就是消費的慾望和可用消費的收入,也即可支配收入.這一項收入增加,一般會適當提高消費量和消費的層級.這里也可以提一提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如果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健全,人民將會把更多收入投入消費,而不是作為自我保障的一種儲蓄.另外,收入中一部分用作社保的費用,另一消費者不可支配的費用就是稅.國家會通過調節各種稅種稅率來調節消費.如提高個稅起征點,可以刺激消費.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可以促使消費者購買更多本國產品.加征環保稅,可以控制高排量汽車的消費量.
通脹更多是從心理預期角度考慮的,它造成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人們感受到或想到將來臨的通脹時,一般會減少非必需品的支出,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另外通脹使人們的消費觀念趨於保守,且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其消費行為產生深刻影響,所以上個世紀30年代成長的一代被稱為"蕭條嬰兒",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造成了大部分人一生投資和消費觀念的過度保守.
『伍』 什麼季節是大豆期貨的低谷主要什麼因素影響
如何分析農產品期貨的季節性行情
農產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種、生長和收獲季節性周期,也恰恰是農產品這種特有的季節性供求關系變化使得其價格波動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時期內同向運動的趨勢性十分明顯。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這種季節性特徵把農產品走勢大體分為:播種生長階段、收獲季節、銷售淡季和銷售旺季等幾個不同階段。又因為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指引,它們的基本面影響因素是一致的,走勢基本是聯動的,因此,下面我們以幾個品種為例,從季節性影響因素這個角度分別對其期貨價格走勢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種來說,根據自然規律從每年的4月開始,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開始播種,當年9月份開始收割。從10月份開始,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又開始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從這一種植生長周期可以總結出,每年的7、8月份屬於全球大豆的供應淡季,大豆青黃不接,消費需求旺盛,因此價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應旺季,現貨供應充足,價格多處年內低谷,這一規律從上圖CBOT大豆行情長期走勢中不難得到驗證。
仔細觀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來季節性走勢圖,首先我們可發現,國內外大豆價格的相關性很強,糾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來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使得我國大豆需求激增,國產大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消費。加之進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進口大豆數量出現大幅增長,導致國內外大豆價格走勢聯動性增強;其次,我們還可以發現: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節性而形成的的階段性高點多出現在5月-8月,主要是因為每年3-5月是銷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應淡季,這樣高點出現在這期間就不足為奇;9-11月份進入大豆收獲季節,受供應壓力影響價格多處年內低點,產量確定後,隨著消費的增加,庫存的減少,價格有開始抬頭趨漲。不過,每年二月份多是過節時期,市場交投清淡,穀物價格通常盤跌。這些規律都很好驗證了大豆價格的季節性波動趨勢。目前正處於8月份,正是供應淡季,又由於目前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嚴重乾旱,國內大豆減產基本定局,而美國大豆產區近期天氣也是十分炎熱乾燥,大豆天氣行情再度顯現,在大豆收獲季節來臨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因此依據這一特點可以估計在9--11月份供應壓力前大豆可能會形成一個短期高點。
接著再看玉米品種,玉米與大豆的生長周期相差無幾,從上圖可發現玉米最明顯的特徵是仲夏到收獲期間價格多是走跌。由於新年度玉米產量不確定性的影響,7月份的價格往往達到年內最高價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價格開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獲前景可觀,價格仍可持續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獲季節,由於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場供應壓力最大,價格往往會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玉米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隨著變化。農業部前期發布的《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 年)》(以下稱《規劃》),提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生物質能產業要按照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積極發展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和氣化燃料,適度發展能源作物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確定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這對前期國內利用玉米發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潑了一盆冷水,玉米期價也因此 從1700元/噸上方連續回落至1500元/噸以下。由於過渡打壓後,近期的東北農作物用地發生乾旱災害,導致玉米期價產生了"反季節"的上漲行情,但於8月10日將有"吉林省2007年輪換地方儲備糧競價銷售交易會",屆時將銷售輪出省級儲備玉米10萬噸,這對於玉米期價將是一個壓力。在供應季節來臨前玉米產生大幅度反彈的行情較小,上漲空間有限。
最後轉到國內外小麥品種上,以北半球冬小麥為例,其播種時間為10月上旬(寒露後)至下旬,收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麥有兩個明顯的季節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獲季節來臨之前的春季這一時期慣於下跌。多數年景,小麥價格在1、2月份因資金回攏影響都會經歷季節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麥上市後的7月份一般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多處年內最低點;另一個趨勢就是從收獲季節的低點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麥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價格傾向於上漲,春節左右因消費帶動價格到達年內高點。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麥集中上市壓力下,強麥期價產生了一個季節性低點,隨後變於七月底產生了強勁的上漲。
綜觀以上三個品種的季節性因素對價格變化的長期影響作用,盡管活躍的期貨交易可以削弱較明顯的價格運動趨勢,但特定時節的價格同向波動趨勢仍然十分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農產品的價格趨勢主要是受供給和需求兩個基本面因素影響。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又是有季節性的,這樣每年從作物播種到收獲前夕,由於舊年度作物的庫存量與新年度作物的產量存在不確定性,作為具有預測效應的期貨交易往往容易隨著市場對天氣、病蟲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動;其後隨著收獲季節到來農產品每個品種的新年度產量情況逐漸明了,必然市場就開始面臨季節性的供應壓力,若是豐產年頭供應壓力則最重,價格也最弱。若是減產年頭則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上漲行情;新糧上市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期貨價格對需求、庫存等因素的反應越來越敏感,其趨勢性也越來越明顯,尤其進入消費旺季,市場的供需矛盾不斷得到深化,此時市場人氣越來越旺,持倉量迅速增加,期貨價格往往最強,當然其中也不乏對新概念題材的炒作。因此,季節性因素是我們在制定農產品操作計劃時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分析上述幾個品種價格的季節性走勢是建立在對各品種長期數據統計的基礎之上的,盡管其整體體現出了農產品由供求主導的季節規律性,但其中不時也存在偶然現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獲季節的反季節上漲,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大量進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減產,一時間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創20幾年來歷史新低,處於那種供求嚴重失衡狀態,市場充滿了對未來供不應求的預期,季節性收獲壓力完全被抹煞,導致價格在收獲季節一路狂飆。此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突發因素,還有一些新概念題材的影響也容易導致價格的反季節性走勢。這就提醒我們,在分析相關農產品走勢時,也不能只簡單地依據其季節性走勢來操作,其他階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時時加以關注並能做出客觀評估。
總之,在世界范圍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農產品的季節性特徵表現突出,當大的供求面嚴重失衡時,季節性特徵往往容易被淹沒,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行情。季節性特徵是農產品的固有屬性,進行季節性分析可以為我們提供價格短期內的發展趨勢,但要把握其長期走勢還必須同時兼顧其它大供求面的影響因素。
『陸』 影響大豆期貨價格的主要因素有
歷史上來看影響大豆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氣因素特別是大豆生長時期的天氣,全球經濟情況,石油價格。
原油價格上漲帶動農資成本上升,比如化肥,農機用油成本提升,從而推高農產品價格;(2)原油替代品價格上漲:原油價格上漲,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作為替代品的工業需求上升,推動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2007--2008年的大豆上漲和大豆用於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有關)
豬周期對大豆需求影響。當豬肉價格較高的時候,養殖戶可以承受較高的價格,當豬肉價格較低的時候,養殖戶對飼料價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同時豬肉價格下降的時候也容易促使養殖戶使用更多的豆粕替代品。
深度解析影響大豆漲跌的主要因素
『柒』 經濟因素對體育運動的影響
將體育的經濟功能上升到經濟學的高度,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能夠現實地解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全社會就業率,發揮穩定社會的作用;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思維模式及方法,用科學發展觀,生態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構建和諧社會。在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就是經濟,體育就是體育,兩者幾乎是決然分開的概念。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所有重心都轉移到了大力發展經濟上面來,而一說抓經濟,就是搞農業,抓工業。除了為了樹立中國的外部良好形象,政府投巨資全民辦體育,搞奧運爭光工程,不計成本地爭奪奧運金牌,並且以此證明中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了。雖然由於開放的緣故,國人也看到了國外,特別是美國的幾大職業體育聯賽帶來的魅力誘惑,如NBA、橄欖球、棒球、冰球等等,都幾乎是世界上頂尖的賽事,其水平是非常高的,激烈程度也是非常強的。所以,僅僅出於學習模仿的目的,也搞了如職業足球,CBA聯賽等等,但僅從觀眾自覺購買球票觀看現場比賽的上座率來衡量,顯然是不成功的。提出體育經濟學這個概念說法,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要引起中國的高層管理者的注意。因為中國的國情是,絕大部分體育資源,如土地,場館設施及建設,體育人才的培養,體育比賽的舉辦權等等,都是壟斷性質國有的,存在大量閑置浪費情況,社會的自覺自發力量實在是太弱小,只能走從上而下的發展路子。只有著書立說來打動和說服政府部門的決策者們意識到體育運動的經濟功能,才能在像中國這樣一個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仍然存在大量貧窮人口需要脫貧解困,依然處在一個市場轉型階段過程中的國家,形成像美國及西方國家一樣的真正意義上的職業運動,也是發展經濟及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每一次的社會大分工都使得人類社會向前大大地向前跨進,並且隨著時代的前進,又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一步分工協作。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體育雖然並不直接創造經濟價值,但能夠提供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的作用,是不同於物質資料生產的消費資料生產范疇,是社會勞動力生產的積極因素。「加強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應該與時俱進地轉變為「加強體育運動,增加人民就業」。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伴隨著商業化對人類體育運動影響的爭議而不斷前進,最終承認和順應了體育運動對於人類經濟活動的促進作用而形成如今奧運大家庭蓬蓬勃勃不斷發展壯大的可喜局面,在造就一大批體育明星的同時,依附體育運動生存的人口數量以千萬億計,並影響到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體育比賽的競爭性與競技性,也順應了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人生理念。為了追求理想,實現超越自身,實現挑戰極限的夢想,人們願意投入投身體育運動,客觀上也擴大了整個社會的需求,增加了消費,促進了一系列相關領域的物質生產,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與基礎。體育經濟這筆帳卻是應該好好地計算一下。投入是多少,能夠產出多少,結果是得到超值享受和收獲,還是入不敷出,這也是經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基礎,是經濟學最原始的功能和要素。至於對個人而言,只要看看想想姚明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則普天下之人是都知道的道理。
『捌』 影響大豆期貨,豆粕期貨價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豆粕期貨價格由四個因素決定,分別是(一)豆粕供應情況;(二)豆粕消費情況;(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價格的影響以及(四) 相關的農業、貿易、食品政策。
(一) 豆粕供應情況
1. 大豆供應量
豆粕作為大豆加工的副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少直接決定著豆粕的供應量,正常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粕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塊,一是國產大豆,二是進口大豆。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近幾年,我國大豆年總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徘徊,其中商品大豆量約為600萬噸。我國2008/09年進口大豆超過4,000萬噸。
2. 大豆價格
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粕生產的成本,近幾年,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進口大豆價格對我國豆粕價格的影響更為明顯。
3. 豆粕產量
豆粕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豆粕產量與豆粕價格之間存在反向關系,豆粕產量越大,價格相對較低;相反,豆粕產量減少,豆粕價格則上漲。
4. 豆粕庫存
豆粕庫存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則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點,一旦豆粕庫存增加,豆粕的價格往往會調低。
(二) 豆粕消費情況
我國是豆粕消費大國,近幾年,豆粕消費保持了13%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豆粕在飼料業中家禽的使用量佔52%,所以牲畜、家禽價格的影響直接構成對飼料需求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牲畜、家禽的價格與豆粕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統計顯示,90%以上的豆粕消費是用於各類飼料,所以飼料行業景氣度狀況對豆粕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三) 相關商品、替代商品價格的影響
1. 豆粕與大豆、豆油的比價關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產品,每1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0.18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豆粕的價格與大豆的價格有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講,每年大豆的產量都會影響到豆粕的價格,大豆豐收則豆粕價跌,大豆欠收則豆粕就會漲價。同時,豆油與豆粕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豆油價好,豆粕就會價跌,豆油滯銷,豆粕產量就將減少,豆粕價格將上漲。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粕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會停產,從而減少豆粕的市場供應量。
2. 豆粕替代品價格的影響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關商品對豆粕價格影響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對豆粕價格也有一定影響,如果豆粕價格高企,飼料企業往往會考慮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四) 相關的農業、貿易、食品政策
近幾年,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出於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食品政策的實施,對養殖業及豆粕的需求影響都是直接的。
『玖』 急!!大豆期貨基本面分析(近期),哪位好心人給做一份
基本面是從商品的實際供給和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這一角度來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注重研究國家的有關政治、經濟、金融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及商品的生產量、消費量、進出口量、庫存量等因素對商品供求狀況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程度。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1)供求關系。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在商品現貨交易的基礎發展起來的,商品的期貨價格是對商品供求關系的預期反映,因此,商品期貨價格變化受商品的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其相應的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所以應關注所交易相關商品的結轉庫存量、產量、產情報告、氣候、經濟狀況、其它如替代品的供求狀況、全球性競爭因素等。
(2)經濟周期。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季節性因素。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4)金融市場變動因素。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率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與商品期貨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5)政府政策。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6)政治因素。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7)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8)心理因素。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俗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明顯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明顯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市場大戶與莊家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買進或拋售,謀取投機利潤。
『拾』 經濟學中,影響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需求的因素
(一)消費者的收入。一般來說,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收入越高,對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需求結構會發生變化,即隨著收入的提高,對有些商品的需求會增加,而對有些商品的需求會減少。經濟學把需求數量的變動與消費者收入同方向變化的物品稱為正常品,把需求數量的變動與消費者收入反方向變化的物品稱為劣等品。
(二)消費者的偏好。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就會增加。相反,當偏好程度減弱時,需求數量就會減少。人們的偏好一般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及當時當地的社會風俗習慣等因素有關。
(三)相關商品的價格。當一種商品本身的價格不變,而和它相關的其它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這種商品的需求數量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替代品,如牛肉和豬肉、蘋果和梨子等。由於它們在消費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慾望,故一種商品的需求與它的替代品價格成同方向變化,即替代品價格的提高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價格的降低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減少。如果其它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補品,如汽車與汽油、影碟與影碟機等,由於它們必須相互結合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慾望,故一種商品的需求與它的互補品的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即互補品價格的提高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補品價格的下降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增加。
(四)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在將來某一時期會上升時,就會增加目前的需求,當消費者預期某商品的價格在將來某一時期會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
(五)商品自身的價格。對於正常商品,價格越高則需求量越小;價格越低則需求量越大。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