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豆一期貨開戶
㈠ 正黃旗位於錫林郭勒盟哪個地方
正鑲黃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 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 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 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 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 皇後孝和睿,乾隆帝的孝賢皇後、哲憫皇貴妃,朝廷的高級官員中 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行政區劃
2006年,鑲黃旗轄2個鎮、1個蘇木:新寶拉格鎮、巴彥塔拉鎮和翁貢烏拉蘇木。
http://ke..com/view/86601.htm 這個有全部的介紹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㈡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的人口是
據我所知,錫林郭勒盟總人口是100多萬,其中鑲黃旗人口是3萬多人,二連浩特市人口10萬人,具體就知道這兩個地方的。。。
㈢ 從哪裡能找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的詳細地圖呀
在網路里輸入「錫林郭勒盟鑲黃旗
地圖」,就會出來了,然後點擊放大點擊放大點擊放大……它會很詳細的,自己去試試吧……
㈣ 錫林郭勒盟有哪幾個縣區謝謝!
截至2018年,錫林郭勒盟共轄9旗、2市、1縣、1個管理區、1個開發區。
錫林郭勒盟位於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駐地錫林浩特市,下轄14個旗(市、縣、管理區、開發區)。
分別為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烏拉蓋管理區 、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
(4)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豆一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廢除了封建王公制度,成立察哈爾盟人民政府和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察哈爾盟轄5旗。1950年將多倫、寶昌、化德3縣劃歸察哈爾盟。
1956年撤銷明太聯合旗合並於正藍旗,將正鑲白聯合旗更名為正鑲白旗,合並寶昌縣和太僕寺左旗,更名為太僕寺旗,商都鑲黃聯合旗更名為商都鑲黃旗,後劃歸化德縣,又劃出定名為鑲黃旗。
1949年將錫林郭勒盟原來的10旗編為5旗,即東部聯合旗、中部聯合旗、西部聯合旗、蘇尼特左旗和蘇尼特右旗。1952年撤銷中部聯合旗,1956年改編為5旗。
1958年,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盟合並,撤銷察哈爾盟,改稱錫林郭勒盟,轄9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商都鑲黃旗、太僕寺旗),兩縣(多倫縣、化德縣)。
1963年設立阿巴哈納爾旗。1966年設立二連浩特市。
1969年將錫盟所轄的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化德縣劃歸烏蘭察布盟。1980年將蘇尼特右旗和二連浩特市劃歸錫盟。1983年撤銷阿巴哈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
㈤ 錫林郭勒盟各旗介紹
轄2個縣級市、1個縣、9個旗、1個管理區。即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多倫縣、正藍旗、鑲黃旗、正鑲白旗、阿巴嘎旗、太僕寺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和烏拉蓋管理區。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位於錫林郭勒草原中部。北緯43°02′-44°52′,東經115°13′-117°06′。東鄰錫盟西烏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與正藍旗相連,東南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接壤,北同東烏珠穆沁旗為鄰。市境南北長208千米,東西長143千米。總面積15758平方千米(簡冊)/18750平方千米。總人口15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026000。代碼:152502。區號:0479。
二連浩特 市(簡稱二連)位於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兩市區間距離9公里。轄區面積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1個蘇木:烏蘭街道、錫林街道、東城街道、格日勒敖都蘇木。流動人口及本地人口近10萬人。「二連浩特」是蒙語的漢譯音,「二連」原名「額仁」,沿用市郊「額仁達布散淖爾」(現譯二連鹽池)之名。「額仁」是牧人對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種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樓的意思。
多倫縣位於錫林郭勒盟的南端陰山北麓東端。東經115°30′-116°55′,北緯41°45′-42°39′。西與正藍旗相接,北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接壤,南與沽源縣、豐寧縣、圍場縣毗鄰。總面積3773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多倫淖爾鎮,郵編:027300。代碼:152531。區號:0479。拼音:Duolun Xian
正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僅有180公里,是離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區。東經116.02°,北緯42.25°。全旗總面積10182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高峰期人口10.5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它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呈現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展現出草甸草原的美麗景象。正藍旗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21條,湖泊147個。旗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蘊藏豐富,全旗有各種植物708種,珍稀野生動物資源20餘種
鑲黃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西南邊緣,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體經濟的純牧業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鑲黃旗有八大老姓,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喇那拉氏、郭羅絡氏、伊爾根覺羅氏。另外在入關前還另有兩個重要的部族,一為董鄂氏,一為富查氏,此亦為外戚。
正鑲白旗歷史悠久,早在氏族公社時期就是游牧部落活動的地區,到漢為上各郡北境,唐為單於都護府轄地,遼為西京倒塌嶺節度司南境,遼代為遼地西境,元為中書省上都路管轄,明為龍門地及開平。(上都)西北邊地,清為直隸口北道轄地。 正鑲白旗轄2個鎮、2個蘇木:明安圖鎮、星耀鎮、伊和淖爾蘇木、烏蘭查布蘇木 全旗境內風景秀麗,景緻怡人,主要有美麗的烏里雅斯台,名揚區內外的佛教聖地彥都廟,全區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爾查干淖爾,獨具特色的明圖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匯流的達楞圖如河源頭,古跡有「金界壕」遺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時期古墓群等,特別是新發現的成吉思寶格都山,可堪稱為世界奇觀,極為神奇而壯觀。
蘇尼特左旗(簡稱東蘇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北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達316公里,南與正鑲白旗、正藍旗交界,西與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相連,東與阿巴嘎旗毗鄰。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蘇尼特右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部,是錫盟的西大門,東鄰蘇尼特左旗、鑲黃旗;南靠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商都縣;西接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東北與本盟二連浩特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8.15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1°08′~114°16′,北緯41°55′ ~43°39′。全旗轄3個蘇木3個鎮,總面積2.2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87萬,由蒙、漢、回、滿等11個民族組成。賽漢塔拉鎮為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蘇尼特左旗(簡稱東蘇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北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達316公里,南與正鑲白旗、正藍旗交界,西與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相連,東與阿巴嘎旗毗鄰。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純牧業邊境旗。旗人民政府設在滿都拉圖鎮。
太僕寺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旗,面積為3477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1萬,該旗政府駐於寶昌鎮。
東烏珠穆沁旗(簡稱東烏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大興安嶺西麓,東鄰興安盟、通遼市,南連錫林浩特市、西烏旗,西接阿巴嘎旗,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達527.6公里,國際性一類陸路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口岸,距旗府烏里雅斯太鎮以北68公里處,是繼滿洲里、二連之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全旗現轄5個鎮、2個蘇木,57個牧業嘎查,1個國營林場,總土地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面積達6917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占天然草場總面積的95%
西烏珠穆沁旗位於錫林郭勒盟東部,周邊與7個旗、縣、市接壤。總面積22960平方公里,轄5個鎮、1個蘇木、1個林業總場。現有人口72376人,蒙古族佔68%,其中牧業人口39914人,佔55.1%,城鎮人口32462人,佔44.9%。
烏拉蓋管理區轄區總面積5013km2,其中:草場、林地、耕地分別占總面積的91.7%、0.3%、3.6%。境內土壤屬黑鈣土向栗鈣土過渡區,以黑鈣土為主。質地疏鬆,土壤結構良好,腐殖層厚度40cm-60cm。草原是烏拉蓋主要地帶性植被,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兩個類型,以草甸草原為主。
好累
㈥ 錫林郭勒盟都包括哪些旗和市
截止到2019年6月1日,錫林郭勒盟轄9旗2市1縣和1個管理區,具體名稱如下:2市(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9旗(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1縣(多倫縣)、1管理區(烏拉蓋管理區)。
(6)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豆一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建國後錫林郭勒盟行政區劃變遷情況如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察盟轄5旗。
1950年將多倫、寶昌、化德3縣劃歸察盟。
1956年撤銷明太聯合旗合並於正藍旗,將正鑲白聯合旗更名為正鑲白旗,合並寶昌縣和太僕寺左旗,更名為太僕寺旗,商都鑲黃聯合旗更名為商都鑲黃旗,後劃歸化德縣,又劃出定名為鑲黃旗。
1949年將錫盟原來的10旗編為5旗,即東部聯合旗、中部聯合旗、西部聯合旗、蘇尼特左旗和蘇尼特右旗。
1952年撤銷中部聯合旗。
1956年改編為5旗。
1958年,錫察盟合並,撤消察哈爾盟,改稱錫林郭勒盟,轄9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商都鑲黃旗、太僕寺旗),兩縣(多倫縣、化德縣)。
1963年設立阿巴哈納爾旗。
1966年設立二連浩特市。
1969年將錫盟所轄的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化德縣劃歸烏蘭察布盟。
1980年將蘇尼特右旗和二連浩特市劃歸錫盟。
1983年撤銷阿巴哈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
參考資料來源: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歷史沿革
參考資料來源: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區劃人口
㈦ 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鑲黃旗營業部怎麼樣
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鑲黃旗營業部是2018-09-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新寶拉格鎮白音小區D區。
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鑲黃旗營業部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2528MA0Q13L24J,企業法人喬衛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鑲黃旗營業部的經營范圍是:發放小額貸款、開展與小額貸款業務相關的咨詢服務以及自治區金融辦批準的其他業務。
通過愛企查查看內蒙古中和農信農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鑲黃旗營業部更多信息和資訊。
㈧ 鑲黃旗的姓氏
鑲黃旗有九大老姓,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拉那拉氏、郭絡羅氏、伊爾根覺羅氏。
1、瓜爾佳氏
瓜爾佳氏按不同的地區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尼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入關後又有鳳城瓜爾佳氏、金州瓜爾佳氏等分支。
2、鈕祜祿氏
鈕祜祿氏在清朝是大姓,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
3、博爾濟吉特氏
孛兒只斤氏,亦作「乞顏·孛兒只斤氏」,又譯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忒、博爾濟錦、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孛兒吉濟錦、博羅特、包羅歹、包爾熾君、布兒赤金、孛爾吉等。後又漢姓包、鮑、寶、奇等,亦有沿用此姓者。
4、舒穆祿氏
舒穆祿氏,源出遼、金、元、明女真人的「石抹氏」。祖籍地在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的海林市老寧古塔境內的舒穆祿山。以山地為氏。
5、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氏族。葉赫那拉氏族譜與所有滿族族譜一樣,均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影響,它既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亦為表明身份地位的證明。
6、輝發那拉氏
輝發一作灰扒,因居輝發河得名。始祖星古禮,姓益克得哩,尼瑪察部人,原居薩哈連烏拉(指今第一松花江下游)地區。
7、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納拉氏),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烏喇納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烏喇部遺族,與哈達納喇同祖,即納齊布祿之裔、烏喇部長之前。
8、郭絡羅氏
郭絡羅氏源於滿族,出自滿洲八旗姓,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絡羅氏,亦稱郭羅羅氏、郭爾羅氏、郭博羅氏、郭布羅氏。
9、伊爾根覺羅氏
伊爾根覺羅所冠漢字姓多為趙,也有佟,顧,伊,薩,公,兆,曹,包,哲,席等.。滿文創始人噶蓋之裔漢字姓"趙",尚書顧八代之裔漢字姓"顧",副都統薩哈岱之裔漢字姓"薩",大學士伊桑阿之裔漢字姓「伊」。
(8)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豆一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瓜爾佳氏遷徙分布:在宋朝時期,北方女真族立國為金,與當時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禮。而金國中多有夾谷氏,所以夾谷氏名盛一時。
如今上海,沈陽等地有人姓夾谷復姓。夾谷氏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丹東岫岩偏嶺鄉滿族瓜爾佳氏(關氏),原居長白山區,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由京拔駐丹東岫岩。
到清末民初,改支瓜爾佳氏(關氏)人口逾千,國民政府對滿州旗人政策放寬,允許並鼓勵其到吉林和黑龍江等地荒墾,因此大批瓜爾佳氏(關氏)人口開始向北遷移。
主要有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雙城堡、富錦縣、依蘭縣和嫩江縣,吉林的通化縣、海龍縣和輝南縣等。另外,瓜爾佳氏(關氏)家族還廣泛分布於東北各地,如本溪、西豐、鐵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