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鐵鋒區期貨手續費
㈠ 求《光明日報》連載的百城賦《百城賦》原文
南京賦---- 城 市 沿 革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南京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於石頭山築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稱亦因此而得名。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9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鄴,為南京建都之始。「金陵自古帝王州」,從中古到近現代,繼東吳之後,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以及中華民國先後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稱「十代故都」。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1952年9月,南京為江蘇省省轄市。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為江蘇省省會。南京是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也是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壯麗秀美。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可見南京美景勝境之一斑。
《百城賦》下期刊出《長沙賦》,敬請關注。
時序三月,歲在丁亥。江南正值草長鶯飛之際,遊人已入魂牽夢繞之境。遂踐攬勝之約,成此采風之行。朋儕三五,行程千餘。游溧高之固城、石臼,訪浦六之石林、湯泉,攀鍾阜之層岩、絕嶺,步石城之清涼、莫愁。所聞所見,似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盛況盛景,如入芝蘭室中,心為之醉。「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恐為「綺靡」之詩但發幽思,欲作「瀏亮」之賦以暢壯懷。
美哉南京,人居天堂。三江首府,十代名都。名自楚王,曾埋金以鎮王氣;地扼天險,始建業而稱名區。東向大海,西臨荊楚,南屏皖浙,北接江淮。處暖溫兼亞熱之雙帶,有雨順更風調之四時。文明歷史久遠,湯山猿人可證;開國立業輝煌,東吳孫權堪稱。豪華六代,帝王之鄉,盛名顯乎天下;東南半壁,富饒之壤,菽粟同於水火①。建三百年集權王朝,朱元璋操獨裁之巨柄;葬數千載封建統治,孫中山開民主之先河。逐日揮戈,丹心已許百千萬;渡江易幟,青史永銘四二三②。
閱江樓遠眺長江大橋(資料照片)
美哉南京,河山壯麗。悠悠淮水,閱盡千年興衰;峨峨鍾山,鑄就曠代雄傑。吳宮花草,迥憶英豪大略;晉代衣冠,長緬王謝雄才。有情數台城,依舊三春楊柳;無賴是東山,占盡九秋明月③。青溪九曲,隔不斷痴情一片;竹林七賢,襯映出風韻六朝。獅嶺佇立閱江之樓;雞籠高矗凌雲之塔。鼓樓乃傑閣勝景,棲霞為巨剎名藍。長江萬里,橫貫東西而入海;南唐二陵,歷盡滄桑以至今。烏衣巷,白鷺洲;瓦官閣,石頭城;雞鳴埭,鳳凰台;清涼寺,勞勞亭;胭脂井,朱雀航;長干里,水西門;桃葉渡,莫愁湖;王導墓,周處台;江令宅,謝公墩;征君碣,孫楚樓……真個是:秦淮碧,鍾山青;帝王宅,龍虎盤!
美哉南京,人文淵藪。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停艇聽笛」,桓伊擫笛留韻事④;翔鸞翥鳳,羲之書法精妙談。謝玄暉詩開山水一派⑤,顧愷之畫為古今宗師。祖沖之精歷算,蔣子文入《搜神》。山中宰相陶宏景,天上謫仙李青蓮。劉彥和《文心雕龍》,開文學批評之先;吳敬梓《儒林外史》,陳科舉禮教之弊。兩辭相位,王安石乃變法首輔;七下西洋,鄭三保為航海先驅。龔半千為「金陵八家」之首;袁子才實騷壇一代之宗。李笠翁芥子園中精研戲劇理論,孔尚任桃花扇底論說朝代興亡。陶行知興鄉村教育,楊仁山創「金陵刻經」。葉聖陶、朱自清文光射斗,劉海粟、傅抱石妙筆生花。
美哉南京,文脈流徽。巍巍雨花台,烈士鮮血化碧;高高渡江碑,英雄浩氣摩天。梅園新村,紅梅花沖寒報春香透骨;中山偉陵,先行者遺囑警世意遠深。一朵茉莉花,開向全世界;萬匹彩雲錦,衣被大中華。鰲山龍海,火樹銀花,秦淮河畔乃燈會佳處;婉轉清柔,抑揚頓挫,甘熙宅第誠京昆世家⑥。崇尚教育,「南大」「東南」,陶鑄多少雄才英物;弘揚文化,詩書畫印,折射不盡漢韻唐風。
(老城宮城遺址、城市軸線變遷圖)南京城市變遷圖
美哉南京,和諧康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八百萬人民奮臂搴裳,贏糧躍馬;數十項指標神州前列,海宇奪冠。投資環境,國內名列前五;城市綠化,神州當數第一。世界文化名城,喜迎十方佳客;山水城林之市,勤建新紀文明。大橋四座,正南正北,若長虹卧波,跨越天塹;高速多條,如砥如矢⑦,似金鏈鋪地,織就通衢。地鐵飛馳,滿載歡聲笑語;隧道穿江,更期利國惠民。平安南京,公眾認可度前所未有;小康社會,城鄉幸福感毋庸置疑。
贊曰:維吾生於長於斯兮,江山秀麗,沃野阡陌縱橫兮,百姓勤劬。改革開放兮,心與天齊;科學發展兮,眾皆歡忭。於是正航向,促繁榮,內聯合,外引資。規律遵循,天人合一……看好江山日新月異兮,心為之大振,願兩率先早得實現兮,吾翹首以期!
注釋:
①菽粟同於水火:糧食充足就像水火一樣普遍,家家戶戶都有。語出《孟子·盡心上》。
②逐日揮戈,渡江易幟:指抗日戰急(逐日)與解放戰急(渡江)。「百千萬」喻全民抗戰。「四二三」指南京解放。
③江寧東山:舊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東山秋月」。
④桓伊擫笛:王羲之子王徽之邀其吹奏,三闋後桓伊即去,二人始終未交一言,今淮清橋畔有「邀笛步」舊址傳聞。擫,音同「葉」,意為用手指按。
⑤謝玄暉:即謝朓,南朝齊時曾為宣城太守,中國山水詩派開創者,為李白所崇拜之詩人,有「一生低首謝宣城」之說。
⑥甘熙宅第:清代南京學者、方誌家甘熙府邸,有房328間,俗稱九十九間半,甘氏一門數代皆工京昆藝術,甘府今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⑦如砥如矢:砥,指磨刀石;矢,指箭,形容道路平直、快速。
杭州賦----城 市 沿 革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百城賦》下期刊出《岳陽賦》,敬請關注。
吳越雄州,濤擁東南形勝;人文都會,星馳卓犖大家。西湖為舉世驚艷,錢塘稱自古繁華。山色水光,總宜雨奇晴好;三秋六月,最美桂子荷花。系纜溯秦皇,百尺蒼崖赭石;乘潮傳伍相,千年白馬素車。錢王、南宋建都,於此盱衡六合;白傅、東坡守郡,至今黎庶爭誇。以京杭起訖通波,運河一端稱熱土;與滬寧交輝立鼎,長江三角絢朝霞。
杭州之勝概也,江天湖海,氣象萬千,碧柳絳桃,四時花樹。向有人間美景天堂之嘉名,更膺國際花園城市之隆譽。雙堤三島,多罨畫之樓台;印月流霞,復藏詩於煙雨。湖上風來,直送荷花清氣;山間月上,微聞桂子幽馨。梅菊之芬芳沁夢,湖山之美艷怡神。近年踵美增華,更令風情嶄露:南線之新景多姿紛呈異彩,彌暢觀瞻遊憩之懷;西進之水域一碧遙映諸峰,平添幽野逸閑之趣。尤有楊公堤,拓展人文奧區,薈萃湖山佳處。以白蘇為伯仲,堤復成三;通南北而逶迤,橋又有六。洵攬勝之長廊,為聚景之中軸。至於西溪濕地,煙水空濛。秋蘆飛雪,詩意無窮。傳梵隱之逸致,吊詞客之遺蹤。幾曲清溪,隱孤村於碧樹;流花淥水,來韻竹之輕風。更有浙水之秋濤,如萬馬奔騰。雲崩雷發,海立山傾。發皇耳目,激越豪情。令人心胸開拓,直接滄溟。美哉杭州,為天地英華所鍾毓,信山川靈秀之聚凝!
杭州之勝概,尤在人文。以蘊涵之厚重,鑄都市之神魂。古址發湘湖,驚現彩陶弓鏃;神徽出良渚,燦呈玉鉞壺尊。八千年文明久遠,獨木舟故物猶存。中華第一古城,重大發現與殷墟伯仲;史前文明聖地,深遠影響向晉粵直臻①。於越句吳,山水多春秋之史跡②;乘車戴笠,歌謠頌風俗之真淳③。大禹東巡,到此舍杭登岸;孫郎割據,叱吒三國風雲。高隱子陵,釣台臨桐江秋水;幽棲抱朴,丹灶對葛嶺朝暾。至錢王武肅,明達而仁賢。吳越國萬家安堵,十四州一劍倚天。登斯民於衽席,遠茲境於戈鋋。忠懿識時,納土稱藩。天水趙氏於焉底定,江浙諸州賴以保全。使杭城波瀾不驚,碧水一湖無恙;清泉百井,炊煙萬灶依然。安民保境,功莫大焉。
溯自秦置錢塘,萌初古邑;隋建杭州,肇始名城。歷朝俊彥翩來,高賢流寓;奕世雄才間出,英物挺生。白蘇二公,厚德深情。設閘築堤,心系乎赤子;疏湖浚井,惠及於蒼生。又以絕代風華,各陳珠玉;妙呼西子,詩化杭城。終古崇祠合祀,至今蘭菊齊馨。其後先之賢守,皆留美名:有唐李鄴侯,宋範文正④,明楊孟瑛。阮芸台築墩環碧,立靈隱書藏,創詁經精舍;林則徐兩任州宦,其秋風遠戍,亦於此登程。岳墓於祠,青山蒼水分三席⑤;秋墳蘇冢,才媛俠女共西泠⑥。更向雪鴻覓跡,桑海尋痕。尚有白石清真⑦,詞壇之傑;夏圭馬遠,畫苑之英。陸放翁聽雨深巷,林和靖放鶴孤亭。林外題句憂時於客邸⑧,文山臨危受命於圍城。趙王孫蒼碑留墨,張宗子《夢憶》書情⑨。柳永詞傳長調,袁枚詩主性靈。黃公望富春畫出,俞曲園六一樓成。汪水雲北去之歌詩怨句,謝皋羽西台之慟哭悲聲。《再生緣》彈詞,陳端生為孟麗君立傳;《斷腸集》吟稿,朱淑真與李清照齊名。科技名家,赫赫有聲:撰著《夢溪筆談》之沈括,發明活字印刷之畢升;李之藻開天文歷法新局,李善蘭集素數理論大成。「天城美麗而華貴」,因意人馬可·波羅名聞世界;徑山禪宗與茶道,由日僧道元、南浦傳布東瀛。茶茗之都,名傳龍井;香飄梅塢,佳客頻迎。初唐之柿蒂織綾,絲綢香澤;南宋之官窯神品,碧瓷天青。更看惠理開山,靈隱之佛香裊裊;還傳濟顛運木,凈慈之鍾韻泠泠。至於傳奇佳話,百姓道情:則有松嶺書緣,梁祝化蝶;雷峰傳說,白娘堅貞。
近代以還,國士踵接,人傑肩摩。龔定庵喚九州風雷,亦簫亦劍;葛雲飛率孤軍浴血,可泣可歌。林啟創求是書院,為浙大之篳路;風眠長國立藝專,開美院之先河。西泠印學,四老題襟,長社之缶廬果碩⑩;文瀾立閣,四庫鎮館,護書則丁丙功多。煌煌兩級師范,燦燦辰列星羅。執教則周樹人、李叔同、夏丏尊、姜丹書、一時名士彬彬稱盛;來學則潘天壽、豐子愷、曹聚仁、陳建功,兩浙英才濟濟盈科。國學斗山,章太炎並世無兩(11);文化巨擘,馬一浮博大沉雄。南社詩僧蘇曼殊孤山埋骨,當代詞宗夏承燾揮麈從容。抗日軍興,民族危亡之秋,筧橋空戰,壯士殲強虜於長天;弟兄殉國,雙烈悼達夫與曼陀。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存亡與共,以必勝必復而弘毅堅忍;竺可楨攜浙大師生間關跋涉,雖流亡顛簸而不輟弦歌!尤有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歸國領軍,開拓之業何其偉;巡天奔月,草創之功孰與多!
改革開放,大潮澎湃;八面風來,萬方雲會。今日之杭州,揮灑湖山長卷,更展江海雄風。新區拔地千樓,氣吞海日;新建跨江十橋,勢壓天虹。市井繁榮,人居旺發;工區林立,黌宇廣開。競艷藝壇,明星薈萃;共籌矽谷,院士歸來。辦博覽之盛會於西湖,復吳越之勝觀於南線。大都市之標志巍峙江干,跨世紀之工程壯觀海甸。生活品質之城,秉精緻和諧大氣開放之高標;人文山水之都,為休閑游旅建業求知之勝地。碧水藍天,綠色清靜,早獲「聯合國人居獎」殊榮;蟬聯四載,名冠十城,迭膺「最具幸福感城市」。續延文脈,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呵護水魂,海壯江雄河麗溪幽湖美。看千年跨越,一派生機;正強市龍翔;名城鳳起!(12)
注釋:
①良渚驚現中華第一古城,重大發現堪比殷墟:據考古發現,專家論定,良諸文化的影響區從山西至廣東北部,幾乎佔半個中國。
②於越、句吳:春秋時吳國、越國的古稱。元張昱《西山亭留題》:「於越地形緣海盡,句吳山色過江來」。杭州多吳、越史跡。
③古《越謠歌》:「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表現了越地風土人情的真淳。
④李鄴侯:即李泌。範文正:即范仲淹。⑤岳:岳飛。於:於謙。蒼水:指張煌言。⑥秋:秋瑾。蘇:蘇小小。⑦白石、清真:指南宋詞人姜夔、周邦彥。
⑧林外:多傳寫其名訛為林升,福建晉江人,南宋進士,其《題臨安邸》詩千古傳誦。
⑨趙王孫:指趙孟頫,南宋宗室,入元,擅書畫。張宗子:張岱,晚明文學家,明亡後入山著書,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⑩四老:指吳隱,丁仁、王褆、葉品三。缶廬:即吳昌碩,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章太炎並世無兩:魯迅《關於太炎先生的二三事》有「並世無第二人」語。
龍翔、鳳起:均為杭州市中心路、橋名。
作者簡介:
王翼奇,1942年10月生於廈門,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山色空濛雨亦奇(國畫)何加林作
▲新世紀新杭州王秋杭攝
文章千古事,華夏盛贊之。《光明》開先例,百城齊賦詩。拜讀心潮湧,同誦文明史。「科學」與「小康」,國人盡悉知。
每讀一期《百城賦》,就受到一次強烈震撼!我是《光明日報》三十多年的忠實讀者,又是從事三十多年教學工作的語文教師。一直以來,我將光明日報的經典文章與作品當作當代文學和寫作教學的輔助教材。《百城賦》欄目的創辦,更使我的教學工作如虎添翼。如今,我校師生「到處逢人說百城」。
——陝西省榆林農業學校高級講師 王志
紹興賦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06中本一 胡鵬城
紹興賦----- 魚米江南,薈萃人文,鑒湖越台名士鄉。踞卧寧紹之原,物潤天澤,北瀕杭州彎,南貫金台,東西接杭甬,長三南翼之瑰寶。
恰逢千喜盛世之年,時值春末夏初之交,欣歸故里,盪然游跡,驚覺古城新貌,重溫悠悠古韻,賞秀川鍾靈,鏡湖花影,沭風土淳樸,文華蔥郁,不禁心緒涌動,情思綿延,欲興賦暢懷,只恐筆墨淺淡,佳期不表,難及情深。
昔日趙構幸逸越州,感時觸懷,紹祚中興,始有今名。雨潤日豐,四季分明,無炎夏酷暑之熬,亦絕嚴冬霜寒之虞,清怡宜居。蓮花越劇傳鄉土民俗,腐乳雕花飄濃郁陳香,文斐儒雅,人傑輩出,物產富饒,獨具一方。
百草園中拾童趣,三味書屋憶先賢,小河曲繞,烏篷泛閑,別韻故居,渾然其中,小酌停留,適聞戲吟,散散信覽,身染雅氣,只道舊時喧囂不復存,咸亨酒家仍鼎沸。千古名園尋陸唐,世事流彩皆暗然,本是天做合,無奈為人離,一曲釵頭鳳,難解相思苦,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徒見默默宋井亭,換得後人許許愁,且懷隨性之緣,山池碑鳥水荷,浪覓幽蘭,亦可養性。青山石削溢成湖,第一盆景乃屬此,湖中有奇石,石石有奇景,湖中多深潭,潭潭見清影,筆架山前題郭詩,陶公洞里聽珠落,仙桃洞中遇奇境,遠望桂嶺聞桂香,此是山陰道上,如來西子湖頭。會稽山麓大禹陵,萬世功業後人仰,禹陵碑亭今猶在,大祭鍾縈天下平。細雨千暈碎玉池,幽徑茂竹伸不知,此城之西南,蘭亭書聖之地,舊日羲之聚眾賢,曲水流觴,酒興方酣,疾書絕序,只惜太宗愛不忍釋,便成永世之嘆,然此書靈雅地,甚為人所神往。柯岩雲骨,爐柱晴煙,渺渺鑒湖,悠悠纖道,魯鎮融溯,江南風情。
越王鉤踐,卧薪嘗膽,三千越甲終吞吳,今吳越之地,承其先業之浩盪,巋然傲立,銳意進取,譜寫新章。
中國輕紡城,引領經濟之先鋒,開拓創業之沃土,施品牌戰略,走創新之路,今喜遇良策,當與時俱進,更進一步。黃酒之都,名揚海外,建築之鄉,獨占鰲頭,中國傘城,座落虞北,商甲巨頭雲集,共繪發展宏圖。名企飲譽四海,鄉賢屢樹新功,望越城之前程,如娥江大潮之澎湃,奔流永進。
吾於此盛世盛景,悅然之情溢於言表,乃作一聯,詠贊之餘,亦抒豪慰之情:烏篷泛水憶故人,江南古韻;塔山腳下顯白帆,越城新貌。
上海賦---- 上 海 賦
劉凱豐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城市面積,中國最大,故稱「大上海」,國際著名港口,有「東方巴黎」之稱。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蘇、浙兩省。交通便利,腹地寬闊,位置優越,乃優質港口。
上海——轄18區、1縣。 6340.5平方公里,佔中國0.06%,南北120公里,東西100公里。市內崇明島, 1041平方公里,乃中國——第三大島。
上海——「東方明珠」,璀璨閃耀。長江流域——一朵白蘭花。此城,坦盪低平,水網密布, 浦東發展,速度神奇。以前有言:「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現如今,浦東——遠東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上海——歷史文化名城。戰國時期,楚孝烈王,封黃歇於此,號——春申君,此地亦——別稱「申」。黃浦江原名——「黃歇浦」,亦出於此。
晉代,漁業發達,用「扈」捕魚,以「扈」為「滬」。上海以此——簡稱「滬」。唐代設華亭縣。北宋,稱「上海鎮」。元代,升為縣。建城至今——700餘年。元代,黃道婆,傳授紡織,上海有——「衣被天下」之聲譽。明代大學士——徐啟光,傳西方文明,中西文化,至此融合。清朝,此地被譽——「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兩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上海,近代縮影,歷史見證。 19世紀,被迫開埠,商賈雲集。鴉片戰爭,開辟通商。一百年裡,外強入侵,設立租界。五方雜處、中西交融,列強持強凌弱,此地變為——「冒險家之樂園」。
自古,壓迫反抗同在,反帝反封建,重沒間斷:小刀會起義、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五卅慘案、八一三淞滬抗戰,革命行動,影響全國。
1921年,中共誕生於此,偉大時刻,偉大地點,大上海——中共搖籃,光輝歷史,永放光彩。風雲人物,左右時代:孫中山、宋慶齡、毛澤東、周恩來、魯迅、李鴻章、蔣介石、宋子文,名人足跡,遍及上海。
如今歷史,再擇上海。大上海,改革龍頭,十幾年,GDP超10%。2001年,APEC會議——上海舉行。現同170個國家,貿易往來,百位跨國公司,今投資過半。外資行業——200餘家。金融證券、期貨交易、外匯、技術,國際接軌。經濟貿易,獨樹一幟,此為世界之窗口。發展速度,超越——東京、香港。
今日上海,現代、傳統齊步——典型海派文化。繁華都市,獨特魅力,當代大廈,老式外灘、多樣建築,交相輝映,令人神往。浦東新星,現代風格,大廈林立,多姿多彩。徐家匯教堂——聖詩聲聲;玉佛寺——香煙裊裊;過街樓下——麻將老人;弄堂里——足球少年;群眾劇場——滬劇、滑稽戲;大劇院——交響樂、芭蕾舞;老飯店——本幫佳餚;杏花樓——廣式粵茶;雲南路——各地小吃;紅房子——法國大菜;小紹興——三黃雞;美國快餐——肯德基;上海老街——茶館;衡山路——酒吧;和平飯店——爵士樂,豫園——絲竹音樂。中西合璧,交相輝映,各展精彩。夜幕降臨,霓虹閃耀。夜上海,別具風姿。
現代文明: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博物館新館、人民廣場、上海圖書館新館、上海體育場、上海大劇院、金貿大廈、浦東濱江大道、陸家嘴高樓群。當代文明,工藝建築,魅力閃爍,城市標志。極目遠眺,心情開闊。
東方明珠塔,黃浦江邊,靜對外灘,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似串串明珠,從天而降,矗立浦東.羅列玉盤,裝點繁華。
多倫路——文化街,大街小巷,蜿蜒曲折,名人居所,別具一格。魯迅名宅,川北公寓、白公館、湯公館、左聯會址、景雲里、夕拾鍾樓、街坊、石庫門。風格迥異,名氣非凡,行走於此,夕景再現。
中外文化,水乳交融。上海——「不夜城」,世界大都市,盡展靚麗風采。懷舊老歌,顯東方神韻;西方風味,也令人留連往返。今日發展,充滿活力,西太平洋海岸,明珠閃亮,璀璨生輝。
市花——白玉蘭, 象徵開路先鋒,奮發向上。市徽——白玉蘭,沙船,螺旋漿,三角圖案。螺旋漿——前進象徵。揚帆沙船,象徵燦爛輝煌之明天。
崇明島,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綠鷺,白鷺,天鵝,幸福棲息。天上仙子——丹頂鶴,亦飄然降臨,此島頓增仙氣。有幸遇到,一覽芳容,倍感神清氣爽,美不勝收。
鳳凰山——古曰:「延頸舒翼宛若鳳翥」。舊時小鎮,名曰鳳凰鎮。景色宜人,身在景中,如畫中游。鳳凰泉,陸寶泉,南村居,三星閣,來儀堂,且止園,梅花樓,東海亭,山月軒,錦溪橋,芙蓉庄。景色秀美,只要到此,煩惱皆無。
金鰲山,山水之音,賞心悅目:山門、大有亭、玉蓮池、鎮海塔、清涼洞、得月橋、水香榭、仿草亭,登山而望,遐想聯翩。風和日麗,江面浩瀚,如鏡平放,十分壯觀,崇明勝地也!
小崑山,乃二陸故居,西晉文學家, 陸機,陸雲修身之地。山腰古跡:讀書台,婉孌草台,白駒泉。壁間,摩崖石刻,宋代文豪,蘇軾書跡——「夕陽在山」。山巔景色:泗州塔院,三聖閣。文氣豪爽,心懷天下。
當代上海,時尚流行,前景開闊,繁榮高雅,勁展風采,光榮夢想同在。高空鳥瞰,樓宇林立,熠熠生輝。中華大地,明珠閃耀,華夏民族,倍感驕傲,今日上海——閃亮中國!
作者介紹:
劉凱豐 男 出生:1968.08.08 手機:13946287185
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扎龍鄉人民政府
歷史沿革:
早在6000年前,上海地區的先民們已在這里勞動、生息。春秋戰國時期,上海地區先是吳越之地,後又屬楚,楚考烈王時為春申君黃歇封地。唐天寶十年(751年),從崑山、嘉興、海鹽三縣劃出地區設立華亭縣,華亭縣東北境內的華亭海,即現在上海市區的所在地。南宋咸淳三年(1276年),設上海鎮治,屬華亭縣管轄。1292年元朝正式分設上海縣,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3月29日上,成立海臨時特別市政府。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