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放开利空
⑴ 国债期货推出利好什么股票
1.资金分流,股市中的资金肯定有一部分要流到期货中去!大盘是靠资金推动的,资金少了,你说呢?
2.中国股市做多不做空,空不挣钱,但是以后空也可以挣钱了!空也可以挣钱了,队股票市场是利好,还是空??
肯定是利空,但是个人认为,对股市的健康发展还是好的!
⑵ 国债期货交易的恢复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l、国债期货交易可以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提供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和工具。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放松金融管制的要求,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银行加快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风险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市场主体对于利率风险管理及其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国债期货正是利率风险管理地有效工具。
2、国债期货交易能提升国债市场功能,促进国债市场发展,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首先,国债期货交易能显著地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流动性不足是困扰国债市场地深层次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国债市场功能的发挥。其次,国债期货交易有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是因为:(1)培育机构投资者需要丰富的投资品种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市场依据,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为机构投资者增加新的投资品种,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有利于组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恢复国债期货交易有利于减少市场操纵行为,形成比较公平的市场环境,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原则。
3、开展国债期货交易能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从上讲,国债期货交易要以利率市场化作为前提条件,但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又需要国债回购、期货和期权市场作为配套的市场机制。由于国债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排头兵,更需要国债期货市场的起步和发展作为呼应。
4、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是完善期货市场,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现实需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作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切人点。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积累了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经验和教训,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另外国债期货与其他金融衍生品种相比风险较小,因此,可以把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作为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切人点。
(二)可行性 我国环境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时已经有了显著变化,无论是在利率市场化还是在现货市场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也为当前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准备了条件。
1、利率市场化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国债期货的恢复提供了现实依据。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的主要品种之一,利率的市场化和资金的流动性是国债期货产生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对利率的管制己越来越松,利率市场化必将成为必然趋势。如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已经放开,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已经取消,国债回购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回购利率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形式。1996年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启动,2000年实现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其后又推出了利率市场化的三年步骤。这表明我国为适应新的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开始朝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大步迈进。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和国债期货的推出是相互作用,相互的,利率市场化为国债期货的恢复提供了必要条件,国债期货的恢复又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配套的保障机制。
2、快速发展的现货市场为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在国债的发行规模上,1997——2001年的国债发行量分别为2449.39亿元、 3808.67亿元、4014.5亿元、4880亿元和5004亿元自1998年以来无记名式国债的发行完全停止,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比例相对下降,而可上市流通的记帐式国债的发行比例则大幅上升,市场流动性大幅提高。其次,国债期限结构更加完善。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1985年至1993年之间,是清一色的 2到5年期中期债券,1994年开始出现了近20%的1年期和少于1年期的债券,同时也有小部分超过6年期的债券,不过没有出现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1997年发行的国债中10年期债券约占5.5%,而2002年以来国债包括了l、2、3、7、10、15和目前期限最长的30年期国债,在长短期限配搭上较以前分布更为“均匀”,使我国国债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更为完整,也为国债期货提供了依据。
3、商品期货交易的开展为我国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特别是恢复国债期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国债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与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很多共同点,如其价格载体都是现货,其交易机制都是依赖于投资者对未来现货市场价格的预期等,因而在恢复国债期货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商品期货交易一些成功的经验,并有目的的避免一些在商品期货交易中发生而且有可能在国债期货交易中发生的。同样商品期货交易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在交易场所、交易规则设计、交易监管等方面为国债期货交易市场的重新建立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⑶ 国债期货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一、交易门槛
债期货的准入门槛,沿用了股指期货的适当性制度原则,开户门槛依旧为50万元。但国债期货设计交易保证金率为2%,一手为标的100万元的国债,交易一手需要2万元保证金。只需要两万元就可以交易品种,却设置了高达50万元的门槛,无疑将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拒之于门外了。
点评:如果仅就此条就下结论说对A股没影响或影响很小,显然有失偏颇。因为毕竟明显存在资金的分流。如果记得不错,327国债期货后紧接着就出现了5.18井喷行情。同时,本着公平的原则,放开开户条件让中小投资者参与也是可以预期的。
二、利率市场化的先导
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互为因果。因为国债期货交易的就是资金价格。以5年期国债期货标准合约100万元而论,它交易的就是5年后这100万元值多少钱。这个价格通过国债期货买卖双方而定,而它上下浮动的幅度,就将影响利率。目前,我们的利率由央行确定,国债期货推出后就有可能由市场来确定。
点评:市场化的利率本身就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认为期货推出就能利率市场化就未免太天真了。因为央行一样可以进场交易,从而主导利率走势。其实,美联储就是这样干的。
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广,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加强,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政府和机构,购买和持有我国国债的需求日趋强烈,也需要运用国债期货来管理持债风险。
点评: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买了那么多美债、欧债,难道其它政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况且,这个市场的交易量绝非当今国内任何一个市场可以比拟的,套现太容易了。
⑷ 为什么将国债期货一对一改为一对多
公开数据显示,期货资管“一对一”资金规模仅10亿元。业内人士预计,若放开“一对多”,整个市场规模将有较大提升。“可能达到几百亿的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自有资金参与集合计划可以分享投资收益,风险收益共担。“自有资金投资如果可以实现,期货公司可以成立一只种子基金,期货公司作为劣后方出资,发行结构化的产品,为创新产品开发提供操作空间”
光这些理由就足够让国债期货一对一改为一对多了,当然,这些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⑸ 创业板新高后面还是山腰吗
今天是资本市场又一次创新的开始,曾经因“327”事件而被迫关闭的国债期货在18年之后将重返资本市场,并定于今日重装上阵。时至今日,国债期货此番再战江湖缘由何在?对于股市利空毋庸置疑,1995年发生的“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整个资本市场留下深深的阴影。至于疯狂的创业板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这种凶悍势头无不让投资者瞠目结舌,很多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却在无情的波澜不兴,哪有不心痒,不心动,不冲动。而这正是很多游资所惯用的手段,就是用不断的拉高来刺激你,然后让很多投资者追高,然后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这就是一个轮回,由人性所决定的,所以很多讲交易的书里边都写了,心态占交易的比例超过70%。现在场内对这些连续涨停的股票已经是垂涎欲滴,很多人都在等着他们出现调整然后冲进去,所以他们还会疯狂下去,这样就有一个预测,市场将会持续高企。现在创业板指数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去年以来的上涨,创业板在走着牛市,脱离了同大盘之间的关系,呈现了整体负相关的走势。很多人开始会拿出诸多的理论来说,我们要看大盘来炒股票。今年如果仍以沪指为基准的投资者,显然是亏钱的。这里边也存在一个悖论,难道创业板就不是要看大环境才能做的吗?创业板就不属于沪深两市的股票吗?可以说创业板的涨幅颠覆了很多老股民的理念,他们甚至都没开创业板的账户。
⑹ 股票入门:利多利空是什么意思
股票入门:利多利空是什么意思?如何判断利多还是利空?利多和利空是股市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术语,属于基本面分析的范畴。利空就是指能够促使价格下跌的信息,如合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促使价格下跌的不利消息。(http://www.lqz.cn/)
利多是指刺激价格上涨的信息,如合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转、银行利率降低、社会资金充足、银行信贷资金放宽、市场繁荣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价格上涨有利的信息。
利空与利多,从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势不两立还不说,有时还真假难辨。市场人士一般把利空分为实质性的利空,例如调高印花税,就带有政策调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场传闻之类的利空,那就经不起考验了,晚间有关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开高走。利多也具同样的道理,也有实质性和非实质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税,就带有政策鼓励的用意,股指便会一冲上天,但也有传说中的利多,一旦没有兑现,不用说,所涉及的个股便跌跌不休。这种真假利空利多“骚扰”市场的例子,举不胜举。多头当然喜欢多出些利多,而空头唯恐利空少了;多头有时会利用利多出货,也利用利空来吸货;空头也会利用利多反手打压,真是一对市场中的“活宝”。
利空与利多有时还会接踵而至,让人难以应付,体现在盘面上,那就是一阴一阳或一阳一阴,更让你买又不是卖又不是,买了怕他跌,卖了又怕他涨。昨天股指的大涨,是基于两条基金方面的新闻导致的,难道天天会有这样的新闻出台?别忘了,今天可是第二批八只创业板个股上市之日,还有一只1个亿新股的上市和一只8.6亿新股的发行,年末之至,资金面仍然困窘,可应了这句“利空与利多有时还会接踵而至”的话了。
说到底,投资在市场,就免不了要直面利空和利多。既然市场不是真空的,以后还会有利空与利多的出台,只要我们在利空时想到利多,在利多时想到利空,或许我们的操作会好些,会更理智些。
利多和利空的区别
一是根据对股市供求关系的影响,因为股市上资金与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着股价的涨跌,资金相对盈余时,股价就上涨;反之,当资金相对紧张时,股价就下跌。所以一切 有利于资金扩容的消息都是利多消息,一切关于股票扩容的消息就是利空消息。如1991年7月底政府发布的关于暂停股市扩容、容许外资入市、券商可向金融机构融资等“三大政策”就是特大利多,因为它促使股市上的供求关系向资金供过于求、股票供不应求方面转化,从而也引发了当年股市上最大的一轮上涨行情。而1995年5月18日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三天后发布的关于恢复新股上市的消息就是利空消息,因为新股上市将改变股市的供求关系,使之向着增加股票供给的方向发展。
判断利多或利空的第二条原则就是对股民炒作收益或交易难易程度的影响。如对股票红利或股民的资本利得(股票差价)是否征税或税率的调整,股票交易费、税或股票交割期延长 与缩短等。因为股票交易税或费率的增加,将减少股民的投资收益,则交割期的延长如T+0改为T+1,它将增加股票的炒作难度,相应延长了资金的运转周期,加大了股票炒作风险,所以它是利空消息。
利多或利空的第三个判断原则是对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影响,一切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信息都是利空消息,如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国家是否处于战争状态、宏观经济的运行是否平稳等,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影响着上市公司原材料的供应或产品的销售、员工的工作情绪或状态,从而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另外当上市公司的内部因素改变时,如管理水平的改善或降低,技术设备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新项目的投产或失败等等。
判断利多或利空的第四个原则是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影响。一切能增加股票相对投资价值的因素都是利多因素;反之,一切降低股票相对投资价值的因素都是利空。当其它领域的投资收益率上升时,将导致股票收益率的相对降低,如储蓄利率或债券利率的上调,实业投资如房地产投资收益的提高等等都是利空,而储蓄利率或债券利率的下调等就是利多消息。如1996年5月后两次调整利率,就引发了沪深股市的一轮特大上扬行情。
如何判断利多还是利空?
在基本面分析中,能够影响股市价格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GD
GDP是基本面消息中最重要的。GDP又叫做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所有的劳务价值综合。GDP数值越高,说明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一般国家在发布GDP数据之前,市场上都会对其有一个预期值,并且会根据预期值提前反应,一旦GDP数据大于预期值,股价会上涨,若GDP小于预期值,则股价会下跌。也就是说,GDP大于预期值就是利多的,GDP小于预期值就是利空的。
2. PMI
PMI又叫做采购经理人指数,若PMI大于50%,说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未来经济将持续向好,就是利多信号。若PMI小于50%,表明经济处于收缩状态,未来经济大环境将不如现在,是利空信号。
3. 耐用品订单指数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耐用品订单指数就是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状况的。若耐用品订单知识增值,说明制造业状况在不断的改善,是利多信号,反之就是利空信号。
4. 就业数据
经常关注美国股市的人都知道。就业数据对一个国家的股市价格影响非常大,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一般就业数据改善或者高于预期,利多。若就业数据表现不如预期,利空。
5. 零售销售指数
零售业务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零售销售指数上升,说明居民消费能力上升,经济处于扩张状态,利多。反之利空。
⑺ 国债期货上市对股市是利空吗
宏观上看算是,市场上的钱会分流的。
⑻ 国债期货的推出,对股市是利好还是利空为何
国债期货 是为了利率市场化的 你想多了 和你就国债期货本身没啥关系 但是利率市场化对你有影响;;;至于股市 目前不是牛市
⑼ 国债期货获批,对股市是不是大利空
基本没有关系,国债期货的参与者更多的是为了规避利率风险。你说国债收益率高低变化还有可能影响股市,推出期货有啥关系?股指期货推出对股市是利空?
⑽ 我国需要建立国债期货市场吗
以下仅供参考:
债券交易最大的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也是最难把握的风险。有了国债期货之后,投资者可以构造出与利率风险无关的债券投资策略。建立债券组合的时候,运用国债期货或者利率期货对冲掉利率风险,使得整个组合的价值变动与利率的涨跌无关,这就是利率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因此只要处理好债券的信用风险和个体风险后,利率市场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可以让投资者在利率上涨和下跌中通过风险管理获取稳定收益。
(一)债券现货市场得到了充分发展,达到了恢复国债期货的规模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期货交易的顺利开展必须以一定规模的现货市场为支撑。各国开展国债交易之初,其国债占GDP的份额大致为14-45%。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占GDP的份额约为15%,这样的一个比例甚至高于韩国开展国债期货时候的水平(14.4%),与德国、巴西等国(约20%)比例相当。因此,国债规模已不是制约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主要障碍。从发行方式和品种的期限结构上看,2001年开始发行15年至30年的长期国债,并采用贴现方式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种。从发行方式上,短期国债改集中发行为滚动发行。这一切进一步增强了国债市场供求的均衡性。
(二)出于规避利率风险的要求,迫切要求发展国债期货交易。目前国内利率化的步伐在加快。2005年底央行宣布贷款利率上浮区间彻底取消。去年一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节奏,市场利率也处于不断的涨跌变化之中,利率风险已成为企业、居民、机构投资者不能回避的金融市场风险之一。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由于银行准备金利率波动,导致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29日,债券市场市值损失为2451.6亿元。而我国目前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十分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利率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持有巨额国债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主动的风险管理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最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很多国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之前,就已建立了国债期货市场。美国在1986年才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但此之前,美国早已上市了2年、5年、10年、30年期等长期国债期货合约以及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日本在1985年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就及时推出了1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而日本1994年10月才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三)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从事期货业人才与经验的积累,为国债期货交易的恢复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国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2003年末在中央国债公司开户从事债券业务的机构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达2895户,基本涵盖了中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类机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专业培训资质考试及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支对期货业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队伍。
(四)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统一的有关期货监管的法规与体系,为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确立了制度保证。吸取1995年“3.27”风波的教训,结合中国期货业的整顿和发展,有关部门199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其相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我国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统一的法规体系,整个市场的发展也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在此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对期货业务的监管队伍基本形成,监管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