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期货 » 国债期货参数

国债期货参数

发布时间: 2021-06-06 03:57:34

⑴ 中国股期什么市场

股指期货;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简称SPIF,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大有股指期货分析师网指出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股指期货是期货的一种,期货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
概念对比
股指期货与股票
股指期货交易由于其T+0以及保证金杠杆交易的特点,所以比普通股票交易更具有风险,建议新手在专业的分析师指导下进行交易方能有理想的投资回报。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具体来说: (1)期货合约有到期日,不能无限期持有 股票买入后可以一直持有,正常情况下股票数量不会减少。但股指期货都有固定的到期日,到期就要进行平仓或者交割。因此交易股指期货不能象买卖股票一样,交易后就不管了,必须注意合约到期日,以决定是平仓,还是等待合约到期进行现金结算交割。 (2)期货合约是保证金交易,必须每日结算 股指期货合约采用保证金交易,一般只要付出合约面值约10-15%的资金就可以买卖一张合约,这一方面提高了盈利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必须每日结算盈亏。买入股票后在卖出以前,账面盈亏都是不结算的。但股指期货不同,交易后每天要按照结算价对持有在手的合约进行结算,账面盈利可以提走,但账面亏损第二天开盘前必须补足(即追加保证金)。而且由于是保证金交易,亏损额甚至可能超过你的投资本金,这一点和股票交易不同。 (3)期货合约可以卖空 股指期货合约可以十分方便地卖空,等价格回落后再买回。股票融券交易也可以卖空,但难度相对较大。当然一旦卖空后价格不跌反涨,投资者会面临损失。 (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有研究表明,指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股票现货市场。比如2011年,中国股指期货的交易额达到43.7万亿元,超过中国的GDP规模,而2011年沪市的股票成交额为23.7万亿元,由此可见股指期货的火爆 (5)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 期指市场虽然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基础之上的衍生市场,但期指交割以现金形式进行,即在交割时只计算盈亏而不转移实物,在期指合约的交割期投资者完全不必购买或者抛出相应的股票来履行合约义务,这就避免了在交割期股票市场出现“挤市”的现象。 (6)一般说来,股指期货市场是专注于根据宏观经济资料进行的买卖,而现货市场则专注于根据个别公司状况进行的买卖。 (7)股指期货实行T+0交易,而股票实行T+1交易
股指期货与股指差价合约
股指差价合约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品,不涉及实物交割,靠合约建立与平仓之间的价差来决定盈亏。这种投资品种与股指期货很相似,也有些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1)标的物都是股票价格指数 (2)都采用保证金交易,允许做多和做空 (3)都不涉及实物交割 (4)都实行T+0交易 不同点: (1)股指差价合约没有交割期限,可以无限期持有;而股指期货必须在结算日决定了结头寸或者将头寸转到下一期。 (2)股指差价合约是一种场外交易,不在交易所内进行,由客户与开设此差价合约的交易商进行对赌;股指期货是在交易所进行的,比如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就是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交易所。
股指期货与股票在技术分析上的差异
股指期货行情的技术分析研判方式与股票大致相同,但有几个技术参数完全不同于股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交量 股指期货的成交量,是当天之内买和卖成交量的总合,以双向计算,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成交数量里一半是买一半是卖。但其中买、卖都可能有开仓或平仓,这是与股票不同的地方。 (2)持仓量 股指期货的持仓量是指买和卖双方都还没有平仓的头寸的总合,是双向计算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持仓量数据中,有一半是买持仓,一半是卖持仓。持仓量的变化也是对行情影响较大的指标。 持仓量的大小,代表了市场中投资者参与同一个期货合约交易的兴趣,也可说是行情未来涨或跌的信心指示。 (3)K线图 由于股指期货行情价格波动一般比股票频繁,所以,用图表研判行情时,特别是在做T+0时,建议多参考分时图,以寻找更合适的出入市点。例如,可利用5分钟k线图。
编辑本段作用用途
股指期货主要用途有三个: 一、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即防范系统性风险(我们平常所说的大盘风险)。通常我们使用套期保值来管理我们的股票投资风险。 二、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所谓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通过买入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卖出股指期货,或者卖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买入股指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 三、作为一个杠杆性的投资工具。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只要判断方向正确,就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例如如果保证金为10%,买入1张沪深300指数期货,那么只要股指期货涨了5%,相对于保证金来说,就可获利50%,当然如果判断方向失误,也会发生同样的亏损。
编辑本段基本制度
保证金制度
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按照其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缴纳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保证,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笔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保证金。例如:内地IF1005合约的保证金率为17%,合约乘数为300,那么,按IF1005首日结算价3442.83点计算,投资者交易该期货合约,每张需要支付的保证金应该是3442.83×300×0.17=175584.33元。 在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中金所规定股指期货近月合约保证金为17%,远月合约保证金为20%。
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也称为“逐日盯市”制度,简单说来,就是期货交易所要根据每日市场的价格波动对投资者所持有的合约计算盈亏并划转保证金账户中相应的资金。 期货交易实行分级结算,交易所首先对其结算会员进行结算,结算会员再对非结算会员及其客户进行结算。交易所在每日交易结束后,按当日结算价格结算所有未平仓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同时划转,相应增加或减少会员的结算准备金。 交易所将结算结果通知结算会员后,结算会员再根据交易所的结算结果对非结算会员及客户进行结算,并将结算结果及时通知非结算会员及客户。若经结算,会员的保证金不足,交易所应立即向会员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会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交易所追加保证金。若客户的保证金不足,期货公司应立即向客户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客户应在规定时间内追加保证金。目前,投资者可在每日交易结束后上网查询账户的盈亏,确定是否需要追加保证金或转出盈利。
价格限制制度
涨跌停板制度主要用来限制期货合约每日价格波动的最大幅度。根据涨跌停板的规定,某个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波动不得高于或者低于交易所事先规定的涨跌幅度,超过这一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一个交易日内,股指期货的涨幅和跌幅限制设置为10%。 涨跌停板一般是以某一合约上一交易日的结算价为基准确定的,也就是说,合约上一交易日的结算价加上允许的最大涨幅构成当日价格上涨的上限,称为涨停板,而该合约上一交易日的结算价格减去允许的最大跌幅则构成当日价格下跌的下限,称为跌停板。
持仓限额制度
交易所为了防范市场操纵和少数投资者风险过度集中的情况,对会员和客户手中持有的合约数量上限进行一定的限制,这就是持仓限额制度。限仓数量是指交易所规定结算会员或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的最大数额。一旦会员或客户的持仓总数超过了这个数额,交易所可按规定强行平仓或者提高保证金比例。为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防止价格操纵,中金所将非套保交易的单个股指期货交易账户持仓限额由原先的600手调整为100手。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和套利交易的客户号的持仓按照交易所有关规定执行。
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制度是与持仓限制制度和涨跌停板制度等相互配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当交易所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足,或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或当会员或客户违规时,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将对其持有的未平仓合约进行强制性平仓处理,这就是强行平仓制度。
大户报告制度
大户报告制度是指当投资者的持仓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限额时,应通过结算会员或交易会员向交易所或监管机构报告其资金和持仓情况。
结算担保金制度
结算担保金是指由结算会员依交易所的规定缴存的,用于应对结算会员违约风险的共同担保资金。当个别结算会员出现违约时,在动用完该违约结算会员缴纳的结算担保金之后,可要求其他会员的结算担保金要按比例共同承担该会员的履约责任。结算会员联保机制的建立确保了市场在极端行情下的正常运作。 结算担保金分为基础担保金和变动担保金。基础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参与交易所结算交割业务必须缴纳的最低担保金数额。变动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随着结算业务量的增大,须向交易所增缴的担保金部分。
编辑本段影响因素
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是用来反映样本股票整体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而股票价格的确定十分复杂,因为人们对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的判断以及未来盈利前景的看法并不相同。悲观者要卖出,乐观者要买进,当买量大于卖量时,股票的价格就上升;当买量小于卖量时,股票的价格就下跌。所以,股票的价格与内在价值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致,但有时也会有背离。投资者往往会寻找那些内在价值大于市场价格的股票,这样一来,就使股票的股票指数的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总体来说,影响股票指数波动的主要因素有:
宏观经济及企业运行状况
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条件下,股票价格指数会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在宏观经济运行恶化的背景下,股票价格指数往往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股票价格指数也密切相关,当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不断提高时,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反之,则会导致股票价格指数的下 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利率、汇率水平的高低及趋势
通常来讲,利率水平越高,股票价格指数会越低。其原因是,在利率高企的条件下,投资者倾向于存款,或购买债券等,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反之,利率水平越低,股票指数就会越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利率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上升,如贷款利率上升造成的融资成本上升,相关下游企业因为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而提高相关产品价格等而导致该企业总体是生产成本提高,相关利润就下降了,代表股东权益的股票价格也就下降了,反之亦然。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但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往往在银行利率上升时,股票市场依然活跃,原因是投资者常常在两者之间选择:银行存款风险小,利率较高,收入稳定,但不灵活,资金被固定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挪作它用,并且难以抵消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而股票可以买卖,较为灵活,风险虽大,但碰上好运,可获大利。所以,在银行利率提高的过程(原来较低)下,仍然有一些具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热心于股票交易。有关汇率的讨论基本与利率相仿,即本币的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而有关人民币的升息、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则要综合起来加以分析。
资金供求状况与通胀水平及预期
当一定时期市场资金比较充裕时,股票市场的购买力比较旺盛,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上升,否则,会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比如目前国内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通常会导致股指价格上涨。
突发政治安全事件
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同样受许多突发事件,诸如战争、政变、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等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突发事件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有两个特点:一是偶然性。即突发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因此相当多的突发事件是无法预料的。二是非连续性。即突发事件不是每时每刻发生的,它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不像其他因素那样连续和频繁。国家政局稳定使人民对国内经济发展有信心,并使国家国际形象提升,能够吸引国外资金,股指表现好。
经济金融政策
出于对经济市场化改革、行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等,国家往往会出台变动利率、汇率及针对行业、区域的政策等,这些会对整个经济或某些行业板块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沪深300成分股及其指数走势。股份公司常常向银行借款,随着借款额的增多,银行对企业的控制也就逐渐加强并取得了相当的发言权。在企业收益减少的情况下,虽然他们希望能够稳定股息,但银行为了自身的安全,会支持企业少发或停发股息,因而影响了股票的价格。税收对投资者影响也很大,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增加收益,如果国家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那么就能使这些企业的税后利润相对增加,使其股票升值。会计准则的变化,会使得某些企业账面上的盈余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价值判断。
编辑本段定价
对股票指数期货进行理论上的定价,是投资者做出买入或卖出合约决策的重要依据。股指期货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证券的价格,而这种证券就是该指数所涵盖的股票所构成的投资组合。 同其它金融工具的定价一样,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定价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即由于市场套利活动的存在,期货的真实价格应该与理论价格保持一致,至少在趋势上是这样的。 为说明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定价原理,我们假设投资者既进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同时又进行股票现货交易,并假定: (1)投资者首先构造出一个与股市指数完全一致的投资组合(即二者在组合比例、股指的“价值”与股票组合的市值方面都完全一致); (2)投资者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很方便地借款用于投资; (3)卖出一份股指期货合约; (4)持有股票组合至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日,再将所收到的所有股息用于投资; (5)在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立即全部卖出股票组合; (6)对股指期货合约进行现金结算; (7)用卖出股票和平仓的期货合约收入来偿还原先的借款。
编辑本段交易
买卖
期货交易历史上是在交易大厅通过交易员的口头喊价进行的。目前大多数期货交易是通过电子化交易完成的,交易时,投资者通过期货公司的电脑系统输入买卖指令,由交易所的撮合系统进行撮合成交。 买卖期货合约的时候,双方都需要向结算所缴纳一小笔资金作为履约担保,这笔钱叫做保证金。首次买入合约叫建立多头头寸,首次卖出合约叫建立空头头寸。然后,手头的合约要进行每日结算,即逐日盯市。 建立买卖头寸(术语叫开仓)后不必一直持有到期,在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前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一笔反向交易,冲销原来的头寸,这笔交易叫平仓。如第一天卖出10手股指期货合约,第二天又买回10手合约。那么第一笔是开仓10手股指期货空头,第二笔是平仓10手股指期货空头。第二天当天又买入20手股指期货合约,这时变成开仓20手股指期货多头。然后再卖出其中的10手,这时叫平仓10手股指期货多头,还剩10手股指期货多头。一天交易结束后手头没有平仓的合约叫持仓。这个例子里,第一天交易后持仓是10手股指期货空头,第二天交易后持仓是10手股指期货多头。
结算
股指期货的结算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结算所或交易所的结算部门对会员结算,然后是会员对投资者结算。不管那个层次,都需要做三件事情: (1)交易处理和头寸管理,就是每天交易后要登记做了哪几笔交易,头寸是多少。 (2)财务管理,就是每天要对头寸进行盈亏结算,盈利部分退回保证金,亏损的部分追缴保证金。 (3)风险管理,对结算对象评估风险,计算保证金。 其中第二部分工作中,需要明确结算的基准价,即所谓的结算价,一般是指期货合约当天临收盘附近一段时间的均价(也有直接用收盘价作为结算价的)。持仓合约用其持有成本价与结算价比较来计算盈亏。而平仓合约则用平仓价与持有成本价比较计算盈亏。对于当天开仓的合约,持有成本价等于开仓价,对于当天以前开仓的历史合约,其持有成本价等于前一天的结算价。因为每天把账面盈亏都已经结算给投资者了,因此当天结算后的持仓合约的成本价就变成当天的结算价了,因此和股票的成本价计算不同,股指期货的持仓成本价每天都在变。 有了结算所,从法律关系上说,股指期货不是在买卖双方之间直接进行,而由结算所成为中央对手方,即成为所有买方的唯一卖方,和所有卖方的唯一买方。结算所以自有资产担保交易履约。
交割
股指期货合约到期的时候和其他期货一样,都需要进行交割。不过一般的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外汇期货等采用的是实物交割,而股指期货和短期利率期货等采用的是现金交割。所谓现金交割,就是不需要交割一篮子股票指数成分股,而是用到期日或第二天的现货指数作为最后结算价,通过与该最后结算价进行盈亏结算来了结头寸。

⑵ 期货合约的主要条款

1、数量和单位条款

每种商品的期货合约规定了统一的、标准化的数量和数量单位,统称“交易单位”。例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规定小麦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5000蒲式耳(每蒲式耳小麦约为27.24公斤),每张小麦期货合约都是如此。

如果交易者在该交易所买进一张(也称一手)小麦期货合约,就意味着在合约到期日需买进5000蒲式耳小麦。

2、质量和等级条款

商品期货合约规定了统一的、标准化的质量等级,一般采用被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商品质量等级标准。例如,由于我国黄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在日本名古屋谷物交易所就以我国产黄豆为该交易所黄豆质量等级的标准品。

3、交易时间条款

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交易所对交易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一般每周营业5天,周六、周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一般每个交易日分为两盘,即上午盘和下午盘,上午盘为9:00-11:30,下午盘为1:30-3:00。

4、报价单位条款

报价单位是指在公开竞价过程中对期货合约报价所使用的单位,即每计量单位的货币价格。国内阴极铜、白糖、大豆等期货合约的报价单位以元(人民币)/吨表示。

5、合约名称条款

合约名称需注明该合约的品种名称及其上市交易所名称。以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合约为例,合约名称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合约”,合约名称应简洁明了,同时要避免混淆。

6、交割地点条款

期货合约为期货交易的实物交割指定了标准化的、统一的实物商品的交割仓库,以保证实物交割的正常进行。

7、交割期条款

商品期货合约对进行实物交割的月份作了规定,一般规定几个交割月份,由交易者自行选择。例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为小麦期货合约规定的交割月份就有7月、9月 、12月,以及下一年的3月和5月,交易者可自行选择交易月份进行交易。

如果交易者买进7月份的合约,要么7月前平仓了结交易,要么7月份进行实物交割。

8、最小变动价位条款

指期货交易时买卖双方报价所允许的最小变动幅度,每次报价时价格的变动必须是这个最小变动价位的整数倍。

9、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条款

指交易日期货合约的成交价格不能高于或低于该合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一定幅度。达到该幅度则暂停该合约的交易。例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合约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为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不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20美分(每张合约为1000美元)。

10、最后交易日条款

指期货合约停止买卖的最后截止日期。每种期货合约都有一定的月份限制,到了合约月份的一定日期,就要停止合约的买卖,准备进行实物交割。例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规定,玉米,大豆、豆粕,豆油、小麦期货的最后交易日为交割月最后营业日往回数的第七个营业日。

(2)国债期货参数扩展阅读:

特点

1、期货合约的商品品种、数量、质量、等级、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条款都是既定的,是标准化的,唯一的变量是价格。期货合约的标准通常由期货交易所设计,经国家监管机构审批上市。

2、期货合约是在期货交易所组织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期货价格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厅里通过公开竞价方式产生的。国外大多采用公开喊价方式,而我国均采用电脑交易。

3、期货合约的履行由交易所担保,不允许私下交易。

4、期货合约可通过交收现货或进行对冲交易履行或解除合约义务。

种类

商品

农产品期货: 1848年CBOT(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诞生后最先出现的期货品种。主要包括小麦、大豆、玉米等谷物;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和木材、天胶等林产品。

金属期货:最早出现的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已发展成以铜、铝、铅、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两类。

能源期货: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市场上主要的能源品种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等。

金融

金融期货合约:以金融工具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外汇期货: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浮动汇率制引发的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促使人们寻找规避风险的工具。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率先推出外汇期货合约。在国际 外汇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货币有 7种,美圆,德国马克,日圆,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圆和法国法郎。

利率期货: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期货合约。利率期货主要有两类——短期利率期货合约和长期利率期货合约,其中后者的交易量更大。

股指期货:随着证券市场的起落,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规避风险实现保值的工具,在此背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现在全世界交易规模最大的股指合约是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 S&P500指数合约。

期货开户条件最低多少

期货开户的话是不需要钱的,也就是期货开户是免费的。但是做期货都是需要保证金的,也就是说做期货开户等不要钱,但是在做期货交易的时候,需要保证金的,保证交易顺利并且资金安全的进行。

例如以黄金期货为例,目前的黄金交易单位为1000克/手,假如黄金的价格为255元/克,以期货公司收取的保证金估算,投资者交易1手黄金至少需要保证金2万元,而且常规的持仓比例为1/3,也就是说启动一手黄金期货,最少要有6-7万元的资金。

而且不同的品种要求的最低保证金也不相同,保证金最少的有玉米、强麦等,比如玉米的期货一吨位2400元,那么按照10%的保证金计算,做一手玉米期货需要2400*10*10%=2400元。

期货开户,即投资者开设期货账户和资金账户的行为。证监会对期货投资者的开户资金并没有明文规定,开户资金随期货公司规模不同和交易不同,公司对开户资金要求有一定浮动空间。随着银期转账、期证转账业务的逐渐增多,客户可自由地在银行账户、证券账户、期货账户之间转移资金。

(3)国债期货参数扩展阅读:

作为期货交易的基础,投资者开户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金融期货推出前夕,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强实名制工作,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推行的阻力和难度,而且对于夯实市场基础,迎接期货市场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也就是说开户必须是本人,别人不能代办,因为是需要现拍照的,不管是商品还是金融,当然开通后 谁在操作我们期货公司管不上,但实际上为了规范期货交易,让期货行业更好的发展,实名制非常有必要。

参考资料:期货开户_网络

⑷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第8版)的目录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原书第8版)》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第1章导言1
1.1交易所市场1
1.2场外市场2
1.3远期合约4
1.4期货合约5
1.5期权合约6
1.6交易员的种类8
1.7对冲者8
1.8投机者9
1.9套利者11
1.10危害12
小结13
推荐阅读13
.练习题13
作业题15
第2章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16
2.1背景知识16
2.2期货合约的规定17
2.3期货价格收敛到即期价格的特性19
2.4保证金的运作20
2.5场外市场22
2.6市场报价24
2.7交割26
2.8交易员类型和交易指令类型27
2.9制度28
2.10会计和税收29
2.11远期与期货合约比较30
小结31
推荐阅读32
练习题32
作业题33
第3章利用期货的对冲策略35
3.1基本原理35
3.2拥护与反对对冲的观点37
3.3基差风险39
3.4交叉对冲41
3.5股指期货43
3.6向前滚动对冲48
小结49
推荐阅读50
练习题50
作业题51
附录3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53
第4章利率54
4.1利率的种类54
4.2利率的计量56
4.3零息利率57
4.4债券定价58
4.5国库券零息利率的确定59
4.6远期利率60
4.7远期利率合约62
4.8久期63
4.9曲率66
4.10利率期限结构理论66
小结68
推荐阅读69
练习题69
作业题70
第5章远期和期货价格的确定72
5.1投资资产与消费资产72
5.2卖空交易72
5.3假设与符号73
5.4投资资产的远期价格74
5.5提供已知中间收入的资产76
5.6收益率为已知的情形77
5.7远期合约的定价78
5.8远期和期货价格相等吗79
5.9股指期货价格80
5.10货币的远期和期货合约81
5.11商品期货83
5.12持有成本85
5.13交割选择86
5.14期货价格与预期即期价格86
小结88
推荐阅读88
练习题88
作业题90
第6章利率期货91
6.1天数计算和报价惯例91
6.2美国国债期货93
6.3欧洲美元期货96
6.4利用期货基于久期的对冲100
6.5对于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对冲101
小结101
推荐阅读102
练习题102
作业题103第7章互换105
7.1互换合约的机制105
7.2天数计量惯例109
7.3确认书110
7.4比较优势的观点110
7.5互换利率的实质113
7.6确定libor互换零息利率113
7.7利率互换的定价114
7.8隔夜指数互换116
7.9货币互换117
7.10货币互换的定价119
7.11信用风险121
7.12其他类型的互换122
小结124
推荐阅读124
练习题125
作业题126
第8章证券化与2007年信用危机128
8.1证券化128
8.2美国住房市场130
8.3问题的症结133
8.4危机带来的后果135
小结136
推荐阅读136
练习题137
作业题137
第9章期权市场机制138
9.1期权的类型138
9.2期权头寸139
9.3标的资产140
9.4股票期权的特征141
9.5交易144
9.6佣金144
9.7保证金145
9.8期权结算公司146
9.9监管规则147
9.10税收147
9.11认股权证、雇员股票期权及可转换证券148
9.12场外市场149
小结149
推荐阅读149
练习题150
作业题151
第10章股票期权的性质152
10.1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152
10.2假设及符号155
10.3期权价格的上限与下限155
10.4看跌看涨平价关系式157
10.5提前行使期权:无股息股票的看涨期权160
10.6提前行使期权:无股息股票的看跌期权161
10.7股息对于期权的影响162
小结163
推荐阅读164
练习题164
作业题165
第11章期权交易策略166
11.1保本债券166
11.2包括单一期权与股票的策略167
11.3差价168
11.4组合策略174
11.5具有其他收益形式的组合176
小结177
推荐阅读177
练习题177
作业题178
第12章二叉树180
12.1单步二叉树模型与无套利方法180
12.2风险中性定价183
12.3两步二叉树184
12.4看跌期权实例186
12.5美式期权186
12.6delta187
12.7选取u和d使二叉树与波动率吻合188
12.8二叉树公式189
12.9增加二叉树的时间步数190
12.10使用derivagem软件190
12.11对于其他标的资产的期权190
小结193
推荐阅读193
练习题194
作业题194
附录12a由二叉树模型推导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期权定价公式195
第13章维纳过程和伊藤引理198
13.1马尔科夫性质198
13.2连续时间随机变量199
13.3描述股票价格的过程202
13.4参数204
13.5相关过程205
13.6伊藤引理205
13.7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206
小结207
推荐阅读208
练习题208
作业题209
附录13a伊藤引理的推导209
第14章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模型211
14.1股票价格的对数正态分布性质211
14.2收益率的分布213
14.3预期收益率213
14.4波动率214
14.5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微分方程的概念217
14.6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微分方程的推导218
14.7风险中性定价220
14.8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定价公式221
14.9累积正态分布函数222
14.10权证与雇员股票期权223
14.11隐含波动率225
14.12股息226
小结228
推荐阅读229
练习题230
作业题231
附录14a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公式的证明232
第15章雇员股票期权235
15.1合约的设计235
15.2期权会促进股权人与管理人员的利益一致吗236
15.3会计问题237
15.4定价238
15.5倒填日期丑闻241
小结242
推荐阅读242
练习题243
作业题244
第16章股指期权与货币期权245
16.1股指期权245
16.2货币期权247
16.3支付连续股息的股票期权248
16.4欧式股指期权的定价250
16.5货币期权的定价252
16.6美式期权253
小结253
推荐阅读254
练习题254
作业题255
第17章期货期权257
17.1期货期权的特性257
17.2期货期权被广泛应用的原因259
17.3欧式即期期权和欧式期货期权259
17.4看跌看涨期权平价关系式260
17.5期货期权的下限260
17.6采用二叉树对期货期权定价261
17.7期货价格在风险中性世界的漂移率262
17.8对于期货期权定价的布莱克模型263
17.9美式期货期权与美式即期期权265
17.10期货式期权265
小结266
推荐阅读266
练习题266
作业题267
第18章希腊值269
18.1例解269
18.2裸露头寸和带保头寸269
18.3止损交易策略270
18.4delta对冲271
18.5theta276
18.6gamma277
18.7delta、theta和gamma之间的关系280
18.8vega280
18.9rho282
18.10对冲的现实性282
18.11情景分析283
18.12公式的推广283
18.13资产组合保险285
18.14股票市场波动率287
小结287
推荐阅读288
练习题288
作业题290
附录18a泰勒级数展开和对冲参数291
第19章波动率微笑292
19.1为什么波动率微笑对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是一样的292
19.2货币期权293
19.3股票期权295
19.4其他刻画波动率微笑的方法296
19.5波动率期限结构与波动率曲面297
19.6希腊值298
19.7模型的作用298
19.8当预期会有价格大跳跃时298
小结299
推荐阅读300
练习题300
作业题301
附录19a由波动率微笑确定隐含风险中性分布302
第20章基本数值方法304
20.1二叉树304
20.2采用二叉树来对股指、货币与期货期权定价310
20.3对于支付股息股票的二叉树模型311
20.4构造树形的其他方法315
20.5参数依赖于时间的情形316
20.6蒙特卡罗模拟法317
20.7方差缩减程序322
20.8有限差分法324
小结331
推荐阅读332
练习题332
作业题334
第21章风险价值度335
21.1var测度335
21.2历史模拟法337
21.3模型构建法340
21.4线性模型341
21.5二次模型345
21.6蒙特卡罗模拟346
21.7不同方法的比较347
21.8压力测试与回顾测试347
21.9主成分分析法348
小结350
推荐阅读351
练习题351
作业题352
第22章估计波动率和相关系数354
22.1估计波动率354
22.2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355
22.3garch(1,1)模型356
22.4模型选择358
22.5极大似然估计法358
22.6采用garch(1,1)模型来预测波动率362
22.7相关系数364
22.8将ewma应用于4个指数的例子366
小结367
推荐阅读368
练习题368
作业题369
第23章信用风险371
23.1信用评级371
23.2历史违约概率371
23.3回收率373
23.4由债券价格来估计违约概率373
23.5违约概率的比较375
23.6利用股价估计违约概率377
23.7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信用风险379
23.8信用风险的缓解381
23.9违约相关性383
23.10信用var385
小结387
推荐阅读387
练习题388
作业题389
第24章信用衍生产品391
24.1信用违约互换392
24.2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394
24.3信用指数397
24.4固定券息的使用398
24.5信用违约互换远期合约及期权399
24.6篮筐式信用违约互换399
24.7总收益互换399
24.8债务抵押债券400
24.9相关系数在篮筐式信用违约互换与cdo中的作用402
24.10合成cdo的定价402
24.11其他模型407
小结408
推荐阅读409
练习题409
作业题410
第25章特种期权411
25.1组合期权411
25.2非标准美式期权412
25.3缺口期权412
25.4远期开始期权413
25.5棘轮期权413
25.6复合期权413
25.7选择人期权414
25.8障碍式期权414
25.9二元式期权417
25.10回望式期权417
25.11喊价式期权419
25.12亚式期权419
25.13资产交换期权420
25.14涉及多种资产的期权421
25.15波动率和方差互换422
25.16静态期权复制424
小结426
推荐阅读426
练习题427
作业题428
第26章再论模型和数值算法430
26.1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的替代模型430
26.2随机波动率模型434
26.3ivf模型436
26.4可转换债券436
26.5依赖路径衍生产品438
26.6障碍式期权441
26.7与两个相关资产有关的期权444
26.8蒙特卡罗模拟与美式期权445
小结448
推荐阅读449
练习题449
作业题451
第27章鞅与测度452
27.1风险市场价格452
27.2多个状态变量455
27.3鞅456
27.4计价单位的其他选择457
27.5多个独立因子的情况460
27.6改进布莱克模型460
27.7资产交换期权461
27.8计价单位变换462
小结463
推荐阅读463
练习题463
作业题464
第28章利率衍生产品:标准市场模型466
28.1债券期权466
28.2利率上限和下限469
28.3欧式利率互换期权474
28.4推广477
28.5利率衍生产品的对冲477
小结478
推荐阅读478
练习题478
作业题480
第29章曲率、时间与quanto调整481
29.1曲率调整481
29.2时间调整483
29.3quanto485
小结487
推荐阅读487
练习题488
作业题489
附录29a曲率调整公式的证明489
第30章利率衍生产品:短期利率模型491
30.1背景491
30.2均衡模型492
30.3无套利模型496
30.4债券期权499
30.5波动率结构500
30.6利率树形501
30.7建立树形的过程502
30.8校正510
30.9利用单因子模型进行对冲511
小结511
推荐阅读511
练习题512
作业题513
第31章利率衍生产品:hjm与lmm模型515
31.1heath、jarrow和morton模型515
31.2libor市场模型517
31.3联邦机构房产抵押贷款证券524
小结526
推荐阅读527
练习题527
作业题528
第32章再谈互换529
32.1标准交易的变形529
32.2复合互换530
32.3货币互换531
32.4更复杂的互换532
32.5股权互换534
32.6具有内含期权的互换535
32.7其他互换537
小结538
推荐阅读538
练习题538
作业题539
第33章能源与商品衍生产品540
33.1农产品540
33.2金属541
33.3能源产品541
33.4商品价格模型542
33.5气候衍生产品547
33.6保险衍生产品547
33.7气候与保险衍生产品定价548
33.8能源生产商如何对冲风险549
小结549
推荐阅读550
练习题550
作业题551
第34章实物期权552
34.1资本投资评估552
34.2风险中性定价的推广553
34.3估计风险市场价格554
34.4对业务的评估555
34.5投资机会中期权的定价556
小结560
推荐阅读560
练习题561
作业题561
第35章重大金融损失与借鉴562
35.1定义风险额度564
35.2对于金融机构的教训565
35.3对于非金融机构的教训569
小结570
推荐阅读570术语表571
附录aderivagem软件586
附录b世界上的主要期权期货交易所590
附录cx≤0时n(x)的取值591
附录dx≥0时n(x)的取值592

⑸ 中国投资平均利润率最高的人是

过了你要自己去探路,不然不清楚的0379

⑹ 金融衍生工具

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扩展、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它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来,引领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最新潮流。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即将面临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发展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是大势所趋。
一、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现状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展都是以一个健全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如货币、股票、债券市场等)为依托,因而在时间顺序上,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远远落后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产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中国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1992年6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创办了上海外汇期货市场,开办人民币汇率期货交易,同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第一张国债期货合约,1993年3月,海南出现非正式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94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认股权证交易掀起热潮,此后,越来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开始冲击成长中的中国金融市场。下面介绍一些中国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
(一)外汇期货
1992年6月1日,中国开始试办外汇期货交易,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外汇期货交易市场。由于当时的汇率实际上是双轨汇率,外汇期货价格形成难以直接反映汇率变动的预期,再加上外汇现货交易有许多严格的附加条件,使市场交易显得非常清淡。相比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大量外汇期货经纪公司,它们的交易量则显得很大。为了使外汇期货正规化,1993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仅限于广州、深圳的金融机构,其他各地的外汇期货交易机构必须停止办理,金融机构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以企业进出口贸易支付和外汇保值为目的,不得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外汇投机交易。企业和个人的外汇交易必须是现汇交易,严禁以人民币资金的抵押办理外汇交易,严禁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实际上,由于严格的管制办法,中国外汇期货试点处于停顿状态。
(二)股票指数期货
中国的股票期货开始于1993年3月10日,是由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的深圳证券(简称深证)指数期货交易。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为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的合约,共计8个品种,一个点位盈亏额为500元人民币。当时,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发现,A股指数期货交易无人问津,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虽呈上升趋势,但月成交量最高仅为千余次。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方式认识不足,再加上中国股市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容易引发投机行为,到1993年9月底,为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被中止。
(三)国债期货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在1992年12月2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期货合约共有12个品种,仅对机构投资人开设。由于国债票面利率固定,现货价格受市场利率影响也不大,国债期货交易推出后近一年时间内交易清淡,影响微弱。1993年7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决定对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进行贴补,国债的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市场炒作空间扩大,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金融中心相继开办了十多个国债期货交易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量成倍放大,1994年国债期货成交19053.83亿元,是现货市场445亿元成交量的40多倍。随着国债期货交易的蓬勃发展,违规事件也相继发生,其中,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327事件”轰动全国,令万国证券亏损十多亿元,走向倒闭。由于违规事件不断出现。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决定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至此,两年的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暂告一段落。
(四)认股权证
权证交易在中国的产生是在其特有的经济环境下由配股权交易演变而来的,带有期权交易性质,其有A1权证和A2权证之分,其中A1权证代表购买公众股配股部分的权证,A2权证代表购买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的购股权证。1994年9月初,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许多公司陆续推出配股方案,大多数方案中,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表示愿意放弃配股权并转让给个人,于是深圳有关方面准备安排转配部分同时上市。同年10月,中国证监会特批深圳交易所的6只权证,转配部分继续交易。1994年12月,这6只权证分离为A1权证和A2权证,其中A1权证交易在规定时间内退出,但A2权证交易则延期至1996年6月。因此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权证市场也只包含了这6只A2权证的交易。但自1996年6月以后,A2权证市场也不复存在了。
(五)可转换债券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尝试运用可转换债券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从1991年8月起,先后有琼能源、成都工益、深宝安、中纺机、深南玻、南宁化工、吴江丝绸等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其中琼能源、成都工益两家企业是用其发行新股,并已分别于1993年5月、1994年1月转股后在深、沪交易所上市。1996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提出,选择有条件的股份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后来又颁布实施了具体的管理办法。目前,深沪两市有5家股份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上市交易。
(六)外汇远期
1997年4月,与中国外汇管理政策相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合约——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外汇远期业务的正式开始。当时是以中国银行总行及其11家分行为试点,币种包括美元、日元、德国马克和港币,期限分为七天至四个月九种。1998年1月后,中国银行全辖分行均可进行远期保值外汇买卖业务,1999年1月又增加了欧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结售汇业务。1999年4月,国家禁止资本项目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只允许从事经常项目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根据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已经从过去的冷热不均时期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被停止,剩下可交易的品种屈指可数。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在不发达的现货市场上进行的,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2)交易多以投机为目的,缺乏套期保值功能,风险大,但又没有完备的风险监管体系。(3)市场的参与者不够成熟,盲目跟风者众多。(4)政策多变,缺乏原则性和一贯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
1.衍生金融工具
全球创新给全球金融市场打下的最深印记,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飞速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衍生工具及是指一些金童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派生于股票、债券、货币及商品等现货市场工具。更确切地讲,如果一个金融合约在到期日T时的价值完全由基本的现货市场工具在时间T时的价值决定,则这一合约即是衍生金融工具,也称为或有权。因此,在衍生金融合于的到期日T,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F(T)完全取决于基本标的资产的价值ST,到期日一过,衍生金融工具即不复存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这一特性在其定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衍生金融工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交易的高杠杆比例,即金融合约的价值何以多倍(通常为数十倍)地高于保证金价值,这使得人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进行更为灵活的风险管理,同时也为投机者提供了风险更大的冒险机会。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目前已超过1200种,但总体看来,可以分为三大类:(1)期货和远期(futures and forwards);(2) 期权(options);(3)互换(swaps)或称掉期。其中远期和期权被视为基础模块,互换及其他复杂工具被视为合成证券。他们最终都能被分解为远期和期权的组合。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对金融资产的风险进行重新组合或捆绑,形成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新搭配方式的过程。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看作是以风险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虽然,目前已有大量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如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交易风险、金融衍生市场为什么产生和迅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但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为什么能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2.风险特征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结果的任何变化。而结果包括了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包括了不希望的结果。结果是个体希望发生的结果,它使个体具有获利的可能;结果是个体所不希望的结果,它使个体存在损失的可能。因此,本文认为风险的全面特征应包括下述方面:

2.1 不确定性

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最本质的特征。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对风险主体来说,风险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由可能变为现实是不肯定的。这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致人们对事件未来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

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风险的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使得人们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经过分析,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作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正确鉴别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以控制风险的负面结果,尽可能去获得风险收益。

2.2 客观性

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不能拒绝与否定的。

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而使结果有多种可能性。它们可能使人们遭受损失,也可能使人们获得额外收益,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性,因此风险也必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

2.3 二重性

风险的二重性是指风险结果的发生会带来或是损失、或是收益,也可以认为损失与收益是机会共存。收益、损失都是风险的基本因素,并且个体在面临风险事件时,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而且收益的高低和损失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正相关性。不过,通常我们将之概括为:“高风险,高回报”。

风险结果的双重性表明,对待风险不应仅仅是消极对待其损失一面,也应将风险当作是一种经营机会,通过风险管理尽量获得风险收益。

2.4 差异性

由于个体的自有资本、认识和驾驭风险的水平、风险偏好、利益愿望、利益需要、经验等的不同。个体对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是有差异的,对风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对同一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我们将这称为风险的差异性。

3.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效应与风险评价

为分析方便,我们首先引进风险效应的概念。所谓风险效应就是风险事件对个体所产生的效果。认识风险效应是个体对风险进行评价的重要条件。前面部分对风险特征的全面分析为认识和描述风险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任何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中都会有一定的预期,而经济活动往往会涉及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本质决定了经济活动是有风险的,前面已指出风险是指结果的任何变化,因此一项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不可避免地与个体的预期会产生偏离。这种偏离通常由两类参数描述:一是偏离的方向与大小;二是各种偏离的可能程度。可能的结果与目标发生的偏离是多种多样的,偏离程度也不同。正偏离导致人们获得超额利润,负偏离导致人们遭受损失。因此,正偏离是人们所追求的,是个体希望发生的结果,它激励人们勇于承担和驾驭风险,获取风险报酬。负偏离是人们所厌恶并力求避免的,它对于人们的行为会产生约束作用。由此,风险对个体同时产生的效应具有两个方面,它产生了两个效应: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

3.1 激励效应

所谓风险激励效应是指风险利益作为一种外部刺激使人们萌发了某种动机,进而作出某种选择并导致行为的发生。当然风险利益是一种综合性的利益,它并不是确定的利益,而是一种可能的利益、未来的利益,只有在风险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是否真正获得这种利益。这种似乎看得见而又未到手的利益对任何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激励。风险激励效应程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许多主、客观激励因素。例如,风险事件带来的潜在发展机会或赢利机会;风险成本小于风险利益的机会与大小;风险被发现和识别的难度与程度;风险事件激发决策者的潜能、创造性和成功欲望的强度等。

3.2 风险约束效应

风险约束效应可以被定义为:当人们对于风险事件可能的损失所做出的为了回避或抵抗损失的选择以及进而采取的回避行为。一般地说,风险事件所产生的抑制和阻碍作用就是风险的约束效应。构成风险约束效应的阻碍因素可能来自主体的外部,即外部约束,如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灾害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等;而有些阻碍因素则可能来自于主体内部,即内部约束,如管理失误、决策失误、职工情绪波动等。

正确认识风险约束效应,可以避免在投资决策活动中的盲目性,促使人们在投资时能对投资的风险做出一正确,客观的评价,促使他们充分考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和负面结果,不只凭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去冒险和蛮干,而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注意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强调风险的约束效应不应一味产生对风险的恐惧心理,只看到风险的损失一面,会使人们只注重风险的负面效应而被动避免,从而失掉某些机会与利益,抑制人和社会的能量释放。

3.3 风险评价

上面的分析指出,在个体面临风险事件时,风险一方面对其具有激励效应,驱使他为了获取潜在的风险利益而做出某种风险选择;另一方面风险对其又具有约束效应,对他的选择和行为产生某种威摄和抑制作用。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作用,而且相互冲突、相互抵消。如果激励效应大于约束效应,则该个体会接受这一风险状态,并且,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差距越大,个体接受这一风险状态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们将风险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相等的风险状态称为个体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状态。如果风险激励效应小于约束效应,则个体不会接受此风险状态,并且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差距越大,个体对这一风险状态就越厌恶。

风险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们对激励与约束两种效应进行认识、比较、权衡的过程,即是一个对资产、风险作出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结合自己的主、客观状况如自有资本量、经验、个人的偏好、价值观和背景等,根据客观存在的特定风险,对风险损失和收益进行评估。因此,同一风险事件对于不同个体产生的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不同,不同个体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状态是不一致的,即个体对于风险事件的评价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风险事件的评价可能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改变同一个体对于同一风险事件的评价可能会发生变化。

4.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分析

经济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尽可能地增加自己利益的愿望和行为,被喻为经济学不言而喻的公理。在市场经济下,商品交换本质上是在当事人之间一组权利的相互让渡或交换。按照一般的交易理论,在交易中当交换自愿发生时,活动者获得了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交易中的“剩余”。剩余的产生是因为消费(或生产)活动者的两种商品(或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或边际转换率)不相等。交易能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双方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对于同一交易对象有着不同的看法、预期,即对于交易对象有着不同的评价,交易双方都认为能通过交易而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

前面的分析表明,在金融活动中,由于不同个体的主客观情况不同,同一风险事件不仅对于不同个体产生的风险效应是不相同的,而且同一风险事件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产生的效应也可能会不同,个体对于金融资产(可以认为金融资产也就是风险资产,下面将之简称为“资产”)的评价具有差异性。故可能有投资者在第一时刻对于某风险事件具有较高的评价去投资拥有它,但可能随着自身情况的变化在第二时刻因对其评价较以前降低而出售它;并且,完全有可能有另一投资者同他的情况恰恰相反,以前评价低而在一段时间后对该资产评价变高而欲拥有它。他们之间就存在进行交换的可能性。

所以,个体之间存在这样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一种途径形成契约而进行资产交换,以重新配置他们的资产而使他们的状况得到改善。由于拥有资产或投资本质上是投资者拥有将来的收益索取权。因此,资产间的交换是个体间就未来收益的交换,或者说是风险的转移。这种个体间风险资产的交换与消费商品的交换十分相似,个体对不同资产评价不同的交换有可能增加各自的效用。

所以,评价的不同或者会直接导致不同投资者投资于同一资产得到不同的边际效用,或者使得投资者投资于不同资产得到不同的边际效用。在有多种可能状态的不确定世界里存在着多种资产,不同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做出的评价会具有差异性,这意味着他拥有不同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不同。这说明,如果他可以在不同的资产间适当交换,他就可以增加自己的期望效用。比如,现假定存在两种资产,某个体拥有两种资产,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他对其中一种资产的评价变得较低,他在这种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较低;而他对另一种资产的评价变得较高,他在这个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较高。可能有其他投资者和他的情况相反。那么他们之间将这两种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收益和风险进行交换就是有利可图的。这种交换契约可以表现为金融衍生工具。这是因为金融衍生工具能对基础金融工具所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解捆”、分解,将基础金融工具中的各种风险分离开来,然后根据需要重新将这一些风险”捆扎”在一起,将一资产复制为其他资产组合,构成新的金融工具,使得风险、收益在交易个体之间进行转移而满足个体的这种需求。例如货币期权和利率期权,借助于转移风险的功能,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交易契约中的市场风险抵补掉,使契约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分离。

5.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前景

2005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面市的金融衍生产品工具,债券远期交易是央行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随着人民币债券远期产品正式开始交易,我国金融市场掀开了期盼已久的衍生产品交易大戏序幕,其顺利推出也昭示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雏形初具,同时,预示着我国债券市场全面、快速发展步伐的再一次加速

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既有大银行,也有中小银行,还有1家证券公司。首日交易活跃程度比起一年前推出的买断式回购业务明显上升。

债券远期交易将为投资者提供新型盈利模式,投资者可以通过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的反向套作,创造出各种利率免疫的投资组合,降低利率风险,获得利润。此外,作为基础性的衍生产品交易工具,远期交易业务有利于培养债券衍生品市场氛围,促使投资者增加对衍生工具风险和功能的理解,从而为日后央行推出更为复杂衍生产品工具创造条件,最终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债券远期交易推出意义非同寻常

人民币债券远期这一新品种,虽然从定价原理上看并不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债券的远期价格变化将受到人民币现券、资金拆放、债券回购等各个市场的不同影响,因此综合体现出不同交易商、投资者的不同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所以债券远期产品将被动于其他产品的市场变化。

随着市场成员对该产品的了解和使用,债券远期市场波动将会反过来作用到现券市场各期限上的交易债券价格、封闭式回购利率、买断式回购利率和拆放利率等基础市场交易品种价格。这一过程恰好是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自身定价机制,完善各类产品结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市商”作为各类市场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和流动性提供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目前国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债券进行投资管理手段单一、缺乏风险控制有效工具的情况下,债券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不仅扩大了市场交易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而且有效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使投资者对未来的利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同时,通过债券远期交易逐渐形成的套利机制对于抑制过度投机、防止利率过度波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就商业银行而言,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主动性债券资产投资,增强债券投资的灵活性,促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从消极承受利率风险到主动对冲利率风险的转变。可以说,债券远期交易为投资者在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是实现管理手段的较大突破。

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现券市场收益率又不断创下新低,资金比较充裕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增持阶段,而多头的堆积必然导致敞口风险增加,现在债券远期交易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现券市场与远期市场持有相反的头寸来规避风险,在为商业银行提供锁定债券投资收益手段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展望前景形成衍生产品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上涨之后,投资者的分歧正逐步加大,远期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避险和对冲工具,从而保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避免2004年上半年非理性下跌行情的重演。从推出时机来看,应该说远期交易适逢其时。

当然,在远期交易业务推出初期,由于其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及账户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远期交易可能会因为市场参与者缺乏内部管理配套制度而暂受冷落。在远期交易推出之前,就有部分机构认为,远期交易开始时不会很活跃。但首日交易的热闹,令市场振奋。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远期交易将和现券交易、债券回购等交易工具一样,最终成为市场参与者手中的投资“利器”,并由此促进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
短期来看,远期交易提供了“无风险”套利机遇。尤其在业务开展初期,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难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通过现货和远期的反向操作,以及延伸到多券种的对冲操作,可以寻找到很好的获利机会。此外,还有利于现行市场“换券套利”、“蝶型套利”等交易行为的实施。如现在部分5年期和7年期国债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从中长期来看这种现象是难以持续的,但由于目前买断式回购市场不发达,借券较难,往往看到了机会却没有实施的条件,远期交易业务的诞生,加大了这些交易业务实施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远期交易有利于跨市场套利。目前跨市场转托管需要2至3天的时间,通过远期交易,可以消除因时间差所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客观上也有利于两个市场定价的统一。如果商业银行能合理地利用该项业务,还可以起到融通资金和平衡税赋的作用。

在首日的债券远期成交中,虽然参与者大多明显以尝试为目的,成交期限偏短,成交量也较小,但随着市场成员对该项业务认识的加深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者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相信远期交易是具备良好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是,市场成员应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模型,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合理评估与预测,从债券远期交易中充分实现投资目标。

作为单独领取金融许可证的资金专营机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早在远期交易产品创意之初,就开始了对该交易模式的研究分析,并且在内控制度和外部交易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因此在结合自身资产管理需求的情况下,该行与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市场首笔交易。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高级副理李坚宝认为,无风险套利和远期交易单向投机的可能性使得远期交易势必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不同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活跃度,发现真实的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之,远期交易将推动市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为不同需求的机构提供不同的舞台,并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基础。

6.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

金融金融工具是一柄“双刃剑”。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避险手段,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起到了发现幷传播市场价格,提高金融市场进行宏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1994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会员会组织就层联合合发表一份对金融工具交易进行监管的建议性文件,要求这一市场的参与者重视所从事的交易风险,加强内部控制。

总结,总体来看金融衍生工具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风险与机遇并存。

我们一方面要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

⑺ 私募基金备案是备案到母基金级别,还是子基金级别

一、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自2003年8月1日我国首只阳光私募基金“云南信托-中国龙资本”成立;2013年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把私募基金正式纳入监管范畴;2014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行业的实质性监管政策才得以落地。
2014年2月7日,基金业协会开始私募机构的登记和私募产品的备案工作,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创投、私募证券,以及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产品。截至2015年7月31日,已完成登记的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达7132家,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0325只,管理资产规模为1.54万亿元。这一数字在2014年底、2013年底分别为4000亿元、3017亿元。半年多时间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增长超两倍;私募机构数量增加近两倍。
根据朝阳永续数据统计,目前已发行产品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合计3947家,其中披露注册地的3322家。从地域来看,上海市是国内第一大私募聚集地,共有1176家私募管理人在上海注册,占全部数量的1/3;深圳和北京其次,大概都在700家左右的水平;广东省其他地区和浙江省则是省一级数量最多的区域;除以上之外的其他地区共计400余家管理人。

图表1:2010-2015Q2证券投资私募基金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信托业协会,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图表2:已发行产品的私募管理人地区分布(单位:家)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产品结构
1、非结构化产品。
目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最主要的产品结构为管理型(也称“非结构化”),这类产品的所有投资者处于同等地位,管理人不承诺产品保本,投资者盈亏自负,管理人一般提取20%的业绩报酬。
该类产品由于没有保本的要求,管理人投资压力较小,同时,为了产品的顺利发行,此类产品一般会设置一定止损线(如:净值0.8元),初始客户最大亏损不会超过止损线以下,预先设定最大可能出现的亏损情况。
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起点高,通常为100万元起,购买对象通常为富人阶层,而针对100万起点的产品,银行和信托都有较多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类型产品推出,在二级市场不景气且没有赚钱效应的熊市行情下,投资者对投资股票的证券投资基金兴趣不大,除了部分被市场持续认可的优秀基金经理执掌的私募基金。所以,在前几年市场持续低迷时,管理型私募产品一度发展滞缓。

2、结构化产品。
结构化产品通常将投资者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以劣后级的资金为优先级保本(或保本加一定的浮动收益)或固定收益。
优先级利益相对安全,劣后级风险很大。优先级获得保本或固定收益的代价是让渡产品的超额收益给劣后客户,而劣后客户在承担整个产品风险的同时,可以获取产品收益扣除优先级固定收益及产品本身的各种费用之后的所有收益。劣后客户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劣后承担成倍的亏损或获得成倍的收益。
产品设置预警线及平仓线。为确保优先级的利益,发行人往往在产品中设置了严格的预警线及止损线,当投资不当或产品净值持续下跌时,管理人将按照产品的风控条件执行预警或平仓动作,以确保平仓之后产品剩余资金足够保证优先级利益。

图表3:历年私募结构化、非结构化、TOT产品发行情况(单位:只)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产品分类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与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也越来越多样化,并逐渐朝着海外对冲基金的方向发展。基于对私募行业的跟踪以及对管理人投资策略的研究,我们将目前私募行业各类型投资策略进行了大体的梳理,大致分为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宏观期货、量化套利、组合基金以及复合策略等八大类。

图表4:八大类投资策略产品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数据截至日期:2015-6-30.

1、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是目前国内阳光私募行业最主流的投资策略,约有8成以上的私募基金采用该策略,内含股票多头、股票多空两种子策略。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缘故,国内的私募基金运作最多的投资策略即为股票策略,持续披露净值的产品数量超过3200只,规模占全市场比重在85%左右。
纯股票多头是指基金经理基于对某些股票看好从而在低价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该策略的投资盈利主要通过持有股票来实现,所持有股票组合的涨跌幅决定了基金的业绩。按选择股票的角度划分,主要分为价值投资、成长投资、趋势投资、行业投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推出,国内阳光私募基金正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对冲工具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经理的选择,股票多空策略也应运而生。

代表机构:朱雀投资、民森投资

图表5:朱雀、民森管理的旗舰产品信息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数据截至日期:2015-6-30.

朱雀投资
自2007年运行以来,朱雀已陆续发行近50款私募产品,目前存续运作的产品数量达到46只,早期设立的4只产品累计收益率已经超过300%,为投资者实现资产的稳步增值。近几年朱雀投资还是涉足新的产品类型,包括量化对冲、股权投资等领域均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量化对冲方面,发行多只朱雀漂亮阿尔法产品,该系列产品引入股指期货对冲策略,将净值波动控制在较低水平。
核心人物:李华轮
投资策略分析:
稳健风格下的成长股投资。与单纯的选时型或选股型投资者不同,朱雀投资意在两者之间做出一种平衡。一方面,朱雀投资重视自上的仓位决策和行业配置;另一方面,朱雀投资也重视自下的个股选择。前者使得其业绩呈现出较为稳定的风格,后者使得其业绩在市场上行阶段保持一定程度的进攻性。
(1)仓位决策和行业配置。朱雀投资将组合的目标仓位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市场环境。在三个不同的市场环境中,组合目标仓位的运行空间分别为0至33%、33%至66%、66%至100%,具体产品的仓位由基金经理在目标仓位区间内确定。仓位确定后,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行业景气度趋势等基本面因素的分析判断,确定投资组合中的行业配置比例。
(2)个股选择。朱雀投资在强调仓位决策的同时强调“像内部人一样理解公司”,做到投资的专注。公司长期看好与经济转型相关的行业,其核心是城镇化和内需,包括衣食住行、医疗、娱乐文化等内需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等。公司区分周期类(强周期、弱周期)和非周期类(快速成长、稳定成长),并分别采取有不同的投资方法。
总结:
朱雀的管理业绩给人比较稳健的印象,这可能与核心人物李华轮券商背景有较大关系。一方面,公司会进行主动的仓位决策,另一方面也会执行被动的调仓策略,这使得其业绩可以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大起大落。朱雀投资旗下产品两次最大的净值回撤来自2008年和2011年,但均大大小于市场整体跌幅。

民森投资
核心人物:蔡明
蔡明于2007年4月成立民森投资,现管理私募产品13只,其中最早成立的民森A号和民森B号成立以来累计收益分别为376.36%和392.22%,在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在最新一期民生证券私募评级体系中,民森投资旗下7只产品全部获得AAAAA评级,民森投资在三年期管理人评级中也获得AAAAA评级。
投资策略分析:
70%的数量主题式宏观投资+30%主观投资。即主题宏观式投资和数量化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投资策略,70%的股票来自数量化模型选择的股票池,30%的股票由投资经理自主选择。第一步:主题式宏观投资:通过发现经济体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及使这种趋势产生和持续的驱动因素,将能够受惠的相关产业和公司纳入投资范围,而不是按照一般行业或市值来划分和选择个股。主题的确立主要由公司基金经理及管理层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来完成。目前的四大投资主题为:流动性、资源品、优势制造、消费升级。第二步:数量模型选股:将市场中的30多个因素,通过具体指标、参数的设计体现在模型中,据此做出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尽可能量化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和有利于未来对冲工具的使用。经过数量模型的计算,将主题涉及的股票按照一定的参考值进行排序,选出前100个股票作为基础股票池,再由金融工程部及研究部门精选出50个股票作为投资标的,最后由基金经理进行股票配置。
风控手段:
主要采用目前市场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采用大量数据资料,融合了其他各种参数模型、历史模拟模型,蒙特卡罗模拟模型等。
通过实时数据扫描,实时数据运算,量化风险,在给定概率下锁定组合损失,并较为准确判断出未来弱势股票。这套风险控制系统能够在熊市或者大跌中果断清仓,不夹杂任何主观因素,完全凭系统操作,有效规避大跌。据我们统计,在2008年的下跌市中,民森旗下的产品净值跌幅很小,原因是大部分时间都是空仓操作,这归功于公司的风控系统的准确判断与严格执行。

2、债券策略
债券策略的私募基金主要以债券为投资对象,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由于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基金经理需对债券组合的风险暴露进行调整,随着国债期货的推出,投资组合可结合国债期货来减少净值波动。固定收益基金通常收益空间较小,一般会配合结构化产品来扩大收益区间。
2012年的债券牛市行情中,债券型基金大行其道,也推动了债券策略私募基金的萌芽。由于在投资范围和杠杆使用上的限制,许多债券型私募通过有限合伙和基金专户来发行产品,更多的是成立结构化产品,以传统的管理型产品来运作的数量并不多。
代表机构:乐瑞资产、鹏扬投资
乐瑞资产
乐瑞资产成立于2011年4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注于债券市场等低风险领域投资的私募基金公司。公司董事长唐毅亭曾负责中国农业银行债券投资交易工作,所在团队自2001年起连续五年市场综合排名五连冠,2007年转战安信证券,将其资产管理规模扩大至行业前十名,其他两位投资经理张煜、王笑冬也均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资背景。乐瑞强债1号为非结构化的信托产品,投资经理为王笑冬,运作三年以来操作风格稳健,即便是在“钱荒”的2013年也实现绝对收益,截至目前累计收益达到58.49%,年化收益率为16.29%,稳居国内债券型私募第一名。
3、市场中性策略
市场中性策略是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风险,在市场不论上涨或者下跌的环境下均能获得稳定收益的一种投资策略,市场中性策略主要依据统计套利的量化分析,市场中性策略又分为阿尔法套利和贝塔套利。阿尔法套利:做多具有阿尔法值的证券产品,做空指数期货,实现回避系统性风险下的超越市场指数的阿尔法收益;贝塔套利:期指市场上做空,在股票市场上构建拟合300指数的成份股,赚取其中的价差,这种被动型的套利。
国内的私募管理人一般在选股方面具有较多心得,但在市场系统性下跌中也会不得不遭遇净值的大幅调整,允许信托账户做空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私募基金开始尝试转型,朱雀、翼虎、鼎峰、重阳等私募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也有一些管理人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市场中性策略,如宁聚、盈融达、尊嘉等私募。
在2014年11、12月金融股独涨的极端行情中,以往通过做多中小市值、做空沪深300期货来获得双向收益的市场中性策略私募遭遇“黑天鹅”事件,尊嘉、宁聚等一批私募机构甚至出现20%以上的回撤幅度,此前构造的稳健收益特征遭受空前打击。随着中证500股指期货放开,大部分市场中性策略私募都纷纷将对冲标的转向中证500,对冲效果也更为理想。
代表机构:富善投资、盈融达
4、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型的投资策略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对投资标的影响不同而进行的套利。基金经理一般需要估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标的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发生,然后择机退出。该策略在我国目前有效性偏弱的A股市场中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事件驱动型策略主要分为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参与新股、热点题材与特殊事件。
事件驱动策略私募产品普遍有1.5年-3年的封闭运行期,相比一般私募产品流动性更差。另外,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票一般会通过证券公司来承销,因而近年来券商资管产品中参与定增投资的数量占据主导。今年以来,随着新三板市场火爆起来,越来越多的私募也开始关注和参与这一市场,数十只新三板私募基金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快进快出的投资手法成名的泽熙投资,尽管成绩斐然,但徐翔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开始谋求从单纯的财务投资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转型,从以往的短线投资变成深度介入上市公司。
聚焦于上市公司定增业务的泽熙增煦成立于2013年1月28日,由上海泽熙资产管理中心持股1%,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持股94%,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
泽熙首次尝试进军定增市场,选中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并不起眼的一家公司——鑫科材料,该公司主要从事铜基合金材料和辐射特种电缆产品业务。2013年9月份,鑫科材料以5.16元/股的价格发行1.76亿股,募资约9亿元,其中,泽熙增煦参与领投,以4980万股的认购份额位居首位,共斥资2.57亿元。2014年9月22日,鑫科材料定增刚刚解禁,泽熙即迅速将鑫科材料股票兑现,盈利近2倍。

5、宏观期货策略
宏观期货策略包含宏观对冲和管理期货两类细分策略。
宏观对冲策略主要是通过对国内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当发现一国的宏观经济变量偏离均衡值,基金经理便集中资金对相关品种的预判趋势进行操作。宏观对冲策略是所有策略中涉及到投资品种最多的策略之一,包括股票、债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商品期货、利率衍生品等。操作上为多空仓结合,并在确定的时机使用一定的杠杠增强收益。目前受制于国内外汇管制以及利率市场尚不完善,宏观对冲基金参与外汇品种的较少,但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宏观对冲策略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管理期货被称之为最“分散”的策略,由于基于管理期货基金本身的特性,其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机会,从商品,黄金,到货币和股票指数等。因此某种程度上,管理期货基金的决策一般对计算机程序较为倚重,可以实现与传统的投资品种保持较低的相关性,来达到充分分散整体投资组合风险的目标。

代表机构:凯丰投资、泓湖投资

图表10:国内主流宏观期货策略私募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数据截至日期:2015-6-30.

6、量化套利策略
量化套利策略的核心是利用证券资产的错误定价,即买入相对低估的品种、卖出相对高估的品种来获取无风险的收益。套利策略一般也会结合多空手段来实现市场中性,优点是净值波动小,不过当市场品种出现较大波动时套利基金容易亏损。套利策略主要有期现套利、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ETF套利等。
由于这种投资策略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金融工具紧密结合,而且在模型的前期开发、构建直到实战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国内从事这一投资策略的机构大多有在海外从事量化投资的经验,可追溯业绩的时间也不够长。
代表机构:礼一投资、淘利资产

礼一投资
礼一投资是一家以数量化交易为核心的对冲基金公司,也是国内少有的专门从事指数研究交易的投资机构,通过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独立开展大型交易平台研制、开发和运维,实现了IT技术和交易策略的无缝对接。程序化交易包括期货基差套利、ETF套利、α选股、债券类产品套利等多个投资策略,2012年初发行信托产品——礼一“两克金子”量化回报1期,年化收益超过20%,历史最大回撤幅度1.2%。

7、组合基金策略
组合基金分为FOF(Fund of Funds)、MOM(Manager of Manager)两种形式。FOF即基金中的基金,通常由专业机构筛选私募基金,构造合理的基金组合,从而实现基金间的配置。MOM是在FOF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新型组合基金投资策略,FOF是直接投向现有的基金产品,MOM则可以理解成把资金交给几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分仓管理,更具灵活性。
从运作模式上看,MOM与直接认购其他基金的FOF(产品较为类似,但是FOF产品存在三个劣势,一是两款产品的架构上存在双重收费;二是底层的配置资产并不透明,投资者难以了解;三是当资本市场出现大的下跌时,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难以赎回母基金的份额。MOM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
随着海外组合基金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组合基金的运作中来,尤其是去年开始的牛市行情以来,部分商业银行和券商陆续有MOM产品推出。其中,万博兄弟资产无疑是国内组合基金策略私募中的佼佼者,他们从宏观经济研究以及宏观的资产配置入手,再是依靠准确齐全的数据库以及科学有效的评价体,遴选出最具投资价值的私募基金团队,之后还具备良好的风控能力,以控制产品净值的回撤。

代表机构:万博兄弟、平安罗素
8、复合策略
随着期货品种的加入及对冲策略普遍应用,很多阳光私募机构将多种投资策略结合使用,以期增加获利空间。如同安投资将定向增发、商品期货同时吸纳,在两个相关性极低的领域进行复合投资。具体而言,其采用多策略管理人模式,将基金资产分配给不同管理人打理,其中同安投资自行负责选择定向增发项目投资,并运用期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另外选择多家期货公司,以其自营团队进行商品期货套利操作,获取稳定收益;再另选基金经理进行现金管理。与MOM不同的是,同安投资并非独立的第三方,而是在资产配置的同时,还负责部分资产的直接投资。

代表机构:信合东方

2007年成立的信合东方有限合伙采取了对冲基金运作模式,资产组合涉及股票、ETF、期指、外汇、商品、固定收益等多个品种。从历年业绩来看,信合东方都取得了不错收益,尤其在2008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65%,而信合东方当年取得了53.66%的正收益。2010年推出首只信托产品——信合东方,成立以来累计实现98.05%,年化收益超过15%,而期间最大回撤仅为3.63%。

四、2015年前七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表现
2015年上半年权益类市场出现一波可观的赚钱效应,资产管理行业规模顺势大幅扩容,奔私潮愈演愈烈。截至7月末,主要类型私募基金均实现绝对收益,各策略之间存在一定分化。具体来看,配置权益市场的四类策略均超越中证800指数,其中股票策略平均收益为32.07%,位居第一;事件驱动策略、组合基金策略紧随其后,分别为30.86%和25.73%;宏观期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相差不多,平均业绩接近20%;风险属性较低的市场中性策略和债券策略业绩处于最后两位,前七月净值分别上涨18.68%和10.70%。
五、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趋势
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私募证券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等私募基金配套法案相继落地,私募基金所处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日益改善,未来几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太多的公募大佬、券商新贵投身于私募行业,而这股奔私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站在1.5万亿规模的当下往前看,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空间广阔:
一是备案制下,自主发行产品受到认可。已经取得私募管理人资格的私募基金,均可以自主发行私募产品,节省了借助通道所需的固定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信托、券商资管、公募专户等通道具有很多投资限制,如不能投资于st股票、商品期货,不能全仓一只股票、股指期货头寸不能超过30%等,自主发行则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符合客户定制需求、创新的产品,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管理效益。
二是机构投资者比例逐步上升。目前私募基金的投资群体以高净值个人为主,虽有少量的MOM、FOF、QFII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但占比相对较低。随着保险、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的资金陆续进入私募领域,未来私募基金的机构投资比重有望呈现上升趋势。
三是私募基金投资策略将更加多元化。早在2012年以前,私募行业几乎只有股票多头策略一种,而随着金融自由化和衍生工具的增多,尤其是私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外汇、期权等衍生工具的通道打开之后,一些收益风险比更具吸引力的管理期货策略、高频量化套利策略、宏观对冲策略等将得到快速发展。
四是证券投资私募和股权投资私募将更加密切融合。近年来,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一批股权投资私募迅速崛起,其中就不乏传统投资于二级市场私募的身影,他们凭借多年在上市公司深入研究的经验,也开始介入到股权投资时代的浪潮之中。尤其是在新三板企业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私募基金的参与度不容小觑。

⑻ 期货基本面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根据商品的产量、消费量和库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和预测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的是期货市场的中长期价格走势,即所谓大势,并以此为依据中长期持有合约,不太注意日常价格的反复波动而频繁地改变持仓方向。 经济学的名言是: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最终反映的必然是供求双方力量均衡点的价格。所以,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在现实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期货商品供给分析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或卖者愿意并可能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决定一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水平、生产成本、市场预期等等。 商品市场的供给量则主要由期初库存量、本期产量和本期进口量三部分构成。 1、期初库存量 期初库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根据存货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供应者存货、经营商存货和政府储备。前两种存货可根据价格变化随时上市供给,可视为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实际组成部分。而政府储备的目的在于为全社会整体利益而储备,不会因一般的价格变动而轻易投放市场。但当市场供给出现严重短缺,价格猛涨时,政府可能动用它来平抑物价,则将对市场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2、本期产量 本期产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产量。它是市场商品供给量的主体,其影响因素也甚为复杂。从短期看,它主要受生产能力的制约,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同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须对具体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可能的变动。 3、本期进口量 本期进口量是对国内生产量的补充,通常会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进口量还会受到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汇率、国家进出口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二)期货商品需求分析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数量。决定一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预期的影响等等。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通常由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构成。 1、国内消费量 国内消费量主要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对期货商品需求及价格的影响往往大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2、出口量 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大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小,不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小,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很大。出口量是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数量,它是影响国内需求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变化应综合考虑影响出口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内销和外销价格比,本国出口政策和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关税和汇率变化等。例如,我国是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 3、期末商品结存量 期末结存量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当本期商品供不应求时,期末结存将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实际变动情况,即可从商品实物运动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对下期商品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影响。 (三)经济波动周期 商品市场波动通常与经济波动周期紧密相关。期货价格也不例外。由于期货市场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开放市场,因此,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而且还受世界经济的景气状况影响。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衰退阶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这些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征。 比如,在本世纪 60 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特点是产出和价格的同向大幅波动。而 7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先后进入所谓的"滞胀"时期,经济大幅度衰退,价格却仍然猛烈上涨,经济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而 80-90 年代以来的经济波动幅度大大缩小,并且价格总水平只涨不跌,衰退和萧条期下降的只是价格上涨速度而非价格的绝对水平。当然,这种只涨不跌是指价格总水平而非所有的具体商品价格,具体商品价格仍然是有升有降。进入 90 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经济并没有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欧美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因此,认真观测和分析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正确地把握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周期阶段可由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如 GDP 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这些都是期货交易者应密切注意的。 (四)金融货币因素 商品期货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 1、利率 利率调整是政府紧缩或扩张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利率的变化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影响较大,而对商品期货的影响较小。如 1994 年开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长期存款和国库券的保值贴补率,导致国债期货价格狂飙,1995 年 5 月18 日,国债期货被国务院命令暂停交易。 2、汇率 期货市场是一种开放性市场,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紧密相联。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比较必然涉及到各国货币的交换比值-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当本币贬值时,即使外国商品价格不变,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的高低变化必然影响相应的期货价格变化。据测算,美元对日元贬值 10%,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进口大豆价格会相应下降 10%左右。同样,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那么,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会上涨。主要出口国的货币政策,如巴西在 1998 年其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强,相对而言,大豆供应量增加,对芝加哥大豆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五)政治、政策因素 期货市场价格对国际国内政治气候、相关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国际性政治事件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的建立及有关商品协议的达成、政府对经济干预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等。这些因素将会引起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在国际上,某种上市品种期货价格往往受到其相关的国家政策影响,这些政策包括:农业政策、贸易政策、食品政策、储备政策等,其中也包括国际经贸组织及其协定。在分析政治因素对期货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大。 (六)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粮食、金属、能源等商品,其生产和消费与自然条件因素密切相关。有时因为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运输和仓储造成影响,从而也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例如,当自然条件不利时,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供给趋紧,刺激期货价格上涨;反之,如气候适宜,又会使农作物增产,增加市场供给,促使期货价格下跌。因此,期货交易必须密切关注自然因素,提高对期货价格预测的准确性。 (七)投机和心理因素 在期货市场中有大量的投机者,他们参与交易的目的就是利用期货价格上下波动来获利。当价格看涨时,投机者会迅速买进合约,以期价格上升时抛出获利,而大量投机性的抢购,又会促进期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反之,当价格看跌时,投机者会迅速卖空,当价格下降时再补进平仓获利,而大量投机性的抛售,又会促使期货价格进一步下跌。 与投机因素相关的是心理因素,即投机者对市场的信心。当人们对市场信心十足时,即使没有什么利好消息,价格也可能上涨;反之,当人们对市场推动信心时,即使没有什么利空因素,价格也会下跌。

⑼ 股道的书名:《股道》

出版社:陕西科技
作者简介
作者王新平是一位九零年开始投资股票、期货、外汇市场的三栖人物。曾经经历了老八股时代一天几十元的震荡,也经历了3.27国债期货的洗礼,更是经历了外汇市场上9.11美元几分钟之内暴跌千点的暴力升华。
2003年持有招商银行一路走来的辛酸和喜悦,2004年介入德隆三驾马车的苦难经历,2005年股改的世纪豪门盛宴,2008年暴跌之中挖掘隆平高科由22元买入跌至13元历经苦难和伤痛,该股最终成为08年最耀眼的牛股。尽管每一次都历尽艰辛,但最终都获取暴利而大获全胜。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作者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淡淡地走了过来,唯有《股路不归》及《股道》的出版让其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和辉煌。
书简介
投资股票对于出身贫寒没有经济基础或者初涉社会、有能耐有抱负的人来说,是快速拥有财富、踏上上流社会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能够掌握如何制定与市场走势相一致的投资策略的方法,用2万元做本金,每次盈利只需20%,成功交易48次就会成为亿万富翁。
《股道》是一本专业书籍,绝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它是一本传授技巧和方法的书。譬如我们一起投资股票,你问我怎么才能买到赚钱的股票?我会直接告诉你,基本面符合某某、当某某指标达到某某状态、再结合某某指标达到怎样的状态时,买进。我不会从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原理开始给你讲起。因为,我知道你投资股票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因此,只需告诉你能够赚钱的方法和技巧即可。
《股道》是一本互动的书籍,传统书籍配合网络,让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学以致用。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与市场价格走势相一致的投资策略,互动碰撞之中将智慧的光芒转化为金钱。
《股道》,一本可以改变股民命运的好书!
《股道》目录
第一章:理念
1、投资股票的目的是赚钱
2、投资股票不能赚钱,那么一切都免谈!
3、股票市场的功能
4、用十分的精力了解市场而不是了解股票
5、股票买卖是一对一的
6、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才能赚钱
7、大盘和个股的关系
8、股票买卖和经济学无关
9、价值和价格变动的关系
10、垄断和价格变动的关系
11、供给需求之间的变化和价格变动的关系
12、股票价格变动是受一双无形的手在操纵
13、不要把财务指标作为买卖股票的唯一依据
14、股票投资以人为本
15、股票投资赚钱从态度开始
16、贪婪和恐惧是股票投资最优秀的品质
17、忍耐是成功的一种基本素质
18、大度对股票投资来说非常重要
19、很好的应对挫折远比买一支好股票更重要
20、如何才能准确预测未来股价
21、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忍一会儿
22、做一个自信的投资人
23、做一个快乐的投资人
24、用矛盾的原理看待股市的变化
25、透过现象看本质
26、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27、准确的身份定位
28、学会适应环境有很多好处
29、和庄家做个朋友
30、愤怒彻底毁掉你的投资生涯
31、虚荣伤害了你的金钱
32、自负让你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33、技术指标对投资人而言非常有用
34、股票投资短线最赚钱还是长线最赚钱
35、最高价卖出最低价买入
36、一定要买涨得最快的那个
37、止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策略
38、股票走势很简单,知道涨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39、重个股轻大盘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40、职业投资股票和业余投资哪个更容易成功
41、如果一种方能够让你赚钱,那么就不要去寻找第二种方法
42、本金大小不是影响你盈利多少的主要因素
43、不要崇拜任何人
44、千万不要爱上股票
45、尽可能的远离股票投资大众
46、不打算买卖的时候就不要看行情
47、在不开盘的时候研究走势才是最聪明的人
48、直来直去的人很可爱,投资股票更容易赚钱
49、不要试图去用任何理由解释股票价格涨跌
50、如果一定要看行情,那么你一定要会看量比、内盘外盘、交易总金额排名等统计数字
51、严格的遵守纪律
52、大众的思维都是错误的思维
53、保证你的交易和市场走势一致
第二章工具
第一节:掌握技术指标之前需要掌握的理念
1、不懂技术指标注定要发生亏损
2、技术指标的功能
3、技术指标分类
4、成交量一定不会骗人
5、股票投资人必须学会的一种语言
6、除过移动平均线,严禁随意修改技术指标的参数
第二节:技术指标
1、十字星
2、早晨之星
3、黄昏之星
4、W底巧妙运用
5、M 头巧妙运用
6、上升三角形
7、下降三角形
8、头肩顶
9、头肩底
10、圆弧顶
11、圆弧底
12、缺口是一种极端表现最真实的写照
13、趋势是你永远的朋友,ma是判断趋势的祖师爷
14、Expma能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5、Macd总是能让你站在正确的位置
16、趋势能走多远并不取决于趋势自身,wvad是推动趋势的原始动力
17、股票价格的潮起潮落只有obv清楚
18、Brar总是能够及时把握冷静的资金意愿和盲目的人气
19、价格的变动始终围绕价值诞生了bias
20、Boll告诉你股价的走势和做人一样太离谱了就要向主流文化靠拢
21、及时捕捉买卖点kdj做得最好
22、追涨杀跌绝对离不开cci
23、选美女也离不开黄金线分割股票投资就更不能离开了
24、江恩晚年虽然不用自己发明的指标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用,因为我们不是江恩
第三章:方法
1、化繁为简,安全赚钱,成为赚钱高手必由之路
2、不分析大盘,就不要投资股票。
3、把技术指标组合起来的秘密
4、想不想知道未来股价向上还是向下的秘密
5、中长线建仓的秘密绝技
6、很轻松做个短线买卖高手
7、错过最佳买卖点之后如何建仓与逃生的技巧
8、像专家那样预知股价的压力支撑
第四章:绝招
1、懒人、不懂技术指标的人还能赚钱的秘籍
2、红色上涨要满仓,绿色下跌要空仓,黄色半仓观望,神奇的趋势线让股票价格走势一目了然。
3、掌握止损艺术的绝招
4、不能跟庄家成为一家人也要跟庄家站在一起
5、 识别强势股票弱势股票的火眼金睛,判断强弱没有黄金线还真不行
6、短线买卖点绝招,特殊的哈瑞随机指标不仅仅是简单的解决短线买卖点问题,更重要的是控制短期风险
7、如何知道庄家持股成本,能够搞清楚主力资金成本价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第五章:选股
1、赚钱靠趋势,赚大钱靠选股
第六章:为只想赚钱的投资人而写
1、坚持把一只股票从10元拿到180元的绝招
2、有没有买入就涨卖出就跌的绝技
第六章:几条纪律
第七章:赚钱了也要阅读

⑽ 根据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总结金融衍生品的定价

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扩展、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它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来,引领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最新潮流。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即将面临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发展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是大势所趋。
一、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现状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展都是以一个健全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如货币、股票、债券市场等)为依托,因而在时间顺序上,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远远落后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产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中国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1992年6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创办了上海外汇期货市场,开办人民币汇率期货交易,同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第一张国债期货合约,1993年3月,海南出现非正式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94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认股权证交易掀起热潮,此后,越来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开始冲击成长中的中国金融市场。下面介绍一些中国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
(一)外汇期货
1992年6月1日,中国开始试办外汇期货交易,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外汇期货交易市场。由于当时的汇率实际上是双轨汇率,外汇期货价格形成难以直接反映汇率变动的预期,再加上外汇现货交易有许多严格的附加条件,使市场交易显得非常清淡。相比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大量外汇期货经纪公司,它们的交易量则显得很大。为了使外汇期货正规化,1993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仅限于广州、深圳的金融机构,其他各地的外汇期货交易机构必须停止办理,金融机构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以企业进出口贸易支付和外汇保值为目的,不得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外汇投机交易。企业和个人的外汇交易必须是现汇交易,严禁以人民币资金的抵押办理外汇交易,严禁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实际上,由于严格的管制办法,中国外汇期货试点处于停顿状态。
(二)股票指数期货
中国的股票期货开始于1993年3月10日,是由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的深圳证券(简称深证)指数期货交易。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为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的合约,共计8个品种,一个点位盈亏额为500元人民币。当时,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发现,A股指数期货交易无人问津,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虽呈上升趋势,但月成交量最高仅为千余次。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方式认识不足,再加上中国股市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容易引发投机行为,到1993年9月底,为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被中止。
(三)国债期货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在1992年12月2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期货合约共有12个品种,仅对机构投资人开设。由于国债票面利率固定,现货价格受市场利率影响也不大,国债期货交易推出后近一年时间内交易清淡,影响微弱。1993年7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决定对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进行贴补,国债的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市场炒作空间扩大,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金融中心相继开办了十多个国债期货交易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量成倍放大,1994年国债期货成交19053.83亿元,是现货市场445亿元成交量的40多倍。随着国债期货交易的蓬勃发展,违规事件也相继发生,其中,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327事件”轰动全国,令万国证券亏损十多亿元,走向倒闭。由于违规事件不断出现。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决定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至此,两年的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暂告一段落。
(四)认股权证
权证交易在中国的产生是在其特有的经济环境下由配股权交易演变而来的,带有期权交易性质,其有A1权证和A2权证之分,其中A1权证代表购买公众股配股部分的权证,A2权证代表购买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的购股权证。1994年9月初,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许多公司陆续推出配股方案,大多数方案中,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表示愿意放弃配股权并转让给个人,于是深圳有关方面准备安排转配部分同时上市。同年10月,中国证监会特批深圳交易所的6只权证,转配部分继续交易。1994年12月,这6只权证分离为A1权证和A2权证,其中A1权证交易在规定时间内退出,但A2权证交易则延期至1996年6月。因此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权证市场也只包含了这6只A2权证的交易。但自1996年6月以后,A2权证市场也不复存在了。
(五)可转换债券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尝试运用可转换债券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从1991年8月起,先后有琼能源、成都工益、深宝安、中纺机、深南玻、南宁化工、吴江丝绸等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其中琼能源、成都工益两家企业是用其发行新股,并已分别于1993年5月、1994年1月转股后在深、沪交易所上市。1996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提出,选择有条件的股份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后来又颁布实施了具体的管理办法。目前,深沪两市有5家股份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上市交易。
(六)外汇远期
1997年4月,与中国外汇管理政策相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合约——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外汇远期业务的正式开始。当时是以中国银行总行及其11家分行为试点,币种包括美元、日元、德国马克和港币,期限分为七天至四个月九种。1998年1月后,中国银行全辖分行均可进行远期保值外汇买卖业务,1999年1月又增加了欧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结售汇业务。1999年4月,国家禁止资本项目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只允许从事经常项目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根据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已经从过去的冷热不均时期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被停止,剩下可交易的品种屈指可数。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在不发达的现货市场上进行的,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2)交易多以投机为目的,缺乏套期保值功能,风险大,但又没有完备的风险监管体系。(3)市场的参与者不够成熟,盲目跟风者众多。(4)政策多变,缺乏原则性和一贯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
1.衍生金融工具
全球创新给全球金融市场打下的最深印记,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飞速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衍生工具及是指一些金童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派生于股票、债券、货币及商品等现货市场工具。更确切地讲,如果一个金融合约在到期日T时的价值完全由基本的现货市场工具在时间T时的价值决定,则这一合约即是衍生金融工具,也称为或有权。因此,在衍生金融合于的到期日T,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F(T)完全取决于基本标的资产的价值ST,到期日一过,衍生金融工具即不复存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这一特性在其定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衍生金融工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交易的高杠杆比例,即金融合约的价值何以多倍(通常为数十倍)地高于保证金价值,这使得人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进行更为灵活的风险管理,同时也为投机者提供了风险更大的冒险机会。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目前已超过1200种,但总体看来,可以分为三大类:(1)期货和远期(futures and forwards);(2) 期权(options);(3)互换(swaps)或称掉期。其中远期和期权被视为基础模块,互换及其他复杂工具被视为合成证券。他们最终都能被分解为远期和期权的组合。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对金融资产的风险进行重新组合或捆绑,形成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新搭配方式的过程。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看作是以风险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虽然,目前已有大量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如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交易风险、金融衍生市场为什么产生和迅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但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为什么能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2.风险特征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结果的任何变化。而结果包括了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包括了不希望的结果。结果是个体希望发生的结果,它使个体具有获利的可能;结果是个体所不希望的结果,它使个体存在损失的可能。因此,本文认为风险的全面特征应包括下述方面:

2.1 不确定性

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最本质的特征。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对风险主体来说,风险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由可能变为现实是不肯定的。这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致人们对事件未来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

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风险的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使得人们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经过分析,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作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正确鉴别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以控制风险的负面结果,尽可能去获得风险收益。

2.2 客观性

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不能拒绝与否定的。

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而使结果有多种可能性。它们可能使人们遭受损失,也可能使人们获得额外收益,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性,因此风险也必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

2.3 二重性

风险的二重性是指风险结果的发生会带来或是损失、或是收益,也可以认为损失与收益是机会共存。收益、损失都是风险的基本因素,并且个体在面临风险事件时,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而且收益的高低和损失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正相关性。不过,通常我们将之概括为:“高风险,高回报”。

风险结果的双重性表明,对待风险不应仅仅是消极对待其损失一面,也应将风险当作是一种经营机会,通过风险管理尽量获得风险收益。

2.4 差异性

由于个体的自有资本、认识和驾驭风险的水平、风险偏好、利益愿望、利益需要、经验等的不同。个体对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是有差异的,对风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对同一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我们将这称为风险的差异性。

3.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效应与风险评价

为分析方便,我们首先引进风险效应的概念。所谓风险效应就是风险事件对个体所产生的效果。认识风险效应是个体对风险进行评价的重要条件。前面部分对风险特征的全面分析为认识和描述风险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任何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中都会有一定的预期,而经济活动往往会涉及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本质决定了经济活动是有风险的,前面已指出风险是指结果的任何变化,因此一项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不可避免地与个体的预期会产生偏离。这种偏离通常由两类参数描述:一是偏离的方向与大小;二是各种偏离的可能程度。可能的结果与目标发生的偏离是多种多样的,偏离程度也不同。正偏离导致人们获得超额利润,负偏离导致人们遭受损失。因此,正偏离是人们所追求的,是个体希望发生的结果,它激励人们勇于承担和驾驭风险,获取风险报酬。负偏离是人们所厌恶并力求避免的,它对于人们的行为会产生约束作用。由此,风险对个体同时产生的效应具有两个方面,它产生了两个效应: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

3.1 激励效应

所谓风险激励效应是指风险利益作为一种外部刺激使人们萌发了某种动机,进而作出某种选择并导致行为的发生。当然风险利益是一种综合性的利益,它并不是确定的利益,而是一种可能的利益、未来的利益,只有在风险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是否真正获得这种利益。这种似乎看得见而又未到手的利益对任何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激励。风险激励效应程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许多主、客观激励因素。例如,风险事件带来的潜在发展机会或赢利机会;风险成本小于风险利益的机会与大小;风险被发现和识别的难度与程度;风险事件激发决策者的潜能、创造性和成功欲望的强度等。

3.2 风险约束效应

风险约束效应可以被定义为:当人们对于风险事件可能的损失所做出的为了回避或抵抗损失的选择以及进而采取的回避行为。一般地说,风险事件所产生的抑制和阻碍作用就是风险的约束效应。构成风险约束效应的阻碍因素可能来自主体的外部,即外部约束,如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灾害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等;而有些阻碍因素则可能来自于主体内部,即内部约束,如管理失误、决策失误、职工情绪波动等。

正确认识风险约束效应,可以避免在投资决策活动中的盲目性,促使人们在投资时能对投资的风险做出一正确,客观的评价,促使他们充分考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和负面结果,不只凭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去冒险和蛮干,而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注意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强调风险的约束效应不应一味产生对风险的恐惧心理,只看到风险的损失一面,会使人们只注重风险的负面效应而被动避免,从而失掉某些机会与利益,抑制人和社会的能量释放。

3.3 风险评价

上面的分析指出,在个体面临风险事件时,风险一方面对其具有激励效应,驱使他为了获取潜在的风险利益而做出某种风险选择;另一方面风险对其又具有约束效应,对他的选择和行为产生某种威摄和抑制作用。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作用,而且相互冲突、相互抵消。如果激励效应大于约束效应,则该个体会接受这一风险状态,并且,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差距越大,个体接受这一风险状态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们将风险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相等的风险状态称为个体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状态。如果风险激励效应小于约束效应,则个体不会接受此风险状态,并且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差距越大,个体对这一风险状态就越厌恶。

风险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们对激励与约束两种效应进行认识、比较、权衡的过程,即是一个对资产、风险作出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结合自己的主、客观状况如自有资本量、经验、个人的偏好、价值观和背景等,根据客观存在的特定风险,对风险损失和收益进行评估。因此,同一风险事件对于不同个体产生的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不同,不同个体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状态是不一致的,即个体对于风险事件的评价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风险事件的评价可能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改变同一个体对于同一风险事件的评价可能会发生变化。

4.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分析

经济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尽可能地增加自己利益的愿望和行为,被喻为经济学不言而喻的公理。在市场经济下,商品交换本质上是在当事人之间一组权利的相互让渡或交换。按照一般的交易理论,在交易中当交换自愿发生时,活动者获得了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交易中的“剩余”。剩余的产生是因为消费(或生产)活动者的两种商品(或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或边际转换率)不相等。交易能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双方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对于同一交易对象有着不同的看法、预期,即对于交易对象有着不同的评价,交易双方都认为能通过交易而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

前面的分析表明,在金融活动中,由于不同个体的主客观情况不同,同一风险事件不仅对于不同个体产生的风险效应是不相同的,而且同一风险事件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产生的效应也可能会不同,个体对于金融资产(可以认为金融资产也就是风险资产,下面将之简称为“资产”)的评价具有差异性。故可能有投资者在第一时刻对于某风险事件具有较高的评价去投资拥有它,但可能随着自身情况的变化在第二时刻因对其评价较以前降低而出售它;并且,完全有可能有另一投资者同他的情况恰恰相反,以前评价低而在一段时间后对该资产评价变高而欲拥有它。他们之间就存在进行交换的可能性。

所以,个体之间存在这样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一种途径形成契约而进行资产交换,以重新配置他们的资产而使他们的状况得到改善。由于拥有资产或投资本质上是投资者拥有将来的收益索取权。因此,资产间的交换是个体间就未来收益的交换,或者说是风险的转移。这种个体间风险资产的交换与消费商品的交换十分相似,个体对不同资产评价不同的交换有可能增加各自的效用。

所以,评价的不同或者会直接导致不同投资者投资于同一资产得到不同的边际效用,或者使得投资者投资于不同资产得到不同的边际效用。在有多种可能状态的不确定世界里存在着多种资产,不同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做出的评价会具有差异性,这意味着他拥有不同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不同。这说明,如果他可以在不同的资产间适当交换,他就可以增加自己的期望效用。比如,现假定存在两种资产,某个体拥有两种资产,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他对其中一种资产的评价变得较低,他在这种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较低;而他对另一种资产的评价变得较高,他在这个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较高。可能有其他投资者和他的情况相反。那么他们之间将这两种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收益和风险进行交换就是有利可图的。这种交换契约可以表现为金融衍生工具。这是因为金融衍生工具能对基础金融工具所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解捆”、分解,将基础金融工具中的各种风险分离开来,然后根据需要重新将这一些风险”捆扎”在一起,将一资产复制为其他资产组合,构成新的金融工具,使得风险、收益在交易个体之间进行转移而满足个体的这种需求。例如货币期权和利率期权,借助于转移风险的功能,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交易契约中的市场风险抵补掉,使契约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分离。

5.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前景

2005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面市的金融衍生产品工具,债券远期交易是央行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随着人民币债券远期产品正式开始交易,我国金融市场掀开了期盼已久的衍生产品交易大戏序幕,其顺利推出也昭示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雏形初具,同时,预示着我国债券市场全面、快速发展步伐的再一次加速

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既有大银行,也有中小银行,还有1家证券公司。首日交易活跃程度比起一年前推出的买断式回购业务明显上升。

债券远期交易将为投资者提供新型盈利模式,投资者可以通过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的反向套作,创造出各种利率免疫的投资组合,降低利率风险,获得利润。此外,作为基础性的衍生产品交易工具,远期交易业务有利于培养债券衍生品市场氛围,促使投资者增加对衍生工具风险和功能的理解,从而为日后央行推出更为复杂衍生产品工具创造条件,最终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债券远期交易推出意义非同寻常

人民币债券远期这一新品种,虽然从定价原理上看并不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债券的远期价格变化将受到人民币现券、资金拆放、债券回购等各个市场的不同影响,因此综合体现出不同交易商、投资者的不同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所以债券远期产品将被动于其他产品的市场变化。

随着市场成员对该产品的了解和使用,债券远期市场波动将会反过来作用到现券市场各期限上的交易债券价格、封闭式回购利率、买断式回购利率和拆放利率等基础市场交易品种价格。这一过程恰好是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自身定价机制,完善各类产品结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市商”作为各类市场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和流动性提供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目前国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债券进行投资管理手段单一、缺乏风险控制有效工具的情况下,债券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不仅扩大了市场交易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而且有效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使投资者对未来的利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同时,通过债券远期交易逐渐形成的套利机制对于抑制过度投机、防止利率过度波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就商业银行而言,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主动性债券资产投资,增强债券投资的灵活性,促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从消极承受利率风险到主动对冲利率风险的转变。可以说,债券远期交易为投资者在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是实现管理手段的较大突破。

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现券市场收益率又不断创下新低,资金比较充裕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增持阶段,而多头的堆积必然导致敞口风险增加,现在债券远期交易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现券市场与远期市场持有相反的头寸来规避风险,在为商业银行提供锁定债券投资收益手段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展望前景形成衍生产品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上涨之后,投资者的分歧正逐步加大,远期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避险和对冲工具,从而保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避免2004年上半年非理性下跌行情的重演。从推出时机来看,应该说远期交易适逢其时。

当然,在远期交易业务推出初期,由于其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及账户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远期交易可能会因为市场参与者缺乏内部管理配套制度而暂受冷落。在远期交易推出之前,就有部分机构认为,远期交易开始时不会很活跃。但首日交易的热闹,令市场振奋。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远期交易将和现券交易、债券回购等交易工具一样,最终成为市场参与者手中的投资“利器”,并由此促进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
短期来看,远期交易提供了“无风险”套利机遇。尤其在业务开展初期,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难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通过现货和远期的反向操作,以及延伸到多券种的对冲操作,可以寻找到很好的获利机会。此外,还有利于现行市场“换券套利”、“蝶型套利”等交易行为的实施。如现在部分5年期和7年期国债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从中长期来看这种现象是难以持续的,但由于目前买断式回购市场不发达,借券较难,往往看到了机会却没有实施的条件,远期交易业务的诞生,加大了这些交易业务实施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远期交易有利于跨市场套利。目前跨市场转托管需要2至3天的时间,通过远期交易,可以消除因时间差所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客观上也有利于两个市场定价的统一。如果商业银行能合理地利用该项业务,还可以起到融通资金和平衡税赋的作用。

在首日的债券远期成交中,虽然参与者大多明显以尝试为目的,成交期限偏短,成交量也较小,但随着市场成员对该项业务认识的加深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者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相信远期交易是具备良好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是,市场成员应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模型,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合理评估与预测,从债券远期交易中充分实现投资目标。

作为单独领取金融许可证的资金专营机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早在远期交易产品创意之初,就开始了对该交易模式的研究分析,并且在内控制度和外部交易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因此在结合自身资产管理需求的情况下,该行与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市场首笔交易。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高级副理李坚宝认为,无风险套利和远期交易单向投机的可能性使得远期交易势必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不同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活跃度,发现真实的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之,远期交易将推动市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为不同需求的机构提供不同的舞台,并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基础。

6.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

金融金融工具是一柄“双刃剑”。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避险手段,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起到了发现幷传播市场价格,提高金融市场进行宏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1994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会员会组织就层联合合发表一份对金融工具交易进行监管的建议性文件,要求这一市场的参与者重视所从事的交易风险,加强内部控制。

总结,总体来看金融衍生工具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风险与机遇并存。

我们一方面要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