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成本模型计算国债期货
1.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
债券交易费用要计入债券成本。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2. 如何用国债期货计算远期利率
试解:
1:隐含的远期利率:由于短期国债利率较低,45天的低于135天的,因此45天的短期国债在到期后距离135天的中间还有90天,期间这笔资金隐含的实际收益就是隐含的远期利率。
2:135天的国债收益减去45天的国债收益,除以中间间隔的90天,就是期间隐含的远期利率:
(135*10.5-45*10)/90=10.75%
3:由于短期国债隐含的远期利率10.75%高于短期国债期货隐含的远期利率10.6%,因此可以采取如下操作套利:
卖出45天到期的国债期货,90天后交割,隐含利率为10.6%,此为成本。
卖出135天到期的短期国债,90天后就成为45天后到期的短期国债,买入,隐含收益10.75%
其差额为纯收益。
3. 利率如何影响国债期货价格
利率不会响
国债期货
价格,影响期货价格的只有供求数量,即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4. 根据持有成本模型以下关于国债期货理论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不全?
根据持有成本模型,以下关于国债期货理论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资金成本越低,国债期货价格越高
B.持有收益越低,国债期货价格越高 C.持有收益对国债期货理论价格没有影响 D.国债期货远月合约的理论价格通常高于近月合约
5. 股指期货套利持有成本怎么计算
一、定义
套利(Arbitrage)是金融市场中极为常见的名词,它是一种同时在相同或不同的市场中进行不具任何风险、而且可以预见确定报酬的交易行为,为一种无风险且获利在交易之初便确知的交易行为。
最简单的一种套利,便是在相同或不同的市场中,与不同的交易对手查询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如果出现不同的报价,且此一价格差异足够弥补交易成本,便可以买进价格被低估的商品,并且卖出价格被高估的商品,毫无风险地进场赚取一笔已知的利润。
指数期货套利:同样的套利机会,也存在期货与其标的股票之间。简单来说,指数期货套利就是利用期货指数低于(高于)合理水准,一面买进(卖出)指数期货,一面卖出(买进)可以代表指数现货的个股组合,并利用在合约到期时,期货和现货指数将合而为一的原理,买进(卖出)持股且卖出(回补)期货部位,获得无风险的利润。
二、持有成本理论
欲了解期货的交易策略及掌握市场的动态,期货的定价原理基本且必要的基础。在推算期货合理的价格的众多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便是持有成本理论(costofcarrymodel),只是一种利用期货与现货的套利关系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定价模式,借由期货与现货间的持有的持有成本概念,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间的关系可被明确界定,并可用决定期货的合理价位。
本文将以持有成本合理为出发点,推导期货价格的订定,再以此为基础,了解股价指数期货的定价方式,推演出指数期货的套利交易策略。
(一)持有成本定价模式
持有成本定价模式解释了现货与期货市场价格间的关系。为了降低此一模型的复杂性,先建立以下假设:
1.无任何交易成本
2.无任何交易策略限制
3.市场为一强势效率市场
持有成本模式显示一个以借贷的资金,在现货市场上买进与期货合约中数量
相同的自此或商品,并持有该资产至期货契约的到期日,再将该资产与期货的买方进行交割,这一连串动作中的成本及所有发生费用的加总,等于期货合约的合理价格。
持有成本公式:
合理期货价格=标的物现货价格×(1+持有成本)
=标的物现货价格×(1+i)t/360+C
其中,i:资金成本
t:距期货契约到期日所余天数
C:资金成本以外项目,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等。
在正常的状况下,期货的价格应该等于(或近乎于)由该模型推导出的合理价位,若此,则市场上无套利机会:反之,则意味着期货契约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脱离了期货本身原有价格,若此价差能够涵盖交易成本,则套利机会空间出现!换言之,当持有成本不等于基差(为现货减去期货的值),则持有成本与基差间的价差既有套利空间。
(二)持有成本理论在股价指数上的应用
1.指数期货的合理价格
股价指数期货之标的物事根据特定股票投资组合计算出来的股价指数。根据持有成本模式,可推导出指数投资组合与指数期货价格间的关系如下:
股价指数期货合理价格=现货指数×(1+i)t/360-D
其中,i:资金成本
t:距期货契约到期日所余天数
D:指持有与该指数相同的投资组合所预期应得高的股利收益。
这个公式与最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式并无太大不同,唯一不同之处为股利的计算,原因在于股价指数期货的定价必须考虑不到股利这项因素,因为持有现货指数的投资组合是可以享有股利收入,而股价指数期货契约的持有人则否,古于期货定价时必须将股利排除在真实价值之外,予以扣除。
2.套利空间:
依据前述之持有成本理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的价差,应维持在理论的合理区间之内,在加计所有交易成本后,若期货价格偏离此区间,便将出现套利机会。
当期货指数低于(高于)理论价格并足以涵盖所有交易成本及预期报酬率,即可进行套利,当期货指数回到(高过)理论价格,即可反向冲销获利。
6. 怎样理解金融期货价格等于持有成本这个概念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金融期货价格相当于交易者持有现货金融工具至到期日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个成本包括净成本和St,即现货金融工具价格。
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加上相关费用得到的。这个相关费用包括仓储费,管理费,资金占用利息等等。这里资金利息,仓储费,管理费就是你的持有成本。如果你买入现货,卖出前肯定是先存放起来啊,就涉及到仓储和管理了。如果几个月后你要卖出的话,价格肯定要高于你买入价格再加上这两个费用,否则你就赔了。另外如果把钱存入银行,肯定是有利息的。所以你买期货合约的话,至少要卖家高于价格加上相关时间的利息才会有盈利。期货就是这个道理,三个月后的期货合约价格,就是现货价格加上三个月的仓储,管理费用,外加把相同资金存入银行三个月的利息费用。
货物的买入价格是一定的,而相关的费用是你在买入后卖出前的这段持有期间产生的,这就是你的持有成本。其中现货价格只计算了一次。
7. 国债期货理论价格是怎样计算的
通常,国债期货理论价格可以运用持有成本模型计算,
即:
期货理论价格=现货价格+持有成本
=现货价格+资金占用成本-利息收入
8.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啊例题:某公司支付1000元购入5年债券,面值1250,票面利率
摊余成本是把实际利率计算的收益和票面收益的差额,调整摊余成本。1000元债券,票面收益每年59元,实际利率为10%,第一年就产生41元的差额,摊销利息调整账面余额。会计处理,购买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第一年摊销:票面利息 1250X4。72%=59,实际利息:1000X10%=100,差额41元,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0
第二年摊销时,计算实际收益以1000+调整部分41元为基础,1041X10%=104.10元,调整104.1-59=45.10元,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10
贷:投资收益104.10
以后年度同样处理,以上年度摊销的持有到期投资账面余额为基础计算实际收益。最后一年的利息调整以余额为准,可以和计算的收益有少微误差。
9. 成本模型中考虑现金持有成本包括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好,应该选择B,C,D。成本模型考虑的现金持有成本包括:(1)机会成本,指企业因持有-定现金余额丧失的再投资收益;(2)管理成本,指企业因持有-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者工资、安全措施费用等;(3)短缺成本,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10. 如何运用持有成本模型确定期货价格
那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实际上不太实用。但是对现货市场的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