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329
① 我在某单位工作了将近15年
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表10 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与我国保险市场集中率比较
国家
非寿险
公司数量
前五位非寿险
公司份额(%)
寿险公
司数量
前五位寿险公司
市场份额(%)
中国
12
99.8
8
99.2
日本
/
53.6
/
60.4
韩国
16
71.5
29
78.7
俄罗斯
1393
24
NA
52
巴西
113
49
103
59
美国
/
30.16
/
/
资料来源:Sigma No.4, 2000.
经济,市场起步较晚,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多,使公司整体发展和竞争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集中率居高不下。因此,我国保险业要打破垄断,完善竞争体制势在必行。
5.融资渠道比较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通资金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如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量与其金融市场全部业务量的1/3以上),投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范围十分狭窄,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规定其他少数几种资金运用方式,资金融通作用有限。目前我国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这使得国内保险业无法较快提升实力,也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证券业
关于证券业,我们将在证券化程度(证券市场市值/GDP)、证券市场体系、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公司业务等方面,通过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的综合比较,来了解中外证券业发展的情况。
1.证券化程度比较
一国证券市场市值与GDP之比反映了一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美国、日本、英国证券市场该比例1995年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为53.79%,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比例有所下降,为45%(见表11)。
表11 证券化程度的国家比较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年份
1995
1995
1995
2000
2001
证券市场市值/GDP
95.5
83.5
121.7
53.79
45
资料来源: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经济总量中证券化的比例不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证券市场体系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体系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区域证券交易所、OTC场外交易构成,形成了一个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证券融资、交易的证券市场体系。而我国现在只有功能基本雷同的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基本是单一的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也只有三种: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几乎是空白。如图所示,在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市值结构中,股票市值占97%,债券市值2%,基金1%,可见债券和基金发展严重滞后。
图3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值结构比例
3.投资者数量比较
据截止1998年底的美国官方资料统计,仅共同基金,美国就有4400万家庭共77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参与,家庭财产的25%是基金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开户人口的比重只有3%,证券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仅为5%左右。
4.投资者结构比较
实践证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市场,而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中,99%为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比例仅为1%,所占比例相当小。相比之下(见图4),美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由机构直接或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53%。而1995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1997年的该项数据为81%,差距明显。
图4 美国股市投资者结构
除此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一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大的基金规模也只有30个亿基金单位。
5.证券公司业务比较
截止2001年6月,我国登记注册证券公司有101家,其中综合类证券商14家,其他则属于过渡期、正在规范或尚未规范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约515亿元(其中,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美元),营业部总数为1923家。总体情况是券商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见表12)。
表12 国内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截止2000年)
国内证券公司(万元)
国外证券公司(万美元)
宏源证券
海通证券
摩根·斯坦利·添惠
美林公司
高盛公司
资产总额
509 242
3 160 000
42 679 400
40 720 000
28 976 000
净资产
62 525
537 700
1 927 100
2 101 800
1 653 000
营业收入
35 548
/
4 541 300
2 678 700
3 300 000
净利润
8 177
152 000
545 600
378 400
306 700
净资产收益率
13.085%
28.27%
28.31%
18.00%
18.55%
资料来源:陈峥嵘:“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证券投资》周刊,2001年第44期。
从表12可以看出,我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国外证券公司,业务竞争力低。
6.网上交易比较
网上证券交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证券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并能够提供快速而方便的信息服务。我国网上交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02年2月末,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开户数达376万户,今年1—2月份网上委托交易量达425亿元,占沪深交易所1—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6814.28亿元(双边计算)的6.24%。而美国到2001年网上帐户就已经达到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2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上交易还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敏、戴国强:《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雪峰:《保险业如何做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3.焦谨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金融论坛》2001年第10期。
5.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证券时报》。
6.《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
编者:黄利 林华 梁靖雯
经济贸易学院
② 跪求:::中国金融产品的现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③ 327事件的概述
1995年2月23日晚,上交所召集参与“327”最后10分钟交易,持仓合约在5万口以上的券商商讨对策。当晚11时,上交所果断的作出五点决定,并随即发布公告。经调查显示,此一事件为其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严重蓄意违规,23日16时22分13秒以后“327”品种的所有成交无效;该部分成交不纳入当日计算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范围内,由此确认当日收盘价为151.30元;同时宣布对有关违规行为作进一步调查。
第二天,上交所又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1)从1995年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格禁止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的使用结构进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维护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事件发生后,国家监察部会同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联合组成调查组,在上海市政府的配合下,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并于9月20日公布了情况和处理结果。调查结果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327”品种发生的事件,是一起在国债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交易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调查结果指出,实际的直接责任者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联手操作、擅自超限额持仓,仅“327”品种的持仓就超过了交易所为其核定的全部品种最高限额的一倍多。在市场异常波动价格不断上扬的巨大压力下,公司主要负责人明知严重违反交易规则,为扭转公司巨额亏损,作出了大量抛空单打压价格的错误决策,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混乱。调查结果还指出,事件的另一责任者为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于2月23日上午把几家关系户空仓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取消经营资格)大量违规抛空,企图压低价格,以达到减亏或盈利的目的。当打压无效时,又率先空翻多,制造市场假象,扰乱市场秩序。事件之前,该公司及其空方关系户也存在联手操作、超限额持仓达120多万口的严重违规问题。
调查结果还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违规事件也应负一定的责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市场存在的过度投机所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交易规定不完善,风险控制滞后,监督管理不严,致使在短短几个月屡次发生由于严重违规交易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在国内外造成很坏影响。
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取证,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327”事件的有关负责人员分别作出了开除公职、撤销行政领导职务等纪委处分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对违反规定的证券机构进行了经济处理。
“327事件”震撼了中国证券期货界。在仲裁机关的调解下,2月27日、28日进行了协议平仓,但效果不甚理想,3月1日又进行了强行平仓。
局面刚刚明朗,又值两会召开,对“327事件”责任的追究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后来,中纪委、监察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上海市政府配合下进行了4个多月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严肃处理。
万国证券公司进行了改组,董事长徐庆熊、副董事长兼总裁管金生同时辞去所任职务。管金生锒铛入狱。
“327事件”的二号主角辽国发,由来自沈阳的高原、高岭兄弟主持。“327事件”后,为了挽回巨额亏损,于3月份又试图翻本,继续在债市炒作“329”品种,结果再度亏损。辽国发案不仅是证券期货违规问题,还有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当年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327风波”与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巴林事件只相差两天时间,“327”事件同样明显暴露出我们对于高风险市场的内外监控能力相当不足。酿成“327事件”的具体原因有三点:其一,期货业务的推出相当仓促,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法规,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其二,国债期货市场投机风气极浓,违规造市、超额持仓、内幕交易现象相当严重。个别券商恶性投机,蓄意违规,对此却缺乏监督,甚至可以在没有相应保证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进行上千万口的交易,也没有即时预警机制。其三,有关327券分段计息加息及贴息消息的泄漏,是触发此次事件的导火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327事件”未象巴林事件一样引爆金融危机,可谓不幸之中的万幸,其留下的教训当然是相当深刻的。
但是,327国债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期货交易的因噎废食,至今一提到期货就联想到了幕后操纵等黑暗面,使这个本来就不应该面对大众的市场背负了太多的坏名声。如果不是加入世贸后国际期货业即将到来,中国期货业仍不会听到“芝麻开门”的声音。对327国债事件,除了重新认识应吸取的教训以更好地避免相关风险之外,也应适当消除其负面影响。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避险工具,到了应该恢复的时候了。尤其是放开国企入市的问题,由于1996年国家规定金融系统资金不得进入期市,之后又对入市企业的税务、财务发布了指导性建议,1999年的条例中规定国企只能做几种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不能参与投机买卖,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企业对期市的参与,需要加以重新考量。
事发后,万国总裁管金生涉嫌违规操作被捕,并于1997年判处有期徒刑17年,罪名是受贿29.5万元,挪用公款250万元。竟然和违规操作一点都沾不上边。
④ 股票问题
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只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国家可通过控制多数股权的方式,用同样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
开始投资股票的步骤 :
1.携带身分证到证券公司开户,这样子以后你才有一个买卖下单的窗口。
2.证券公司护要求你到一家指定银行开户,这是为了方便(买股)代扣(卖股)代收股款用的。
3.在第一步骤中找一位认真一点的接单营业员。看不顺眼就当场要求换人。这个人将来必须对你提供所有的市场资讯,如果一开始找个懒散的,你将无休无止地痛苦。
4.你得有一笔小钱,至少足够买第一张股票。
5.等行情来就开始买卖。一般说来先看成交量,指数大跌且成交量降到均量一半以下时,买进风险很低,这叫九生一死,此时买股赔钱风险只有10%。反之,指数上涨且成交量降到均量一半以下时,买进风险很高,这叫九死一生,此时买股赔钱风险高达90%。大抵状况如此。细部状况可以跟营业员请教。
6.别贪。可以不停利,但一定要设停损。就是输钱到20%(或25%,自己订一个标准),一定要砍仓。20几年来我在市场看过多少赔大钱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停损。只要有停损观念,永远能东山再起。如果没有停损观念,或订了停损点但没有认真执行,很可能一次栽跟头就把你打出股市20年,永无翻身之日这句话,你先记著,20年后再说我是不是危言耸听!
7.赚到钱一定要做些善事,然后忘了这些事!为祖国许多赤贫同胞做点贡献,积些阴德。
呵呵,再给你个网址,对新手最有用的了,从什么是股票、投资股票的步骤等开始,一直到如何卖股票赚钱,应有尽有。
股票基础知识
如何卖股票
股票秘笈
基金优选
高手看市:
股市是什么?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根据市场的功能划分,股票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等资活动的市场,一方面为资本的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另一方面为资本的供应者提供投资场所,发行市场是实现资本职能转化的场所,通过发行股票,把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由于发行活动是股市一切活动的源头和起始点,故又称发行市场为“一级市场”。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股票进行转让的市场。又称“二级市场”。
流通市场一方面为股票持有者提供随时变现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与发行市场的一次性行为不同、在流通市场上股票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易。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流通市场又是发行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件。发行市场的规模决定了流通市场的规模,影响看流通市场的交易价格。没有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市场规模过小,容易使流通市场供需脱节,造成过度投机,股价飓升;发行节奏过快,股票供过于求,对流通市场形成压力,股价低落,市场低迷,反过来影响发行市场的筹资。所以,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整体。
根据市场的组织形式划分,股票市场可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股票场内交易市场是股票集中交易的场所,即股票交易所。有些国家最初的股票交易所是自发产生的,有些则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注册登记设立或经批准设立的。今天的股票交易所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并有进行集中交易的固定场所,在许多国家,交易所是股票交易的唯一合法场所。在我国,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试营业。
股票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证券交易机构柜台上进行的股票交易市场,所以也叫做柜台交易市场。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有组织的、并通过现代化通信与电脑网络进行交易的场外交易市场,如美国的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目前还不具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
根据投资者范围不同,我同股票市场还可分为境内投资者参与的A股市场和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B股市场。
⑤ 327国债事件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一、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罕见的金融地震。
327品种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由于其于1995年6月即将交收,现货1992年3年期国债保值贴补率明显低于银行利率,故一向是颇为活跃的炒作题材。
市场在1994年底就传言327等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国库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可能,因为一旦加息需要国家多支出10多亿元的资金,在客观形势吃紧的情况下,显然绝非易事。
于是,围绕着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期货市场形成了327品种的多方与空方,该品种价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达4元多。
二、2月23日,财政部发出公告,关于1992年期国库券保值贴补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多头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地乘胜追击,而空方却不甘束手就擒。双方围绕327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空方的总指挥是万国证券公司,二号主力辽宁国发(集团)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势不可挡,一开盘,价位就跳空高开,数百万的空单被轻而易举地吃掉,价格大幅飙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时22分,离收盘还有8分钟。
正当许多人都以为大局已定时,风云突变,730万口(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的抛单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多方顿时兵败如山倒。
最后双方在147.50元的位置鸣金收兵。当日上海国债期货总成交8539.93亿元,其中80%即6800亿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种上。若按收市价147.50元结算,意味着一大批多头将一贫如洗,甚至陷于无法自拔的资不抵债的泥坑。
交易刚结束,上海证券交易所、证管办就接到了指有会员严重违规操作的控告。根据后来的处理结果,327事件被定性为一起严重的违规事件。
它是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管理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三、作为327事件主要责任者的万国证券公司,在这次大起大落的剧烈震荡中,一下子就陷入了灭顶之灾。万国证券成立于1988年7月18日,总裁管金生。
这家起步时只有3500万元资本金的证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时间就发展成资产规模数十亿元的综合性公司,是中国证券业的一大奇迹。
万国证券成立不到两个月就先声夺人,争取到为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发行欧洲日元证券作承销商,成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从事同类业务的第一家证券公司。
1992年,万国证券又与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及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联合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大众国际51%的股权,又创造了国内证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购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迹。
1993年。万国证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评级中成为唯一获得国内AAA最高信用级别的一家。
1994年,万国证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总成交量的22%,B股则达到50%,在上交所会员中首屈一指。当年上市的上海12只B股中有8只是由万国证券作国内主承销商。
如日中天的万国证券打起了“万国证券,证券王国”的旗号,声言要成为中国的野村、中国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监管条件下的过于顺利以及由此滋长起来的狂妄自大及膨胀野心,却成了它的“死穴”。
四、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法国文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上海市级机关、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曾担任中美国际投资法研讨会秘书长,由此而受欧共体邀请,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获法学硕士及商业管理硕士。
1988年学成回国,即着手创办万国证券公司。人生经历上过于一帆风顺,同样容易养成一个人过于自负的性格。他风头出尽,被尊为“中国证券教父”。
327事件后,人们指责管金生用家长制的那一套来领导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而他本人却感到还有一条,这就是万国缺少监督机制。
如果说管金生在327品种上走了眼不过是一种偶然,那么,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万国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则是一种必然。自从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几乎所向无敌的虎狼之师,他们就太自以为是,也太自信了,他们以为国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当加息的消息被证实时,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现的高达10亿元以上的损失,便不顾一切地铤而走险,违规恶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阵营中的辽国发临阵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种的创出151.98元的天价。
在大势既去的情况下,最后8分钟,急红了眼的空方司令万国赤膊上阵,先以50万口将价位打到150元,接着连续以几个数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再打到148元,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巨大卖单令全场目瞪口呆,把价位封死在147.50元。
在这一阵紧锣密鼓的狂轰烂炸之中,万国共抛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也就是说,万国卖空的数额超过了该品种总额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万国遭遇了它事业上的滑铁卢,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铁卢。
(5)国债期货329扩展阅读
“中国的巴林事件”
以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认为1995年1月起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不会贴息,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财政部决策动向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种上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
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当时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期货合约到期,履行交割义务,其亏损高达60多亿元。
为维护自己利益,“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
⑥ 请教跨国转帐的问题!
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可转让定期存单
可转让支付帐户
浮动利率票据和欧洲债券
期货交易
电子银行
互助基金
消费贷款证券化
利率调换交换
SWIFT交易系统
期权交易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
4. 发展战略比较
发展战略是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外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十分注意保持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见表4)。
表4 中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外资跨国大银行发展战略
扩张性、粗放经营、无差异营销、政策性与盈利性并举、资源计划配置为主。
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盈利最大化战略、资源配置优化战略。
5.其他竞争力项目比较
(1)在流动性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贷存款比率为93. 73%,比我国高出9.14个百分比。美国为87.97%,与我国基本持平。从存贷款比率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并没有比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高,但这并不说明在流动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因为我国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和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不一定能够即使收回的“政策性贷款”。欧洲方面,其贷存款比率达到127.57%,大大高于我国银行业的同期水平。
(2)在盈利能力方面,日本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2%,比我国四大银行的0.09%低1.2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是负数,为-30.59%,而同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36.26%。美国资产利润率为1.66%,欧洲为0.63%,均高于我国。
(3)在资产质量方面,由表5可见,日本呆帐和滞帐贷款率为3.13655%和0.04385%,与我国情况差不多,而美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低。
(4)发展能力方面,日本银行自有资本比例是比较高的,达到了11.6%,美国则为8.72%,两者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相比相差不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在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差距。
表5 银行资产质量的国际比较
项目
比率
日本
(10家合计)(%)
美国
(%)
欧洲
(%)
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
NA
NA
NA
贷存款
97.93
87.93
127.57
盈利能力
资产利润
-1.12
1.66
0.63
资本利润
NA
19.53
NA
利润增长
NA
NA
-25.54
人均利润
NA
55578US$
NA
利息回收
NA
NA
99.58
应付利息充足
NA
NA
35.6
资产质量
逾期贷款
1.0664
1.26
NA
呆滞贷款
3.13655
0.33
NA
呆帐贷款
1.04385
0.64
NA
风险资产抵补
95.9202
167.76
NA
加权风险资产抵补
73.3144
NA
NA
发展能力
资本金充足率
11.6
8.72
NA
存款增长
-5.29
7.06
-3.94
贷款增长
-2.61
8.27
15.97
(二)保险业
伴随中国加入WTO,我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将面对一批虎视眈眈的外国保险巨头。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将从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资产规模、市场集中率以及融资渠道五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规模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世界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世界保险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我国保险业恢复业务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总规模仍然很小。1999年保费收入仅排世界第16名,市场份额只有0.72%。
表6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费收入比较表
国家
保费收入(百万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
世界排名
美国
795188
34.22
1
日本
494885
21.29
2
英国
204893
8.82
3
德国
138829
5.97
4
法国
123113
5.3
5
意大利
66649
2.87
6
韩国
47929
2.06
7
加拿大
41882
1.8
8
澳大利亚
38712
1.67
9
荷兰
37985
1.63
10
中国
16830
0.72
16
巴西
11203
0.48
21
印度
8391
0.36
23
资料来源:Sigma No.9,2000。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比较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保费密度是指人均保费额的高低,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大小。如果一国的人均保费越高,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该国的保险业相对越发达。1999年,从保险密度看,我国只有13.3美元/人,列世界第73位。保险深度也只有1.63,其中产险深度为0.61,寿险深度为1.02,整体上居世界第58名,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巴西(第51名)和印度(第52名)。从表2.2-2和2.2-3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表7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密度比较表
国家
瑞士
日本
英国
美国
爱尔兰
荷兰
芬兰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密度
4642.7
3908.9
3244.3
2921.1
2454.7
2404.7
2212.6
国家
法国
丹麦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印度
排名
8
9
10
50
73
79
保险密度
2080.9
2037.4
2017.3
68.6
13.3
8.5
表8 1999年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比较表
国家
南非
英国
瑞士
韩国
日本
爱尔兰
澳大利亚
排名
1
2
3
4
5
6
7
保险深度(%)
16.54
13.35
12.84
12.84
11.17
9.83
9.82
国家
荷兰
芬兰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排名
8
9
10
50
52
58
保险深度(%)
9.65
8.88
8.55
2.01
1.93
1.63
3.资产规模比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别是我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但从资产总额看,这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偏小,两家公司的总资产才为世界第25大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6.6%。从资产利润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0.4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78%,而世界前20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了4%的收益率。这些都表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见表9)。
表9 1998年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与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实力比较
排名
公司(国家)
资产
增长率(%)
所有者
权益
净利润
资产利润率
1
AXA(法)
449566
5
16634
52683
11.72
2
Allianz Group(德)
401406
45
26041
46805
11.66
3
Nippon Life(日)
374801
1
8501
51128
13.64
4
Zenkyoren&prefectrual Ins.Federation(日)
297477
3
3990
46154
15.52
5
Dai-ichi Mutual Life(日)
261164
4
5198
35030
13.41
6
AIG(美)
133673
17
30123
24879
10.65
7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美)
215346
6
14367
11503
5.34
8
Sumitomo Life(日)
212200
2
4411
29320
13.82
9
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瑞士)
205963
11
11994
25221
12.24
10
Prudential Group (英)
196536
10
5443
18782
9.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806
334.9
103.3
1.78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675
622.7
54.7
0.47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
17481
957.6
957.6
0.90
资料来源:(1)2000年1月《保险资讯》173期,本表排名以资产为基础,并根据Dow Jones and Isis决定。
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汇率按1998年12月31日汇率换算。增长率按本国货币计算。
(2)《中国保险年鉴》1999年。
4.市场集中率比较
目前,我国只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80年代就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弹丸之地也拥有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保险市场集中率高,垄断经营严重(见表10)。
从下表可以看出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较小。如美国1998年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0.16%,日本前五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也不过是60.4%,这是因为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少,保险公司设立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保险公司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使整个市场的集中率较小。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
表10 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与我国保险市场集中率比较
国家
非寿险
公司数量
前五位非寿险
公司份额(%)
寿险公
司数量
前五位寿险公司
市场份额(%)
中国
12
99.8
8
99.2
日本
/
53.6
/
60.4
韩国
16
71.5
29
78.7
俄罗斯
1393
24
NA
52
巴西
113
49
103
59
美国
/
30.16
/
/
资料来源:Sigma No.4, 2000.
经济,市场起步较晚,保险市场进入壁垒较多,使公司整体发展和竞争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集中率居高不下。因此,我国保险业要打破垄断,完善竞争体制势在必行。
5.融资渠道比较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通资金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如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量与其金融市场全部业务量的1/3以上),投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范围十分狭窄,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规定其他少数几种资金运用方式,资金融通作用有限。目前我国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这使得国内保险业无法较快提升实力,也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证券业
关于证券业,我们将在证券化程度(证券市场市值/GDP)、证券市场体系、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公司业务等方面,通过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的综合比较,来了解中外证券业发展的情况。
1.证券化程度比较
一国证券市场市值与GDP之比反映了一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美国、日本、英国证券市场该比例1995年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为53.79%,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比例有所下降,为45%(见表11)。
表11 证券化程度的国家比较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年份
1995
1995
1995
2000
2001
证券市场市值/GDP
95.5
83.5
121.7
53.79
45
资料来源: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经济总量中证券化的比例不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证券市场体系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体系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区域证券交易所、OTC场外交易构成,形成了一个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证券融资、交易的证券市场体系。而我国现在只有功能基本雷同的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基本是单一的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也只有三种: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几乎是空白。如图所示,在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市值结构中,股票市值占97%,债券市值2%,基金1%,可见债券和基金发展严重滞后。
图3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值结构比例
3.投资者数量比较
据截止1998年底的美国官方资料统计,仅共同基金,美国就有4400万家庭共77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参与,家庭财产的25%是基金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开户人口的比重只有3%,证券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仅为5%左右。
4.投资者结构比较
实践证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市场,而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中,99%为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比例仅为1%,所占比例相当小。相比之下(见图4),美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由机构直接或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53%。而1995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1997年的该项数据为81%,差距明显。
图4 美国股市投资者结构
除此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一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大的基金规模也只有30个亿基金单位。
5.证券公司业务比较
截止2001年6月,我国登记注册证券公司有101家,其中综合类证券商14家,其他则属于过渡期、正在规范或尚未规范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约515亿元(其中,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美元),营业部总数为1923家。总体情况是券商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见表12)。
表12 国内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截止2000年)
国内证券公司(万元)
国外证券公司(万美元)
宏源证券
海通证券
摩根·斯坦利·添惠
美林公司
高盛公司
资产总额
509 242
3 160 000
42 679 400
40 720 000
28 976 000
净资产
62 525
537 700
1 927 100
2 101 800
1 653 000
营业收入
35 548
/
4 541 300
2 678 700
3 300 000
净利润
8 177
152 000
545 600
378 400
306 700
净资产收益率
13.085%
28.27%
28.31%
18.00%
18.55%
资料来源:陈峥嵘:“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证券投资》周刊,2001年第44期。
从表12可以看出,我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国外证券公司,业务竞争力低。
6.网上交易比较
网上证券交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证券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并能够提供快速而方便的信息服务。我国网上交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02年2月末,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开户数达376万户,今年1—2月份网上委托交易量达425亿元,占沪深交易所1—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6814.28亿元(双边计算)的6.24%。而美国到2001年网上帐户就已经达到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2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上交易还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敏、戴国强:《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雪峰:《保险业如何做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3.焦谨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金融论坛》2001年第10期。
5.陈晓舜:《中国证券业:机遇、挑战与对策》,《证券时报》。
6.《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
⑦ 新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第八部分
228、企业出资人权益确认纠纷
229、侵害企业出资人权益纠纷
230、企业公司制改造合同纠纷
231、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合同纠纷
232、企业债权转股权合同纠纷
233、企业分立合同纠纷
234、企业租赁经营合同纠纷
235、企业出售合同纠纷
236、挂靠经营合同纠纷
237、企业兼并合同纠纷
238、联营合同纠纷
239、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3)外商独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4)乡镇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24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24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242、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243、股东名册记载纠纷
244、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
245、股东出资纠纷
246、新增资本认购纠纷
247、股东知情权纠纷
248、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
249、股权转让纠纷
250、公司决议纠纷
(1)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
(2)公司决议撤销纠纷
251、公司设立纠纷
252、公司证照返还纠纷
253、发起人责任纠纷
254、公司盈余分配纠纷
255、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
256、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
257、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
258、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
259、公司合并纠纷
260、公司分立纠纷
261、公司减资纠纷
262、公司增资纠纷
263、公司解散纠纷
264、申请公司清算
265、清算责任纠纷
266、上市公司收购纠纷 267、入伙纠纷
268、退伙纠纷
269、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纠纷 270、申请破产清算
271、申请破产重整
272、申请破产和解
273、请求撤销个别清偿行为纠纷
274、请求确认债务人行为无效纠纷
275、对外追收债权纠纷
276、追收未缴出资纠纷
277、追收抽逃出资纠纷
278、追收非正常收入纠纷
279、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1)职工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2)普通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280、取回权纠纷
(1)一般取回权纠纷
(2)出卖人取回权纠纷
281、破产抵销权纠纷
282、别除权纠纷
283、破产撤销权纠纷
284、损害债务人利益赔偿纠纷
285、管理人责任纠纷 286、证券权利确认纠纷
(1)股票权利确认纠纷
(2)公司债券权利确认纠纷
(3)国债权利确认纠纷
(4)证券投资基金权利确认纠纷
287、证券交易合同纠纷
(1)股票交易纠纷
(2)公司债券交易纠纷
(3)国债交易纠纷
(4)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
288、金融衍生品种交易纠纷
289、证券承销合同纠纷
(1)证券代销合同纠纷
(2)证券包销合同纠纷
290、证券投资咨询纠纷
291、证券资信评级服务合同纠纷
292、证券回购合同纠纷
(1)股票回购合同纠纷
(2)国债回购合同纠纷
(3)公司债券回购合同纠纷
(4)证券投资基金回购合同纠纷
(5)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
293、证券上市合同纠纷
294、证券交易代理合同纠纷
295、证券上市保荐合同纠纷
296、证券发行纠纷
(1)证券认购纠纷
(2)证券发行失败纠纷
297、证券返还纠纷
298、证券欺诈责任纠纷
(1)证券内幕交易责任纠纷
(2)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责任纠纷
(3)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4)欺诈客户责任纠纷
299、证券托管纠纷
300、证券登记、存管、结算纠纷
301、融资融券交易纠纷
302、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纠纷 303、期货经纪合同纠纷
304、期货透支交易纠纷
305、期货强行平仓纠纷
306、期货实物交割纠纷
307、期货保证合约纠纷
308、期货交易代理合同纠纷
309、侵占期货交易保证金纠纷
310、期货欺诈责任纠纷
311、操纵期货交易市场责任纠纷
312、期货内幕交易责任纠纷
313、期货虚假信息责任纠纷 314、民事信托纠纷
315、营业信托纠纷
316、公益信托纠纷 317、财产保险合同纠纷
(1)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
(2)责任保险合同纠纷
(3)信用保险合同纠纷
(4)保证保险合同纠纷
(5)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
318、人身保险合同纠纷
(1)人寿保险合同纠纷
(2)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
(3)健康保险合同纠纷
319、再保险合同纠纷
320、保险经纪合同纠纷
321、保险代理合同纠纷
322、进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纠纷
323、保险费纠纷 324、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
325、票据追索权纠纷
326、票据交付请求权纠纷
327、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
328、票据损害责任纠纷
329、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
330、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纠纷
331、票据保证纠纷
332、确认票据无效纠纷
333、票据代理纠纷
334、票据回购纠纷 335、委托开立信用证纠纷
336、信用证开证纠纷
337、信用证议付纠纷
338、信用证欺诈纠纷
339、信用证融资纠纷
340、信用证转让纠纷
⑧ 港股怎么算的,收益变少了
盘中的数据只是估算,有些错误并不奇怪。
跟A股一样,港股当天的交易要到收盘后才开始清算,通常要四五个小时才能看到准确的数据。假如提取现金的话,还要等到第三天(A股第二天可取)。
⑨ 资本市场的图书目录
资本市场导论 1
第1篇 股票市场 23
第1章 现代公司制度 25
1.1 公司的法律特征 27
1.2 公司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28
1.3 公司的类别 28
1.4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31
1.5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33
第2章 股票概述 41
2.1 股票与债券的关系 41
2.2 股票的概念与特征 43
2.3 股票与股份的区别 45
2.4 股票的法律性质 45
2.5 股票的种类 46
2.6 股票的价值 57
第3章 股票市场概述 61
3.1 股票市场的筹资者 62
3.2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 64
3.3 股票市场的管理者 64
3.4 股票市场的中介机构 65
3.5 股票市场的格局 70
3.6 证券交易所 75
3.7 股票市场指数 85
第4章 股票的发行与上市 89
4.1 股票发行的目的 89
4.2 股票发行的条件 91
4.3 股票发行的方式 92
4.4 股票发行的程序 96
4.5 股票上市 97
第5章 创业板市场 99
5.1 新经济、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 99
5.2 创业板市场的主要模式 113
5.3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 137
5.4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148
第2篇 债券投资 157
第6章 债券投资概述 159
6.1 债券的定义、构成要素及特征 159
6.2 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162
6.3 债券的主要种类 165
6.4 债券的历史发展 173
第7章 债券市场 175
7.1 债券市场的涵义和种类 175
7.2 债券市场的历史发展 176
7.3 债券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177
7.4 我国的债券市场 178
7.5 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 181
第8章 主要债券品种 185
8.1 国家债券 185
8.2 国库券 190
8.3 金融债券 192
8.4 公司债券 195
第9章 债券的发行 199
9.1 债券发行的目的 199
9.2 债券发行市场的构成 202
9.3 债券发行的条件 205
9.4 债券发行的方式 210
9.5 债券的信用评级 214
第10章 债券的上市与交易 217
10.1 债券上市制度 217
10.2 债券的交易 219
第3篇 期货市场 225
第11章 期货市场概述 227
11.1 期货交易 227
11.2 期货合约 235
11.3 期货市场 239
第12章 期货品种 245
12.1 期货品种上市的条件 246
12.2 金融期货 247
12.3 外汇期货 251
12.4 利率期货 255
12.5 股票指数期货 260
12.6 期权交易 266
第13章 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271
13.1 期货交易主体 272
13.2 期货交易所 273
13.3 期货交易中介机构 279
13.4 期货交易结算机构 283
第14章 期货市场的运作原理及风险分担机制 287
14.1 期货市场的运作原理 287
14.2 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288
第4篇 资本市场中的企业运营战略 291
第15章 企业资本运营战略——从生产经营到资本运营的飞跃 293
15.1 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 294
15.2 建立企业的资本运营战略 296
15.3 小结 297
第16章 资本运营的主要内容 299
16.1 金融资本运营 299
16.2 产权资本运营 300
16.3 无形资本运营 301
16.4 小结 302
第17章 兼并与收购 303
17.1 企业并购的优势 304
17.2 企业并购的成本 305
17.3 企业并购的原则 305
17.4 企业并购的分类 306
17.5 企业并购的作用 307
17.6 企业并购的风险 312
17.7 企业并购的程序 313
17.8 并购的重要形式:要约收购 317
17.9 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322
第18章 企业重组 329
18.1 企业重组的分类 329
18.2 企业重组的作用 332
18.3 资产重组 333
18.4 债务重组 337
参考文献 339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