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巨灾保险期货
Ⅰ 巨灾保险债券的分类
巨灾债券的运作及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对策研究吕雪梅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2000多亿,占GDP的3%,占新增GDP的42%。因此,我国的巨灾保险需求不断上升,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我国目前在巨灾保险方面的供给却十分有限,许多防范巨灾风险的险种几乎空白,供给和需求间存在巨大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再保险市场缺乏足够多的市场主体和资金来对巨灾风险进行分保。巨灾债券作为发达国家保险业积累巨灾基金,扩大保险业偿付能力的成功做法,可以将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转嫁给资本市场,从而弥补保险市场的资金不足,同时也为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我国发行巨灾债券对于我国保险业转移巨灾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探讨了巨灾债券的内涵、运作机制及产品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巨灾债券的发行及运作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债券触发条件再保险特殊目的再保险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42;F832.5
【DOI】:CNKI:CDMD:2.2007.106715
【目录】:内容提要4-6引言6-9一、研究背景和意义6二、文献综述6-8三、研究方法与内容8-9第一章巨灾债券运作的基本原理9-20第一节巨灾债券的内涵及分类9-11第二节巨灾债券的特性分析11-13第三节巨灾债券的运行机制及风险13-16第四节巨灾债券的定价分析16-20第二章西方发达国家巨灾债券的运作及借鉴20-30第一节巨灾债券产生的动因20-21第二节美国USAA巨灾债券的运作21-25第三节日本巨灾债券运作25-27第三节欧洲巨灾债券的运作27-29第四节发行巨灾债券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及启示29-30第三章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及对策建议30-44第一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30-34第二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34-36第三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障碍分析36-39第五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对策建议39-44结论44-45注释45-46参考文献46-49论文摘要49-51ABSTRACT51-54后记54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Ⅱ 关于巨灾保险基金
个人认为,第二个更符合我的想法。
证券化是一定要的。不然资金筹集非常有限阿,而且保险资金证券化以及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本来就已经开始发展了。
财政支持和强制也都可以保证投保率和理赔。
这么看来也算是比较完整的方法了~
Ⅲ 有没有关于巨灾保险的案例!
3月8日上午,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贺晨副总经理向西太平洋炼油厂李玉成副总经理递交了200万元的预付赔款,成为大连强风暴潮灾后支付的最大保险预付赔款。
3月4日,由人保财险大连开发区分公司承保的西平洋炼油厂受到大连地区50年一遇的强风暴袭击,由于停电原因,使该厂正常的生产不能进行。一方面,机器设备受强风暴袭击受损。另一方面,机器停止运行,造成重大利润损失。目前估损3000多万元。
灾害发生后,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总经理周传军带领相关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查勘了解受损情况,指示有关部门做好理赔服务工作。
据了解,3月4日大连地区发生强风暴潮灾害后,当地经济受损严重。截至3月7日,保险公司接报案6000多起,保险报案金额达1.5亿元以上。人保财险作为大连市最大的财险公司,估损过亿元。
Ⅳ 什么是巨灾保险巨灾保险在中国是怎样的
巨灾保险是指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分散风险。
就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地震、雪灾等巨型灾害的保险。虽然许多保险公司的寿险、意外伤害险、旅游意外险等的保险责任中包含地震受损责任。但是专门针对巨型灾难的保险并不存在。不过,近日,酝酿已久的“巨灾保险制度”在深圳开始试点,今后发生地震等大型灾害,保险体系将向受灾群众提供坚实的救助和保障。
Ⅳ 巨灾再保险的全球巨灾再保险市场分析
全球巨灾再保险市场在2007年的发展趋于稳定,大部分国家的巨灾保险费率都在降低。如果说2006年全球再保险市场的主题是扩大了的再保需求,那么2007年的主题则变成了扩大了的再保供给。
全球巨灾再保险市场在2005年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再保险人当年巨灾赔付损失估计达到了400亿美元,占到全球保险巨灾损失赔付的48%。卡特里娜飓风被保险损失的50%以上都被转分保给了再保险人,而根据往年的经验,再保赔付损失所占总赔付损失的比例一般是在三分之一以下。
由于受 2004和2005连续两年巨灾损失的影响,巨灾建模和评级机构在2006年纷纷调高了潜在最大损失的评估。对一旦发生巨灾时的财产损失悲观估计,使得各种机构产生了对未来财务稳定性更高的保障需求,对巨灾保障需求也大幅增加。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巨大的赔付之后,各大再保险机构开始仔细修正自己对巨灾损失的估计,减少在巨灾风险方面的业务投入。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共同推动了巨灾风险的保险费率大幅上涨。
2007年,巨灾再保险市场的资本实力已经大大增强。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促成的:一是人们对于巨灾风险的恐慌开始缓和;二是现有再保险人对巨灾保险市场资本投入的增加;三是资本市场资金的注入。
由于实际发生的巨灾损失大幅降低,2006年,各大保险和再保险公司都赚得盆钵满盈,开始从2005年的灾害中恢复元气。相应地,各大再保险公司开始加大在巨灾保险业务上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巨灾再保险保障。虽然如此,为了保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己做百年品牌的坚持,使得各大传统再保险公司不可能在巨灾保险市场有太大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侧挂车公司(side-cars)以及新成立的再保险公司等,成了支撑全球再保险市场的重要力量。
Ⅵ 美国巨灾债券价格的数据在哪找
巨灾债券的运作及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对策研究吕雪梅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2000多亿,占GDP的3%,占新增GDP的42%。因此,我国的巨灾保险需求不断上升,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我国目前在巨灾保险方面的供给却十分有限,许多防范巨灾风险的险种几乎空白,供给和需求间存在巨大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再保险市场缺乏足够多的市场主体和资金来对巨灾风险进行分保。巨灾债券作为发达国家保险业积累巨灾基金,扩大保险业偿付能力的成功做法,可以将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转嫁给资本市场,从而弥补保险市场的资金不足,同时也为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我国发行巨灾债券对于我国保险业转移巨灾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深入探讨了巨灾债券的内涵、运作机制及产品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巨灾债券的发行及运作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巨灾风险 巨灾债券 触发条件 再保险 特殊目的再保险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42;F832.5
【DOI】:CNKI:CDMD:2.2007.106715
【目录】: 内容提要4-6引言6-9一、研究背景和意义6二、文献综述6-8三、研究方法与内容8-9第一章 巨灾债券运作的基本原理9-20第一节 巨灾债券的内涵及分类9-11第二节 巨灾债券的特性分析11-13第三节 巨灾债券的运行机制及风险13-16第四节 巨灾债券的定价分析16-20第二章 西方发达国家巨灾债券的运作及借鉴20-30第一节 巨灾债券产生的动因20-21第二节 美国USAA 巨灾债券的运作21-25第三节 日本巨灾债券运作25-27第三节 欧洲巨灾债券的运作27-29第四节 发行巨灾债券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及启示29-30第三章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及对策建议30-44第一节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30-34第二节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34-36第三节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障碍分析36-39第五节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对策建议39-44结论44-45注释45-46参考文献46-49论文摘要49-51ABSTRACT51-54后记5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2007106715.htm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Ⅶ 为什么巨灾保险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1、巨灾保险制度,即巨大灾害保险制度。是指对因发生地震、台风(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或重大人为灾难,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保险形式给予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
2、国际上的巨灾保险模式
经济水平较高、巨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巨灾风险管理水平较高,例如: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完善。
国际上有三种较为成熟的巨灾保险模式,分别是商业化运作、政府主导、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合模式。
在赔付占比上,在国际上巨灾保险的赔付占比十分高,赔款一般占到灾害损失的30%-40%,远远超出我们国家还不到1%的占比。
3、我国的巨灾保险发展情况
我国当前的巨灾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一种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紧密配合、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模式。
与国际相比,我国巨灾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且尚未建立起来,目前仍然处于试点阶段。
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巨灾保险体系,并存在着许多问题。巨灾保险发展依然比较缓慢;法律制度方面尚不健全;台风、干旱、洪水等单个灾害的保险险种推广难度大;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在灾害救助方面过分依赖政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巨灾保险的发展。
但是经过五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国内巨灾保险试点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探索出了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保险业方面提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2014年5月,深圳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始巨灾保险试点的城市。此后宁波、云南、四川、广东、湖南、河北、黑龙江等地相继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
自2014年5月深圳率先开展巨灾保险试点的5年间,国内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目前国内巨灾保险已经涌现出相对成熟的多种模式。
近年来,我国灾后损失补偿的理念也从原来的完全依靠政府救助,正逐步转变为运用保险这一市场化手段来较好解决灾害损失补偿问题。
Ⅷ 什么是自然灾害期权、自然灾害期货
199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巨灾保险期货和期权,从而开创了保险衍生产品的先河。
(一)巨灾保险期货
巨灾保险期货是由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在1992年最先推出的,为保险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开启了实践先例。但由于金融期货产品设计缺陷和金融期货市场尚未成熟因素,上市后不久即中止交易。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美国保险服务办公室巨灾信息公开程度不足,期货市场上频繁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2)期货市场上避险者多于投机者;(3)保险业对巨灾保险期货产品的操作程序不熟悉,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4)对投机者来说,损失幅度过于巨大,风险过于集中。
(二)巨灾保险期权
保险公司在期权市场上通过缴纳期权费购买期权合同,等于购买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种价格选择权,即保险公司可以选择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还是按照期权合同约定的执行价格进行交易。
1.美国芝加哥交易所1995年引入巨灾期权价差产品,巨灾保险看涨期权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即PCS指数期权。该期权合约为一种欧式买入(看涨)期权,是根据财产索赔服务中心计算的9种PCS指数交易的只能到期执行的期权。每种指数代表9个地区中的1个地区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巨灾事件导致的保险损失的估计值除以1亿美元所得的值。每一期权都规定有两个指数a,b(a<b),记作a/b.期权费以点数报价,每点等于200美元。在合约到期日T点,PCS买入期权的价值:
C(T,LT)=min(max(LT—a,0),b—a)
其中a是合约约定的执行指数,b是合约约定的封顶指数,LT是T时点的PCS指数。
2.百慕达商品交易所的巨灾期权,即GCCI指数期权。1997年11月,百慕达商品交易所交易(BCOE)推出了类似芝加哥交易所交易PCS巨灾指数期权的GCCI巨灾指数期权。虽然基本的观念在这些期权中都是相同的,但是在BCOE期权的具体特性上还有一些不同:(1)其致损事件以GCCI巨灾风险指数为基础,而且每季更新。其编制非常详细,不仅有地区分类指数,还有按邮政编码区域编制的指数。(2)有效的地理合约。(3)三种不同类型的巨灾期权:单一损失,即在一个时期中的最大巨灾事件,中级损失,即第二大事件和聚合型巨灾。(4)期权的风险期限是半年期。(5)BCOE期权是“二元期权”,在期权到期日要么支付0美元,要么支付5000美元,没有中间价值的可能。(6)指数价值在每季的间隔被决定(在风险期限结束后的1、4、7、10和13个月),在上述每一季间隔中,期权执行与否依赖于执行价格超过或低于指数价值多少而定。
Ⅸ 保险知识:国外有哪些保险交易所
英国劳合社
劳合社起源于300多年前爱德华・劳埃德的咖啡馆,在那里,船东们可以见到那些拥有资金、能为他们的船舶提供保险的人士。自那以后,劳合社从水险起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财产与责任险保险市场。
劳合社本身不接受保险业务,只为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在劳合社市场,卖方(提供保险保障的承保人)与买方(代表客户购买保险的经纪人)面对面地洽谈业务。劳合社承保的业务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税前利润为38.7亿英镑,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36%的业务来自再保险,财产保险占23%,人员伤亡保险占20%,其他承保业务还包括海事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以及各种复杂和特殊的风险。
2007年,劳合社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意味着劳合社正式涉足中国再保险市场。
纽约保险交易所
纽约保险交易所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的社团组织。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接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
交易所自开业以来,业务增长迅速,但绝大部分是再保险业务,直接业务极少。1986年交易所第一次获得利润,但由于只追求业务数量,忽略了业务质量,造成了高赔付率,到1986年已有5家承保组合宣布破产,到1987年开始停止接受新业务和续保。据介绍,纽约保险交易所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准备重新开业。
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
1997年,纽约设立了巨灾风险交易所,这是一个专门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巨灾风险交换、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等买卖的场所。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交易的风险交换系统,允许用户交换他们的巨灾风险暴露。因此,用户能调整他们的风险分布形态,用来交易的有效风险可以在电子系统上“公告”,交易也能在电子系统中商议和完成。
----福建公众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