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Ⅰ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19世纪中期,芝加哥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在当时的现货市场上,谷物的价格随着季节的交替频繁变动。每年谷物收获季节,生产者将谷物运到芝加哥寻找买主,使市场饱和,价格暴跌。当时又缺少足够的存储设施,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价格上涨,消费者的利益又受到损害,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远期定价机制以稳定供求关系,而期货市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期货市场在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之中建立起了一种缓冲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季节性矛盾随之而解。
虽然30多年来,农产品期货交易额所占的绝对比例大大下降,但它仍然占据着国际期货市场上相当的份额。国际上仍然在交易的农产品期货有21大类、192个品种,其中相当一部分交易非常活跃,在世界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中,成为相关产业链的核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期货品种仍然是我国期货市场的主流,也是最有可能上新品种并获得大发展的期货品种,并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格局都不会改变。因此,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以揭示出农产品期货对农业生产和流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Ⅱ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1990年10月12日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中国期货市场诞生。
1992年9月 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
1993年5月28日 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实现由现货到期货过渡。
1993年11月4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中国期货市场规范整顿开始。
1994年4月6日 国务院关停一些大期货品种——钢材、食糖、煤炭的期货交易;同年9月29日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
1994年5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开始对期货交易所全面审核、严格控制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严格查处各种非法期货经纪活动。
1994年10月 天津、长春联合期货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等14家试点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将原14家期货交易所合并为大连、郑州、上海三家。
1998年11月24日 中国证监会批准重新修订后的大豆、小麦、绿豆、铜、铝、天然橡胶等六个合约。
2001年3月5日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写入“十五”计划纲要。
2002年6月1日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宣布新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燃料油、玉米、棉花相继上市交易。
Ⅲ 小麦期货的小麦影响价格变动因素
1、硬冬白小麦期货定位
郑州商品交易所硬冬白小麦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品是国标(GB1351-1999)二等硬冬白小麦。小麦按国标分九个种类,硬冬白小麦是其中的一类。
2、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定位
优质强筋小麦期货的一等品可以与加拿大小麦接轨(说明:中国每批小麦内在品质的一致性不如进口麦),二等稍差一点。美麦的质量总体上不如加麦。 硬冬白小麦和优质强筋小麦两个合约的交割标准不同(详见本资料第二部分),合约交割标准的每一项都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仓单数量。
1、硬冬白小麦期货合约交割标准
硬冬白小麦执行的是国家标准,其质量指标中除容重、水分由仪器检验外,其余指标由人工检验,操作较方便,交割仓库检验人员经专业训练后可以掌握检验技术,所以入库前经仓库预检或入库时仓库抽检合格,码垛后一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2、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交割标准
优质强筋小麦执行的是企业标准(高于GB1351-1999国家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参考了国家推荐标准(GB/T 17892-1999),更重要的是贴近现货市场的发展和面粉加工企业的要求。
特别说明:在两个合约的运行中,发现强麦仓单品种大部分与硬麦品种是重叠的。表现在价格上,收购时二者大多是一个价,但销售环节是两个价,而且价差有扩大的趋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都是优良品种种出的小麦,即现货意义上的优质小麦。在每年6月份收获后(冬小麦)至8月底收购期间,小麦后熟期还没有过,内在品质还不稳定,加之检验成本高,所以收购方无法确定内在品质,也就无法给农民一个高价。但过了后熟期,品质稳定了,内在品质高的,就可以卖一个好价。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达到强麦标准、硬麦标准和达不到硬麦标准的,会形成不同档次的价格。达到不同的标准,与种子、田间管理、当地的土壤情况和气候都有关系。有了期货价格信号后,当地粮食部门会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小麦品种结构。一旦小麦品质提高了,农民的期货价格意识提高了,收益自然提高。 1、硬冬白小麦产量、流通量及标的物量
中国的小麦产量很大,占世界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是农业大国,农民的口粮存量也是很大的,真正的流通量并不是非常大,硬冬白小麦的流通量和合格量也是有限的。以下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2003年产量为准所做的测算,供参考。
2、优质强筋小麦产量、流通量及标的物量
近几年,在我国小麦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的同时,我国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增长很快,2000年(即1999年冬小麦和2000年春小麦,以下同)比1999年增长98%,2001年比2000年增长22.6%。2001年种植面积391万公顷,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535万公顷,产量2105万吨。2003年估计达到2630万吨。 1、硬冬白小麦需求量
全国硬冬白小麦产量约2900万吨,硬冬白小麦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是需求量最大的,年消费量大约在2500万吨左右。
2、优质强筋小麦需求量
优质小麦需求量呈刚性增长,2000年食品加工小麦需求总量为1800万吨,比1999年增加80万吨,占当年小麦需求总量的15.7%。据估算,2002年全国加工面包一年需要高强筋小麦360万吨,加工饺子粉和方便面配麦需用强筋小麦1150万吨,加工饼干和糕点需用弱筋小麦600万吨,三项共计2110万吨,此外还有其它各种用途的专用粉末计算在内。 天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大,美国的期货投资家们除了关注农业部的供需报告外,最热衷的莫过于天气因素了。我国冬小麦种植时间为10月上旬(寒露后)至下旬,小麦生育期为230天,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冬小麦生长期大约在8个月左右;春小麦播种期为3月底(4月初),收获期为8月底(9月初)。在此期间气候因素、生长情况、收获进度都会影响小麦产量,进而影响小麦价格。因此,可以说天气决定产量,天气决定价格。
相对于硬冬白小麦来说,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受气候影响更大。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在不同区域和年度间差异主要是气候条件不同引起,从而影响达标产量。 我国小麦库存比较庞大,最高时达到1亿多吨。近几年由于小麦连续减产,生产与消费出现缺口,库存量消耗比较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产优质强筋小麦年度库存量较少,90年代中期进口的国储小麦(加麦和美麦等)相对较多,且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由于存放时间较长,陈化和质量下降,国储进口小麦价格也较低,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从近年情况来看,国家每年抛售的国储进口小麦对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影响较大。
期末库存量是分析期货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从季节因素来说,优质强筋小麦季节性价格波动有一定规律性。每年的双节和季节末是价格较高时期。 我国粮食政策的变化对小麦价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随着小麦价格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小麦价格主要由市场调节,政策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优质小麦价格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对进口小麦储备的增减或抛售方面。 郑州小麦期货是目前交易的农产品期货中最大的品种,其价格走势有很强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小麦的长期走势(三至五年)由宏观经济形势及粮食总供求关系决定;中期走势(一至两年)主要受年度产量预期、库存量变化以及相关农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的影响;短期走势(三至五个月)受季节性波动周期的影响比较大。
小麦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的,每年冬麦上市后的七月份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最低。从九月份开始,小麦消费进入旺季,现货价格稳步上升,春节左右,小麦消费进入高峰期,小麦价格也抵至年内高点。春节过后价格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价格会略有反弹,随后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价区,如此循环往复。当然,受其它因素影响,这一规律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近年4、5月份小麦产区常常进行陈化粮、库存小麦的拍卖,制约了这一期间小麦价格的回升。 优质强筋麦品种一等交割品可以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进出口量的增加,外盘对优质强筋麦期货的影响会逐渐增大。
美国有三家交易所交易小麦期货,其品种分别为: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合约标的物交割等级:二号软红冬麦、二号硬红冬麦;二号褐色北部春麦以及等值的二号北部春麦。替代品的差价由交易所制订。CBOT软红冬和硬红冬麦交割品湿面筋绝大部分达不到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标准,替代品可以达到。
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合约标的物交割等级:二号或以上北部春麦,蛋白质含量为13.5%或以上。13%蛋白质含量可以按贴水进行交割。MGE交割品可以达到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标准。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合约标的物交割等级:二号硬红冬麦。如交割等级为二号,按合约价执行;如为一号,则升水1.5美分/蒲式耳;如为三号,则贴水3美分/蒲式耳。KCBT硬红冬麦湿面筋绝大部分达不到30%,不符合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标准。
美国期货市场小麦价格
美国三家交易所的期货价格走势比较一致,大家可以参考MGE期货价格,也可以参考CBOT期货价格。 在期货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会对价格行情产生较大的影响,小麦市场也同样存在,投资者在进行小麦期货交易过程中,同样应该注意机构投资者的方向。因为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长时间、大单量参与某一个品种,而且他们往往关注所参与品种的中、长期趋势,投资者在分析价格走势时应予注意。
Ⅳ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商品期货——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1、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
1. 谷物期货——小麦、玉米、大豆
2. 经济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产品——黄油、鸡蛋、生猪、活牛、猪腩
4. 林产品 ——木材、天然橡胶
2、金属期货: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1.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国际定价权)、锡、铅、锌、铝、镍、白银
2.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1974年推出,国际定价权)、白银、铜、铝
3、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2.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货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外汇期货(第一种金融期货)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
2、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3、股指期货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三)期货期权
1.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对现货商、期货商均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3.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4.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使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 期货中心日益集中——国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欧洲大陆、新家坡、香港、韩国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体现在交易品种增加,交投活跃,成交量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等方面。
1.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现加速增长现象;
4. 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货的发展势不可挡
2006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金融期货、期权的比例高达91%,商品期货、期权的比例仅为9%。
1. 期权交易后来居上
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时买进还是卖出期货,其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
1. 联网合并发展迅猛(原因:1经济全球化2竞争日益激烈3场外交易发展迅速)
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公开喊价和电子化交易
2.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 改制上市成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竞争。
2000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纳斯达克。
Ⅳ 简述期货市场产生的过程
一般认为,期货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还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
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Ⅵ 期货市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场供求预期变化的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交易就产生了。
最初的期货交易源于16世纪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场得到了发展。直到19世纪,仍是日本独有,后来渐渐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国芝加哥的82位商人为了降低粮食交易风险,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正式开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1882 年,CBOT 开始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时规定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至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开始形成。
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FX168期货资讯以及行情走势。
Ⅶ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
1. 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后,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2. 金属期货。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1899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中。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原本是一个铜出口国,但工业革命却成为其转折点。由于从国外大量进口铜作为生产资料,所以需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伦敦金属交易所自创建以来,一直生意兴隆,至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 美国的金属期货的出现晚于英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期货合约的种类逐渐从传统的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制成品、加工品等。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于1933年,由经营皮革、生丝、橡胶和金属的交易所合并而成,交易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
3. 能源期货。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丙烷等。
(二) 金融期货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期货市场。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至此,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均上市交易,并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和亚洲的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也成为交易的主要产品。 金融期货的出现,使期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所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诞生的。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期货期权
20世纪70年代推出金融期货后不久,国际期货市场有发生了新的变化。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现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了一份保险。因此,期权交易独具的或与期货交易结合运用的种种灵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应当指出的事,在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个品种、各个市场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期货期权交易的对象既非物质商品,又非价值商品,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权钱交易”。期权交易最初源于股票交易,后来移植到期货交易中,发展更为迅猛。现在,不仅在期货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开展期权交易,而且在美国芝加哥等地还有专门的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Ⅷ 期货市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货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
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
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
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8)小麦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扩展阅读:
期货市场风险的特征: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期货市场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风险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场中,都存在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
2、风险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与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征。
3、风险的可控性
尽管期货市场风险较大,但却是可以控制的。
Ⅸ 期货市场的发展简史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场供求预期变化的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交易就产生了。
最初的期货交易源于16世纪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场得到了发展。直到19世纪,仍是日本独有,后来渐渐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国芝加哥的82位商人为了降低粮食交易风险,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正式开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1882 年,CBOT 开始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时规定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至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开始形成。
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还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
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从1848 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是商品期货,他们可以分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以铜、铝、锡、银等为代表的金属期货和以原油、汽油、丙烷等为代表的能源期货三大类型。
上世纪 70 年代,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数、外汇等金融期货相继推出,而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于 1982 年 10 月 1 日 在 CBOT 的上市,又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方案研究和初步实施阶段(1988-1990年)
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启动。
第二个时期:迅猛发展阶段(1990-1993年)
到 1993 年下半年,全国期货交易所达 50 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迹象。
第三个时期:治理整顿时期(1993-1998)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199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开始对期货交易所进行全面审核,到1998年,14 家交易所重组调整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三家;35个期货交易品种调减为12个;兼营机构退出了期货经纪代理业,原有的294家期货经纪公司缩减为180家左右。
1999年9月,一个条例、四个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构建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监管框架。这样,在经过几年较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和规范整顿,以《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四个管理办法为主的期货市场规划框架基本确立,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期货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期货交易所的市场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期货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智,整个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理整顿过程中,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有了比较大的下滑,但是从2000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走出低谷。上海期货交易所目前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铜期货交易中心,2003年的成交量达到11166.29万吨, 10年内增长了50多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在2003年达到了2818.80万吨,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中心,成交量仅次于美国的CBOT 。
2004 年1月31日 ,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政策也由规范整顿向稳步发展转变。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纷纷参股期货公司,使期货行业获得新的资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货等新品种也即将推出。在我国加入WTO 、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际,作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货市场将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