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原油期货市场对比
Ⅰ 中美贸易烽烟再起,那我国金融市场趋势将会如何原油期货市场的大趋势又将如何
今年是金融行业有史以来风声最紧,严打最严重的一年。后生大胆揣测分析: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是国家为了防止资金外流,为原油期货成交量做铺垫,没有严打严查外盘防止资金外流的政策,原油期货为何在上市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国的原油期货的成交量和持仓量站在全球交易原油期货第三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就是咱们所说的贸易战,打压外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资金流入国外,其一资金不受我国的监管,就算做外盘的卷钱走人,毕竟现在正是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上;其二就是国家也是为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所考虑的。2018目前为止是金融行业查的最厉害的一年,何况不是金融行业具有潜力最大的一年,实话说人这一辈子一生中有多少次时机,又有几次能把握的到,现在把握时机,市场不可限量。
Ⅱ 全球原油期货市场有哪些
一、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市场;
二、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高硫原油期货市场;
三、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
四、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市场。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的数据,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824.24亿吨,同比增长1.1%,储采比为50.4年。沙特阿拉伯拥有的探明可采储量雄踞全球之首,达到365.41亿吨,约占全球的20%,储采比为84年。2007全球原油产量为36.18亿吨,前5位的产油大国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
(2)中美原油期货市场对比扩展阅读
2013年,石油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能源市场的运行具有深远影响。从实践和运行历史看,期货市场的产生和运行对环境有着特殊要求。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是石油期货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是市场竞争和开放程度较高,供求信息充分,现货市场发达;
二是经济体系比较开放,不存在严格的价格和进出口管制;
三是期货交易所所在地区的金融市场开放,期货标价货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四是期货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健全,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切实有效。
Ⅲ 上海石油期货与美国石油期货有超过一倍的价差可以做套利么
可以的。
这叫做跨市场套利。
尽管上海原油的合约标的与美国原油的标的有一定差异,但共同点占主导,差异可忽略,尤其是在当前巨大价差的情况下。
但是当您操作的时候就会看到,您的上海卖单无法成交,因为市场看法一致,完全趋同的时候,出现了流动性枯竭。全场没有买家。
这个时候,没有开夜盘的劣势更助长了市场的流动性缺失。
谁成交,就相当于中了彩票,跑道快的有可能捞几张。
所以,短的机会难兑现。中长期的波动又有不确定性,哈。
但是,您的看法完全正确,如果建仓成功,后面就是价差缩小时,找机会出场了。您就完成了一次套利交易。
这里严格的说,你需要在上海成交的同时,在美国市场买入同样数量的原油期货,两个市场的仓同时平,才是教科书式套利。
套利注重的同时双向开仓,平仓是锁定价差,重在锁定。不管下一步两个市场如何演绎,价差缩小时,就可以获利。
Ⅳ 5月北美原油期货总交易额2500万美元国内投资者确损失几百亿
银行的原油交易都是纸原油,也就是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的金融衍生品。银行不去国际商品交易市场直接购买原油期货,因此也不能交割实物原油。
相当于是银行为投资者开设的对赌盘,由投资者进场对赌。银行只靠设置在国际油价之上的买卖点差稳定的获取利润。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买多1000桶,一个人买空1000桶,且这两个人交易点位一致,那么对于银行来说,这两笔交易就对冲了,银行赚了两笔手续费。
现实的情况是多空交易不可能完全对等,那么银行会通过买入其它关联的金融衍生品来对冲多出来的多单或空单,来控制风险,保证银行的利润。
所以说银行投资损失几百亿,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Ⅳ 期货行情中美原油12有参考价值吗
原油12持仓量一般 我们在平时新闻中听到的 是原油1月的 也就是持仓最大那个月份的。 有参考价值的肯定是1月的 因为持仓大, 参与的人数多 对行情有决定性意义。
燃油和原油并非一定完全的一致走势的, 中国上升很正常,很可能缺货或者 炒作有关系, 具体如何 关系怎么样 需要自己去摸索。
Ⅵ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中美贸易战多大影响
3月26日9点,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并以人民币计价。
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虽然酝酿多时,但此次真的横空出世还是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有人把此事和濒于贸易战的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中美贸易争端的原因或是结果。但实事求是地说,他们想多了。石油期货的推出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中美贸易,也不会对美国造成什么损失,而且美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无法阻止中国石油期货的推出。对于中国而言,石油期货的推出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在世界石油贸易地位的自然反映。
在全球石油运输的版图中,从海湾和非洲东部经过印度洋到达中国沿海是全球石油运输量示意中最粗的那条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进口量排世界第一,对外依存度超过65%。虽然在市场中如此举足轻重,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却没有能够反映这种需求的原油期货合约,没有形成能够反映亚太地区原油实际供需状况的定价基准。上海原油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形成反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市场供需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进一步完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增强中国对于原油价格的话语权。
上海原油期货真正引发人们浮想联翩的地方是以人民币计价。迄今为止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定价。从原油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后,“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几乎长期作为左右国际大宗货物和货币市场的唯一要素的时代从理论上宣告结束,“人民币石油”和“石油人民币”的应运而生,将是新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Ⅶ 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的关联程度有多少
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形成的这个价格包括价格走势,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体现出我们国内包括亚太地区原油供需的变化,并且这个变化并不是脱节的,这是一个与国际期货包括现货市场联动性很高的一个公允的价格。
原油期货是国内第一个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期货品种,也承担着期货市场国际化排头兵的作用。
具体关联程度信息或数据没有找到,只能帮到你这里了。
祝投资顺利。
Ⅷ 中美贸易战升级对原油期货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拉升 拉升再拉升!
Ⅸ 现货原油和现货白银区别
首先:熟悉操作流程
什么叫操作流程呢?一个新人开户入金后就要登陆软件平台了,那么你要是连平台都不熟悉的话就难赚钱了,一个平台的熟悉程度是我们运用这个工具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先用模拟账号去熟练软件上面的各个参数,比如建仓和平仓怎么操作,锁仓怎么锁,还有的就是手数要求怎么做。一般系统都会固定你上次的手数。所以说一定在做真仓之前熟练我们的软件平台。
其次:做单时保持一颗温和的状态
我之前认识一个投资者,每次投资的资金也就几千美金,但是每次做单的时候相当的忧虑,分析师让他下单,不敢下,怕亏,但是上涨了就后悔莫及。下次自己又乱做单,亏的时候紧张得很。这样的心态是做不好我们的现货白银市场的,心里不能平静下来,一点小波动就紧张的不得了。
再者:新手切记不要正面冲击大行情
这个问题主要说的就是我们在做大行情的时候,比如说遇到非农或者美联储会议的时候。新手总会特别激动,但是记得一点,我们对消息面的把握还不准确,所以正面冲击的话会很被动,所以我们可以再提前进行挂单,或者等大行情过后再做一个趋势单。这样会对我们的盈利有更多的好处。
Ⅹ 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之后开始快速增长,1969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1978年产量超过1亿吨。1986年起至今,产量保持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中国产量达到1.81亿吨。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20世纪以来的产量增长历史相对比,可以发现中美原油产量增长的差异:
(1)美国在1919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美国的原油开采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后期低产井的大量出现。中国从1949年恢复发展石油工业以来,一直由国家对石油工业进行管制,私人不能进行开采,这有效地保护了油田。
(2)1920年起,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到1965年,美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1%。与美国本土48州产量增长类似,1965年起,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超过1000万吨,实现了自给自足,到1979年,中国的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1965~198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53%(图4.16)。
图4.16 中美原油年度产量
(3)1966~1975年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均高于4亿吨,处于高位稳定阶段。但由于本阶段内联邦政府对油价的管制和新增储量开始下降,美国的原油产量高位稳定阶段持续时间仅为10年。与美国相比,中国从1986年起对石油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90年代以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因此,从产量增长的历程上看,中美之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4)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在经历了高位稳定阶段之后,从1976年起开始进入递减阶段,到2004年已降至1.76亿吨。中国目前处于产量的稳定增长阶段,在此阶段之后,原油产量也必将开始递减。
(5)从原油累计采出率来看,若将中国的累计采出率曲线向前移动49年,中国1949~2005年的原油采出率增长趋势曲线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在1900~1956年间的增长趋势曲线基本吻合(图4.17)。累计采出率曲线的相似性说明在达到原油产量高峰之前虽然中美两国的原油资源基础不同、产量增长历程不同,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原油的需求,原油的开采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原油产量的继续稳定增长,中美原油产量增长历程的差异将逐步显现。
图4.17 中美累计原油采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