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钢材行情
A. 钢材的期货价格和市场的价格有什么区别
现在市场行情受期货价格影响,呈现极大的波动性。同天正常情况下期货交割上扬,则当日市场钢材现货价格会上扬,并且上涨幅度。成交价格和期货价格无异。期货波动的价格是交割期的价格,也就是未来的价格,而现货市场是现在的价格;而到交割期的时候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会趋于一致,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预测价格的功能。
B. 钢材价格走势与期货上的走势一样吗
基本一致,但是不意味着重合,因为期货代表的是国际或者国家的交易所价格,其他地方的现货会高点,因为有其他成本。假如低,意味着质量有问题。
C. 如何把握钢材期货价格走势
作为投资者,如果想在钢材期货交易中获利,对于钢材期货基本面的透彻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如何把握钢材期货价格走势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把握钢价走势主要看三个方面:成本、供需关系、市场信心。 炼铁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成本扣除(煤气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筛下物回收等)。在上述这些成本构成中,铁矿石和焦炭的比重各占炼钢成本的30%左右。我国铁矿石产量虽然非常大,但是由于品位较低,所以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全球80%的铁矿石贸易量掌握在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这三家铁矿石巨头手中,进口的铁矿石又分为长协矿和现货矿,长协矿的价格每年会通过谈判机制得出新的基准价格,掌握铁矿石的长协矿和现货矿价格水平和发货量对于钢价的成本估算非常有价值。焦炭作为炼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基本由我国国内供给,不需要进口,这和我国的炼焦煤储量大有着密切的关系。焦炭价格的波动对于钢价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铁矿石价格、库存焦炭价格和库存、发电量与电价、波罗的海海运指数,以及人均工资等都是影响钢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掌握这些成本构成的及时信息就能估算出钢价的成本,对于把握钢价走势就提供了基础。 了解了钢材的成本构成后,核心的分析内容就是研究钢材的供需关系。钢材的供需与其他工业商品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钢材的产量、进出口量、库存与下游需求。投资者只有深入分析钢材的供需关系才能对于钢价走势提供有价值的研判参考。2008年7月开始,钢价见顶回落,跌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10月中旬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公布才企稳反弹,主要还是因为前期的钢价暴跌,导致各大钢厂纷纷限产保价,压缩钢材的产量,库存水平也持续下降,而下游需求终端则持观望态度,减少采购,那么在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导致了需求的集中释放,而产量和库存则处于较低水平,于是促成了这波钢价的强力反弹。钢价反弹在2009年2月初结束重新进入下跌通道,主要原因为钢厂逐步恢复生产,导致钢材供给量持续放大,而贸易商结合春节因素看多后市,疯狂囤货,导致全国的钢材库存水平在2月份创下历史新高,而下游需求终端在库存水平达到理想水平后,实际需求并未见起色。由此可见,钢价的供需关系是决定钢价走势的根本因素,从供给来看,主要关注钢材的产量、进出口量、钢厂的限产、调价、库存水平以及不同品种的相关数据。钢材需求端主要包括房地产、基础建设、机械、汽车、船舶、能源采集、加工设备等,所以要关注房地产的开工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汽车产量、进出口量等下游需求数据。结合供给的情况判断供需关系,对于投资者研判钢价走势将非常有帮助。 钢价的波动除了受成本和供需关系的影响之外,市场的信心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2008年10月中旬,4万亿的投资计划公布实施就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钢价受其提振,持续反弹,幅度高达30%,此类政策的推行、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期都将直接影响钢材价格的波动。 钢材期货投资者除了通过做多、做空交易赚取利润外,还可以关注钢材期货的套利交易,从时间来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不同月份的钢材期货合约之间可以进行跨期套利;从空间上来看,可以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钢材期货合约与国外交易所或者国内电子盘远期市场进行跨市场的套利。钢材套利交易由于风险较小,收益稳定,所以非常适合那些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D. 每天钢材期货涨跌会影响当天现货价格涨跌吗
会的。
我们钢材贸易商提供的消息 一般和期货盘面是一致波动的。
E. 钢材期货的价格影响
1.1993年—1994年线材期货合约的上市背景及交易情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钢材现货批发市场,改变了生产计划由国家规定、产品由国家分配的传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材生产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为建立统一、高效、通畅的钢材流通体系打下了基础。但当时普遍出现的“三角债”以及由现货市场本身的缺陷如信息不畅、交易缺少公开性所带来的问题,困绕着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制约了钢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急需找到一条履约率高、质量有保障、能产生权威价格的有效途径,线材期货品种正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钢材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运而生。1993 年3 月,苏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φ6.5mm线材期货交易。之后,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沈阳商品交易所、重庆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继推出该品种的期货合约。
1993—1994年,中国的经济正处于特定的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线材是基本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市场需求面广量大,线材期货交易一推出,马上得到钢厂、物资流通企业和使用厂家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因而催化了新上市的线材期货品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这期间全国线材期货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251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品。
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使交易量大、流通性强的期货大品种缺乏良好的运作环境。
第一阶段(1993年3月至6月),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钢材需求迅猛增长,线材现货价格由1700元/吨一路攀升,至93年上半年,突破4000元/吨。作为现货市场价格的预期,线材期货价在93年初,高位运行于4000元/吨左右,与当时的现货价保持同步。
第二阶段(1993年7月至11月),受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钢材市场需求减少,而国内钢材产量和国外进口继续增加,线材现货价格迅猛下跌,由最高时的4200元/吨降至2620元/吨,跌幅达37.62%。线材期货价提前于现货价急速下跌,如三个月的期货由最高4270元/吨跌至2347元/吨,跌幅达45.04%。
第三阶段(1993年12月至94年1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泡沫,给市场带来通货膨胀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拉动下,加之银根松动的配合,现货价格出现短期回升,而期货价格在交易者的推波助澜下,先于现货价迅速反弹,最高价位3840元/吨,超过了当时的现货价。
第四阶段(1994年2月后),国家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控措施,社会需求不旺,加之钢材库存过大、进口过多,期货价格一路回落。 线材期货品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品种。1993年,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首创线材期货品种并成功上市,这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1.线材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发现功能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所以价格的预期性较为真实、可靠。分析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走势图可以看到:1993年6月份以前,受供需影响,期价在4000元/吨左右高位运行,与当时的现货价格保持同步;6月份以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在交易者合理预期下,期价先于现货价下调至2340元/吨;当年年底,由于大规模基建项目上马,引发交易者对远期价格看好,期价又呈远期升水态势;而到1994年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紧实现,期价又掉头向下,此后,再未高过国家计委规定的指导价。整个过程中,在一般月份没有出现期价远远偏离现货价的情况,而到交割月份期价又基本与现货价接轨。另外,与开设期货交易前的现货价格波动比较,1993年,现货市场上,φ6.5线材最高价4400元/吨,最低价1600元/吨,而期货价最高4270元/吨,最低2340元/吨,减少波动870元/吨。期价起到了削峰填谷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在近两年的期货交易中,线材的期货价格走势是贴近实际,比较理性的,基本上真实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因素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2.线材期货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回避风险的渠道
正因为成交活跃及期货价格走势相对合理,使得钢材市场的各类主体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在线材期货交易中,曾涌现了一些成功的套期保值案例。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上市之初,只有苏州、南京两家地方钢铁企业参加,随着套保功能的发挥,一年后发展到华东地区生产线材的大中型钢厂相继入市,其他地区的主要钢厂也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线材的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及时回笼,免受了三角债之苦,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
3.线材期货交易为钢材流通创造了规范的交易环境
线材期货交易以公开竞价、计算机撮合成交为手段,改革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规范了交易行为,为钢材流通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保证了交易的透明度。 1.线材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套期保值功能尚不成熟
在线材期货交易中,首钢、鞍钢、唐钢、包钢等一些国有大中型钢厂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套期保值交易。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套期保值尚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办法,不少市场参与者对套期保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在交易过程中,遇到行情波动,便一改初衷,参与投机,从而误失套保良机,造成损失。
2.线材期货交易后期,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造成投机过度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期间,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管理者、交易者尚未成熟,表现在:第一,期货合约设计不尽合理;第二,交割仓库布局不够合理,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交割仓库集中在华东地区,使投机者操纵市场有机可乘。没有建立品牌交割制度,交割量不宜控制,交割质量缺乏保证,容易产生纠纷;第三,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整个市场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规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第四,交易者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意识,一些管理部门对期货市场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综上种种原因造成线材期货交易在后期一度投机过度,使厂家、商家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线材期货交易是必要的
由于线材上市交易期间,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不成熟、期货合约的设计不严密、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线材交易一度投机过度,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994年3月国务院依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而暂停了该品种的期货交易是完全必要的。
F. 钢材期货的发展趋势
十八大后钢材期货走势
10月份,整体市场的消息面较为平静,螺纹钢期市的交投情绪减弱,自从螺纹钢1301合约向1305合约完成换月之后,成交量和交易量都有所减少,螺纹钢期货的走势步入了缓慢的反弹行情,但短期的波动较为剧烈和频繁。螺纹钢期货后市也难改目前的运行规律,将继续处于慢速反弹通道之中。
货币供应增速有所加快
在美国推出QE3、日本推出数十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之后,国外等待降息、降准等新的刺激政策在市场千呼万唤之下仍然落空,但为了应对资金紧缺的需求, 央行持续偏好使用公开市场逆回购释放流动性,10月30日央行再度释放出天量逆回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9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与10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总计3950亿元,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相当于一次0.5%存准率下调的规模,为央行目前最大单日逆回购操作。
国内货币供应增速情况
9月份, M1和M2 的增速开始反弹。据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为28.68万亿,同比增速为7.3%,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同期,广义货币(M2)余额为94.37万亿,同比增速为14.8%,与去年同期增速增加1.4个百分点,M1和M2 的供应量已经为连续第二个月的增加。
钢价反弹导致产量居高不下随着钢价在9月份的反弹,钢厂利润空间扩大,钢厂特别是中小钢厂产量恢复迅速,导致了钢材产量居高不下,减产只是昙花一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螺纹钢产量为1,58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7.23%,月环比也有所上涨,螺纹钢价格的回升带动了中小钢厂产量的快速恢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193.17万吨,较8月份的189.36万吨增长2%。9月份我国钢筋和盘条产量分别为1582.3万吨和117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2%和8%;钢筋和盘条日均产量分别为52.74万吨和39.27万吨,较8月份环比分别增长8.71%和5.56%,钢筋日均产量创下历史新高。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前8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820亿元,同比下降53.4%。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569亿元,下降4.9%;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193亿元,下降81.1%。根据发改委发布的的1-7月份同口径数据测算,8月份当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7亿元,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77亿元,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50亿元。可见7、8月份国内钢铁行业的亏损正在进一步加大,钢铁企业经营形势陷入困境。
基建投资持续回暖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9月份,国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115,526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比去年同期的同比37.4%的增速仍有着明显的下降,但已经连续三个月有所上升了。9月份单月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4,280亿元,较以前各单月的增幅明显,增幅达到了55%。
在房地产政策调控之下,我国房屋新开投资完成额的增速没有起色,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1-9月,我国房屋开工投资完成额累计完成51,046亿元,同比增速为15.4%,增速比去年同期32%的增速下降一半,且近四个月也没见起色,基本平稳的保持在16%上下。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
近期国务院、发改委相关领导纷纷表态,要确保完成今年铁路投资计划。201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规模为63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16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系统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920.5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要完成2858.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39.5亿元。铁路等基建投资的加快,对后期国内建筑钢材需求将形成明显的拉动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到冬季以后北方市场将进入又一个周期的季节性需求萎缩阶段,钢材用量势必受到影响。
市场库存持续下降 回升势头显现
10月份,螺纹钢的市场库存量除了十一节日的假期因素跳增之外,基本上延续着回落的态势,不过下降的幅度有所放缓。截至10月26日,全国螺纹钢库存量为489万吨,已经低于去年同期的库存量571万吨的水平。
全国螺纹钢库存统计量
而从全国线材、螺纹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五大品种库存总量来看,近期全国综合库存总量为1263.45万吨。总体看来,扣除国庆长期因素,全国钢材库存已连续十三周下降,不过最近一周的降幅较前两周已经有所趋缓。随着全国天气开始转凉,工程开工率的降低将使建筑钢材步入传统的消费淡季,加之钢厂产能释放在近两个月随着钢价的回暖呈现明显的加快之势,后期国内钢材库存很可能将逐步转入上升阶段。
钢材期货后市进入慢牛行情
介于市场货币供应量有所宽松,库存消化进展顺利,基建项目开始增多等利多因素的支撑,加之钢厂产量快速释放等利空因素的制约,我们研判螺纹钢期货后期一个月的时间周期内仍难以摆脱10月形成的震荡上行通道。螺纹钢期货1305的价格将会在3580点一带受到下方支撑,而在3800点处将会形成中长期的压力位重叠现象,阻力较大,需要宏观面或行业面出现重大利多的消息才能形成突破。
G. 钢材的价格是每天按照期货的价格来算吗
这个也不一定,看交易双方的协商合同。
H. 国内哪种钢材期货品种决定钢材价格走势
螺纹钢——目前主力合约是rb1301。在很多股票和期货软件上都可以跟踪其价格变化。
螺纹钢期货目前报价3557元/吨,最低探3555元/吨,从2011年2月5099元/吨后,其价格一路暴跌,现在居然低于豆粕,是一款非常好的做空品种。
I. 为什么要参与钢材期货
本人与钢铁行业颇有渊源,自己的父亲和两个舅舅就在钢厂工作,从小就在钢厂长大,居住的城市——武汉又是全国钢铁重镇,到如今从事的工作又与钢铁行业有关,接触了许多钢铁企业,也了解到在如今行情不景气的时候,他们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首先是价格波动风险,钢材的上游联系着铁矿石、煤炭、电力,下游联系着房地产、家电、汽车等行业,因此,上下游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钢材价格,特别是上游的铁矿石被国际三大巨头垄断,中国每年都会在铁矿石谈判中陷于被动,铁矿石每次的暴涨都会影响到涉钢企业的成本控制。同时,随着国内房地产、家电、汽车行业的萎靡,钢材销售工作陷于困境,钢材价格直线下跌,特别是08年钢材价格的过山车行情,让很多企业体会到了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其次是财务困难,特别是钢材贸易企业,因为现货贸易中存在着预付款订货、赊销等结算方式,极大降低了企业现金流,占用了企业本可用于扩大投资的资金,而且一旦买方违约,拒绝支付货款,则卖方企业就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损失惨重,所以钢材贸易中经常出现“三角债”问题。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库存的管理,在熊市行情中,因为价格持续下跌,钢材销售出现困难,库存积压一天就亏损一天,而牛市行情中则是拿不到货的问题。
最后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困难,因为全国各地钢材市场林立,价格信息的传递速度不快。中国的钢材流通渠道主要分为钢厂分公司销售,直供和中介的钢材贸易商三种,而钢材贸易商则是钢材流通的主力,这样的后果就是钢厂无法及时地从销售一线获得价格信息,而钢材贸易商也必须去分析全国各地的钢材价格来判断钢材的价格走势,无形中增加了困难,如果钢材贸易企业设置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价格分析,那又增加了成本。
钢铁企业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全国缺乏一个统一的钢材价格信息公布和交易平台,这也是许多钢贸企业为什么选择钢材电子盘进行钢材交易,不过和这些钢铁企业的交流中,我也运用了许多期货经验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期货创立的初衷就是规避风险,避免价格的大涨大跌,特别是那些钢铁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必须有一个对冲工具去转移风险,这个时候,他们可以签订期货合同来锁定销售价格与利润,规避现货采购与销售时的价格差所带来的风险。
钢铁贸易企业最担心的则是“三角债”问题,他们也可以使用期货工具来规避,首先规避了违约的风险,当卖方在期货市场注册仓单后,一旦有买家愿意接货,即按照商品交易所有关规定先形成配对,然后双方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交接,完全实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旦配对成功,若买方违约,拒绝接货,则该方需要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卖方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及赔偿金。同时,参与期货市场还避免了要账困难的问题,由于期货市场的最后交割买卖双方都要通过期货交易所,卖方的货及买的资金都要事先打在交易所的帐面上,进行资金转划后再进行交割。
至于最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期货市场是一个全国性市场,实行计算机撮合成交,期货价格具有连续性,便于进行历史数据分析,从而在技术面上做到预测走势,上海期货交易所每周五还会公布前20名持仓报告和库存报告,这些措施都保证了期货市场价格信息的公开公正,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来预判行情,确定生产、采购、销售计划。
另外,建议了钢铁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期转现业务提前实现现货的销售,拓展销售渠道。同时,期货上不同月份合约的报价给企业库存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根据企业销售计划也可以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也可以抛售现货库存进行库存管理,如在市场低迷时期降低库存风险,在原材料不足的时期在期货市场上完成采购。另一方面,期货的保证金交易大大提高了钢铁企业的资金利用,降低了财务成本,因为期货市场进行的是保证金交易,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使用10%左右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买卖操作,如果进行交割才随交割日期的临近增加保证金,与现货相比大概可以降低75%左右的财务成本,使得钢铁企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
通过参与期货市场,钢铁企业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加快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库存管理更加灵活,企业经营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