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真实案例
① 利率期货交易实际例子
利率期货交易例子,利率期货案例分析利率期货是指在期货市场上所进行的标准化的以国位为主的各种金融凭证的期货合约的买卖。利率期货交易金融凭证是资金借贷的产物,亦即有价证券,它是一种生息资产,和其他商品一样,利率期货交易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不但可以在现货市场上出售,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出售。金融凭证包括国库券、政府彼券、商业票据、定期存单等等。由于债券的实际价格与利率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称为利率期货。
利率期货最早产生于美国。利率期货交易由于笑国政府20世纪FL/;年代起实行利率自由化政策.受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利率的变动十分剧烈,利率期货交易随若值券流动盘的增加.价格波动加大,利率风险对冲需求日益增长。1975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政府有关部门协助下,经过数年的调查和研究后、运用谷物的其他商品期货交易的经验,先推出了第一张抵押证券期货合约.1976年I月开展短期国彼期货,1977年8月又推出了长期国俄的利率期货,1982年5月推出中期彼券期货,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利率期货交易利率期货巳是全球期货商品的主流.其成交且高居各类期货商品的首位。1982年和1985年伦软金胜交易所和东京证券所先后推出利率期货。在美国,利率期货主要是短期债券期货.还献时间从30天至1年不等,其中以90天债券最为流行,包括短期国库券、欧洲笑元、利率期货交易商业票据定期存单。中期位券期货一般还欲期是1‘TI:年,长期债券期货还欲期是10一30年。另外,利率期货交易房屋抵押俊券、市政位券等也成为期货上市.
② 建国以来最大的期货市场操纵案
期货市场风险回顾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上海“粳米事件”回顾
粳米期货交易因具备发达的现货基础、市场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现十分活跃, 在早期的粮食期货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发生后,监 管部门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时至今日,众多业内人士在谈到恢复与开发大品种 期货交易时总要提到粳米。因此,对上海“粳米事件”作一个全面回顾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暂停交易,价格出现过三次明显上涨: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 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 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 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
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 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
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 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 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 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③ 简述一个期货交易的例子
期货做多一般容易理解,做空不太容易明白。下面拿做空小麦为例,解释一下期货做空的原理:
您在小麦每吨2000元时,估计麦价要下跌,您在期货市场上与买家签订了一份(一手)合约,(比如)约定在半年内,您可以随时卖给他10吨标准麦,价格是每吨2000元.(价值2000×10=20000元,按10%保证金算,您应提供2000元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会跟随合约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是以2000元的价格做空一手小麦。
买家为什么要同您签订合约呢?因为他看涨.
签订合约时,您手中并不一定有麦子(一般也并不是真正要卖麦子).您在观察市场,若市场如您所愿,下跌了,跌到每吨1800元时,您按每吨1800元买了10吨麦,以每吨2000元卖给了买家,合约履行完毕(您的履约保证金返还给您).您赚了:
(2000-1800)×10=2000(元)(手续费一般来回10元,忽略)
这就是以1800元买平一手小麦。
实际操作时,您只需在2000点卖出一手麦,在1800点买平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如果在半年内,麦价上涨,您没有机会买到低价麦平仓,您就会被迫买高价麦平仓(合约到期必须平仓),您就会亏损,而同您签订合约的买家就赚了。
假如您是2200点平仓的,您会亏损:
(2200-2000)×10=2000(元)+10元手续费.
④ 期货投机的案例
在期货市场进行棉花卖出交割,如果满足下列公式就可获利:
期货价格>现货到库购价+交割费用+增值税+资金占用利息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在徐州国家棉花储备库为交割库进行交割为例,假定今年符合交割标准的标准等级的棉花收购价假设为A元/吨,目前的期货价格为B元/吨,则费用为:
1.每吨交割费用=交易手续费+交割手续费+入库费用+配合公检费+仓储费=6+4+15(汽车入库费用)+25+18×2=86元;
注:以上入库费用是以汽车入库费用为基准的,实际中还有以下两种标准:小包火车入库费用28元/吨,大包火车入库费用38元/吨。
棉花仓单入库最迟在交割前一个月下旬,到交割完毕大约需1-2个月时间,故仓储费暂时按2个月计。入库费用因运输工具和包装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汽车入库每吨的交割费用为86元,小包火车99元,大包火车为109元。另外,由于运输费用因运输方式和里程不同而有所差别,望投资者在参与前以实际发生费用自行测算现货到库价。
2.交割1吨棉花资金占用利息=现货价格×月息×月数=A×0.487%×3=0.0146A元
3.交割1吨棉花期货头寸所占用的资金利息=B×0.487%×3×0.25=0.00365B元
注:本利率是按照农发行短期贷款利息率计算的,月息0.487%。其中数字0.25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月份收取的保证金比例为10%,交割月为50%,折中后得到的。
4.每吨棉花增值税=(卖出某月棉花结算价-棉花收购价)×13%/(1+13%)
=(B-A)×13%/(1+13%)
=0.115(B-A)元
注:由于期货棉花价格在临近交割月通常会向现货价回归,但又高于现货价,故结算价以B计算,实际结算价以当月结算为准。
每吨棉花交割总成本C=每吨交割费+每吨棉花资金占用利息+每吨棉花增值税
=86+0.0146A+0.00365B+0.115(B-A)
我们以在徐州库交割为例,徐州周边地区到库价为11500元/吨、期货卖出价格假定12500元/吨,则每吨棉花的交割总成本:
C=86+0.0146*11500+0.00365*12500+0.115*(12500-11500)
=86+167.9+45.6+115=414.5元/吨
利润:B-A-C=B-A-〔86+1.46A+0.365B+0.115(B-A)〕元/吨
注:(1)以上是以汽车入库测算的利润,如果以小包火车入库费用测算则利润要多减去小包火车入库与汽车入库费用差,如果以大包火车入库费用测算则利润要多减去大包火车入库与汽车入库费用差。
(2)以上是以标准等级GB1103-1999规定的328B级国产锯齿细绒白棉来进行测算的。
(3)由于目前农发行禁止使用其贷款的涉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故利用自有资金收购现货的企业可忽略现货资金占用利息,其每吨交割总成本为:86+45.6+115=246.6元。
由于期现套作具有操作性强、风险小且利润在操作前基本可以确定的特点,因此备受棉花现货企业青睐。这次在11月合约上公司客户参与棉花交割600多吨,基本上均在14000元的价位抛出,而他们交割的棉花多是由自已的轧花厂生产,费用低,加上运费,到达交割仓库的车板价只有11300元/吨,因此赢利非常丰厚。
⑤ 期货的例子
甲赚了,每桶10美元。 应为6个月结束合约时的价格是110 而买入合约价是100
⑥ 期货投资典型案例分析:期货交易为什么会赔钱
首先,需要确认所做交易的是否为正规交易所名下的期货合约。科普一个事情,我国目前证监会监督管理下的正规期货交易所有且只有四家,分别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上四家交易所的期货品种均需要通过正规期货公司进行交易。验证一家期货公司是否正规合法,可以从中期协网站上查询验证。ps,注意,所有电话邀请你做期货的,都是骗子!
其次,期货市场是一个讲究平衡的市场,有人赚钱必然就有人亏钱。你不是仅仅与普通散户博弈,你还需要与众多掌握了现货资源的企业博弈。期货市场行情依托于现货市场,如果对现货价格波动不敏感,就容易亏损。
第三,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波动更大风险更大,假如没时间盯盘,且不懂设置止损止盈,那么亏损是必然的事情。
⑦ 靠期货发家的真实故事
可以讲述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的传奇故事:
1998年,在中国的江苏省,有一个亿万富翁在期货市场上,连受重挫,遭到3000万的亏损,濒临灭顶之灾。
然而,5个月后,这位富翁在一个高参的指点下,却奇迹般地得以“复活”。不光把亏损的3000万元扳了回来,还倒赚了5000万元!
短短5个月,搏取8000万,这神话是怎么创造的?那位使亿万富翁复活的“高参”又是谁呢?
为寻根探秘,记者多次慕名来到江苏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对被人们称为“神鹰”的期货奇才、机构投资部经理吉明先生进行了专访。
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
1997年,为了向国际化基金管理、专业理财方面靠拢,公司让吉明到南京总部负责基金试点。
当时,期货交易的品种比较多,有不少品种如天津红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动巨大,机构操纵现象多。尽管机会很多,但他还是把这类品种排除在视野之外。因为这些品种可分析性差,超出了个人的判断之外,挣钱是偶然的,而赔钱却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则,他选择了大连大豆、上海铜和海南橡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这些活跃的大品种本身就提供了足够的投资机会。这正是吉明在进行基金投资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只看到挣钱的机会,而不对市场进行选择,往往对风险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稳。
吉明在选择好了品种后,接着就对所关心的品种做战略性的评估。即当前的走势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是积蓄能量?还是处于趋势能量释放的尾声?还是在构筑顶底等等什么的。他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决定着下一步的操作计划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预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评估行情的中心任务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战略投资意义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义的短线行情。
至于对于锁定的交易品种,交易机会的捕捉,吉明倾向于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趋向与价格所表现的技术面达到统一时。这样做,才符合每战必胜的操作宗旨。他认为贯穿《孙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于全胜的思想,期货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说,基本面的内在要求,决定着做交易的方向。而进出场策略、时机,则更多地应用技术面的表现。根据他总结的总体方针:“宏观顺势,微观逆势”,战略方向一旦确定,就在看似最危险的地方进场交易,而实际上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和可转化的。
⑧ 求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么企业,生产商 贸易商 还是加工商 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时间 采取的方案是不一样的,这个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体实例:
A铜加工厂2007年11月25日签订了一份1000吨铜丝供应合同,2008年3月底交货,价格为58000元/吨。经成本核算及生产计划安排,加工周期约为一个月,电铜1000吨务必在12月上旬准备好,加工费约为2000元/吨,这样电铜的价格就要求不得高于56000元/吨。由于担心电铜价格上涨,就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进套期保值,以当日54000元/吨的价格,买进铜期货0506合约1000吨(期货交货期一般在当月下旬)。
一种情况,到3月时,铜价涨到了60000元/吨,A铜加工厂就可以将1000吨期货铜全部卖出平仓,同时在当地现货市场以60000元/吨买进1000吨。这样,虽然该铜加工厂在买铜原料时,每吨多花4000元,可在期货上每吨赚了6000元,这样就保证了原料采购价格仍然稳定在58000元/吨。虽然铜价上涨了,但没有影响铜厂利润,铜厂通过套期保值有效地锁定了利润。(同时将加工费2000元/吨转移到了期货上,由于在我国期货盈利不用交税,减小了生产的进销差,还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3月时,铜价下跌了,铜价下跌到50000元/吨,该厂虽在期货上亏损4000元/吨,可在现货市场却能以低于当时价格4000元/吨买进现货,同样能得到弥补,起到了锁定成本、锁定利润的目的。
⑨ 看看以前期货市场的逼仓事件。就知道主力有多凶了。
十二、2007年WS709事件背景 在历经了近五年没有新品种推出的沉默等待之后,中国期货市场终于在2003年批准上市的新品种,交易代码为WS的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将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业内曾普遍乐观地认为,上市优质强筋小麦在促进农业生产、推动郑州乃至全国期货市场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6年,由于出现了“粳米风波”、“327国债期货事件”、“苏州红小豆风波”、“胶合板事件”、“广联豆粕事件”、“海南咖啡事件”,中国期货市场再次进行清理整顿,交易所从15家减至3家,交易品种从35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