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对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影响
① 今年冬天会很冷吗2020到2021
现在已经降温了,今年冬天应该是会冷的,北方跟南方都会很冷的
② 拉尼娜指数增强,可能对我国农业产生影响,会跟2008年一样严寒吗
答案是肯定的,严寒也是有的,不过具体是否跟2008年一样寒冷就不得而知可。
9月25日,一股强烈的冷空气抵达新疆,使天山以北地区感到寒意,乌鲁木齐气温降至10度左右。因此,新疆气象台也发布了寒潮预警。
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冬季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冰冻现象,而一旦出现冰冻现象,就会给电力和交通带来危害,而电力和交通与现代农业密不可分。所以一旦电力、交通出现问题,必然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果“拉尼娜现象”造成冬季异常寒冷,也会给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畜牧业生产,都要提前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努力将拉尼娜现象对农业生产或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或畜牧业生产少受损失。
③ 大冷天气对期货那些品种有直接影响
首先你要看你研究的是哪个品种,一般你提到了天气,大多数都是对农产品会产生影响,然后就是天气原因对于这个品种有没有直接影响。比如你说的天气变冷,就要看你研究的地区具体品种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周期,会不会造成减产和增产。还有其他期货问题可以私信我
④ 地理考太差,想找答案看看,分析分析
浙江省台州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1月份平均气温垂直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 在1600米以下同海拔各地,西北坡的气温低于南坡,主要原因是 A. 受下垫面的影响 B. 受山麓海拔的影响 C. 受冬季风的影响 D. 受台风的影响 2.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19°N附近 B. 27°N附近 C. 35°N附近 D. 42°N附近图2是我国陕西省某些地理要素及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窑洞是某地形区的典型建筑,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建窑洞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甲、乙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 含沙量大 B. 有结冰期 C. 流量季节变化D. 流速快 2009年末至2010年初是我国连续二十多个“暖冬”以来的首个冷冬,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同时西南地区遭遇6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图3为我国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图。读图回答5~6题。 5. 西南地区干旱对下列农产品的价格影响最大的是 A. 早米 B. 玉米 C大豆 D白糖 6. 下列关于影响早米价格走势因素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 国家政策宏观调控 B. 国家储备粮的保障作用 C. 2009年全国早稻丰收 D. 大范的降温和干旱 图4为浙江东部某市1978—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演变示意图,图5为该市 1990—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回答7~8题。 7. 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8. 有关该区域发展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 1978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 B. 2002—2004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最合理 C. 目前该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二、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图6是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9~10题。 9. 对图中坐标含义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左图纵坐标为海拔,右图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横坐标为海拔 ④左图横坐标为海拔,右图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0. 对图示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地可能位四川盆地 ②乙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③丙地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丁地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7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某区域的相关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11~1 2题。 11. 该区域若有过境河流,其流向是 A. 自东向西 B. 向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12. 该区域最易受滑坡威胁的建筑物是 A.
⑤ 哪些因素或影响美元走势
50个可能影响美元的因素:
(一)贸易与投资平衡
贸易与投资平衡被分析师认为是影响美元的因素,贸易平衡、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等。
1、投资或经常账户余额。若出口大于进口称为盈余,反过来是赤字。
2、贸易平衡。贸易差额等于进口和出口之间差额,美国贸易增长,美国以外商品价格下降,美国消费者更有吸引力,相反,外国商品价格上涨,美国产品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3、投资余额。若美国进口大于出口,投资者购买美元计价的美国债券或证券类资产。
(二)财政预算与税收。
4、美国预算可能影响美元,如果外国投资者看好美国经济前景,就会购买美国国债。
5、若金融保持良好信用,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信得过的借款人,美元就会走强。
6、美国总统受欢迎程度也可能影响到美元。
7、战争会伤害消费者信心和商业信心,战争时期预算赤字会变得昂贵,投资者有紧张情绪,可能会增加债务或违约风险。
8、地缘局势可能会对美元有负面影响。
9、如果投资者认为美元是安全避风港,那么可能会涌向美元,因而外汇市场波动小,政策保持连贯一致,投资者就会持有美元。
10、财政支出,如果美国增加财政支出,增加预算,可能会增加机会成本与费用。
11、美国换了国会新成员,或者美国总统大选,通过新的法律,投资者可能会涌向美元或逃离美元。
12、减税对消费者是好消息,鼓励消费可帮助减少赤字。
(三)其它国家贸易与消费等外部影响。
13、其它国家若出现金融风险,投资者会涌向美元。
14、其它国家货币若稳定,投资者会增强信心,选择其他国家货币,美元可能会下降。
15、其它国家外汇储备变化,大多数国家持有美元外汇,若外汇储备变化,也可能影响到美元。
16、欧元升值。若欧元升值,投资者会多样化选择欧元而不是美元。
17、石油价格。石油以美元计价,若其它国家使用美元购买石油,美元可能会上涨。
18、其它国家经济蓬勃发展,若其它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美元吸引力可能会降低。
(四)福利与社会保障。
19、美国社会保障下降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但是若致力于改革方案,会促使美元受益。
20、医疗补助。医疗保健计划可能会推动投资者寻求更稳定的预算。
(五)供给和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规律,美元也是如此。
21、美元需求增长,可能会推高美元。
22、美元以外货币需求,若除美元外的其他货币需求增长,美元需求可能会下降。
23、货币供应量。增发货币,美元购买力下降,通胀增长。
(六)利率。
24、利率上升,投资者获得更多利润,美联储加息或加强美元。
25、其他国家利率,如果其它国家货币有吸引力,美元吸引力会下降。
26、利率波动预期,波动预期可能会让投资者涌入资金或撤出资金。
(七)美国消费者。
27、消费者储蓄,事实上,美国人多数不储蓄,家庭净值为负数,美国人到国外储蓄,可能让美元吸引力下降。
28、天然气价格。天然气价格上涨,消费者花费在其他地方的支出减少,借钱过日子,消费疲软,美联储会宽松刺激,美元下降。
29、美国人购买外国商品,比如沃尔玛商品或本田汽车,贸易赤字削弱美元。
30、支出太多可能会伤害美元。
(八)房地产市场。
31、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投资者若拖欠贷款,家庭支出减少,经济放缓会让美元吸引力下降。
32、房地产市场增长,购房按揭贷款增长支持美元。
33、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房价波动,财富下降与经济下滑或促美元贬值。
(九)工业和经济指标。
34、工业增长放缓,投资者可能会对美元计价资产投资更谨慎。
35、工业增长加快,美元更具吸引力。
36、企业外包,外包与贸易赤字可能导致美元下降,外包使得外国投资者涌入美国公司。
37、新企业。创业让外国投资者更具机会而支持美元。
38、就业增长可能会吸引投资者。
39、工资增长让投资者增持美元。
(十)美国资本市场。
40、股市下跌会动摇投资者信心,他们会分散投资,美元会下降。
41、股市上涨,吸引新的投资者,鼓励先有投资者投入更多资金。
42、上市公司财报,良好的财报吸引投资者。
(十一)经济
43、经济增长稳定,投资者信心增强,投资者也会涌入。
44、经济衰退美元也会下降,投资者担心投资会失去价值,就会撤出。
45、美国经济若比其他国家经济更好,投资者就会涌向美国。相反,就会撤出。
(十二)天气
天气可能会影响农业和当地经济,涟漪影响会导致美元波动。
46、炎热夏天会使得能源成本上升,导致美元下降。
47、寒冷冬天导致能源成本上升,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可能涌入其他领域。
48、自然灾害,比如飓风等自然灾害,联邦就会支出财政来救灾或重建。
(十三)通货膨胀。
49、通胀降低美元购买力,一个国际货币购买力与物价总水平呈现反方向变动。
50、通胀率上升,购买力减少,削弱美元。预期通胀可能会导致外汇市场抢先做出反应,市场波动,贸易逆差可能让美元吸引力下降。
⑥ 拉尼娜现象已形成,将会造成哪些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了反常的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关专家指出今年已经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⑦ 拉尼娜会影响河北气温吗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影响
编辑
气候
上半年气候变化
1999年上半年中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历史对照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说,从公元300年以来,中国一共出现过5个沙尘事件频发期,每个周期持续90年左右,沙尘事件又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陈峪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因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自2月份开始,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至3℃,造成土壤解冻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北方高温少雨
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3到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到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
赵振国说,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土壤底层墒情已经很差。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长江以南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中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中,中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损失。
2008年
我们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全球
(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3)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2008年1月10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2008年夏季前,将会给中国带来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历史上,1954年至1955年,1956年至1957年,1963年至1964年,1968年至1969年的冬季,中国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天气。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了这些年份的气候变化后认为,这个调皮的“小女孩”将对春、夏气候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对农业
2008年华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大部)在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早稻播种期天气,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差;华南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好,仅在3月中旬前期有2至4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影响不大,江南地区春播气候条件偏差。
拉尼娜现象往往追随厄尔尼诺现象到来。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在上涨期结束后,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到来,在拉尼娜现象出现后的12个月中,大多数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已经在较低水平。拉尼娜现象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异常高水平的市场波动。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程度越大,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程度就会越大。[2]
对天气
2008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多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有明显增加;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沙尘天气日数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灾害影响
2008年春中国东部地区以少雨干旱为主,东部大部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粤桂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须加强抗旱工作;夏季,全国少雨范围比多雨范围大,整体形势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此外,春季黑龙江北部、吉辽大部、湘赣南部、粤桂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2008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吉辽大部,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拉尼娜预警
关注拉尼娜发展,警惕2000年严重旱灾重演!
世界气象组织2011年1月25日说,与澳大利亚大规模洪水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极端天气存在关联的拉尼娜现象可能还将持续数月。
本次拉尼娜现象始于2010年6月,伴随厄尔尼诺现象消失而增强。按这一联合国下属机构说法,就对大气的影响程度而言,这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
2010年9月的“拉尼娜”现象在5月进入中性状态后,在8月份强度又再次加大。气象组织警告人们为此做好必要准备。
然而,它将比10年9月至5月在世界各地造成洪水和干旱的中强度“拉尼娜”要弱许多。
至少持续2至4个月
在25日发布的拉尼娜现象更新信息中,世界气象组织说,“明显的拉尼娜现象”继续存在于赤道太平洋地区。
世界气象组织预计,拉尼娜现象不会在第一季度结束,可能持续至4、5个月,“几乎所有气象模型均预测,现阶段的拉尼娜现象会至少在今后2个月至4个月内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数据显示,本次拉尼娜现象出现以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较正常温度平均低1.5摄氏度。
尽管预测拉尼娜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有望在今后4个月内逐步减弱。
洪水干旱多与它有关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拉尼娜现象是一段时间澳大利亚洪灾等异常天气的“罪魁祸首”。
“几周,我们看到(拉尼娜现象)最重要的影响是澳大利亚所遭受破坏性洪灾,”世界气象组织官员鲁帕?库马尔?科利说。去年年底开始,澳大利亚东部遭遇大规模洪水。
“拉尼娜现象不仅与洪灾有关,”科利说,“同时与世界部分地区的干旱存在关联,尤其是在南美洲。”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致使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南部的降雨量超过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认为,中国“南冻北旱”可能也与拉尼娜现象存在联系。
虽将减弱 仍需谨慎
科利警告,虽然拉尼娜现象会逐渐减弱,但各国政府应继续保持谨慎,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尽管我们预计拉尼娜现象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减弱,但它所造成影响可能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拉尼娜现象所造成影响可能与以往不同。科利举例说,巴西和斯里兰卡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由拉尼娜现象所致。
科利说,现阶段缺乏足够信息以预测拉尼娜现象的长期发展趋势。“我们有100多年的数据,”他说,“但并未显示这类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⑧ 中国经济寒冬对金价有什么影响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黄金作为全球自古以来的天然货币,有着不可替代的避险功能。也就是说黄金除了商品属性,还有货币属性。
在中国进入经济危机以来,国家出台各种刺激经济的计划,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体再也拉不动国家这辆大马车,制造业疲软、失业率攀升、股市低迷、内需不足等等诸多问题接踵而来,让市场对经济的担忧加剧,因此投资者都把目光投向可以避险的黄金上面来,纷纷购买实物黄金和黄金期货现货等金融衍生品,这也引起来了黄金的大幅上涨。国内投资金价从2008年的150元/克涨到目前的360元/克,国际金价从680美元/盎司涨至现在的1740美元/盎司,总体来说,不管是哪一个经济体的萧条,都会引起黄金的上涨。
⑨ 期货市场对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不好的影响
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要以现货市场的发展为基础,期货市场的出现又能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目前,现货商品市场存在的种种缺陷已严重影响到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培育和完善现货商品市场对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已显得非常必要。
期货市场的产生是现货市场不断进行外延扩张和内涵深化的结果。就交易方式而言,期货交易是从现货商品的现金交易发展而来的。由于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而显示出的交易方式的有限性,以及由于这种有限性所带来的商业危机可能性,共同引发了商品交换中的时间性矛盾和空间性矛盾。随着这种矛盾的不断尖锐与激化,导致了远期合约交易方式的产生。由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拓展,商品交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经常出现价格变动很大的现象,远期合约交易的双方经常因为价格的变动而违约,从而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最终缓解,是通过商品交易合约的标准化,通过专门交易商品合约的有组织的市场的建立得以完成的。这种有组织的市场就是以交易所为核心的期货市场。
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数量比例关系。在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所存在的数量比例关系状况,往往决定着整个市场关系的良好状态。无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其价格总量上实际都含着现货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构成了期货交易中的基差。这种基差一般要随着交割期的临近而不断趋于缩小。在商品期货交易过程中,基差的变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果基差超出了一定量的限制,那么,期货市场就会由于过分脱离现货市场基础而发生性质上的变异,沦为纯粹的投机市场。在期货市场内部,现货的套期保值业务量也要与投机业务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突破这种比例,便会发生两种相反的现象:如果套期保值者相对过多,就会降低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使现货保值业务因为难以找到承担风险的投机者而不能将风险转移出去;如果投机者相对过多,就会增大期货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使套期保值者难以追寻到真实的保值部位,从而降低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运行风险的回避程度。
期货市场又是通过自己的交易规则来实现对现货市场的调节和引导的。如前所述,期货市场是一种有组织的现代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市场交易主体的充分自主行为与市场整体的高度组织性是有机地和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说,市场当事人在从事期货交易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行事。然而,这并不表示市场当事人(出市代表、经纪人和场外交易人士)可以完全不顾及市场的交易规则而随心所欲地行事。恰恰相反,交易规则是一切交易人士所必须认真遵守的。例如,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中规定,当一种期货商品的价格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上涨或跌落至某一种价位时,为了避免因期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而导致现货市场供求关系过度震荡,交易人士就得暂时停止交易。这样一来,交易当事人便可面对现实,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然后继续开始新一轮理智的交易。这实际上是把本来要在现货市场上进行的交易前移到了期货市场上。期货市场不仅减缓了现货市场运行的冲突和矛盾,而且降低了现货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起到了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