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70年代中国利用期货市场购买粮食

70年代中国利用期货市场购买粮食

发布时间: 2021-09-23 06:06:15

期货市场的发展简史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场供求预期变化的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交易就产生了。
最初的期货交易源于16世纪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场得到了发展。直到19世纪,仍是日本独有,后来渐渐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国芝加哥的82位商人为了降低粮食交易风险,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正式开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1882 年,CBOT 开始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时规定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至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开始形成。
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还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
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从1848 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是商品期货,他们可以分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以铜、铝、锡、银等为代表的金属期货和以原油、汽油、丙烷等为代表的能源期货三大类型。
上世纪 70 年代,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数、外汇等金融期货相继推出,而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于 1982 年 10 月 1 日 在 CBOT 的上市,又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方案研究和初步实施阶段(1988-1990年)
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启动。
第二个时期:迅猛发展阶段(1990-1993年)
到 1993 年下半年,全国期货交易所达 50 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迹象。
第三个时期:治理整顿时期(1993-1998)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199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开始对期货交易所进行全面审核,到1998年,14 家交易所重组调整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三家;35个期货交易品种调减为12个;兼营机构退出了期货经纪代理业,原有的294家期货经纪公司缩减为180家左右。
1999年9月,一个条例、四个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构建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监管框架。这样,在经过几年较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和规范整顿,以《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四个管理办法为主的期货市场规划框架基本确立,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期货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期货交易所的市场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期货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智,整个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理整顿过程中,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有了比较大的下滑,但是从2000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走出低谷。上海期货交易所目前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铜期货交易中心,2003年的成交量达到11166.29万吨, 10年内增长了50多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在2003年达到了2818.80万吨,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中心,成交量仅次于美国的CBOT 。
2004 年1月31日 ,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政策也由规范整顿向稳步发展转变。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纷纷参股期货公司,使期货行业获得新的资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货等新品种也即将推出。在我国加入WTO 、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际,作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货市场将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❷ 中国期货是从几几年开始盛行的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广东万通期货公司成立 93年2月28日大商所成立 9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由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粮油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并 99年12月开业 2006年9月8日中金所成立 2018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营 以上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❸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

1. 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后,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2. 金属期货。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1899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中。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原本是一个铜出口国,但工业革命却成为其转折点。由于从国外大量进口铜作为生产资料,所以需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伦敦金属交易所自创建以来,一直生意兴隆,至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 美国的金属期货的出现晚于英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期货合约的种类逐渐从传统的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制成品、加工品等。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于1933年,由经营皮革、生丝、橡胶和金属的交易所合并而成,交易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

3. 能源期货。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丙烷等。
(二) 金融期货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期货市场。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至此,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均上市交易,并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和亚洲的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也成为交易的主要产品。 金融期货的出现,使期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所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诞生的。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期货期权

20世纪70年代推出金融期货后不久,国际期货市场有发生了新的变化。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现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了一份保险。因此,期权交易独具的或与期货交易结合运用的种种灵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应当指出的事,在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个品种、各个市场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期货期权交易的对象既非物质商品,又非价值商品,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权钱交易”。期权交易最初源于股票交易,后来移植到期货交易中,发展更为迅猛。现在,不仅在期货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开展期权交易,而且在美国芝加哥等地还有专门的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❹ 首先在期货市场上从人家手里借贷卖出一批粮食,等到粮食价格崩盘之后,再买进粮归还,能解释一下不

10元一斤的时候,借来10斤粮食卖出,得100元。
崩盘跌倒50元一斤的时候,买回10斤花费50元。
归还10斤粮食,自己毛利50元(没计入借粮食的利息和交易成本)

❺ 70年代为什么中国缺粮还要出口粮食到韩国

朝鲜穷是不争的事实,老百姓吃不饱是不争的事实。在网上查,根据朝鲜官方自己公布的数字,其粮食产量从1974年的年产700万t至1980年提高到950万t。80年代,朝鲜仅公布了三年粮食产量数字,即1982年950万t,1984、1988年各1000万t,后来就再没有公布了。但据国外刊物公开发表的数字看,90年代头几年,朝鲜的粮食已大幅度减产,约为660万t。1995年,朝鲜粮食产量锐减至350万t。其后,由于1995、1996连续二年夏季暴雨形成洪水、1997年干旱灾害,朝鲜的粮食产量跌入低谷,分别约为1996年250万t、1997年270万t和1998年390万t。1999年朝鲜的粮食产量为1994年以来的最好收成,约422万t,这个数字比官方公布的朝鲜最低粮食需要量518万t仍缺口96万t。

后来,朝鲜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停滞不前,连续几年粮食大幅减产并因自然灾害使粮食供求状况恶化而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2000年至现在,朝鲜粮食缺口预计每年120万--150万t,朝鲜粮食短缺问题短时期内难以解决。1996年5月,中国与朝鲜在北京签定了加强对朝鲜援助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中国从签署协定时起的5年内,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t粮食。实际上,中国通过边境以易货的方式,一直到现在每年向朝鲜提供的粮食总共在100万t以上。

❻ 求中国近十年的粮食产量和储备及中国近十年关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科技发展·最好加上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看法

迄今入世10年,中国农业及其粮食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如何衡量和评价这些变化?

回答上述问题不太容易。如果简单比较入世前后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水平,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同一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影响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变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措施,以及加强对农田改变用途的控制等等。

实施上述政策的时间与加入世贸组织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区间。因此,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民收入的总量度,都不能用来评价加入WTO的结果。

但单纯从进出口的角度看,仍有变化值得关注。

如加入世贸组织带来农产品进出口同时大幅度增加,表明对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应当是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让中国有可能根据世界市场需求改变生产结构,进而从世界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深入,有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以及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直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钟甫宁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系,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农业经济学毕业生,并于1989年获得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学位。由于同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担任顾问,他无疑是回答中国农业在加入WTO之后变动关系的最佳人选。

入世考验中国制定农业政策的能力

《21世纪》:从最直接的影响看,入世后对中国的农业以及粮食生产都产生了哪些变化和影响?

钟甫宁:加入世贸组织后,最直接的影响是贸易结构和数量,所以比较合适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入世前后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有无变化。

然而,农产品贸易的范围包括哪些种类的商品仍然完全难以统一:仅仅包括初级农牧产品(原料),还是也包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林木产品及其制成品是否包括在内?不同的统计口径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仅从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加入世贸组织前7年(1994-2001)期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从265亿美元增加到347亿美元,同期农产品进口总额从162亿美元增加到287亿美元,顺差从103亿美元减少到60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后8年(2001-2009)期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从347亿美元增加到873亿美元,同期农产品进口总额从287亿美元增加到837亿美元,顺差减少到36亿美元。

这一组数据的对比表明,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增加均十分显著,而顺差的减少并不明显,至少其减少的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21世纪》:对中国来说,哪些变化是直接有益的?

钟甫宁:从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看,植物产品(主要是大豆、油菜籽)和动植物油脂的进口大幅度增长,木浆和纸制品的进口增长也很明显;出口增长最快的是食品和皮革制品,木制品和纺织品(服装)也有所增长。

这一变化完全符合国情,即增加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同时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与此同时,从初级产品向加工产品的转移不仅有利于更充分地利用劳动力,也有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乃至于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换代。

当然,没有入世也可能发生同样的贸易结构变化;但是,入世前后变化速度的显著差异多少能说明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体利益的提高不代表各部分的利益都增加。大量进口初级产品说明世界市场初级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因而对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必然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时间内压低涉及农产品的价格、减少该产品生产者的收入。

但是,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出口的增长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因而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并通过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受冲击初级产品的生产可能会减少,一部分土地、水和其他资源可能找到更有利的利用方式,生产其它有利可图的产品。因此,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改变一方面增加了结构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结构调整的机会;短期的冲击可能带来长期的收益。合理的政策应当帮助农民调整生产和就业结构,而不是简单保护现有生产。

此外,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价格的变动。农业生产受自然界的影响很大,而需求及其增长则相对稳定,因而产量的变动必然带来价格的波动,即使完全封闭的国内市场也无法避免因产量变化而导致的价格波动。

融入世界市场以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不仅受本国生产波动影响,还要受主要进出口国生产波动的影响。如果国内外生产的波动方向相同,国外的波动幅度更大,本国的价格波动就可能因融入国际市场而加剧;相反,如果国内外生产波动方向相反,或者国外波动幅度较小,加入国际市场反而可以减少国内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

《21世纪》:你认为其中是否存在不利方面?

钟甫宁:如果说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对缩小价格波动幅度有什么不利影响,那就是政府短期内限制价格波动的能力受到重大挑战,不那么容易采取限价措施。

但是,无论限价措施的本意如何,其长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即限价可能导致更长时期的供不应求,很难说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哪种情况更好。采用补贴的方式维持低价只不过是把消费者的负担转嫁给纳税人而已,它不可能消除生产波动的后果,只是改变了生产波动的受害人,同时增加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也可能产生寻租的机会。

因此,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重大影响是政府和大众都应当转变思维方式,接受市场经济必须接受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也是市场调节供求的方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应当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比如,基本食品价格上涨时限价不如对低收入者给予收入补贴。单纯限价可能加剧、延长供不应求的状况,相比于所有人通过价格补贴获得补偿,收入补贴可以针对特定弱势群体,降低行政成本,也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如果全球资源可以为我所用,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21世纪》:入世与中国的粮食市场开放,这两者的关系如何理解?

钟甫宁:上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了一个粮食安全的定义,大意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也买得起维持积极生活和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足够的食物。

这一概念被广泛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加入了营养和品质安全方面的内容。无论如何,它关注的重点是消费者获得充分食品的可能性是否有保障,至于这些食品的产地是本地、本国还是异国他乡并不重要。

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福祉的角度看,如果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而不是像日本那样保证粮食生产者的收入,是否需要开放粮食市场不仅取决于中国能否生产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足够食物,而且取决于生产足够食物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和其它代价。

如果中国不仅能够生产出足够的食物,而且生产成本(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无论是否开放粮食市场结果都一样,中国不仅不会进口粮食,相反,可能还会出口剩余部分。

但是,如果中国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那么,进口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们愿意回到通过发放粮票、油票和肉票等等来严格限制消费的年代。或者,中国虽然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但是,增加的成本可能很高,例如像日本那样高出世界市场价4-5倍甚至更多,我们是否愿意为粮食及相关食品的消费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或者缴纳同样甚至更多的税收以便经过政府补贴的转移渠道维持低价?

同时还得意识到,增加粮食生产必然要争夺本来用于其他商品生产的资源,其他商品的供应量也会减少,价格也会上升,生活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都将相应下降。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40%,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28%。如果缺乏某种资源,就应当通过贸易,用自己富裕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交换自己稀缺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土地和淡水是中国的稀缺资源,就应当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交换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包括粮食和其它一些农产品。否则,其代价必然是降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降低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

我们曾经很自豪地宣称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实际大概是10%)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从为世界作贡献的角度、为全球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缺粮人口做贡献的角度,我们确实可以引以为豪;但是,经济上的代价和牺牲很大,过度使用边际土地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更加剧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如果有世界市场、全球资源可以利用,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21世纪》:入世后,中国粮食安全的话题一直被高度关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钟甫宁:由于资源与人口的矛盾,非常有必要全面探讨粮食安全的概念和相关政策。

首先,不能把粮食安全的概念简单定义为一定比例的粮食自给率,更不能把粮食自给率当作一种政治口号甚至类似宗教信条一样的东西,而应当把它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目标放在一起通盘考虑。

如果把粮食自给率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就应当全面考察实现的条件和手段:需要多少土地、淡水、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等等,必须考虑这些要素的可获性和经济成本。粮食禁运是主张保证粮食自给率的最重要理由;但是,中国能源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发生粮食禁运的时候是否同时也会面临能源禁运?中国是否还能生产出必要数量的化肥农药(即使不用考虑农业机械)?

其次,应当承认粮食安全是一个高度重要的概念,尽管不能机械地规定为一定比例的自给率,因而仍然需要讨论如何加强食物供应的安全,包括数量和价格。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尽可能优化进口食物的种类和来源地。无论从政治还是心理因素考虑,如果需要大量进口食物,应当按照先油料、再饲料,最后口粮的顺序;而这一顺序恰好与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相符合:过去十多年有了的进口大幅度增长(其中也包括蛋白质饲料),近两年饲料的进口开始增加,而口粮依然保持高度自给。因此,进口食物种类的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为了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进口来源地应当尽量多元化。这一点在现实中也已经得到较好体现,比如大豆的进口总量中来自于美国和南美的差不多各占一半。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的方针应当和农业国际合作的努力相结合。今后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产量的最大潜力在南美、非洲和中亚。而这些地方扩大生产的潜力依赖于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合作。如果我们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提高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就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供应,当然也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可获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未来需降低农业部门资源和劳动力的比例

《21世纪》:WTO正将全球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推向深入,中国农业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

钟甫宁:尽管多哈回合久拖不决,世界经济一体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由于土地和淡水资源的约束,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农产品大量、全面出口的国家。尽管以日本、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进口设立的重重障碍,也不能确定多哈回合能否实质性减少技术性壁垒,由于资源约束,总体上对中国农业发展影响不大。

中国农业不可能靠出口拉动,外部壁垒可能在特定时期影响特定产品的生产,但生产者有可能调整生产,转而以国内为目标市场。同样,由于资源约束,进口大量占用土地和水资源的农产品也是必然的结果,严格限制农产品进口不仅损人,更害自己。

因此,今后将继续保持过去的趋势:不断增加加工食品和纺织品等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同时增加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中国的农业继续向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调整结构。

通常说中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中国农民是弱势群体,需要保护、需要政府支持。但是农业生产报酬低、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农业产业本身,而在于农业部门资源和劳动力的比例。目前我国农业部门生产的GDP占全国总量11%-12%,而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接近全国总量的50%,这就是说,农民人均生产的GDP仅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GDP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如果农业部门的就业比重不能相应下降,农民收入低的状况就不可能改变。

财政转移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前面已经提到,日本大米的价格大约是世界市场价格的4-5倍。我们还应当知道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日本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净收入小于日本政府的农业补贴和支出总额。也就是说,日本农业实际上是一个净产值为负值的漏洞产业:日本政府把纳税人的钱转移给农民或用于农业部门以后,经过生产过程,日本农民拿到手的钱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

我们显然不希望出现同样的结果,何况我们根本无力实行同样的补贴。日本农民只占全国人口的5%,要95%的人补贴5%的人也许可以做到,(中国的情况是)要50%的人补贴另外50%的人就无法做到了。

《21世纪》:就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看,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钟甫宁:农产品的定价权话题。

有观点认为,应通过所谓产业重组形成大集团来对抗外资企业,取得农产品的定价权、保障产业安全等,其中一个重要的案例是食用油加工业已经由几家大型外资企业掌握了定价权,直接影响产业安全。

我们可以发现,大连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与芝加哥期货市场基本同步,这是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最接轨的例子。这通常被认为期货市场最接近完全竞争的状态,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人指出)怀疑那几家外资公司垄断了芝加哥期货市场价格,由于中粮公司和其他许多买主都参与芝加哥期货市场和大连期货市场的交易,我们更没有理由怀疑外资公司垄断了大豆的到岸价格。

通常的指责是外资公司垄断了加工后产品的价格。那么,它是提高还是降低了食用油批发零售端的价格?由于原料到岸价格相同,如果他们的产品价格高于国内企业将失去市场,国内企业应当没什么可抱怨的;如果低于国内企业,是外资企业效率高、加工成本低,还是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亏本扩大市场份额?前者对消费者有利,我们有理由不理睬国内企业,后者则应当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而不是利用民族情绪呼吁非市场干预。

我们可以看看其他行业的例子。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国内实现了高度集中,充分享有定价权;可惜,他们无法影响纽约和伦敦期货市场的石油价格,仅仅靠垄断国内价格牟利。电信和移动通讯的例子也大同小异(发改委刚刚发起反垄断调查)。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食品行业出现类似中石油、中石化或电信、移动通讯这类企业吗?

❼ 建国以来最大的期货市场操纵案

期货市场风险回顾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上海“粳米事件”回顾
粳米期货交易因具备发达的现货基础、市场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现十分活跃, 在早期的粮食期货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发生后,监 管部门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时至今日,众多业内人士在谈到恢复与开发大品种 期货交易时总要提到粳米。因此,对上海“粳米事件”作一个全面回顾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暂停交易,价格出现过三次明显上涨: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 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 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 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
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 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
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 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 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 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❽ 关于粮食收购方面的案例

贸易企业利用早籼稻期货案例分析 早籼稻贸易企业作为早籼稻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一边连接市场,一边连接农户,既承受着稻谷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又面临着资金运转不畅的困境,可谓“本大利小,危机并存”!早籼稻期货的上市,将为早籼稻贸易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提供更多的选择,一方面,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为贸易订单提供价格参考,另一方面,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地回避贸易环节中的价格波动风险。本文重点论述早籼稻贸易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如何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套期保值策略。 推荐阅读 ·《孙子兵法》期货道
·多空的诀窍和忌讳 国内大豆利好数据虚高 国储拍卖再遭冷遇 豆市等待指引 市场供应宽松 棉价逐步回落 成品油价当调未调再遭质疑 国储580万吨玉米定向销售 钢价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国内期货行情][持仓分析系统] 一、早籼稻贸易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经营困难1.早籼稻贸易企业的经营模式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粮食收购市场完全放开,早籼稻贸易企业在整个稻谷产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早籼稻经营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它们一边连接市场,一边连接广大农户,是粮食收购、存储和贸易加工环节中重要的参与力量。早籼稻贸易企业的构成也从以前单一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转变为国有为主、民营为辅、个体积极参与的多种类型并存发展的格局。早籼稻贸易企业的一般经营模式为:现货市场(采购)—贸易企业(存储)—现货加工企业或者消费者(销售)。2.早籼稻贸易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实际需求早籼稻作为重要的粮食商品,既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和广大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早籼稻价格既受自身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又极大地受制于国家相关粮食政策的约束。早籼稻收购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国家最低价收购”、国储拍卖和轮出“顺价销售”。在价格弹性与政策空间的相互影响中,早籼稻贸易企业赚取的利润空间相对有限,而承受的市场波动风险则较为明显。收购环节: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粮食收购市场完全放开,收购主体多元化,早籼稻收购市场竞争加剧,呈现出中储粮、地方储备、经营加工企业和个体粮商等多家收购的竞争局面,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粮源的情况。在这个环节,如果出现货源紧张、收购时间短的情况,贸易商将面临收购量不足、收购成本提高的风险。存储环节:稻谷在存储过程中对仓库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如占库容量大、通风条件好、运输方便等),而长期存储还会造成一些损耗和霉变,所以存储环节既占用了大量资金,又存在潜在的额外损失。销售环节:如果需求疲软或者国储大量拍卖和轮出,高价收购的早籼稻将面临跌价和销售不畅的风险。贸易机会:正常年份,由于早籼稻收购周期短,导致贸易周期相应较短(3—5个月),大部分贸易商在其他时间缺少商机,大量资金闲置。因此,需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远期贸易,延长贸易周期。二、早籼稻贸易企业利用期货管理风险的案例分析1.利用早籼稻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制定贸易计划由于期货价格综合反映市场的预期,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利用期货价格走势能够指导贸易计划,安排相应资金。如果早籼稻期货价格是上涨趋势,贸易商就可以正常地购销,中间跌价风险小,因此有必要尽早筹措收购资金,加大收购量,积极联系买家。同理,如果期货价格表现疲软甚至下跌,贸易商就需要尽可能地与买方签署好供货合同,约定相对有利的销售价格,在现货采购环节根据合同量采购,降低大量采购带来的价格下跌风险。2.在收购量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实现“虚拟采购”在上文中提到,由于市场收购主体增多、收购竞争激烈,稻谷在某些年份会出现货源紧张的情况,导致短期内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同时竞相抢购也使贸易商很难采购到足够货源,这时合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5月份某早籼稻贸易企业与南方某大米加工厂签署了在9月份以1950元/吨价格为其供货1万吨的合同。该贸易企业在签署合同后根据现货市场情况和期货价格走势综合分析,判断当年7月份早籼稻上市后价格有大幅上涨的可能,若以1950元/吨供货,在扣除收购成本及相关费用后,利润有限甚至亏损。因此,该企业总经理做出决策,在9月合约上以2030元/吨的价格买进1万吨早籼稻,这时现货价格为1840元/吨。到了8月份,早籼稻大量上市,货源紧张,收购竞争激烈导致现货收购成本达到0.97元/斤,折合1940元/吨,这时,企业一边在现货市场以0.97元/斤的平均价格采购以满足给大米加工厂的供货,一边在期货合约上以平均2130元/吨的价格卖出平仓1万吨。套期保值效果如下:本案例较好地说明:预期价格上涨情况下,贸易商通过买入套期保值投资策略可以有效锁定采购成本,满足购销合同的需要,实现理想贸易利润。3.在价格趋跌时通过卖出套保管理库存,提高资金效率对许多大型经营性粮食购销企业来说,如果库存过高,一方面需要付出高额存储成本,另一方面会大量占用资金,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因此,通过适当卖出套期保值与现货交割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难。某早籼稻主产区县粮食购销企业与南方大型米粉厂签署了在来年3月份以1950元/吨价格供货2万吨的销售合同,该企业预计未来现货价格平稳或者有下跌的风险,决定对库存进行保值,其在期货上以2050元/吨价格卖出9月合约2万吨并进行现货交割。在未来有两种方式补回合同约定的现货:一种是在来年3月份合同履行之前,随行就市、以现货价格买进现货履约,另一种是在价格平稳或者下跌的情况下,买进来年3月份合约交割提货交付米粉厂。在以上案例中,现货价格小幅下跌,我们对来年3月份合约的库存进行保值,现货节省成本=1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仓储节省费用=135万元×0.2×1+165万元×0.2×1=60万元(不考虑期货交割成本,期货交割后,节省仓储费用,按照每天0.2元/吨·天计算)。资金利息=2050元/吨×2×4.86%×150/365(按照半年期贷款利率4.86%计算,节省天数为150天)=81.89万元。整个过程中累计节省费用、成本171.89万元,折合节省成本85.95元/吨,相对价值2000元/吨的现货,回报高达4.3%。第二种卖出近期交割,买进远期交割提货的情况一般是在近期价格较远期价格高,而且市场稳中趋升时才会采用,否则通过现货补库是最理想的选择。4.现货销售不畅,通过卖出套保回避下跌风险某购销企业有现货收购成本为1850元/吨的早籼稻1万吨,但行情不好,销售迟迟签不了合同,由于担心市场价格下跌,于是在11月合约上以2050元/吨价格卖出套期保值1万吨。到了10月份,现货价格跌至1820元/吨,期货价格同步跌至2000元/吨,该企业卖出现货,买进期货平仓。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