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大时代主人公是投资的股指期货吗
⑴ 港剧大时代里为什么股市有买涨买跌
买涨,就是做多,买入后等上涨,抛掉赚差价,买跌,其实就是做空,与做多相反,先从券商那里借股票来抛售,现金入账,但不能转移和提取,然后跌到一定时候再把相同数量股票买回来还给券商,这时候买股票需要花费的钱就比你抛售所得更少,然后剩下的钱就是你的利润,可以自由转移和提取了。做空当然价格跌的越低差价越大越赚钱了。
买跌:即做空,又称空头、沽空(香港用语)、卖空(新加坡马来西亚用语)是一种股票、期货等的投资术语,是股票、期货等市场的一种操作模式。与多头相对,理论上是先借货卖出,再买进归还。做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实际上有点像商业中的赊货交易模式。这种模式在价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够获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货进来卖出,等跌了之后再买进归还。比如预计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借入此股票(实际交易是买入看跌的合约)卖出,再到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以现价还给卖方,产生的差价就是利润。
⑵ 电视剧大时代里几小时注赚几百万是真的吗
是有可能的。
大时代里面有很多情节描述的是“股指期货”,最大的特点就是保证金交易,可以“以小博大”,国内的中金所期货最高十倍杠杆,也就是十万保证金可以玩一百万的期货,盈亏放大十倍,风险也放大了十倍。香港的股指期货规则也是类似的,有可能杠杆还要大。
股指期货原则上来说就是零和游戏,就是说有人赚钱必定有人亏钱,并且赚的钱与亏的钱相等(不考虑买卖手续费)。
⑶ 看过港剧《大时代》的朋友请进,一个疑问。
我来告诉你,丁蟹被判处了“环首死刑,直至气绝身亡为止”,然后英国女皇依律特赦改为“无期徒刑”,做医生的老四丁利蟹借给丁蟹送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在丁蟹的食物中掺加了药物,使丁蟹在排便时排出了血便,于是狱警带丁蟹去医院检查,丁家四兄弟收买意愿的医生,改了化验结果,说丁蟹已得了癌症晚期,于是,香港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特赦丁蟹无罪出狱,安度余日,丁蟹是香港政府特赦出狱的第三人;然后呢,丁家四兄弟找来一个人冒充什么气功大师,帮丁蟹用功“治病”,再创造一个奇迹,丁蟹的“癌症”好了,于是,丁蟹就自由了....
⑷ 有港剧大时代52集的吗
这种剧在网络里面网络一下就会出来,在线可以观看,网络云资源暂时没有。
⑸ 连续剧《大时代》里面,期货是怎么结算的中途丁蟹赚了很多钱为什么不止赢
大时代是一部港股恩仇录,它最令人熟知的是“丁蟹效应”。其实除了丁蟹效应,《大时代》中还有很多让你受益的股市哲理,比如什么是股灾。
了解H股历史的人都能看出来,《大时代》中两次股灾都有暗指。第一集开头字幕直接标明香港1973年股灾。在那时,随便一只股都能涨上天,连摆水果摊的大妈都开始不务正业,一门心思指望在股市上发财。还有就是之后陈滔滔与丁蟹一家对抗的那次股灾,从时间上推算应该说的是1987年H股“黑色星期一”。
H股于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间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结果在1973年,H股半年间下跌1200点。这种毁灭性股灾让人一夜变疯,很多人跳楼自杀;H股“黑色星期一”是指在1984到1987年的H股大牛市中,恒指上涨2.3倍。然而在1987年10月26日,恒指暴跌千点,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
《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
⑹ 大时代里炒的是什么股呀买涨买跌的!
买入的是股票看涨或看跌的期货.到最后是股指期货.也是看涨或看跌的期货
买涨,就是做多,买入后等上涨,抛掉赚差价,买跌,其实就是做空,与做多相反,先从券商那里借股票来抛售,现金入账,但不能转移和提取,然后跌到一定时候再把相同数量股票买回来还给券商,这时候买股票需要花费的钱就比你抛售所得更少,然后剩下的钱就是你的利润,可以自由转移和提取了。做空当然价格跌的越低差价越大越赚钱了。
买跌:即做空,又称空头、沽空(香港用语)、卖空(新加坡马来西亚用语)是一种股票、期货等的投资术语,是股票、期货等市场的一种操作模式。与多头相对,理论上是先借货卖出,再买进归还。做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实际上有点像商业中的赊货交易模式。这种模式在价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够获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货进来卖出,等跌了之后再买进归还。比如预计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借入此股票(实际交易是买入看跌的合约)卖出,再到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以现价还给卖方,产生的差价就是利润。
⑺ 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
剧中这个场景正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也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灾,这一股灾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1967年的暴动,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香港社会内部出现剧烈变化,但港英政府漠视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于豪门富贾,也是重要原因。在动荡之下,股市受到显著冲击,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在6月份还一度宣布停市两个星期。暴动结束之后,市场才逐步恢复。
不过,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门槛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为英资,华资受到一定排挤,即使参与买卖股票的职业,在当时的香港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967年的暴动可以算是香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这次时间的教训,开始关注华人民生,提升市民对香港的归属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后开始升温
当时因为股票交易活跃,股票的登记与过户手续还是通过人手办理,难以及时处理积存交易,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在1969年11月1日开始宣布股市只开放半天,让经纪下午处理交易。
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来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独家垄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香港股市已经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香港上市公司数目一直维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厂数目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远东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粤语交易,容纳女出市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举措,其交易量迅速超过香港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这一段时间应当说是香港股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的,例如新鸿基、长江事业等。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之称的香港天线上市。
经历过股灾的人肯定过目不忘,因为那感觉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样疼。财迷哥认为,《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最终,四个儿子跳楼,他自己侥幸存活。另一方面,这种人为太高股指的行为,也让泡沫产生。如果一直发展下去,股灾怕是不远了。
疯狂之后,总是走向灭亡。经过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后,外资率先大手出货,跟着抛售的人越来越多,恒生指数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3月底股市急泻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点,年底跌至400点,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更低见150.11点,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纽约的股灾还要严重。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举生积蓄化为乌有,跳楼新闻经常见报,整个香港市面萧条,进入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直到数年后才稍见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损失,相信令很多人毕生难忘,但若与1973年的股灾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于1973年的股市大震荡,从一开始创出1700多点的空前纪录,到跌至1974年150点的新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东以阿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引致能源危机和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会从千多点高峰急速狂泻;但笔者却认为是投机过分,物极必反的必然结果。“要你灭亡,就先要你疯狂”,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的。
经过了1973年的股灾以后,香港经济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亦从此打稳了根基,使人们明白股票的风险,把香港带进80年代的辉煌日子。
1974年后,政府设立两个非全职的监察委员会(分别负责证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员(证券及商品交易监管专员),办事处隶属政府部门。
商品交易伴随国际贸易频繁产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和黄金期货,比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属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直到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1969年的26亿港元攀升至1231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进入了尾声。同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了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会员。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交易广场,采取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方式进行证券买卖。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现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荡,港元大幅贬值,物价开始飞涨,民众大量抛售港币购进美元,抢购商品和物资,香港一片混乱,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敏感的香港媒体从中英双方对外发表的简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轮、第四轮谈判不顺利,于是香港社会谣言四起,有人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而在当时,中英谈判成了香港经济的晴雨表,谈的好香港股市就涨,谈的不好它就跌。于是,就在这个时候,香港股市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港元崩溃,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为了保住英镑的地位,英国不得不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这才稳定了局势。
⑻ 像《大时代》里方展博买的是不是股指期货要怎么买,现在A股可以买吗
10%保证金交易,你的资金被放大10倍,
如果价格变动1%,相对你10%的保证金来说,你的本金就增加或减少10%,
如果涨停3%,本金变化就达到30%,
通常期货价格变动很快,上午涨停,下午跌停,
一天几个来回你的本金就可能翻倍或者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