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油黄金 » 3月16日国际原油期货

3月16日国际原油期货

发布时间: 2021-08-26 06:44:34

1. 工行原油期货(连续产品)转期需要手续费或点差吗以前听说点差很高,现在怎么样了

期次产品:转期的上期产品平仓价和下期产品开仓价一般好于同时点的账户原油银行买入价/卖出价,目前转期点差约为正常点差的1/4左右;由于市场、疫情以及政治等因素影响,从2020年3月18日起,工行将灵活调整账户商品交易点差,具体调整以工行各渠道实际报价为准。
连续产品:连续产品没有交易结束日,您无需设置产品转期,系统会在份额调整日交易结束后自动调整,份额调整前后的资产总值不变、持仓浮动盈亏不变。
按照交易报价买卖账户能源产品,不收取手续费。

(作答时间:2020年7月16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2. 国内油价今日调价搁浅了吗

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8月18日24时开启。由于国际油价走低,机构预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将迎来年内第四次搁浅


预计,国际原油库存下降势头料将扭转,欧佩克原油产量继续增加加剧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原油价格下行势头迹象显现,市场震荡行情有望结束,需警惕重挫风险。

国内零售市场方面,近来主营加油站及民营加油站价格战的喧嚣已经过去,但优惠政策仍在延续。不少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站持卡定时优惠幅度在1.2-1.3元/升左右,而民营加油站的优惠幅度多在0.5-1.5元/升。

国内原油基本面情况亦难有好转,预计后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或稳中下行,随着销售压力加大,不排除加油站大幅度降价促销的可能

3. 原油期货什么时候交割

原油期货交割日时间为3月、6月、9月和12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而芝加哥市场的原油期货的交割时间为上述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
原油期货可参考恒瑞财富网的知识,原油期货交割日时间指的是合约月份的16日至20日。如果最后原油期货交割日遇法定假日顺延,或交割期内遇到法定节假日,均会相应顺延交割日期,一般都会保证有五个交割日。

4. 中国原油期货什么时候上市交易

2018年3月26日开始上市交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受理客户申请交易编码,
这意味着原油期货的投资者开户工作正式启动

5. 原油期货上市倒计时,对A股有什么影响

石化板块微跌
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上市。当天早盘,原油主力合约1809一度走强,涨逾6%后,盘中快速回落。截至下午收盘,主力合约1809涨3.34%。其它化工品方面,主力合约中沥青涨2.16%,PVC涨1.04%,橡胶依旧延续跌势,大跌5.61%。
作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首日即迎来境内外知名机构积极竞价交易。
不过,原油期货上市并未对A股石化板块形成明显提振,相关板块及个股反应平淡。截至昨日收盘,中国石油(行情7.71 +0.26%,诊股)报跌1.02%,中国石化(行情6.90 +0.15%,诊股)跌2.78%。中信一级石油石化板块跌0.71%,其中大庆华科(行情18.31 -2.45%,诊股)跌7.96%,岳阳兴长(行情12.23 -1.77%,诊股)跌2.04%。
近日两桶油分别公告2017年成绩单显示,期内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净利润511.2亿元,同比增长10.13%。中国石油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190.2%。
对于国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海通证券(行情11.65 -0.85%,诊股)期货研究所主管高上认为,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依然是由布伦特和WTI决定的。就目前而言,昨日挂牌价格是在布伦特和WTI之间选择的价格,可以说是比较适当的。从油品来说,国内原油期货定位是中质,比轻质的要低,所以目前基准价给得略高一些,对于价格双向波动是有利的,对于价格上行是有一定压力的。
利好化工产业链
作为化工品之王,原油期货上市无论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化工产业均具有重大意义。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接受证券时报路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原油期货合约的标的是中质原油,与WTI或布伦特原油的品质不同,标的的独特性使得中国原油期货在未来全球贸易定价中具有优势。同时,原油期货是人民币定价,允许海外投资者参与,意味着国内出现第一个国际性的期货品种。此前铁矿石也力求打造国际性期货品种,但受制于境外投资者参与的一些障碍,一直未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原油期货使得中国期货市场走出去实现关键性的一步。
程小勇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原油期货也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山东地区地炼企业开放原油进口等,意味着未来市场化加快。原油期货上市后将助推国内原油现货市场的市场化,成为转移风险、对冲风险的平台。有了这个避险平台,对于国内原油现货市场乃至国内原油现货储备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乙烯等化工商品都是原油下游行业,国内原油期货上市后,对于大型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将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原油期货上市对国内化工产业链也有完善的作用。目前国内化工品大多数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如塑料、甲醇等,缺乏上游产品。原油期货上市后把产品端补齐了,未来上游弥补后,终端的产品也会陆续上市,化工产品的产品链也会和黑色系一样不断完善。
高上也表示,原油期货上市是在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我国应时而动,及时推出这个商品,从宣布到挂牌时间非常短。原油期货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中国有了这个场内价格信号后,对于下游的化工商品影响是巨大的,对国内实体企业形成了风险对冲市场,推进了国内原油的市场化程度。
此外,对于券商资管、期货公司,包含结算银行,未来也可以在原油市场进行融资。所以未来一般的保险公司、银行,包含养老、社保,都可能成为原油期货市场的交易者,这也给这些机构大类资产配置,包含现金、债券、股票和商品四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投资标的和风险对冲工具。
大宗商品整体承压
虽然原油期货上市对化工商品形成一定利好,但在高库存及贸易摩擦背景下,市场当前对于大宗商品后期走势难言乐观。
关于原油价格走势,程小勇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将使美元走软,有利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强。从原油供需结构来看,未来市场也趋于稳定。但是从更长时间来看,由于对于贸易摩擦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不能明确判断,原油价格也存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
高上称,从全球来看,过去30年四轮加息过程中,原油平均涨幅53%,所以经济复苏背景下,原油上涨偏强的走势可以期待。但考虑到美国已经从原油的净进口变成净出口,页岩油价格就在60美元-65美元之间,原油价格一旦上升到这个区域,就面临着页岩油的打压,所以预计原油价格在60美元-70美元之间波动是常态。
对于整体大宗商品市场,高上表示,当前市场情绪偏悲观。近期大宗商品整体的价格已经反应了目前基本面、政策面、海外形势的悲观预期。未来市场还要看3月及4月份的数据进行判断。如果春季旺季确立,那么今年周期商品将依然受支撑,如果证伪,那么2017年9月可能将形成大宗商品的高点。

6. 或上涨 油价调整窗口11月19日24时开启

[汽车之家?新闻]??按照国内成品油调价的规则,新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于11月19日24时再度开启。数据显示:截至国内第七个工作日,目前预计上调油价115元/吨,折合升计算为上涨油价0.08元/升-0.10元/升,相比上个工作日预计涨幅增加5元/吨,油价呈上涨状态。因原油涨幅“五连升”,本周油价预计要上涨。如果这两天国际油价没有大跌,成品油就将上涨,总之本次调整应该不会出现下跌的可能,那么国内油价有可能会迎来今年第五次价格上调。

国际油价方面,截至当地时间11月16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1美元,收于每桶41.34美元,涨幅为3.02%;2021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04美元,收于每桶43.82美元,涨幅为2.43%。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显著上涨,需求端短期依然存在压力原油价格在周一显著上涨,美国WTI轻质原油期货收涨约3%,报每桶41.34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在盘中一度突破44美元,收盘时涨2.43%,报每桶43.82美元。市场分析指出,疫苗的利好消息令原油市场在盘中一度出现超买,油价在大幅上涨后有所回落,原油需求端在短期内依然存在压力。

国际油价与美国股市的正向关性较强,因为股市反映了经济前景变化,经济前景的变化则决定了原油需求的变化;周一股市的上涨带动了国际油价的上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航空集团(AmericanAirlinesGroup)、嘉年华公司和挪威邮轮的涨幅在4.5%至9.7%之间,这也暗示未来人们的出行将会增加,提振原油需求前景。不过,TraditionEnergy市场研究主管GaryCunningham表示,“盘中出现了一点过量买压,这推动油市升穿了基本面所支撑的水准,因此随后只守住了部分涨幅,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持续蔓延,我们对全球需求仍有担忧。”

总体来看,尽管新冠疫情依然延续,投资者需要关注是否会有进一步抗疫封锁消息,这会限制油价上涨空间,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一在德国的一个商业论坛上表示,年底和明年年初可能还会有更多“好的候选疫苗”,鉴于OPEC+也一直再努力维稳油市,这意味着油价中长线存在震荡走高的机会。(消息来源:央视财经、汇通网;编译/汽车之家毕业)

7. 成品油年内第三次上调将会对原油有何影响

8. 原油期货交割日是啥时候

我知道原油期货交割日是啥时候。

9.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2009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可谓诡谲多变。上半年,不断下调的GDP预期增速似乎预示着“大萧条”即将重现;下半年,节节攀高的PMI指数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经济复苏的丝丝暖意。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也从2008年末的低迷中振奋起来,实现了一次“凤凰涅槃”。 今年,各地玉米现货价格涨幅不一,但从能够综合反映玉米市场基本走势的DCE(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指数上看。年初至今,玉米指数从1566元/吨的低谷一路攀升,一度超越1804元/吨的年内高点,涨幅高达238元/吨,涨势比较强劲。 纵观2009年玉米市场,我们可将其走势分成5个阶段进行剖析。 图1 DCE玉米指数的阶梯式上涨 第一阶段:政策利好支撑玉米上冲(年初-3月20日) 在金融危机加剧、产量创下新高以及下游需求不旺的多重打压下,玉米指数于2008年12月5日创下了1452元/吨的近两年最低位。彼时,国家果断于12月24日推出了第三批临储收购计划,收购量高达2000万吨。在政府托市收购的利好推动下,玉米价格开始触底回升。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家于2月19日再次亮出“大手笔”,启动总量为1000万吨的第四批玉米临储收购。至此,从2008年末到2009年2月,国家共推出四批临储收购计划,总量高达4000万吨。 此次收购面向的是东北四省区,而这4个地区2008年的玉米总产量为6000万吨左右,即政府掌控了这些主产区市场上近70%的玉米。于是主产区的玉米价格迅速攀升,进而带动华北地区和广东等地玉米价格不断上扬。 进入3月份之后,随着收购进度的推进和市场粮源的减少,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加速,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同期,DCE玉米指数也在3月末创下了1712元/吨的峰值。 第二阶段:需求不旺致使行情回落(3月21日-8月12日) 2009年4月初,世界银行发布经济报告,认为全球GDP将结束长达8年的强劲增长,预计今年会收缩1.7%。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3月份经济数据,其中CPI、M1、财政收入、发电量、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额和进出口总额等10个指标均出现较大回落。国内外经济乌云密布,前景不甚乐观。 在危机笼罩之下,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等举步维艰,而前期的临储收购已经接近尾声,玉米的需求出现较大萎缩。 对于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一方面,玉米价格因前期的临储收购而出现较大上涨,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酒精等终端产品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对于饲料企业来说,甲型H1N1流感从美洲爆发,迅速蔓延到我国,造成国内消费者出现“猪肉恐慌”,进而引发生猪价格由2月初的13元/公斤一路下跌到6月初的9.7元/公斤,跌幅超过25%。尽管随后世界卫生组织申明,甲型H1N1流感与猪并未存在必然联系,但在7月份之前,生猪价格一直低于10元,猪粮比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这就导致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较低,饲料企业经营颇为困难,饲料用玉米的需求量回升缓慢。 此间,国务院曾于4月22日召开会议,提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随后国家又决定从6月1日开始将玉米淀粉和酒精出口退税率上调至5%,取消玉米出口的暂定关税,意图提振玉米市场。无奈全球玉米消费依旧疲软,国内玉米价格不但没有创出新高,反而进入了漫长的下跌通道。 第三阶段:干旱天气催生疯狂行情(8月13日-8月31日) 从8月13日到8月末,短短十几天时间,DCE玉米指数上涨近100元/吨。同期,广东蛇口等港口玉米价格飙升,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究根结底,正是玉米主产区的干旱天气,催生了这波涨势迅猛的行情。 起于8月初的这波旱情,波及了东三省和内蒙古等玉米和大豆主产区。严重的干旱,导致许多玉米主产地,特别是辽宁阜新、朝阳、辽阳和锦州等地出现了玉米绝收现象。从当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及USDA的定期报告中可知,市场普遍预计2009年玉米产量将会大幅下滑。 此间,用电量和PMI等经济指标预示国内经济开始触底回升,一些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开始恢复运营。在需求量增加和新作受灾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开始加快玉米收购进度,助推现货市场价格不断走高。同期玉米临储拍卖也得到市场积极的响应。 与此同时,各路资金借机入场炒作玉米期货,仅13日当天,玉米指数成交量便从前日的7万多手剧增到92万手。旱情点火,资金扇风,二者共同铸造了8月份的这次大涨。 第四阶段:理性回归行情波澜不惊(9月1日-11月9日) 疯狂过后,便要重归现实。在经历了十几天的狂飙之后,旱情的推动力逐步衰竭,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玉米的基本面情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玉米总产量从1.16亿吨开始,逐年增多。2008年玉米总产量一举超过1.65亿吨,而总消费量为1.52亿吨,库存消费比高达34.93%(四连增)。可见,我国玉米供给面并不紧张。虽然2009年8月份主产区遭受了干旱的袭击,但本年度玉米播种面积有所增加,故总产量仍可维持在1.55亿吨左右。加上去年5309万吨的期末库存量,国内供给面仍较宽裕。面对这种现实,各路资金纷纷从前期的疯狂博弈中脱身而出,DCE玉米指数的成交量也从前期的100万手剧减到10万手左右。 此间,因上海、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逐步恢复开机,需求量较第一、二季度有所增加。为此,继7月21日启动临储玉米拍卖之后,国家于9月15日开始实施玉米跨省移库拍卖计划,以缓解南方各大主销区的燃眉之急。 10月份之前,因旱情对市场的影响仍存,且新作尚未上市,各个企业大多寄希望于国家临储拍卖和跨省移库拍卖。此间,玉米交易的成交率和成交均价都比较高。进入10月份之后,“双节”的需求热潮退去,东北和华北等地的玉米新作开始上市,市场普遍认为临储拍卖和跨省移库拍卖的价格过高,于是,玉米的成交情况也节节下滑。 表1 10月份前后的玉米成交情况对比 第五阶段:冰雪灾害促使玉米冲高(11月10日-至今) 从11月初开始,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普降大雪。然而,过犹不及。因为降雪量过大,原本有利于缓解北方先前旱情的“瑞雪”,却演变成了“百年一遇”的雪灾。 期间,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情况。在8.67万亿的新增信贷和众多振兴政策的支持下,GDP增速回升到8.9%的高位,而CPI增速为-0.5%,转负为正指日可待。 经济的回暖和年关的来临,催发了玉米的消费热潮。然而,暴雪的突袭,致使玉米等农产品的流通出现停滞。南北地区玉米市场出现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状态。这边厢,主产区因外运困难,玉米出现积压,那边厢主销区因供给短缺,港口库存骤降。同时,USDA报告称,截至11月15日当周,美国玉米收割率仅为54%(去年同期为77%,五年均值为89%);而我国CPI的即将转正和近30%的M2增速,助推通胀预期愈演愈烈。 最终,在美国玉米收割延迟和我国通胀预期的推波助澜下,“百年一遇”的雪灾掀起了玉米价格的又一波上涨狂潮。 从现货市场上看,广东等主销区的玉米价格攀升较快。11月初,蛇口港东北产一等玉米售价在1880—1890元/吨左右,不到一个月,同类玉米价格便上涨近100元,一度突破2000元/吨的高位。广西和四川等地的玉米行情与此也颇为相似。 从国储交易上看,不论是临储玉米交易,还是跨省移库玉米交易,其成交均价和成交率都有很大提升。以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为例,国家分别在11月24日和12月1日通过其平台进行的跨省移库交易中,玉米的成交价格均有所上升,且成交率均达到100%! 从期货市场上看,自11月10日起,DCE玉米指数成交量突然放大到一个月来新高,持仓量也逐步攀升,稳定在30万手左右。截止12月3日,玉米指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1750元/吨迅速上涨到1804元/吨。 之后,随着雪灾的逐步退去,粮食流通渠道开始恢复。北方玉米得以快速运输到南方各地。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攻势头才有所减弱。 纵览2009年的玉米市场,有利于我们看清不同时期主宰玉米价格沉浮的关键因素,进而有助于我们布局2010年。展望来年的中国玉米市场,我们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仍然是玉米市场的主导力量。2009年玉米收储政策尘埃落定。我们分析发改委等部门先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可知此次收储政策有两大亮点:一是收储主体多元化。即允许中粮和华粮等加工企业与中储粮一起参与收购,并给予50-100元/吨的补贴;二是鼓励主销区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并给予70元/吨的补贴。为了稳定国内玉米市场和提高加工企业开工率,2010年国家或许将继续实施这些政策。不过,由于收购价格和补贴力度等细则都由政府决定,政府掌控玉米市场话语权的主基调不会改变。 第二,内外盘联动性不断增强。将DCE玉米指数与CBOT玉米指数相叠加,我们发现,除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外,国内外玉米价格的走势呈现出亦步亦趋的态势。这或许为我们观察国内玉米价格走势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第三,主销区库存过少的弊端仍会出现。我国主销区与主产区相隔较远,一旦流通出现阻塞,主产区的“远水”便解不了主销区的“近渴”。特别是在冰雪灾害期间,主销区玉米价格往往因供给短缺而出现暴涨,继而带动整个玉米市场价格大涨。造成企业采购成本陡增,农民惜售情绪增强,不利于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年若能适当增加主销区的玉米储备规模,这种现象或许会大幅减少。 第四,期货价格的指导性逐步增强。近两年,期货市场发展迅猛。众多玉米现货企业开始关注或者参与期货交易。使得DCE玉米指数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其走势也成为了市场的主要“方向标”。 第五,玉米价格的季节性上涨越发明显。每年8月-9月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又是主产区干旱等灾害频发的阶段。分析近5年的玉米价格走势,我们发现,投机资金往往借机大肆炒作,引发一波上涨行情。2010年8月到9月若旱情重现,则玉米价格仍可能出现类似大涨。 影响2010年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恢复情况、产量与进出口政策、USDA的定期报告、CFTC的基金净多单、原油价格的升降、玉米主产区的天气情况以及政府的临储拍卖等。但总体上看,包括玉米在内的商品市场走势和经济状况是相依相随的。2008年下半年,国内外经济急剧下滑,玉米价格连连下跌;2009年,全球经济复苏加快,玉米市场也从阴霾中走向晴朗。 诚然,站在现在回顾过去,一览无遗,而站在现在眺望未来,扑朔迷离。不过,在经济前景逐步好转的2010年,随着通胀预期的增强和美元萎靡的持续,无疑给玉米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0. 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1. 原油 5月份,美元疲软、尼日利亚供应问题和伊朗核争端令油价进一步攀升。21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5月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125.38、122.72和119.50美元/桶,较4月份分别大幅上升12.75、13.75和16.09美元/桶。 进入5月,油价大涨近4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美国较预期为佳的就业数据缓和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土耳其战机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叛军发动空袭的消息,造成了市场对伊北部出口输油管线可能受殃及的担忧。随后,尼日利亚产油设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袭击,壳牌公司证实博尼轻质原油码头输送管线遭破坏;法国马赛港口工人计划于5月9日进行为期一天罢工的消息也支撑了油价上涨。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这也对油价上涨形成了支撑。其间,高盛还发表了未来6个月至2年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200美元的言论,使原油价格连续5日创纪录新高。9日,NYMEX 6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25.96美元。 中旬,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一方面市场担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取暖油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对伊朗可能减产的推测,促使油价居高不下。19日以后,欧佩克暗示今年夏季不会做出增产决定,加上美国石油库存下滑,受此影响,原油价格连续上冲。21日,NYMEX 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每桶上涨4.19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这是原油期货价格自3月26日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最大单日涨幅。随后,市场在连续4个交易日创新高后获利回吐,油价回落。 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尼日利亚管线被袭消息的影响,价格上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原油和油品需求减少令市场担忧,价格大幅下挫。30日,NYMEX近月价格回落至127.35美元/桶。 2. 成品油 5月份欧美取暖油和汽油价格屡创新高。取暖油价格的走强,证明全球汽油/柴油供应趋紧,也成为推动原油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5月下旬,全美常规自助式汽油均价达到创纪录的每加仑3.94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0.73美元。随着汽油价格攀升,美国汽油需求出现疲软的迹象。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汽油需求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至今尚未出现汽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此外,随着海外市场对馏分油的需求有所减弱,月底,美国馏分油需求也有所下降。 5月份新加坡油品价格连续创下纪录新高。因需求强劲且流入亚洲市场的欧洲套利船货有限,石脑油价格上涨。馏分油价格上升。燃料油价格继续突破纪录高点,贸易商将其归因于美国取暖油价格较高、中东和欧洲的燃料油需求旺盛以及原油期货可能上涨等。 预测 1. 原油 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增加、供应增长缓慢以及一些重要生产国动荡局面的影响,NYMEX原油期货自年初首度突破100美元/桶以来已经攀升了近40%,自5月以来上涨了18%。目前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涨到让许多分析师瞠目结舌的价位。即使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中止,美元会有所反弹,油价也仅仅短暂回调,之后迅速站稳并突破130美元/桶的历史关口,并首次收在133美元/桶上方。在原油供应忧虑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创新高几乎成为常态。这也使要求欧佩克增产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欧佩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明,近期油价飞涨是由于股市低迷和美元贬值导致的,并不存在原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不过欧佩克也表示,如果市场表明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的话,该组织随时准备增产。 美国石油需求减少,反映了创纪录高位的油品价格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石油消费缩减。 地缘政治因素继续推高油价。自2006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石油主产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针对石油设施的袭击和绑架事件频发,迄今有超过200名外国人在当地被绑架。目前,动荡的局势使尼日利亚的原油日产量仅为200万桶左右,比高峰期260万桶的日产量减少了约1/4。另外,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这也对油价形成了支撑。 投机基金在市场上仍然交易频繁。投机基金已经源源不断地涌入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市场,并将其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在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打击投机商的压力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表示将加强市场监管。 随着美国进入自驾游旺季,汽油用油高峰来临,对于汽油供应的担忧,将有可能使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从目前来看,地缘政治因素、投机活动以及美元汇率仍将在未来数月甚至可能数年内继续影响油价。 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市场展望》预计,今年WTI现货均价在每桶109.53美元,较2007年增长51%,较之前预计的全年均价每桶100.61美元高9%。EIA还预计,今年二季度WTI现货原油均价在每桶112.19美元,第三和第四季度甚至会升至每桶114美元。 高盛公司5月份也发表报告称,供应短缺将令油价在两年之内涨至每桶150~200美元。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亚洲经济发展也开始减缓时,油价才会下跌。高盛还上调了对近几年油价均价的预测:其预测的2008年的均价从每桶96美元上调至108美元,2009年从每桶105美元上调至110美元,2010年到2011年从每桶110美元上调为120美元。 2008年5月底,路透社在对多家咨询机构调查中再度上调油价预估值,主要是考虑到石油市场长期供应可能有限,且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接受路透社调查的金融分析机构普遍预期,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WTI价格分别为113.04美元/桶和112.82美元/桶,布伦特价格分别为111.82美元/桶和112.32美元/桶。预计2008年WTI价格为107.13美元/桶,比上个月调查的预测价格高10.2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06.12美元,比上次调查的估值高10.72美元/桶。 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已累计上涨40%,5月下旬WTI期货盘中一度涨至超过135美元/桶。油价大幅上升势头超出分析机构预计,也迫使这些机构不断上调油价预测值。分析机构纷纷表示,目前预测油价变得越来越困难。从5月份开始,WTI和布伦特期货原油转至正价差,意味着近月原油比远月原油要便宜,鼓励交易商增加库存。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可能与生产商回补空头头寸有关。远期合约走高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人们预期原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水平。 5月份主要研究机构的供需报告摘要如下。 EIA发布《短期能源市场展望》认为,尽管美国原油需求会有所放缓,但全球需求增加、正常季节性库存水平、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增长缓慢以及剩余产能较少等因素均对油价构成强劲支撑。不过该机构认为,油价创新高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原油需求产生的影响将比此前预估的更大。这份报告预计,与一年前相比,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将下降19万桶/日,至2051万桶/日,降幅为0.9%,这也将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而该机构上月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仅会下降9万桶/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可能会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机构(IEA)5月份的月报认为,由于油价高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石油需求2008年的增幅预计将小于预期。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计为103万桶,较之前预估少23万桶。不过,2008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幅仍维持于3.7%,即每日增长140万桶,由中国以及中东地区领涨。IEA表示,石油需求增长疲软,将使得对于欧佩克组织原油需求量的预估降至每日3130万~3160万桶。 欧佩克在其公布的最新市场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原油预测需求量将比上月的预测略有降低。报告估计,2008年全球原油预测总需求量为平均每日8695万桶。这一数字比欧佩克4月所公布的预测需求量减少了2万桶。欧佩克估计,今年美国的原油需求量不变,而其他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略有降低。但一些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继续迅速增长。欧佩克在其报告中称,预计所有预期需求增幅都来自诸如中国、印度、中东国家和拉丁美洲等非OECD国家。 2. 成品油 中国四川省发生地震后,相关的空中运输繁忙,预计中国将增加对航空煤油的采购量。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