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跌股市跌期货跌钱去哪了
① 股票跌掉的钱都去哪了
因为股市本来就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牛熊转换也是交替的,在牛市存在泡沫,在熊市会被低估,并不存在投资者的钱亏给了谁,只不过随着这种周期转变市值产生了变化而已。
股票是以钱来量化的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所谓估值就是基于预期的证券价格,其实是一种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持股人只是浮盈,在股票下跌时,持股人只是浮亏。这种上涨或者下跌就是由于预期的变化,也就是估值变化。
(1)黄金跌股市跌期货跌钱去哪了扩展阅读
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散户甲认栽退出这个市场,卖出了自己手中的筹码,形成实际的亏损,而乙接手了,后面随着股价上涨,乙赚钱了,就意味着甲亏损的正好被乙赚了。
而事实上,这里的乙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股市零和博弈,其实股市不是零和博弈,是负和博弈才正确,因为只要投资者交易,就会有券商的佣金收入、印花税等成本,虽然每一笔不多,但是时间长了累计起来还是不少,这就是为什么亏损的人总比赚钱的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② 当股市暴跌时,暴跌的钱到哪里去了
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我讲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谁亏钱了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③ 股价下跌的钱到哪去了
如果在高价时公司利用了资金,等到低价时股民卖出股票,那就是公可赚到了蒸发的钱。如果在高价时公司没有利用此资金,而是放在银行,到低价时股民卖出股票,那就是银行白白赚到了这笔市值蒸发的钱。一亿元存在保险柜里的钱不可能变成一万元。
④ 股市大跌钱都去哪里了
所谓的炒股票其实就是在炒上市公司的预期,但是这部分预期并没有实现,所以也就出现了虚拟的财富,上市公司制造了虚拟的财富由广大股民和投资机构来共同享受利润承担风险。
打个比方:上市公司原始股东持股成本可能只有1块钱,上市募集资金来扩大生产,产生了盈利的预期,发行价是5块钱每股,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领,他们就有把原本廉价的股票高价变现的可能,所以首先原始股的持有者是赚钱的了;其次,打新股的股民和投资者,这就比如601857,发行价格是16块多,但是开盘当天涨到了48块多,所以这部分中签的投资者当然前提是变现了的也是盈利的,再次,国家和证券公司从中赚取了印花税和交易费用,他们也是盈利的;最后,还是按中石油来看从最高点48跌到现在14块多,蒸发了很多钱,包括我自己当时也48块钱买的35块钱割的,难道真的财富凭空消失了吗?我想没有,因为这个财富并没有真正的产生,只是预期的财富,预期的财富没有真正产生之前就是泡沫,是人们无法完全变现的,只能有一部分人成功变现了,省下的基本都套着,所以股市是一个博弈的市场,进去的钱一样,出来的钱还是一样,只是一部分人用预期来炒作来使得自己提前从中取得了利润而由后来者来买单,来填补预支者留下的空缺。
这个可以看一下那个卖烧饼的故事,那个看懂了 也就明白了股市了。
⑤ 股价下跌,钱到哪去了
给楼主打个比方, 去年10月,你在某市买了套房子,100平米,15000元/平米,到了今年10月,你想把房子卖掉,但只能卖到10000元/平米,因为房子的价格跌了,想15000元/平米卖出去,根本就不会有人要.如果你急着用钱,把房子一卖掉,你就会亏掉5000元/平米,你亏掉的那5000元/平米谁赚去了?当然就是那些在15000元/平米把房子卖给你的人了;反过来,如果房价涨到了20000元/平米,你赚的那5000元/平米又是谁的钱?如果你把房子卖掉了,当然就是赚了用20000元/平米买你房子的人的钱了;
如果你一直都没有把房子卖掉,那就只会是帐面上的浮亏或浮盈,你手中持有的房子没变,改变的只是市场对房子预期的价格不同了,导致了它是贬值或升值的问题而已.
股票其实跟房子,黄金等商品一样,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我见过很多人在网络问这个问题,都是关于股票的,但却从来没见过问关于房子的类似问题,可想而知,投资者并非不懂,而是陷入了理解的误区而已.
⑥ 股市下跌亏损的钱都亏到哪里去了呢
股市下跌,是市值减少,市值不是钱。个人股票下跌,如果你没有买卖股票,你的股票市值减少,你没有亏损钱,直到你在股票相对买入价更低的位置卖掉才真正亏掉了钱,这亏掉的钱已经到了卖给你股票的人的腰包。
⑦ 股市大跌后损失的钱去哪了
股票不是零和博弈。
也就意味着可以所有人都亏钱。也可以所有人都赚钱。
也许这么说你不能理解。我给你个小笑话,你就会理解了!
股市探秘--到底谁亏了钱
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有一个故事可以帮我们知道谁亏钱了。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甲说好无聊。乙说好无聊。大家都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
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路人丙出场了,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路人丙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那谁亏了钱呢?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
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卖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⑧ 股市下跌后钱到哪里去了
分享一个小故事
两位经济学学生A和B,在路上看到一堆狗粑粑,A对B说:你敢吃,我就输你5000W。B一时冲动,把狗粑粑给吃了,A给了他5000W;
之后,B觉得好恶心,不是很值得;A觉得很亏,莫名就损失了5000W;
两人继续走,又看到一堆狗粑粑,双方均绝对挽回刚才后悔的机会来了,於是条件和刚才一样,A如果敢吃,B就输5000W给他;结果,A毫不犹豫的吃了下去,B也把钱给了他。
冷静下来,两个人这才发现,除了一人吃了一堆狗粑粑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好处了,於是一阵恶心用上心头。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不相信自己怎么会这么笨,於是就去向导师进行咨询
导师听完他们的话之后,情绪激动抚掌大叹一声:你们这一进一出,就为我国的GDP做了1个亿的贡献呀!感谢感谢!
从这个里面明白点没有?
其实简单来说,是经济的泡沫被挤压掉了,只是账面变化,实质上并没有什麽,因为本来就是这些钱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大家讨论o(∩_∩)o...
⑨ 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股价下跌时,那下跌的钱跑到哪里去了
股票中的股价其实都是虚假的数字,一般股价都是真实价值(实在点就是上市公司资产)的很多倍,这是市盈率。
比如一个公司没上市前,这个公司有1000万的资产,那么把这公司分成1000万份,那么这1000万份就可以看成是1元/股的股票。但是一旦上市了,那就会有个杠杠效应,溢价发行。
假设这公司以市盈率30倍发行,那这公司的股价就是30元了,这其中的29元差价其实就是虚无缥缈的。
这就是股市的泡沫。
股价下跌,只不过是这泡沫的变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