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油期货的发展历程
①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石油是世界的主导性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1/3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西移、消费东移的趋势逐渐形成。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201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进口量4.2亿吨,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全球原油贸易定价主要按照期货市场发现的价格作为基准。目前,国际上有10多家期货交易所都推出了各自的原油期货,其中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旗下的纽约商业交易所、伦敦洲际交易所是世界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它们的西德克萨斯中质(WTI)原油期货、布伦特原油期货分别扮演着北美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
尽管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大,但在该时区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为原油贸易提供定价基准和规避风险的工具。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都在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影响力都不大,没有形成原油贸易定价基准。由于没有一个充分反映亚太地区原油实际供求情况的定价基准,因此亚太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新加坡普氏报价、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原油期货价格等作为原油贸易定价基准。但这些价格并没有反映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主要原油进口国的真实情况。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价格,比欧美国家在同地区购买同品质原油要高,这对亚太国家及人民都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情。
在我国推出原油期货的过程中,西方媒体非常关注。观察西方媒体的报道,他们主要担心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中国推出原油期货,将削弱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在国际原油定价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担心石油人民币会占了石油美元的份额,动摇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推出原油期货主要是基于本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
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方便我国广大企业利用本土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同时把宝贵的投资者资源留在国内。
其二,弥补现有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缺口,建立反映中国及亚太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这不仅对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对全球都是一件好事。
其三,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的逐步成熟、吸引力的增加,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四,做商品期货对外开放的探路者。商品的同质性、现货市场的自由贸易和大宗商品贸易适用“一价定律”,决定了商品期货市场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天然属性,对外开放更加紧迫。原油期货在开放路径、税收管理、外汇管理、保税交割及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逐步拓展到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其他成熟的商品期货品种,进而推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全面开放。
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发挥需要一个渐进培育的过程。我们在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市场一线监管和风险管理。除严格遵守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交易编码制度、保证金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穿透式监管制度等,我们还将针对原油期货“国际化市场”的特点,积极落实交易者适当性审查、一户一码实名制开户、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申报,强化资金专户管理和保证金封闭运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和正常交易秩序。
②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在即 将带来哪些影响
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
针对国内原油现货市场现状与发展对于原油期货上市运行有何影响的疑问,上期所昨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与原油期货的上市可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首先,正在稳步推进的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将为原油期货提供坚实的现货市场基础,包括逐步增加原油进口主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等政策推出都将有利于增加原油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参与、优化市场参与结构;
其次,原油期货合约规则设计本身已充分考虑我国石油市场现有格局,采取了保税交割方式、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以应对境内现货市场主体缺乏的现状;
最后,原油期货运行将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为石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有效工具,通过期货产生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③ 什么是中国石油期货的发展
中国在1993年,曾相继开办了上海石油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并在广州联交所挂牌交易石油期货。其中,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有4个品种。1994年以后,国家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这几个石油期货市场先后停止交易。2001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上海期货交易所确立了以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货为突破口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目标。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4月上旬,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货品种,并于8月25日开始上市交易。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的最初几年,交易活跃,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逐步发挥。2009—2010年,单日总成交量曾高达百万手,单日总持仓量达几十万手。但随着燃料油政策环境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燃料油期货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
图9.1纽约商品交易所
④ 我国能源期货市场
原油期货标的商品的选择。虽然我国将首先从燃
料油期货入手,但原油期货将是最终目标。目前,世界三大
原油期货分别是NYMEX 的轻原油期货(WTI) 、IPE 的布
伦特(Brent) 原油期货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 TOCOM) 的中
东原油期货,其标的产品分别是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
北海的布伦特原油和中东地区的原油。由于这三份合约已
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套期保值者和机构投资
者的参与,因而我国如果推出以这三种原油为标的的期货
极有可能遭受失败。我们应该从国内的原油品种中选择供
应稳定、安全,且已经形成完善市场的某种原油作为我国原
油期货的标的商品。大庆原油是一个不错的备选对象,况
且在1993 年我国推出石油期货时以大庆原油为标的的原
油期货取得过巨大的成功。
市场参与者的构成。期货合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
要因素就是存在规模巨大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我们应
该允许国外的套期保值者进入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规避风
险,这样能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容量。对于国内的机构投资
者,规定其参与期货市场持有头寸不得超过其资本金的一
定比率来控制风险, 而对于国外机构投资者, 可以仿效
QFII 的相关规定,给予符合规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一定金
额的投资规模,以活跃市场。同时,提高散户的准入门槛,
将散户的比率控制在一定的规模以下。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述分析可知,国外经验表
明,首先推出的石油期货合约取得成功后,后继者难逃失败
的命运。为避免重复推出带来的人、财、物方面不必要的浪费,防止国内期货交易所为了争夺客户而恶性竞争,管理部门应杜绝国内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相同或相似燃油期货产品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快速
增长,使得亚太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
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石油的“亚洲
定价权”也就成为了众多国家的争夺
目标。
据了解,目前亚洲地区并没有成
功的原油期货市场,这也导致在全球
石油价格体系中一直存在“亚洲升
水”的现象,即中东原油销往中国等
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
价格每桶要高大约1~3美元。
1999年,日本在东京商品交易所
推出汽油、柴油品种,确立了东北亚
市场的原油基准价格。韩国也增加了
油品交易种类,试图打造亚洲能源定
价中心。
今年5月5 日,伊朗宣布成立以欧
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试图改变国际
石油体系的框架,打破业已形成的石
油利益分配格局。卡塔尔计划建立一
家名为国际商业交易所的能源交易
所,预计2006 年11 月份开业,并提
供电子交易。俄罗斯打算于2007年推
出以卢布计价的原油期货交易。
西方大国也试图抓住现在的时
机,控制亚洲石油的定价权。美国的
纽约商业交易所今年准备与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合作,在迪拜建立石油交易
所,牵制亚洲产生独立的石油交易机
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有关人士表示,相对日本、新加
坡和印度等亚洲国家而言,中国在建
立区域性的石油交易中心方面有更多
的优势。但如果不加快建设和完善本
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就有可能失去在
亚太建立原油定价中心的战略机遇。
据了解,中国不但是重要的石油
消费国,而且年产原油1.7 亿吨,是
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随着中哈、
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以及国内石油
储运和炼制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在
连接中东、中亚石油生产国和东北亚
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陆路通道中将
处于越来越有利的枢纽地位,有很大
可能发展成为亚洲石油中转、加工、
交易和定价中心
⑤ 原油期货为什么如此被重视
原油波动大,另外受各国政策影响大,赚钱效应明显,全球交易,下游需求也大,下游厂家做对冲需求也大,做对冲往往不怎么关注信息和技术,交易者容易赚钱
⑥ 原油期货是什么怎么操作的
原油期货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品种,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的三大基本功能已经基本具备。
一是价格发现。期货市场上聚集着众多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投机者,他们以生产成本加预期利润作为定价基础,相互交易,相互影响。各方交易者对商品未来价格进行行情分析、预测,通过有组织的公开竞价,形成预期的石油基准价格,这种相对权威的基准价格,还会因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在公开竞争和竞价过程中形成的期货价格,往往被视为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参考价格,具有重要的价格导向功能,能够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市场化,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规避风险。套期保值是石油期货市场基本运作方式之一,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实现风险采购,能够使生产经营成本或预期利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增强企业抵御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
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企业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石油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刻通过对冲或平仓补偿的方式,抵消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⑦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
1. 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后,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2. 金属期货。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1899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中。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原本是一个铜出口国,但工业革命却成为其转折点。由于从国外大量进口铜作为生产资料,所以需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伦敦金属交易所自创建以来,一直生意兴隆,至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 美国的金属期货的出现晚于英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期货合约的种类逐渐从传统的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制成品、加工品等。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于1933年,由经营皮革、生丝、橡胶和金属的交易所合并而成,交易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
3. 能源期货。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丙烷等。
(二) 金融期货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期货市场。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至此,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均上市交易,并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和亚洲的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也成为交易的主要产品。 金融期货的出现,使期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所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诞生的。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期货期权
20世纪70年代推出金融期货后不久,国际期货市场有发生了新的变化。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现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了一份保险。因此,期权交易独具的或与期货交易结合运用的种种灵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应当指出的事,在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个品种、各个市场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期货期权交易的对象既非物质商品,又非价值商品,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权钱交易”。期权交易最初源于股票交易,后来移植到期货交易中,发展更为迅猛。现在,不仅在期货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开展期权交易,而且在美国芝加哥等地还有专门的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⑧ 现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发展什么趋势额
原油未来走势,第一看全球经济增速如何,历史来看,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年份,2008年和2014年2018年下半年,原油价格都相对下滑,也是原油价格相对下跌幅度较大的年份。所以2019年原油价格走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欧盟,美国的GDP增速。
第二个你要考虑美国对伊朗的原油制裁力度如何,毕竟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6月都是因为美国对伊核协议的表态,逐步推高了原油相对价格。2017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不认证”伊朗遵守了伊朗核协议。下图可以看出美国总统的表态后原油价格开始相对上涨。
⑨ 石油期货的建设体系
在上海期交所推出燃料油期货后,国内企业十分重视回归到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进行交易。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来,中国期货市场从此诞生了首个石油期货品种,并获得了各类企业和广大投资者的广泛欢迎。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执行总裁马文胜认为,在燃料油期货推出后,上海定价中心地位已初步形成。例如,在国际原油及燃料油大幅上涨的时候,上海燃料油价格并没亦步亦趋,涨幅远小于国际市场,说明国内市场定价中心地位已经初步形成,并不是“影子”市场,国内企业第一次占据了一定的主动地位,有效地避免了盲目跟风带来的风险。
燃料油期货的成功上市与平稳运行极大地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而最近的中航油事件则进一步表明,尽快建设中国石油期货体系已愈显迫切。 其实,早在中航油事件爆发之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就经常发生国际能源巨头逼仓中国企业的情况,经常令中国进口商出现亏损。因此,燃料油期货在上海的推出,受到了广州华泰兴、深圳协孚等燃料油企业的广泛欢迎与积极参与。
此次,中航油事件再次警示人们,海外衍生品市场风浪巨大,国内企业进行境外衍生品交易往往会因交易场所处于海外、交易对手实力强大而处于不利地位。而事实说明,加快建设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体系将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姜洋指出,“中航油事件”表明,对于中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来说,建立属于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并借此融入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在分析“中航油”事件时,姜洋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企业在海外衍生品市场上与跨国公司较量,就像是一场50公斤级对100公斤级的拳击赛。对手在自己制定的比赛规则下熏陶了多年,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缺乏经验和实力的中国企业才会输得这么惨。
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注定了中国同时会成为国际石油投机商们最感兴趣的对象。如果拥有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就会循序渐进地推进市场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企业。实际上,利用属于自己的衍生品市场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交易中已经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在国际能源署(IEA)及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日前在纽约联合举办的“国际油价及交易行为研讨会”上,与会代表高度重视中国燃料油期货上市以及中国市场对国际油价的影响,IEA行政副主任William.ramsay认为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货合约,对中国石油行业乃至世界石油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外同行还对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合约和市场组织、管理工作表示赞赏,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Mr.Robert评价,“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合约能够在刚上市之初有这样平稳和活跃的交易,在新上市期货合约中是非常成功的”。 中国石油需求量增长迅速,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年进口原油7,000多万吨,花费近200亿美元,前年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多支付了数十亿美元。我国石油供求和价格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国内企业对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呼声很高。其实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已经有过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其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主要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种,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15年6月6日,中国金融机构宣布,计划于年内启动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这是向国际市场发出的相当重要的信号。 截至,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获批。此次收购是我国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购案。2005年中海油拟以185亿美元要约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终以失败告终。所谓好事多磨,中海油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一事在历经5个多月后,终于尘埃落定。
业内研究员认为,拿下加拿大石油巨头对中海油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不仅能够促进其油气产量的大幅增加,还能够帮助其有效拓宽海外市场。尼克森丰富的油气资源开采设备、研发中心、销售网络、管理人才一直是中海油“垂涎”的,在页岩气、油砂方面丰富的开采经验更是中海油“梦寐以求”的。
同时,中海油此举对于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中海油石油产量将直逼中石化,“三足鼎立”的态势在石油业更加凸显,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头并举的做法将加速国内石油巨头的发展速度。传统能源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起到主导作用,石油的地位更是其他能源无可替代的,中海油这一举动将为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完善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中海油的海外扩张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在国际原油价格中的话语权尚值得观察。毕竟,国际原油价格才是影响世界石油行业的决定性要素,这一指标长期被欧美国家所把持,华尔街通过资本市场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更是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建设石油期货市场的步伐应当加快,相关理财市场应尽快完善,期货与现货市场并举势在必行。
期货领域的成功实践,为今后开展石油期货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
石油作为一种和经济息息相关的资源类商品,其争夺和竞争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对市场和价格控制。当前油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除了资源稀缺性之外,一方面是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国际投机资本在兴风作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我们需要参与到现货、期货、产权等多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去,需要通过大量、反复交易去主动影响价格,需要通过建立期货储备来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减轻短期油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需要了解、掌握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律、价格变动规律,需要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主体。因此,在我国的石油战略中,建立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石油经济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公告,从2013年1月1日,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按规定征收消费税。以石脑油1元/升或是燃料油0.8元/升的税率进行征收。业内人士分析,受此新政影响最大的应属民营加油站了,因为民营加油站大多使用调和油,主要是因为调和油的批发价远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的油品价格(大约能相差500元-1500元/吨)。而因征收消费税使调和油增加的成本无疑将被转嫁至民营加油站。民营加油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只有将增加的税费再转嫁给广大的消费者,油价或将再次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