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期权风险中性概率
① 风险中性概率测度与鞅测度怎么理解
鞅是随机过程的一种,它的显著特点是未来的期望等于现在。一个随机过程一般伴随着一个测度。测度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取值为非负的集函数,两个测度等价是指这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支撑,支撑是指使函数值大于零的定义域。
等价鞅测度即是把不是鞅的随机过程转化成鞅的测度。这一测试和原来随机过程伴随的测试等价。转化成鞅后,可是直接采用求数学期望的方法来获得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如期权,而不用解偏微分方程了。
② 为什么期权复制原理和风险中性原理得出的期权现值是一
我来答一下吧。
现在的股价是S0,一年后股价有两种情况(二叉树):Su和Sd,风险中性原理的核心假设前提就是一年后股价的期望值S1=Su×p+Sd×(1-p)=S0×(1+r),从而才得出了风险中性原理最终的估值结论。你的困惑可能是复制原理好像并没有这个前提假设,但最终得出估值结果竟然会是一样的。但其实,复制原理也是有这个假设的!
复制所构建的组合是:H股标的股票S+B元借款,如果一年后组合的价值V1=H×S1-B×(1+r),那么组合现在的价值V0就是V1以r折现的现值,即V0=V1/(1+r),所以必须有S1/(1+r)=S0,换句话说,只要你谈股价估值,当前股价是S0,那么一年后股价的期望值S1,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S0×(1+r)!
③ 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如何计算债券违约率。
设P为该债券1年内的非违约概率,根据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有,k=16.7%;回收率=0;i=5%
P(1+16.7%)+(1-P)(1+16.7%)x0=1+5% 可求得P=89.97%,即其违约概率为1-89.97%=10.03%
④ 三个问题:投资者明显是风险厌恶的,为什么给衍生品定价的时候要用风险中性概率 “债券期限结构和收益
金融衍生品本身就是为了避险诞生的,即规避风险,所以风险是低于一般基础金融产品的。
⑤ 风险中性概率与真实世界概率有何差异和联系
这个中性概率与真实的时间概率的差别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差别。
⑥ 期权风险中性定价法和无风险套利定价法的区别
一、区别在于两种定价方法思路不同
无套利定价法的思路:其基本思路为:构建两种投资组合,让其终值相等,则其现值一定相等;否则的话,就可以进行套利,即卖出现值较高的投资组合,买入现值较低的投资组合,并持有到期末,套利者就可赚取无风险收益。
风险中性定价法的基本思路: 假定风险中性世界中股票的上升概率为P,由于股票未来期望值按无风险利率贴现的现值必须与股票目前的价格相等,因此可以求出概率P。然后通过概率P计算股票价格
二、联系
总的来说两种种定价方法只是思路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并且风险中性定价法是在无套利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假设。
⑦ 风险中性的计算
风险中性的投资者按照预期收益判断风险投资。
期望收益E为27,方差σ^2为841。
假设效用函数为U=E-Aσ^2。
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来说,A为正数。假如某位风险厌恶的投资者的厌恶系数A=0.01,其确定等价报酬为18.59,投资者最多花费18.59购买
对于风险中性的投资者来说,A为0。其确定等价报酬为27。
⑧ 如何理解金融经济学中的风险中性概率
概率理论:定理1(互补法则)与A互补事件的概率始终是1-P(A)证明:事件A和ā是互补关系,由公理3和公理2可得利用互补法则,可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在两次连续旋转的轮盘游戏中,至少有一次是红色的概率是多少?第一次旋转红色不出现的概率是19/37,按照乘法法则,第二次也不出现红色的概率是(19/37)2=0.2637,因此在这里互补概率就是指在两次连续旋转中至少有一次是红色的概率,定理2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证明:Q和S是互补事件,按照公理2有P(S)=1,再根据上面的定理1得到P(Q)=0定理3如果若干事件A1,A2,An∈S每两两之间是空集关系,那么这些所有事件集合的概率等于单个事件的概率的和。注意针对这一定理有效性的决定因素是A1An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为互斥事件)。例如,在一次掷骰子中,得到5点或者6点的概率是:P=P(A5)+P(A6)定理4如果事件A,B是差集关系,则有P(A-B)=P(A~B),证明:事件A由下面两个事件组成:和由公理3得,定理5(任意事件加法法则)对于事件空间S中的任意两个事件A和B,有如下定理:概率P(A∪B)=P(A)+P(B)证明:事件A∪B由下面三个事件组成:首先根据定理4有:再根据定理3得:例如,在由一共32张牌构成的斯卡特扑克牌中随机抽出一张,其或者是"方片"或者是""的概率是多少?事件A,B是或者的关系,且可同时发生,就是说抽出的这张牌即可以是"方片",又可以是"",A∩B(既发生A又发生B)的值是1/32,(从示意图上也可以看出,即是方片又是只有一张,即概率是1/32),因此有如下结果:从图片上也可看出,符合这一条件的恰好是11张牌。注意到定理3是定理5的特殊情况,即A,B不同时发生,相应的P(A∩B)=0。定理6(乘法法则)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是:轮盘游戏示意图注意应用如上公式的前提是事件A,B相互之间有一定联系,公式中的P(A|B)是指在B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又称作条件概率。回到上面的斯卡特游戏中,在32张牌中随机抽出一张,即是方片又是A的概率是多少呢?现用P(A)代表抽出方片的概率,用P(B)代表抽出A的概率,很明显,A,B之间有一定联系,即A里包含有B,B里又包含有A,在A的条件下发生B的概率是P(B|A)=1/8,则有:或者,从上面的图中也可以看出,符合条件的只有一张牌,即方片A。另一个例子,在32张斯卡特牌里连续抽两张(第一次抽出的牌不放回去),连续得到两个A的概率是多少呢?设A,B分别为连续发生的这两次事件,人们看到,A,B之间有一定联系,即B的概率由于A发生了变化,属于条件概率,按照公式有:定理7(无关事件乘法法则)两个不相关联的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是:注意到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定理6(乘法法则)的特殊情况,如果事件A,B没有联系,则有P(A|B)=P(A),以及P(B|A)=P(B)。观察一下轮盘游戏中两次连续的旋转过程,P(A)代表第一次出现红色的概率,P(B)代表第二次出现红色的概率,可以看出,A与B没有关联,利用上面提到的公式,连续两次出现红色的概率为:忽视这一定理是造成许多玩家失败的根源,普遍认为,经过连续出现若干次红色后,黑色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大,事实上两种颜色每次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之前出现的红色与之后出现的黑色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因为球本身并没有"记忆",它并不"知道"以前都发生了什么。同理,连续10次出现红色的概率为P=(18/37)10=0.0007
⑨ 审计期权股价中的复制原理和风险中性原理结果为什么一样
复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本质是一样的,计算步骤不一样,考虑出发点不一样而已。套期保值原理计算的套期保值比率也就是复制组合原理构建的组合中购买股票的数量。复制组合原理构建的组合是股票和借款组合,该组合现金流量与购买一份期权一样;套期保值原理构建的组合是股票、期权和借款组合。
复制组合原理本质是构建一个股票与借款组合,该组合现金流量等于期权现金流量,所以需要确定购买股票的数量及套期保值比率。风险中性原理的假定投资人对于风险是中性的,投资期权要求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各种可能情况获得的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等于无风险收益率,所以需要计算出各种可能情况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