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场外期权新规
『壹』 期货与期权的区别
期货与期权的区别如下:
1.标的物方面:期货交易的标的物是标准的期货合约;而期权交易的标的物则是一种买卖的权利。期权的买方在买入权利后,便取得了选择权。在约定的期限内既可以行权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权利;当买方选择行权时,卖方必须履约。
2.投资者权利与义务方面:期货合同是双向合约,交易双方都要承担期货合约到期交割的义务。如果不愿实际交割,则必须在有效期内对冲。而期权是单向合约,期权的买方在支付权利金后即取得履行或不履行买卖期权合约的权利,不必承担义务。
3.履约保证方面:在期货交易中,期货合约的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期权交易中,买方最大的风险限于已经支付的权利金,故不需要支付履约保证金。而卖方面临较大风险,因而必须缴纳保证金作为履约担保。
4.盈亏的特点方面:期货的交易是线性的盈亏状态,交易双方则都面临着无限的盈利和无止境的亏损。期权交易是非线性盈亏状态,买方的收益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其最大亏损只限于购买期权的权利金;卖方的亏损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最大收益(即买方的最大损失)是权利金。
5.作用与效果方面:期货的套期保值不是对期货而是对期货合约的标的金融工具的实物(现货)进行保值,由于期货和现货价格的运动方向会最终趋同,故套期保值能收到保护现货价格和边际利润的效果。期权也能套期保值,对买方来说,即使放弃履约,也只损失保险费,对其购买资金保了值;对卖方来说,要么按原价出售商品,要么得到保险费也同样保了值。
(1)期货公司场外期权新规扩展阅读:
期货(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期权:是指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它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金融工具。
参考资料:网络-期货网络-期权
『贰』 期权怎么开户场外期权和场内期权有什么区别场外期权个人可以参与吗
不可以,场外期权是不允许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的。
参与的方式有两种:
1、机构直接参与。只要实缴资本满300万的机构投资者(对机构营业执照的投资范围不限),均可以通过证券公司开通场外期权。门槛为50万,但是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2、个人投资者通过资管计划参与。个人投资者去认购一直基金公司的产品,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去参与场外期权。
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管理中一种激励手段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70-80年代走向成熟,为西方大多数公众企业所采用。中国的股票期权计划始于上世纪末,曾出现了上海仪电模式、武汉模式及贝岭模式等多种版本。
但都是处于政策不规范前提下的摸索阶段,直到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我国的股权激励特别是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才有章可循,有力的推动了我国股票期权计划的发展。
(2)期货公司场外期权新规扩展阅读:
合约数量
期货交易中,期货合约只有交割月份的差异,数量固定而有限。期权交易中,期权合约不但有月份的差异,还有执行价格、买权与卖权的差异。不但如此,随着期货价格的波动,还要挂出新的执行价格的期权合约,因此期权合约的数量较多。
期权与期货各具优点与缺点。期权的好处在于风险限制特性,但却需要投资者付出权利金成本,只有在标的物价格的变动弥补权利金后才能获利。但是,期权的出现,无论是在投资机会或是风险管理方面,都给具有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
『叁』 场外个股期权个人可以做吗
个人是不能直接购买期权的,只能是通过授权的合格机构代为买卖,这三者之间需签署正规交易合同
『肆』 私募场外期权业务为什么被全线暂停
据媒体报道,日前,多家期货子公司接到监管部门电话,要求期货子公司即日起暂停私募基金作为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对手方,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续业务不得展期。此前,4月10日晚间多家券商已收到相关监管要求,从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至此,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的通道已被全部暂停,场外期权业务进入全面整顿。据了解,年内场外期权监管政策将落地,券商参与场外个股期权的门槛或提升;场外期权的规范化交易将开启。
『伍』 金指阳的场外期权是违法的吗
目前已经暂停私募基金作为子公司的交易对手方开展业务,已有的项目存续到期不在进行。截止到4月16日收盘前的开仓将处理完毕,4月17日起,停止私募基金作为对手方的产品期权新开仓。
这是距4月11日券商收到证券业协会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不到一周,这两个规定了限制了私募基金和期货子公司,证券公司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通道,都是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待新规出台,另行通知为止。
个股期权如此火热,近期,监管层对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监管在不断加码,而4月12日证监会网站就发布了《场外个股期权交易风险警示问答》,好的监管也是在为了广大投资者利益着想。
『陆』 场外期权是骗人吗
市场期待已久的场外期权管理办法已于2018年5月11日晚间下发券商,与之配套的自律规则将在近期出炉。早在2018年4月10日,4月16日证监会窗口指导意见,叫停券商场外期权私募通道一个月后,备受关注的场外期权新规出炉。证监会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监管的通知》,对场外期权交易商进行分类监管,大幅提高了参与该项业务的门槛。
《通知》指出,证监会对券商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交易对手方门槛,明确券商在开展场外期权业务的合规要求等。根据公司资本实力、分类结果、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专业人员及技术系统情况,将券商分为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须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A级以上,二级交易商须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以上,而那些评级只有B类或以下评级的券商将不具备交易商条件。监管规则落地,意味着场外期权规范化进程开启。
交易对手:
此外,此次下发的管理规则明确券商场外期权业务交易对手方应当是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证券公司的场外期权业务交易对手方应当是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并满足以下条件:
(一)法人参与的,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金融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具有3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相关投资经验。
(二)资产管理机构代表产品参与的,最近一年末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且具备2年以上金融产品管理经验。
(三)产品参与的,应当为合规设立的非结构化产品,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并符合以下条件:
1、穿透后的委托人中,单一投资者在产品中权益超过20%的,应当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专业投资者的基本标准,且最近一年末金融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具有3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相关投资经验;
2、购买场外期权支付的期权费以及缴纳的初始保证金合计不超过产品规模的30%。
『柒』 场外个股期权代理需要什么条件
开通机构投资者账户需要的条件:
1. 一年内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
2. 近一年金融资产部低于1000万
3. 具有2年以上的证券基金期货黄金等投资经历 才能跟券商开通业务
签约一家券商最少500万保证金
『捌』 期权现在还能做吗
4月10日晚间,在多个场外期权交流群里,流传着据说多家证券公司收到证券业协会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自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待新规出台,另行通知为止。
交易对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产品,其他金融机构、资管产品和企业不受影响。随后此消息得到更多的机构的确认,也引起了市场巨大关注。场外期权套利闭关料冲击“头号玩家” “暂时断电”以待更严新规出台
然而并没有完,今日午饭时间再从某场外期权交流群里流出,期货子公司明天起停止对私募的场外期权开仓。某私募高管表示,说实话,这样才正常,要是留个期货风险子公司的缺口,反而让人觉得奇怪。
另一位市场参与人士表示,这正如我们所料,随着监管的趋严,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的通道将基本被堵死。另外一位市场人士则认为,只是暂停私募基金参与,并没有停掉整个场外个股期权这个业务,反而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为了场外期权市场有一个更健康的发展。
周末的时候,证监会也在官网上发布场外个股期权交易风险警示问答(证监会发布场外个股期权交易风险警示),所以这次传言无论属实与否,相关部门对场外期权业务趋严的监管不可避免,同时也相信私募基金被暂停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也是暂时的,让我们共同期待新规的出台。
『玖』 请问期权交易能不能做啊谢谢了。
中期协通知,即日起暂停私募基金作为子公司的交易对手方开展业务
2018-04-16 那些事 场外个股期权那些事
今天很多私募接到中期协电话通知,即日起暂停私募基金作为子公司的交易对手方开展业务,已有的项目存续到期不在进行。截止到4月16日收盘前的开仓将处理完毕,4月17日起,停止私募基金作为对手方的产品期权新开仓。
这是距4月11日券商收到证券业协会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不到一周,这两个规定了限制了私募基金和期货子公司,证券公司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通道,都是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待新规出台,另行通知为止。
个股期权如此火热,近期,监管层对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监管在不断加码,而4月12日证监会网站就发布了《场外个股期权交易风险警示问答》,好的监管也是在为了广大投资者利益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