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权期货 » 中航油期权期货风险

中航油期权期货风险

发布时间: 2021-07-28 08:04:07

⑴ 为什么期货会赔到无底洞

期货市场是保证金交易的,但你说会赔N个100是不对的,因为现在期货公司风险监控都比较严格,有一套严格的风险试算制度,如果你的风险高于200% 那么期货公司会通知你平仓,如果你不平仓 那么期货公司在你的浮动权益是0左右的时候会给你强制平仓,所以你在期货公司帐户上的钱会全部损失,但是你不用再加钱近来,所以不存在赔N个100的问题。如果期货公司监管不力,没有把你的仓位强制平仓,那是他的问题,你也可以拒不追加保证金。
期权的行权只有一次,但根据期权行权日的不同,分为几种,有的是只能行权日当日行权,就现在国内现在的权证,他是股票期权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在行权日之前任意时间行权。卖出权利和买进收益是不一样的,这恰恰是期权的优势所在,卖出期权的收益是固定的,只有权利金,而买进期权如果方向正确的话,收益理论上的无限的。
在期权市场上卖出期权的一般是大机构或者现货厂商(比如中航油在新加坡的惨败)或者投机者,投机者一般在行权前会买进期权做对冲,因此不会行权。

⑵ 中航油事件开始进行的套期保值是通过期权还是期货

提纲:期货和期权的定义期货、期权从其标的物的方面分析套期保值的利弊;期货、期权买卖双方市场风险方面分析套期保值的利弊;期货、期权买卖双方保证金方面分析套期保值的利弊。从上所述,综合分析期货期权在套期保值的利弊!可以参考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的《期货市场教程》,里面对于期货期权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套保、投机及套利方面的过程均有详细记录!

⑶ 中航油案例, 从内控角度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极弱导致的。“事实先于规则”,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在期货交易上的客观写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人士向媒体透露了这样一个经过:中国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上市后并没有向证监会申请海外期货交易执照,后来证监会看到其招股书有期货交易一项,才主动为其补报材料。中航油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身份为掩护同国内监管部门展开博弈,倚仗节节上升的市场业绩换取控股方航油集团的沉默,从而进入期货和期权业务;而监管方对此不仅没有追究到底,还放任其“先斩后奏”的行为,直至投机和亏损的真实发生。而中航油的董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普华永道对公司董事会成员、管理层、经手交易员进行详细问询,出具了详细的调查报告。透过当事人之口,中航油(新加坡)这家一度被认为是“样板”的海外国企,内控混乱不堪、主事人不堪其任、治理结构阙如纸上谈兵。
(二)风险意识薄弱
中航油内部的《风险管理手册》设计完善,规定了相应的审批程序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通过联签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将现货、纸货和期货三者融合在一起,全盘监控。但是自2003年开始,中国航油的澳大利亚籍贸易员Gerard Rigby开始进行投机性的期权交易;陈久霖声称,自己并不知情。而在3月28日获悉580万美元的亏损后,陈久霖本人同意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Cindy Chong和交易员Gerard Rigby提出的展期方案。这样,陈久霖亲自否定了由他本人所提议拟定的“当任何一笔交易的亏损额达到50万美元,立即平仓止损”的风险管理条例,也无异于对手下“先斩后奏”的做法给予了事实上的认可。
(三)信息系统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过做假账欺骗上级。在新加坡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份的财务统计报表上,新加坡公司当月的总资产为4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3%。长期应收账款为11.7亿元人民币,应付款也是这么多。从账面上看,不但没有问题,而且经营状况很好。但实际上,2004年6月,中航油就已经在石油期货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仍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的资金,但在财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由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就被陈久霖以做假账的方式瞒天过海般的掩盖了这么久,以至于事情的发生毫无征兆。
(四)管理失控,监督虚无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团资产与财务管理部负责人李永吉身,没有审阅过公司年报。其次,即使李永吉想审阅年报,也有困难。因为身为海外上市公司董事,他英语不好,所以不能从财务报表中发现公司已经开始从事期权交易。荚长斌兼任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及中航油集团总裁。他强调,由于中航油集团并没有其他子公司在中国以外上市,所以董事的职责对他而言是不熟悉的。他指出,直到2004年11月30日,董事会一直都没有对陈久霖有“真正的”管辖权。与李永吉一样,荚长斌声称,语言障碍使得他对中航油(新加坡)缺乏了解和监管,而且,尽管身为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他的财务信息却来自位于北京的中航油集团财务部。同时,由于监事会成员绝大多数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内部审计平时形同虚设,这种监管等于没有。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失效、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中航油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三、思考
中航油事件给大型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企业的重视。中航油内部控制的失败,更是引发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新思考:
(一)必须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责。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营管理者实质上拥有了企业控制权,由此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评价自己,势必产生滥用职权、牟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实现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企业日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受到保护。
(二)应从细节控制转向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制定协调一致的目标,找出企业关键性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设置关键控制点。由于有限的管理资源和可观的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精力不能放在所有的细枝末节上,所以,就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别重视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最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决策者判断、控制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三)应从关注内控建立转向内控运行和评价。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设计内控时,也是花了相当大精力的,但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方面,却缺乏应有的措施。因此,内控必须要有一个监督机制来促使它的执行。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本身在企业中不直接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但同时又处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比较熟悉,对发生的事件比较了解。公司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都经董事会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又保证了其权威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审部门通过对内控的审查和评价,可以从中找出控制薄弱点,发现内部控制不尽完善和执行无力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
(四)内控的对象应从基层转向高管。
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使得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内控的首要责任主体和最基础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绝对权力,所以高层领导必须纳入到以相互检查和权力制衡为基本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否则,高层领导将具有超越内控约束的特殊权力,从而导致整个内控或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从根本上丧失有效性。

⑷ 中航油事件是怎么回事

中航油事件始末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

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

⑸ 金融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管理市场风险有哪些不同

就风险种类本身而言,衍生品交易所涉及的风险并没有特殊之处,它具有传统金融产品应具有的所有基本风险,同时被公认亦没有产生出其他新型的风险。但是由于杠杆性、虚拟性、未来性,以及或有性等因素使得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程度,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衍生品交易的风险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风险的巨大性、风险事件的突发性、风险的集中性、风险的复杂性、风险的连锁性。对衍生品交易风险的确认、防范、管理一直是银行界的从业者以及管理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从本期开始,我将从微观角度即市场交易主体的角度来分别阐释如何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五大类基本风险进行管理与规避。
市场风险各不相同
在金融衍生市场上的风险事件,通常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这其中,市场风险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市场风险越大,交易对手的正常的资金流量就越容易受到影响,不能进行正常支付、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交易对手发生流动性困难时,为了应付当前的支付,有时交易对手被迫变卖资产或者高息借贷,而这又进一步恶化其财务状况和削弱其支付能力,无法履约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信用风险增加。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其结果必将是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的总爆发,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社会危机。
不同种类的衍生品交易的市场风险是各不相同的。远期交易,因为事先锁定了交易的价格,从而使得交易双方只是失去了获益的机会,并不存在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发生损失的可能,因此,远期产品基本上不存在市场风险。期货交易和互换交易,对于交易双方都存在着市场风险。标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不同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交易双方的盈亏。而期权交易的市场风险是单方面的,主要由期权合约的卖方承担。
最近中航油巨亏5.5亿美元的事件中,期货的亏损最多也就1亿美元左右,更大部分的亏损则是由于大量卖出看涨期权造成的。看涨期权是指投资者有权在约定期限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卖出期权者买进标的资产。期权买入者可以根据市场条件选择是否行使期权合同,即使放弃,最多也就亏掉权利金。而一旦标的资产价格上行,期权卖出者将承担着无限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在国际上,只有信誉最好、实力最强的机构比如摩根、高盛等大投行和其他大的做市商才会卖出期权。中航油对油价市场趋势判断失误,大量卖出航空煤油的看涨期权,却没有同时进行反向操作对冲风险,出现巨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对于不同的交易方式而言,衍生品的市场风险也是不同的。如对于套期保值者来说,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并且趋向于无,因为套期保值者从事衍生品交易的目的就是规避市场风险;而对于投机者来说,市场风险就相对较大,因为投机者是一些风险偏好者,他们进行交易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承担市场风险来赚取利润的,所以一旦失误,损失将是沉重的。里森当年赌日本经济复苏,他赌错的结果是搞垮了巴林银行;陈久霖在判断石油价格失误的情况下,投机航煤期货与期权,他的代价则是搞垮了一家上市公司。
对冲或头寸重组
再回到商业银行的衍生品交易,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卖出了隐含衍生品的合约,然后再在国际衍生金融市场上平盘,这类代客业务的风险本应是由客户承担的,银行基本上是不承担什么风险的。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个人外汇理财年回报10%之上”的广告,如此许诺最低回报,其本质就是商业银行把市场风险留给了自身,假若市场走势出现与预期不一致,达不到许诺的回报率,那么商业银行将面临出现很大损失的风险可能性。
对衍生品交易的市场风险的管理,是指对超过交易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总规模的市场风险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头寸重组的方法实行“自我保护”。通常风险厌恶者,会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将市场风险转移给市场上的风险偏好者。比如,某银行有一笔暂不用的日元存款,它可以将其兑换成美元投入货币市场以获取利息收益(美元的利息高于日元)。同时,为预防美元在一定的时期内汇率下跌,使银行蒙受损失,它可在外汇期货市场上以日元卖出美元期货(美元空头)。如果美元果真疲软,银行在现汇市场上用美元兑换日元必然遭受损失,但这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做一笔相同金额和相同期限的美元多头,以获取盈余,抵补现汇交易上的损失。
总之,衍生品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会使衍生交易充满风险,所以存在对其市场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但从另一方面讲,衍生品的使用又给风险管理提供了可能的某种手段,在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整体上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涉及衍生品交易的商业银行还应当设立一套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程序,包括市场风险的识别、规避方法,以及有效的控制、监督和报告体系等方面。

⑹ 套期保值的二、国内企业价格风险管理难题

在国际上规避价格风险拥有较为成熟的模式,通常是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来规避价格风险。之所以选择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因为它们拥有众多优点:首先期货能够反向操作,当企业遭遇风险时候可以通过做空来规避风险,当判断价格可能下跌时可以通过做空来获得盈利;同时期货行业每日无负债结算,不存在信用问题;最后期货行业是杠杆交易,不会占用企业太多的现金流。任何事物都拥有两面,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也不例外,虽然在规避价格风险和业务模式创新中优点明显,在也存在不利一面,期货是杠杆交易,可以节省现金的同时,在无形中能数十倍的放大盈亏,在单纯的期货投机交易中亏损是很普遍的现象。
同时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过程中风险容易失控,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航油事件”和“国储铜事件”。它们亏损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期货期权交易过程中缺乏风险控制,同时因为期货是杠杆交易,致使套期保值变成了投机交易,最后造成了企业的巨额亏损。
但国外的企业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上效果明显。例如有色行业,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铜矿主要的销售客户是托克和嘉能可等大宗商品巨头,同时国内铜贸易商采购的铜大部分也是来自托克,在贸易的过程中,托克从中国在非洲的矿采购材料,将冶炼好的成品铜再卖给中国贸易商,托克在国外高价采购铜,然后低价卖到中国,在这个高买低卖的过程中托克是有利可图的。因为托克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使用了很复杂的金融工具,当国外和中国国内铜的价差比较大时,托克在国外采购铜的同时,在LME上抛出做了保值,当把铜销售给国内公司时候,就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作买入操作,当两边市场的价差变小时,托克就把两个市场的期货解锁掉,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还加入了汇率和利率等两面套利操作,所以托克的高买低卖能实现盈利。国际粮食巨头嘉吉是世界四大粮商之一,但嘉吉在上海拥有一个钢铁事业部,专门在上海现货市场上买入热卷板现货,在期货市场上抛出螺纹钢期货的操作,因为热卷板现货和螺纹钢期货价差大的时候能达到六七百,比如嘉吉在现货市场上四千买入热卷板,三千多价格就卖出,最后可能还有四百块钱的利润。
国外企业能够有效的利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规避价格风险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SunGard、Openlink和高盛等机构给国外企业提供工具和服务。SunGard是专门为大宗商品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软件工具的企业,主要的客户集中在汽车、大型钢厂和原油行业。SunGard现在国内主要提供银行等金融系统资金头寸的风险管理产品,还没有开展大宗商品业务。Openlink也主要是提供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管理软件的公司,客户也主要是国际大型企业,在中国尚未开展业务。国外企业正是有了专业的价格风险管理机构提供的工具和服务才能在价格风险管理上成效显著,国外企业不需要通过excel计算或者是主观的想法去决策,软件工具能实现敞口情况实时显示,同时动态的监控外部市场变化情况,从而快速决策出企业应对策略!
当前国外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商还没有在中国大面积销售产品,主要是因为价格风险管理产品在实施中的沟通存在障碍,产品的企业需求调研困难。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管理软件很多都需要定制,外企在与国内企业人员特别是基础人员交流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次大宗商品行业中每个企业存在着较大差异,企业运营流程不标准。企业价格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是定价时间,国内大宗商品每个行业的定价时间点都不相同,以有色行业为例主要是以点价为主要的定价时间,钢铁企业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定价,而煤炭行业的合同更加复杂,它是以入库作为定价的时间,所以SunGard、openlink的标准化产品在中国很难实施。
综上分析国内与国外的价格风险管理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方法和工具上。

⑺ 中航油事件体现了哪些金融风险类型

中航油事件发生后,人们最先想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发生规模如此之大的损失?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中航油公司难道没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如果有,中航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导致如此巨大规模损失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这么大的损失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公司在损失逐步增加的过程中为何没有及时采取止损措施?这些疑惑本质上反映了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我国监管机构只批准少量企业从事以套期保值(即对冲风险)为目的的国际衍生产品交易,中航油即是一家为中国航空业进口油料并被监管机构许可从事石油套期保值衍生产品交易的公司。中航油从事的交易是如何由石油价格套期保值走向了石油价格投机的呢?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市场经济中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对冲与投机的区别。
近一二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因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到美国橙县和我国的中航油,有些人对衍生产品已经谈虎色变。面对这些惨痛教训,我们今后还能否继续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国内金融市场还能继续开设和发展衍生产品交易吗?由此我们将审视风险管理的另外一个基本问题,即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中航油事件与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和美国橙县事件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事件的主角都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大和银行的井口俊英和美国橙县的罗伯特·西特罗恩在事发前都是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交易高手,被市场誉为“明星交易员”。尽管中航油的陈久霖在衍生产品交易上还算不上“明星交易员”,但近年来也是颇为风光的“明星企业家”。然而,这些“明星”最后都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上著名的“流氓交易员”。为什么闯大祸的往往都是“明星”?这种现象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即如何认识风险的双侧性和管理“明星”风险。
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问题
作为在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上市的现代公司,作为少数几个被批准具有从事海外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国有企业,作为在国际能源产品市场上代表中国的重要交易商,中航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架构。既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也配置了专职的风险经理和风险管理主管。对每个交易员的亏损限额都有明确规定:凡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都要提交给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的同意才能继续;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将自动平仓。据报道,中航油只有10位交易员,即便按照10位交易员同时亏损最大限额计算,整个公司的最大损失也不应超过500万美元。然而,中航油最终的实际损失达到内部控制机制设定限额的100多倍,可见其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显然早已沦为地地道道的“花瓶”。
现代风险管理有两条基本的原则:一是风险管理自上而下的原则;二是风险管理独立并建立在良好公司治理架构基础上的原则。前者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强调的是公司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首要责任,他们负责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推动风险管理,职位越高,权力越大,风险管理的责任也越大,更重要的是,高级管理层本身也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后者认为,在股东所有和经理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中,风险管理应该独立于具体承担风险的经理和业务部门,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要直接向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汇报。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承担风险的经理可能由于多赚钱拿到更多奖金,赔钱则由公司(股东)承担。这种不对称的风险激励而使得经理们具有承担高风险的偏好,自我控制风险的动力减弱。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新加坡以年薪高达300多万美元而被誉为“打工皇帝”,而他给公司造成的5.5亿美元的损失却只能由公司的股东承担。因此,如果中航油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真正独立于“打工皇帝”陈久霖并将公司的风险承担和遭受的损失及时反映到董事会,中航油的损失料定会受到有效的控制。当然,中航油董事会也必须达到服务于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良好公司治理的要求。
中航油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和系统最终沦为“花瓶”,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内控制度的失效使得任何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失去了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二是衍生产品交易由对冲风险的手段逆转为承担风险的投机甚至赌博的工具。中航油事件充分显示了内控制度有效性对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作用。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基于国际风险管理最佳做法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倡导内部评级等高级风险量化方法和认可衍生产品等风险缓释技术的同时,提出了采用这些方法的制度条件,即必须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对冲与投机的区别
投机和对冲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种风险交易行为,但二者在概念上具有本质差异。前者的本质在于投机获利,是交易者基于对某种产品价格走势的预测,采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基本策略,以期获取投机利润。投机本质上是以盈利为动机的风险承担行为。对冲交易的本质在于降低甚至消除风险,是交易者针对某种风险已经在其他资产或业务(通常被称为基础资产或标的资产)中已经存在的情况,采取反向的操作方式将风险抵消,从而使被对冲的基础资产或业务的未来价值和成本支出控制在所希望的水平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套期保值。例如,以进口航油为主营业务的中航油公司在国际油价高涨时面临进口成本上升的风险,因而具有套期保值的需求,可以选择买进石油期货或看涨期权,一旦石油价格上涨,买入的石油期货或期权所实现的盈利便可以抵补进口现货石油的成本上升。
尽管对冲和投机在理论上有本质区别,但实践中二者的差别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甚至模糊难辨。对冲是两笔交易的组合,是对冲交易与基础交易风险的冲抵,如果基础交易不存在,衍生产品交易就成了以承担风险获取收益为目的的投机交易。比如,如果不是为了对冲进口石油面临的油价上升的风险,或者没有对进口石油套期保值的需求,单纯的期货交易就是一种投机获利行为。在5%的保证金制度下,5.5亿美元亏损意味着中航油的衍生产品交易规模至少高达110亿美元。以每桶50美元强行平仓价格计算,这相当于中航油要购买3000万吨燃油现货。但实际上中航油所供应的91家机场全年仅有500万吨航燃油需求。由此可见,中航油的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已经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成为了纯粹的投机行为。
投机和赌博是市场经济中最容易让人们混淆的概念和行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对风险的承担和对盈利的追求。但前者在市场经济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投资行为。作为投资者的投机者,其所追求的盈利在理论上表现为风险溢价,即所投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那部分。然而赌博本质上偏离了投资的范畴,赌博者所追求的是缺乏科学投资分析的某种极端盈利,这种盈利目标的实现通常只能凭借运气,但其结果大多是血本无归。
我们可以假设,中航油在建立空头仓位的初期还可能本着投机的心态,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基本面和油价历史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得出了油价下跌的预期。但随着油价的上涨,损失的积累,中航油试图加注扳本的赌博心理替代了最初的投资性投机心理,甚至在损失数亿美元的情况下竟然冒着被指控内幕交易的风险将公司15%的股票出售换来1亿多美元继续维持陷入巨额亏损状态的仓位。至此,中航油早已忘记了投资性投机所应该遵守的多样化分散风险、交易止损限额等风险管理规则,其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为一场空前的“石油豪赌”,一场资金实力的对决。不幸的是,它遇到的对手恰恰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对决经验的国际对冲基金。
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经济,市场价格——包括商品、汇率、利率和股票价格——总是不断波动的,而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市场参与者以对冲风险的方式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于套期保值来降低风险,也可用于投机获利从而增大风险。近二三十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在风险加剧的环境中广大市场参与者普遍的风险管理需求,而并非少数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获利需求。在国际上,衍生产品用于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是受到普遍认同和鼓励的,而用于投机获利则常常受到严格限制和监管制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市场化,衍生产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一方面,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加,以及国际投融资规模日益扩大,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和国际利率风险等也在不断加大,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衍生产品来管理这些风险,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由于缺乏对冲机制而给投资者管理风险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近些年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呼声不断,加快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市场经济深化的必然需求。

⑻ 中航油为什么会在期权交易中遭受

中国正规的交易所中都没有中航油,商品期权暂时上市的只有豆粕和白糖。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