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对白糖期货的影响
⑴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求解答。
气候
上半年气候变化
1999年上半年中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历史对照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说,从公元300年以来,中国一共出现过5个沙尘事件频发期,每个周期持续90年左右,沙尘事件又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陈峪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因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自2月份开始,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至3℃,造成土壤解冻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北方高温少雨
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3到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到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
赵振国说,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土壤底层墒情已经很差。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长江以南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中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中,中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损失。
2008年
我们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全球
(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3)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2008年1月10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2008年夏季前,将会给中国带来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历史上,1954年至1955年,1956年至1957年,1963年至1964年,1968年至1969年的冬季,中国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天气。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了这些年份的气候变化后认为,这个调皮的“小女孩”将对春、夏气候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对农业
2008年华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大部)在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早稻播种期天气,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差;华南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好,仅在3月中旬前期有2至4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影响不大,江南地区春播气候条件偏差。
对天气
2008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多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有明显增加;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沙尘天气日数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灾害影响
2008年春中国东部地区以少雨干旱为主,东部大部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粤桂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须加强抗旱工作;夏季,全国少雨范围比多雨范围大,整体形势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此外,春季黑龙江北部、吉辽大部、湘赣南部、粤桂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2008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吉辽大部,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拉尼娜预警
关注拉尼娜发展,警惕2000年严重旱灾重演!
世界气象组织2011年1月25日说,与澳大利亚大规模洪水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极端天气存在关联的拉尼娜现象可能还将持续数月。
本次拉尼娜现象始于2010年6月,伴随厄尔尼诺现象消失而增强。按这一联合国下属机构说法,就对大气的影响程度而言,这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
2010年9月的“拉尼娜”现象在5月进入中性状态后,在8月份强度又再次加大。气象组织警告人们为此做好必要准备。
然而,它将比10年9月至5月在世界各地造成洪水和干旱的中强度“拉尼娜”要弱许多。
至少持续2至4个月
在25日发布的拉尼娜现象更新信息中,世界气象组织说,“明显的拉尼娜现象”继续存在于赤道太平洋地区。
世界气象组织预计,拉尼娜现象不会在第一季度结束,可能持续至4、5个月,“几乎所有气象模型均预测,现阶段的拉尼娜现象会至少在今后2个月至4个月内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数据显示,本次拉尼娜现象出现以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较正常温度平均低1.5摄氏度。
尽管预测拉尼娜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有望在今后4个月内逐步减弱。
洪水干旱多与它有关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拉尼娜现象是一段时间澳大利亚洪灾等异常天气的“罪魁祸首”。
“几周,我们看到(拉尼娜现象)最重要的影响是澳大利亚所遭受破坏性洪灾,”世界气象组织官员鲁帕?库马尔?科利说。去年年底开始,澳大利亚东部遭遇大规模洪水。
“拉尼娜现象不仅与洪灾有关,”科利说,“同时与世界部分地区的干旱存在关联,尤其是在南美洲。”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致使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南部的降雨量超过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认为,中国“南冻北旱”可能也与拉尼娜现象存在联系。
虽将减弱 仍需谨慎
科利警告,虽然拉尼娜现象会逐渐减弱,但各国政府应继续保持谨慎,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尽管我们预计拉尼娜现象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减弱,但它所造成影响可能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拉尼娜现象所造成影响可能与以往不同。科利举例说,巴西和斯里兰卡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由拉尼娜现象所致。
科利说,现阶段缺乏足够信息以预测拉尼娜现象的长期发展趋势。“我们有100多年的数据,”他说,“但并未显示这类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⑵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
(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
(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
(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比常年少。
对瓜类的影响:夏季风减弱,夏季雨带的南移会导致雨带位置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出现持续性降雨,而且降雨来的晚,常常在持续晴天之后,但刚好集中在西瓜成熟采摘时节。
对棉花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而且降水又多,集中在棉花采摘的季节,基本与瓜类的原因相似
对玉米的影响:玉米一般都是在北方地区种植较多,而厄尔尼诺会导致北方的持续干旱天气
⑶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会造成什么影响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⑷ 拉尼娜对2017年春季降水影响如何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导致太平洋西部海水变暖,即中国附近海水变暖,东南沿海海面气压偏低,不管是冬季发生还是夏季发生都会使中国气候产生异常现象。
1、自2016年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持续发展,预计12月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由于东南沿海海面气压偏低,亚洲高压就会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我国总体将出现偏冷的情况,北方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受此影响,预计2017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将可能出现春旱,降水偏少,南方出现轻度的冰冻雨雪。
2、2017年春季最终的降水情况是多方面原因叠加的,并非拉尼娜一个因素,还有全球变暖、地理因素等
⑸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 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 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
⑹ 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
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大体来讲,“拉尼娜”会让干燥的地方更加干燥,潮湿的地方更加潮湿。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飓风可能增加,而世界上一些干旱的地区可能遭遇旱灾。具体来讲,“拉尼娜”可能会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有报道称,北半球尤其是欧洲大陆今冬将受到酷寒天气的考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拉尼娜”源于局部海洋温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深远影响,而大气环流又是影响气候风貌的重要因素。
在北大西洋地区,由于东北信风的作用,从美国东海岸到欧洲西岸会形成一个环形洋流圈。具体来讲,由于东北信风的作用,在赤道附近自东向西方向常年涌动着北赤道暖流;这股暖流继续向西运行,受到北美大陆的阻挡转而向北,并在墨西哥湾附近形成墨西哥湾暖流;该暖流向北运行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东偏移,进而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并最终流向欧洲西海岸,并为那里带来了暖湿的空气,使得欧洲西部地区在冬季不至于过分寒冷。一些欧洲气象学家认为,一旦受到拉尼娜的干扰,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强度也会较常年减弱。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英国气象局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
在北太平洋地区,由于信风活动加剧,北美洲东海岸的海底冷水迅速上升至海面,巨大的冷水层源源不断地向这片水域补充冷水。因海洋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复杂作用,拉尼娜将对环太平洋地区也将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表示,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2011年春季,可能给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带来更多雨雪天气,并增加飓风季节晚期出现风暴的机率。加拿大艾伯塔省近日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
⑺ 拉尼娜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早在去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由于拉尼娜现象影响渐强,世界各地将遭遇一系列极端天气。即使如此,随后出现的怪天气仍然令人措手不及,“拉尼娜”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地。
在非洲,22个国家在去年7月到9月经历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因此引发的洪灾造成约300人死亡,受影响的灾民有100多万人。
在中东地区,多个国家遭受历史罕见的严寒天气。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1月11日迎来100年来第一场雪。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也在1月遭暴风雪袭击,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达到20年来最低温。
在北美洲,美国各地极端天气不断,造成不小损失。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暴风雪袭击美国,引发雪灾、暴雨和洪水,造成多条高速公路封闭。进入2月,美国南部又遭龙卷风袭击,预计在5日至7日期间生成30至40支龙卷风,是23年来美国所遭遇的最严重龙卷风风灾。
澳大利亚城市珀斯遭遇强降雨,7日夜晚记录降水23毫米,相当于当地每年2月平均降水量的两倍。
全球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引起专家担心。联合国救灾机构“国际减灾战略”认为,由于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异常天气将成为“正常”现象。该机构主任萨尔瓦诺·布里塞尼奥说:“所谓的‘怪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普通。”
⑻ 拉尼娜现象对什么行业有利
月30日,东盟特殊气象中心(ASMC)将厄尔尼诺南部涛动(ENSO)监视系统从中立状态更改为拉尼娜监视状态,这表明观察员指标暗示未来三个月内将出现类似拉尼娜的情况。“拉尼娜通常意味着大雨和山洪,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个异常的气象事件。”消息人士说。
泰国方面目前还尚未报道菠萝种植园因降雨而产生负面影响(截止8月17日)。不过干旱期间加剧的原料短缺状况预计将持续到12月。
印度尼西亚当地业内人士认为,印尼的菠萝种植目前正受益于“干季”。 “今年的天气对于菠萝种植园确实非常有利。与去年相比,自5月中旬开始降雨停止,而今年甚至在8月都下雨,每周至少两次。”
菲律宾目前的天气情况与印度尼西亚报道的情况相似。 “目前,一年中的这个时候,我们的降雨和原料量都比往常多”。拉尼娜现象对菲律宾菠萝作物的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都产生了影响。而有行业人士说,“我认为,只要大雨和洪水不影响及时采摘水果,今年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