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对期货的影响
❶ 历史上的朝鲜战争和现在的朝核问题会谈分别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溶入朝鲜民族中。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朝鲜王朝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对中国称臣.定期向清朝朝贡。19世纪,日本国力变强,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并最终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将清朝势力赶出朝鲜半岛。1904年,日本又与俄国因为韩国(1896年大韩帝国成立,朝鲜改称韩国)爆发日俄战争,并战胜俄国,从而彻底控制韩国。后来日本在韩国设置了朝鲜总督府,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12][13]。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8月24日,苏军占领北部后在北纬38°线停止了进军[13],9月8日美军占领了南部。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14]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鲜人民的反对。[12]北部地区则以金日成为首成立了朝鲜劳动党(由朝鲜共产党和新民党合并而成),并在1946年2月8日成立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管理朝鲜半岛北部事务。[14]
1947年11月14日,美国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在苏联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问题抵制联合国的情况下,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决定由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后改称联合国韩国问题委员会〕监督,在美苏管辖区同时举行选举,然后美苏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由当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此后苏联拒不承认这一决议,并拒绝委员会进入其管辖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1948年5月,美军以联合国的名义坐镇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开始进行选举,而南方的左翼组织抵制这次选举。8月15日,亲西方的李承晚(이승만)当选总统,接替了自1945年以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执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联合国随即接纳他为联合国成员国。9月9日,北方选举了金日成为国家主席,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
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当时的南韩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桦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所发表的讲话中,将朝鲜半岛排除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美国远东军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接受访问时,也将朝鲜半岛和台湾划在美国在东亚的防御范围之外。而副国务卿迪安·腊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也表示战争不太可能爆发。
朝鲜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中国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朝鲜族和朝鲜籍官兵,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所无法匹敌的。与一般的看法不同,虽然北方在人力方面的得到的援助较南方为多,但扩军时仍然需要大量动员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参军的人员入伍。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1949年7月,中共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干部。
1950年5月,韩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鲜领导人向朝鲜半岛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朝鲜三名代表越过北纬38°线,打算向南韩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
❷ 朝鲜战争对苏联、日本各有什么影响
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而美国人则始终相信苏联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在战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针对苏联。西方阵营也开始团结对抗苏联。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❸ 美国在朝鲜战争失败后,受到了什么影响
虽然朝鲜战争最初并不是发生在朝鲜与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发生在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战争。但是后来由于美国主动加盟了韩国这一方,最终导致这一场战争与美国扯上了关系。这一场战争最终是以朝鲜和中国取得胜利而告终。然而,美国作为当时一个军事大国在朝鲜战争中战败了。这一结果虽然对美国的军事力量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震慑力减弱了不少。
朝鲜战争,最终是中国和朝鲜获得了胜利。尽管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被打败了,但是朝鲜战争对美国军事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❹ 朝鲜战争对当代中美关系的影响
打不打都不会关系好。
因为社会意识形态根本就不同。
就好比苏联和美国其实从来没有打过仗。并且还合作抗击过法西斯。
但是关系好吗?
如果中国不参战的话(苏联暗中帮助,提供武器和技术人员给中国)。
朝鲜半岛将是个统一的发达的民主国家。
朝鲜的金日成最先向南朝鲜(韩国)发动进攻的。
最后韩国抵不过,韩国总统李承晚请求联合国帮助。
最后美国确切的说是联合国联军进入半岛,
使得朝鲜半岛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人过上了富裕生活
遗憾的而是北部现在还是很。。。。。。。。。
❺ 如何评价朝鲜战争及其影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跨,背后是197653名烈士的牺牲。
牺牲的烈士里,有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这样我们熟知的名字,但更多的是无名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身后的祖国,也用他们的牺牲累积出了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平稳的发展空间。
他们的故事,值得被铭记。
1957年公映的《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
这部64年前的电影,用124分钟的时间,为我们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惨烈的一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01 血肉筑长城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取材自“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板门店谈判过程中。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中止板门店谈判。
美方的谈判代表狂妄地叫嚣着“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
之后,美方对志愿军发起了代号为“摊牌行动”的大规模打击。
上甘岭战役的胜负对整场谈判至关重要,但难度也有目共睹。
一组数字说明问题:
美军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
而志愿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是为了祖国不怕牺牲的精气神!
美军在强大兵力和武器的支持下狂轰滥炸,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成了一片焦土。
面对美军的疯狂进攻,志愿军以血肉筑长城。双方鏖战的43天中,仅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成就了最后的胜利,双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让美军乖乖回到谈判桌前。
后来,毛泽东主席了解到了上甘岭战役的情况,他亲自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这才有了《上甘岭》一片。
02 以小见大的电影《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对上甘岭战役做了艺术化处理,以八连连长张忠发和他带领志愿军为主体,以小见大,讲述了志愿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
影片基本还原了上甘岭战役的三个阶段:美军的进攻与地面争夺;坑道斗争;志愿军的反击作战。
地面争夺阶段,战况激烈时,敌人一个上午疯狂进攻达二十三次,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坚守每一寸土地。
与张忠发的八连交接阵地时,眼睛受伤的七连指导员孟德贵指着身边的土地说:“东西长五百公尺,南北宽不到300公尺,现在一寸也不少,交给你了。”
守护每一寸阵地,绝不言弃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荣誉。
因为心中有信仰,面对敌人的不断轰炸、敌强我弱的力量悬殊,哪怕只剩一个人,志愿军战士也毫不退缩。
所以,当同志们拿命换来的阵地丢失,士兵退入坑道后,他们会觉得退缩可耻,说:“这样活着比死还难受。”
正是一份对国对家的使命感,让他们熬到了反攻时刻。
坑道里并不比正面迎敌轻松,尤其是缺水考验着每一个人。
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只能靠望梅止渴的故事、想一想家乡汁多又甜的蜜桔、小时候游泳呛的满肚子水缓解。
当炊事员老王给连长送来两个苹果,连长给受伤的指导员,指导员和其他伤员又坚持给连长。
最后,全部人分食了两个苹果。为了给坑道的战士送补给,后援同志要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路上,又是巨大的牺牲!
在牺牲与钢铁般的意志的支撑下,志愿军终于迎来了反攻的机会,拿回丢失的阵地,让美国谈判代表乖乖回到了谈判桌。
影片虽然有不少大场面的镜头,以突出战斗惨烈为主,但依旧用细节刻画出了鲜明的志愿军形象。
八连连长张忠发,打仗的时候爱要水喝,因为是机关枪射手出身,听到机关枪响就手痒痒。他作战英勇、不怕牺牲、爱护官兵,是军官的代表。
张忠发的通讯员杨德才,年仅18岁,爱讲连长的英勇事迹,身上总是挂着满满两壶水,随时给连长过瘾。
他有一个英雄梦,反击冲锋的关键时刻,他在身体多处枪伤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作战并舍身炸了敌人的军事据点,成了真正的大英雄。
他是一个个黄继光、孙占元的缩影。
女卫生员王兰,起初因为性别刻板印象,每一个连长都不愿她留在部队“添乱”,但当她和战士们一起困在坑道之后,终于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改变了张忠发的偏见。
她代表着每一位为战争做出贡献的女性。
整部电影以点带面,立体表现了抗美援朝中的军官与战士、前线与后方、男人与女人的形象。
❻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阶级解放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自卫战争等等。正义战争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等,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
自古以来,一般战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原始状态的战争,就是为争夺天然资源等生存条件引起的。到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就已经蜕变成抢劫财富和奴隶的行为。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的战争,攻城略地,掠夺资源财富和奴隶的行为日益加剧。古埃及的第四王朝,从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对外侵略战争的目的放在经济目标上,掠夺金、铜矿产和财富。英国自16世纪起推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到l9世纪侵占了比其本国大150倍的殖民地,到处进行经济掠夺。从鸦片战争起,在百余年中,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并掠夺中国,仅两次鸦片战争,就迫使清王朝割地赔款,丧失 1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等于 14个江苏省的面积。
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矿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战争力量、开发战争潜力的程度。经济因素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又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的影响。同时,经济部门为战争服务的程度,又受国防工业体系和战备交通体系的影响。同时,随着军队、武器的发展,战争强度不断提高,战争消耗随之增大,使战争对经济和国防经济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当今和未来,要打赢现代化的反侵略战争,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工业,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战争对世界经济的破坏
除两次世界大战外,上世纪40年代末迄今,战争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计其数。以中东为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绵延不息,单是大规模的战争即有5次。据不完全统计,5次中东战争共造成10余万阿拉伯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阿拉伯国家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譬如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的工农业生产陷于停顿,电力和原材料供应脱节,许多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旅游业不景气,埃及两项重要的外汇收入化为乌有。在生产下降、收入减少的同时,军费开支却急剧上升。作为战胜方的以色列,日子也并不好过。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而长期的政治孤立和军事对峙,使以色列一直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970年至1980年间平均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这场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入不敷出,国库告急。伊拉克的战争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亿至10亿美元。伊朗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亿美元。双方一度将摧毁对方经济设施作为军事行动的首选目标,油田、港口、炼油厂、输油管、运油船等均在军事空袭目标之列,两国因空袭而导致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损失。伊拉克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两伊停战实乃因为双方都无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时曾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得把它喝下去。”
1991年的海湾战争,也是用金钱堆起来的。 不包括军事装备等费用,战争直接消耗是611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更是一种高强度战争,每打一天,就可能需要高达5亿美元的资金。事实上,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征越来越明显。至于战争的消耗,资料显示,平均每消灭一个敌人所花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2万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20万美元,朝鲜战争为55万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为10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的局部战争为180万美元。伊拉克战争还没有具体数字,但估计要高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伊拉克战事爆发之前,世界经济集中于对不确定的开战时间、战争持续时间以及战事残酷程度的推测。然而,当人们面对战后的伊拉克,环顾世界经济走势时,发现由战争引起的伊拉克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全球消费不景气,投资萎缩加重,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交易,经济金融风险更难预测。
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的刺激作用。去年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但增长缓慢,今年尽管国际机构预测世界经济要比去年增长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世界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爬坡阶段。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本身存在着一些弱点,伊拉克战争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威胁将变得更加严重。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特别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处于疲软状态。尽管战争可以刺激军火工业,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绝对不可依靠战争,这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背离。战争首先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环境,对包括消费投资、国际贸易、旅游运输等经济活动环境产生负面消极影响。本来“9.11”事件之后,全球航空、旅游、保险等行业处于萧条状态,伊拉克战争无疑将使这些行业雪上加霜。其中航空业蒙受损失最大,战争爆发当天,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就宣布破产。当然,尽管航空业普遍不景气,一些业务“亮点”却依然存在。例如,战争给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也带来了特别生意。美国空军空运指挥部的官员说,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间,包括美洲航空和联合航空在内的美国主要商业航运企业获得了军方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向战争地区运送士兵、军需供给和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战争冲击世界石油市场。中东有世界油库之称,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2/3。因该地区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经济利益诱人,各大国争相逐鹿中东。而冲突不息,动荡多变的中东局势,几十年来一直是搅动世界原油市场的导火线。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不久,为支持埃及,反对美国资助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决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们宣布实行石油减产,将产油量逐月减少5%,同时大幅提高油价,对美国禁运,并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大力推行石油国有化运动。这一系列措施导致油价猛涨数倍,许多依赖中东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工业大国由此蒙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触发了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事实上,伊拉克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是制约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之一。布什政府去年表示要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以后,因担心战争导致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中断和发生新的恐怖袭击,西方国家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急剧下跌,导致股市和美元汇率节节下滑,油价大幅攀升。油价飙升首先会增加许多国家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一些国家贸易盈余减少,从而削弱这些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其次,油价上升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效益,还会抬升消费品和能源产品的价格,给一些国家维持低利率以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带来压力。 尽管几年来美国进口中东地区石油在减少,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但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必然产生不利影响。有人认为,油价每涨10美元,美国经济将会下降0.1个百分点,甚至达到0.5个百分点。而对欧盟来说这种影响更明显。欧洲不同于美国,能源进口占80%-90%,而且在成品油市场附加税种类很多,这两个原因会导致欧洲成品油人格涨幅更大。不同于经过新经济转型的欧美经济,东亚经济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更高,不确定因素也因此更多。美国经济滑坡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从亚洲国家的进口,其中包括减少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石油净出口国的非石油类产品的需要。
战争刺激军火工业。
战争可以刺激军火工业,如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日后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在海湾战争彻底结束后的1993年,美国军火商拿到了价值200亿美元的订单,比战前的1991年和1992年都翻了一番。此次对伊拉克战争硝烟才起,敏锐的美国军火商已经嗅到了商机。军事专家认为,一般来说,经过实战考验的武器,相对于新开发的武器,销售量在3倍以上。而自海湾战争结束后,很多新型武器自研发出来后一直“待字闺中”,这次终于有机会亮相。而由于通讯的发达,美国的各种传媒,特别是电视,将伊拉克战场上的情况不间断地送到世界各地观众面前。除了关注战事进展,美国的电视屏幕,活脱脱地成了各种新型武器的展台。军火商们认为,对于宣传武器,没有比一群英武的年轻人在战场实地演练效果更好的了。所以美国媒体开玩笑说,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现在是美国军火商最好的代理。但《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对伊拉克的战争将无法像以往的军事冲突那样对经济产生推动。军事研究和开发项目已不具备过去的强大商业副效应,而战争的负面效应,包括消费者信心的急剧下降、股市下跌和公司不愿进行投资等,远远超出了军费开支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对伊拉克战争的担心已经导致美国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7%。
战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将造成严重影响。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依赖进口,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将加重它们的进口负担,增加生产成本,加剧通货膨胀,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战争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受到影响。而亚洲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美国又正是亚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可能出现长期不稳定,这将影响在那里工作的大量亚洲国家劳工的就业机会及他们寄外汇回国。以菲律宾为例,在海外就业的菲律宾劳工人数约有700万,其中140万至150万在中东地区。菲外劳每年70亿至80亿美元的汇款,不但是菲律宾外汇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也是支撑国内个人消费的一大支柱,对菲经济发展贡献极大。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增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周期。对于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源自经济内生因素,而不是人们对战争的担心和战争的影响本身。就伊拉克战争而言,不大可能改变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因为战争仅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众多因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已。
❼ 朝鲜战争具有怎样的影响
朝鲜人民的胜利显示了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国人民兄弟般团结的伟大力量。这一胜利,对于保卫远东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民主制度的生命力,后方的巩固,人民军官兵的坚忍不拔精神和英雄主义,劳动党的有力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帮助,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人民,首先是苏联人民的无私援助等等,是保障朝鲜人民在祖国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
“在我们祖国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说,“站在全世界民主力量前列的苏联,给予了朝鲜人民巨大援助与支持,在国际舞台上保卫了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舞我国人民去为正义事业而忘我斗争,并且增强了我国人民的必胜信念。这是我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之一”。朝鲜人民军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集体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480余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74.6万余人荣获了勋章和奖章,13个部队和兵团被授予近卫称号。
❽ 抗美援朝给中美两国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中美两国及两国关系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首先,朝鲜战争使美国领导人的战争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受了“有限战争”这一新概念。在此之前,美国军方普遍认为,未来的战争只能是一场美苏间的全面战争,朝鲜冲突的爆发不过是苏联发动全球战争的前奏。但是,朝鲜战争使人们确信,有限战争不是不可能的,全面战争也并非不可避免。李奇微对此曾经指出:“朝鲜战争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今后是否应该打有限战争已不再成为问题,问题是如何避免打任何其他种类的战争。” 朝鲜战争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美国对台湾的政策一步步后退,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 1950年6月,杜鲁门政府一改先前的“袖手”政策,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同时宣扬台湾地位未定论。中国出兵朝鲜后,美国开始向台供 应一些重型武器。 1951年3月,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抵达台北。在“大使”一 职空缺了四年之后,卡尔·蓝金(Rankin)又被任命为美国驻台“大使”,并于 1953年4月向蒋介石递交了国书。此后,美台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更加密切,至1954年12月双方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更使美国对中国内战的介人法律化。制度化。
朝鲜战争使美国决策者认定,中国是比苏联更具冒险性的敌人,对美国安全最直接的威胁是在亚洲而不是欧洲。美国对华政策强硬化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实行严厉封锁,其严厉程度超过了对苏联及东欧国家;政治上继续孤立中国;军事上构筑亚太军事体系,其中包括韩国, 菲律宾, 日本, 泰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台湾在内,形成了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态势。
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大大强化了中国的反美态度。毛泽东说:“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一份全国性的宣传提纲号召人们要“仇视美国,因为它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鄙视美国,因为它是腐朽的帝国主义国家;蔑视美国,因为它是纸老虎,是可以被打败的。”在出兵朝鲜的同时,中国领导人还在国内掀起了轰轰烈 烈的肃清亲美, 崇美, 恐美思想的运动。
就中国而言,出兵朝鲜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按照中国方面的统计数字,志愿军伤亡人数为36.6万余人,开支战费达1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台湾的解放成为不可能。
不言而喻,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它使双方相互疏远,更加敌对,直接导致了两国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对立和隔阂。在另一方面,由于朝鲜半岛的冲突被证明是代价高昂的,使得双方在朝战后都采取了相对谨慎, 较为克制的态度,不论是在处理台湾海峡危机还是在处理越南战争升级时,避免再次发生直接军事对抗成为两国领导人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而1955年8月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则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有限的沟通渠道,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政府 改变了在1949年底和1950年初的不与美国进行谈判的政策。当时中国的态度是,只要美国继续保持与国民党的外交关系,进行任何谈判都是可笑的, 毫无意义的。
朝鲜战争确立了50、60年代中美对抗的基调,从这一意义上讲,它确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❾ 战争对股市影响大不
一、战争不可避免地对股市、期市产生影响
战争是人类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当其他可用的方式都不能有效解决矛盾时,人们会选择用战争来解决。古往今来,人类发生过的战争不计其数。就战争的影响而言,涉及面是相当广泛的,除了某种程度上推动历史的发展之外,对交战双方、邻国甚至更远的国家的社会、民族、经济、文化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自从人类经济社会有了股市和其实之后,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它们产生影响,因为股市和期市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核心差别?商品期货受战争的影响一般会上涨,而不同国家的股票和股指期货受到战争的影响表现则不尽相同
对交战国而言,商品现货是必涨的
战争推动现货商品上涨的本质原因是由战争的两大特性造成的,即战争的消耗性和破坏性。战争是物资的极大消耗,是人类对之前生产的商品最高级别的消耗运动,在战争中,交战国的能源、金属、军工用品、医药等都会快速消耗;战争也是对社会经济的破会,除了战争直接摧毁房屋、厂房、农田等,还会由于战争引起的人口数量减少,而使农民、工人和其他劳动力大大减少,同时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还会使更多的大量工厂关闭、农田荒废,造成社会商品(包括农产品)差能下降,形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附:美国的数次战争和美国批发物价指数的关系(以1967年物价指数为基数100)。
1812年,美西战争爆发,批发物价指数从38一直窜到58,在战争结束后,物价指数迅速下滑,在1845年甚至一度达到25的低点。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物价指数从32迅速飙升到70,而在南北方实现统一后,批发物价指数又再度大幅下滑,在1896年再度探低2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批发物价指数从35迅速窜到80,在1919年战争结束后,物价指数又像前两次一样迅速回落,在20世纪30年代初回落到35左右。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批发物价指数又从40迅速飙升到80,紧接着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把物价指数推向100。在越南战争失败后,物价指数再度下滑,经济陷入衰退。
商品期货会先于现货上涨
由于期货具备价格发现功能,因此一般在战争前夕,相关商品期货的价格,特别是能源、金属的期货价格会先于现货上涨。
全球商品及商品期货的反应
在现代社会,一般情况下,全球的商品是自由流通的,各国间商品价格的关联度较高,重要商品的价格,特别是原材料的价格在各国是差别不大的,同时设置期货的商品恰恰是可以标准化、流通性强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因此交战国商品及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会带动邻国乃至整个世界相关商品及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
不同情况下,各国股票及股指期货受战争的影响各有不同
战争的规模大不大、国家有没有参战、是不是交战国的邻国、交战国双方实力的强弱对比等情况的不同,战争对交战国双方以及对邻国、其它中立国股市及股指期货的影响都是大不一样的。
比如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小规模战争,可能强国的股市是涨的,而弱国的股市大跌甚至休市;两个弱国之间的战争,由于势均力敌,可能战争持续数年,股市一般会休市;两个庞大交战集团的所有交战国的股市可能都是暴跌的。
三、交战双方强弱明显小规模战争,对各国股市、期市的影响
由于交战双方的实力强弱太明显,不用开战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判断出谁会获胜,甚至都知道战争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同时由于战场一般在弱国,因此战争对强弱两方股市和股指期货的影响会截然不同,而对商品期货的走势则是方向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