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货币影响实际变量
㈠ 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实际产出会产生什么影响
(1)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贬值以后,贬值国出口的外币价格下跌,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所以出口增加。同时,其进口商品的本国货币价格上升,这会抑制贬值国对这些进口商品的需求,所以进口减少。总之,贬值有利于一国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一国贸易收支地位。这是贬值最重要的经济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货币对外交换比例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时滞”问题。是指在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以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从而一国的出口量不会马上扩大。这样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出口收入反而会减少,同时,进口量也不会马上减少,但是,所支付的外汇数量会立即增加。所以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不会立即改善,反而会趋于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进出口数量会逐步发生变动,贸易收支会好转。这叫做贬值的“J曲线效应”。2.“弹性问题”。在贬值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一国商品出口的数量是有增加,但同时由于这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了,因此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其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却不一定增加,这样,在贬值以后,出口增加一定要达到相当程度,才有可能抵销和超过外币价格下跌的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贬值国的出口能否大量增加,取决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即由其价格涨跌而导致的需求增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在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会减少。但是减少的程度,也要看其需求弹性。因此把这二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一般认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决定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大于1,则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就是所谓“马歇尔----兰纳条件”。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将有助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2)对资本项目的影响贬值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利润和风险情况。不过贬值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上升,因此有利于外国到贬值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但对短期资本流动来说,其影响则是不利的。贬值以后,以贬值国货币为面额的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也就下跌。本国银行的非居民存款或非居民对该国国库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也会缩减和抽出,以防损失。并且由于贬值,对该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的预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会打破所谓“利息平价关系”,激起大量资金为谋取套汇套利利益而流向国外,同时,贬值会造成一种通货膨账预期,即人们预计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进一步下跌,从而造成投机性资本的外流。(3)对国内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贬值对国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国内物价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其国内生产结构和整个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1.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贬值国的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这会引起用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如果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这些进口品是贬值国所必须进口的,本国无法依靠国内的力量来满足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的情况,会推动贬值国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2.由于物价普遍上升,人们手中所持有的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下跌,因此就须增加现金持有额,才能维持原来的实际需要水平,这导致社会各界的实际支出将减少。而随着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一方面对金融投资的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手中持有的现金,人们须把原先拥有的金融资产换成现金,这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而国内利率的上升,又会限制贬值国国内的货币量的增加。3.在贬值过程中,用进口原料加工的产品和同进口品相类似的商品的价格会首先上升。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不可能跟着增加,这就导致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4.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企业主的收入增加,而他们的储蓄倾向较高,所以从整体上说,国内支出水平将降低。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物价的上升,工资水平也会上升。这时会产生一种“货币幻觉”现象,即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因而把他们认为是增加了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储蓄,这会减少实际支出,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商品的需求及物价。5.贬值以后,由于出口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提高,出口扩大,出口产品生产业的利润增加,将促使其他产业改为从事出口产品制造,资金亦会由其他行业流向出口产品制造业。而利润的上升,也会使工资上升,这样由于出口产品生产厂的工资较高,引起劳动力的移动,出口方面的产业趋于繁荣。另一方面,贬值后,进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销售价格上升,对原来进口的一部分需求,将转向贬值国的国内产品,同时国内产品对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提高了,因此,内销产品行业也将会繁荣。因此,货币的贬值,还会深刻影响到一国的生产结构。综上所述,汇率的变动,可以对一国的进出口、一国的生产结构、一国的收入再分配、一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等状况,以及一国的消费水平,都产生重要影响。汇率变动的这种独特性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国家国内金融体系很不发达,要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国内经济,往往要受到很大阻碍。所以,这些国家经常利用汇率政策来达到国内经济的目标。这种做法除了可以达到同货币政策大体相同的效果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好处,这就是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短期内就可收到效果。这种短期“冲击”,可以抵销其他力量的作用,从而使政策更加有效。而汇率变动对国内货币收入状况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悄悄发生作用的、不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汇率变动作用虽大,却又不太引起注意,所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汇率变化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㈡ 货币主义(货币在短期内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
好吧,表示看完了之前的回复觉得略纠结,其实LZ说得对,V短期内是可以变的,之前的最佳答案说的不变那个绝对是因为这个哥们是个经济学初级学生,的确V在长期是被认做不变的(当然Y也是),但是在弗雷德曼(Friedman)重新进行对货币主义的概念进行阐释的时候,他认为这个V是可以变得,只是变动的十分微小(minor)。另外,对于旧货币主义者来说这个V的变动方向适合货币变动方向一致,也就是会增加货币变动的幅度(虽然还是很小很小的影响着)。
好吧,表示一直学习英文版的教科书,不知道中国的教科书是怎么教的,但是看LZ发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书有点小题大做了,理论一没错,的确是可以说明支持了货币在短期中影响实际变量的说法,但是理论二,我就觉得说的有点含糊不清了,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那些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首先V是十分不稳定的(注意是十分),然后,在一些情况下,货币政策会变得十分的无效(impotent),也就是那两种特殊的情况,一个是在Liquidity trap(貌似叫做什么流动性偏好之类的,没办法,学的是英文的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的时候,另一种应该是在投资相对利率变化比较没有弹性(investment is relatively interest-inelastic)这种情况也可以叫做investment trap(还是不会翻译,实在不好意思了,亲就意会吧)。这两种情况下会有增加或者是减少货币供给会对真实的产量或者是真实的收入部分没有影响,这个时候凯恩斯主义者就认为是V的反向变化吸收了一部分货币供给的变化(也就是说与货币供给变化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等式另一边的名义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我觉得第二个理论说的意思是V可以小量变动(不至于吸收掉货币变动的影响,当然,对于传统的货币主义者来说这个V的变动方向与货币变动的方向相同)。这样就保证了在短期内改变货币的供给量从而会对名义国民收入造成影响(不像之前说的凯恩斯主义的那种假设情况)。
然后再补充一下,先不要急着去看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有局限性的,在货币主义里面研究怎么样去影响各个方面的变量,最重要的是利用AD-AS模型,把这个曲线化出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长期的AS是一个垂直的线,我们不管怎么去改变这个AD最终的产量Y(或者叫做国民收入)都是不变的,而如果增加货币供给这会导致AD的上升,而这个与短期AS曲线相交的话就会发现,产量或者说是收入Y少量的增加了,这个就是LZ想知道的,短期内是货币的增加是可以对产量有影响的(这要得益于货币幻觉),然后在长期的话,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与一条垂直的AS相交是只会改变价格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或是收入Y。
3年前的问题,不知道我现在有没有说清楚,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愚见,希望能有帮助哈。。。表示实在不好意思,3年前我还刚刚高中毕业,所以就算看到了这个问题也答不了。。。
㈢ 试述长期和短期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经济增长强劲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银行就会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乘数),货币供应会伴随着货币需求而增长``货币具有泻后效应,在长时间的宽松货币下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短期除了能够改变市场的预期外恐怕不能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货币政策只有在实施后半年以上才能够看到效果,并且经济的增长靠的是生产要素(资本存量和劳动)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是靠货币政策,货币只是辅助性的东西!
㈣ 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的关系
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是就一个变量在不同的前提下来说的,名义变量为在现有的前提或条件下确定的数值,实际变量为在现有的前提或条件发生改变后的数值。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为用来比较条件发生改变时该变量的变化情况。名义变量:用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实际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4)短期货币影响实际变量扩展阅读
实际变量不包含价格变动因素,名义的包含;把名义变量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就是实际变量。
古典两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截然分开在分析问题时也难免会存在缺陷,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互不影响就会导致货币中性的结论,从而导致很多经济学家在分析实体经济时将货币当作外生变量而排斥在外。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能量分的条件是货币中性,而实证经验: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而在长期是中性的。因而对于两分法的运用也要注意是在长期还是短期。
㈤ 解释货币供给增加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短期效果,实际货币供给向下移动,贬值。长期效果,通胀增加,价格上升,由于价格水平随货版币供给等比例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向上移动回到最初水平。
㈥ 货币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货帀主义形成以下几个主要观点和现实指导意义: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2、在长期中,货帀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名义量(如货币工资),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此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有一定作用。
4、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而政府“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如果政府用政策干扰了市场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失调。
㈦ 如何理解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一直想不通,货币的增加为何在长期不影响真实变量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
中性的原因就是: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
㈧ 如果说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那为什么经济危机还会发生
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中文名
货币供给
外文名
money supply
主要内容
货币层次的划分
内容
货币创造过程
领域
宏观经济学
快速
导航
基本环节
基础货币
过程
供给问题
主要内容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基本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基础货币
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过程
由于货币供应量包括通货与存款货币,货币供给的过程也分解为通货供给和存款货币供给两个环节。
货币供给
通货供给
通常包括三个步骤:①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印刷和铸造通货;②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活动而需要通货进行支付时,便按规定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帐户;③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进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
特点:①通货虽然由中央银行供给,但中央银行并不直接把通货送到非银行部门手中,而是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兑现途径间接将通货送到非银行部门手中。②由于通货供给在程序上是经由商业银行的客户兑现存款的途径实现的,因此通货的供给数量完全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非银行部门有权随时将所持存款兑现为通货,商业银行有义务随时满足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兑现需求。如果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得不到满足,商业银行就会因其不能履行保证清偿的法定义务,而被迫停业或破产。
上述通货供给是就扩张过程而言的,从收缩过程说明通货供给,程序正好相反。
存款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有多种类型,其中究竟哪些属于存款货币,而应当归入货币供应量之中尚无定论。但公认活期存款属于存款货币。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通货一样,充当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据以签发支票进行购买、支付和清偿债务。因此,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以后,一般并不立即提现,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项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之中,以便随时据以签发支票。这样,商业银行在对客户放款和投资时,就可以直接贷入客户的活期存款。所以,商业银行一旦获得相应的准备金,就可以通过帐户的分录使自己的资产(放款与投资)和负债(活期存款)同时增加。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即使每家商业银行只能贷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业银行却能把它们的贷款与投资扩大为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许多倍。换言之,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一旦中央银行供给的基础货币被注入商业银行内,为某一商业银行收受为活期存款,在扣除相应的存款准备金之后,就会在各家商业银行之间辗转使用,从而最终被放大为多倍的活期存款。
㈨ 货币市场短期影响因素有哪些
五大因素影响货币市场:汇率与利率因素、宏观调控效果、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国内通货膨胀走势、储备变动这五大因素。
通过压低利率以倾斜使用金融资源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过的经历。在中国,利率管制使居民部门隐形补贴金融和非金融性企业部门:虽在发展早期促进了投资,稳定了金融,负面影响也并存。如压低了居民的储蓄回报和收入增长,增加了居民对持有房地产以保值的投资需求,变相通过优惠利率补贴国企而挤占民营企业金融资源等。
㈩ 谁能根据这张图帮我完整解释一遍,货币供给增加对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就如你所说的,谁能根据这张图给我完整解释一遍货币供给增加对其的长期的影响,个人觉得有时候更新我的看法,快点,还说我花了那么多钱了,就是有真的如你所说的货币和短期中期的影响关系的,短期的影响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就是弊大于利就是这样,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了,这个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了就这样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