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期货影响
⑴ 影响铜期货价格的因素要按重要程度排列
战争与经济
供求关系
经济周期
金融市场变动因素
政府政策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⑵ 金融危机对国际和我国铜期货的影响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金融危机各个因素导致的铜价 影响都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后,需求不足,引起铜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当危机发生后的恢复过程中,比如中国大兴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铜需求从而有阶段性的上涨。
另外,危机发生后,国际游资会选择信用评级高的货币及其债券进行投资,美元是首选。而国际铜价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上涨会导致铜价下跌。但是当国际上对美国的经济复苏产生质疑时,会抛美元,这时美元下跌会导致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⑶ 铜期货的涨跌对铜类股票有什么影响没有
对与生产铜的公司来说那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公司的获利越来多!铜价上升他们的出厂价也可以提升.当然股价上升了啊!但是对于使用铜的企业来说,意味这他们的产品成本的上升,获利水平下降,当然股价就下跌了啊
⑷ 今天铜期货为何突然上涨这么厉害明天铜的走势将会如何
国内铜价受伦敦交易所铜价影响非常大,两者几乎同方向,由于伦敦交易时间与上海交易时间不同,在上海收市后,伦敦铜开始走强,直接影响下一日国内铜价。
另外伦敦铜的影响力较国内的大,要预测第二天铜走势,国内铜开盘前先关注伦铜。
⑸ 期货铜在交易时那一个数据影响升跌
持仓量
成交量
以及他所处的趋势
还有K线的形态
还有市场上意外的消息....
⑹ 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元上涨对期货铜的影响是什么铜涨还是跌
美元升值不仅仅对铜,对所有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有负面影响,即美元涨,价格跌.美元和商品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⑺ 哪些因素会影响铜的价格走势
影响铜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供求关系: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美国铜期货指数周线图
进出口政策、关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个铜资源不足的用铜大国,因而在进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铜及铜制品的平均进口税率为2%,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家逐步降低出口关税,铜基本可以自由进出口,从而使国内国际铜价互为影响。
国际上相关市场的价格:例如LME、COMEX价格影响
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铜的生产成本:目前国际上火法炼铜平均成本为1400-1600美元/吨,湿法炼铜成本为800-900美元/吨,近年来使用湿法炼铜的总产量在迅速增加,1998年达200万吨左右,到20世纪末,湿法冶炼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
国际对冲基金基及其他投机金的交易方向
有关商品如石油、汇率等价格的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⑻ 影响铜期货价格的因数有哪些
影响铜价格的因素有,供求关系,经济形势,进出口政策,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以及铜的生产成本等因素。
⑼ 铜期货的变动因素
精炼铜的供求情况是影响铜价变动的最直接、最根本因素。一般来说,若供过于求,则铜价下跌,反之,若供不应求,则铜价上涨。通常,我们可根据库存增减、现货升水变化及权威研究机构(如 ICSG、安泰科)发布的供需预测来判断精炼铜的供求情况。供应方面,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产量数据及海关每月中旬公布的进口数据为衡量供 给情况的主要指标。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铜精矿供需情况、冶炼厂产能及开工率、进口情况、副产品收入、行业生产成本、铜企罢工等。其中,全球最大产铜国智利的铜企罢工事件较多,对期价影响较大。
需求方面,铜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原料之一,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基本决定了铜市需求的大小。通常,海关每月发布的出口数据及按(产量+净进口量)计算的表观消费数据为衡量需求情况的主要指标。此外,我们可根据 GDP 增长率、制造业指数、订单指数等宏观指标粗略判断需求强弱,根据终端消费领域,如电线电缆、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情况衡量实际需求的大小。由于我国铜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且 70%以上的铜资源依赖进口,故“中国需求”成了国际资金炒作的重要题材。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 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消费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例如,20 世纪90 年代后,发达国家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巨大,建筑业成为铜消费最大的行业,从而促进了90 年代中期国际铜价的上升,美国的住房开工率也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2003 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电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铜消费的增长,从而成为支撑铜价的因素之一。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铜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目前国际上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62 美分/磅,湿法炼平均成本约40 美分/磅。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 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基金业的历史虽然很长,但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才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从最近十年的铜市场演变来看,基金在诸多的大行情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金有大有小,操作手法也相差很大。一般而言,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Macro fund),如套利基金,它们的规模较大,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主要进行战略性长线投资。另一类是短线基金,这是由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小,一般在几千万美元左右,靠技术分析进行短线操作,所以又称技术性基金。
尽管由于基金的参与,铜价的涨跌可能出现过度,但价格的总体趋势不会违背基本面,从COMEX 的铜价与非商业性头寸(普遍被认为是基金的投机头寸)变化来看,铜价的涨跌与基金的头寸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而且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所以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 原油和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 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快慢有较好的相关性。正因为原油和铜都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就出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但这只是趋势上的一 致,短期看,原油价格与铜价的正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
伦敦铜LME
LME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成立于1876年,交易品种有铜、铝、铅、锌、镍和铝合金。铜的期货交易始于1877年,进行交易的铜有两种:
阴级铜:A级铜
铜棒:规格标准为重量在110-125公斤之间的A级铜
其中阴级铜的交易最为活跃。所有交割的铜必须有伦敦交易所核准认可的A级铜的牌号,符合英国BS6017-1981标准分类规格。
A级电解铜的合约规则为:
合约数量单位:25吨
报价:美元/吨
价格波动最低幅度:0.5美元/吨
交割日期:三个月内为任何一个交易日、三个月以上至十五个月为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
交易时间:12:00—12:05;12:30—12:35(正式牌价);15:30—15:35;16:15—16:20
LME无涨跌停板限制
⑽ 人民币升值了,对国内国际的铜价有什么影响
根据人民币升值预期角度来分析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可能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汇率平价角度来看,假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那么将引起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格有所趋同,即以人民币标价的国内商品价格将逐步向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商品价格靠拢,国内商品价格自然会承压,而相反会提振国外商品价格,两者是靠拢的
从国际“热钱”流向的角度来说,因对人民币升值具有强烈预期,“热钱”会大量流入中国来“赌”这个趋势所带来的高利润,届时如果其大量投资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将提振国内商品整体价格。综合来看,这两个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反的,即一个是利多国内商品价格,一个是利空国内商品价格。
我国每年都会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精铜、废铜及铜精矿,而结算价格是按照美元来计价的,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对进口环节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铜进口成本及进口盈亏走势图,其中笔者圈住的地方所反映的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及升值之后对铜市进口套利的影响情况。按照笔者的计算,在200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这段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0.78%,导致铜市国内外现货比价大幅上升8%,期货比价大幅上升5.5%。而在12月5日至2009年5月5日这一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1%,当时铜市的现货比价和期货比价反而也有所上升,分别为0.56%和8.32%。如此来看,依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贬值来简单考量比价有所偏颇。实际上,国内外铜市比价在2009年4月底至6月底之间才开始了明显下滑,而6月底之后则进入了低位徘徊格局。因此,总结出两点结论:
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不会立刻反映在进口原材料的比价方面,而往往是提前;
进口原材料的比价肯定会受到升值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滞后、缓慢且持续的。以铜市为例,在人民币实质对美元升值5个月之后,国内外铜市的比价才开始反映出来,认为这一方面是由贸易商因汇率波动产生观望心理所致,另一方面也由于同一时间存在的“热钱”涌入所导致的输入型通胀掩盖了两个市场实际的比价变化,因为这种输入型的通胀能够推高国内铜价,从而一定程度滞缓了国内外铜市比价下挫的进程和速度。
实际上,这段时间里人民币不但在数日内就完成了一波对美元的贬值过程,而且在之后半年时间里都持续了对美元的升值过程。因此,看上去两者貌似没有关联,但比价在半年后受到升值影响而下挫,使得进口成本迅速提高,抑制了进口盈利空间。所以,从汇率平价理论的角度,是能够证明汇率变化对进口比价乃至进口盈利的影响的,只是因为国际“热钱”的原因而滞后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