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六枝特区豆一期货开户
① 六盘水的特产是什么
水城猕猴桃
水城猕猴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猕猴桃的几大产区之一,在水城县很多高海拔乡镇还能看到大面积的野生猕猴桃。水城猕猴桃是在本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具有独具特色的风味和品质。
② 只有秋天和冬天的城市
按照气象学和划分标准,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22度,就是夏季的标志。在全省气温最高的7、8月,六盘
水的日平均气温才19.8度,一年的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气温13—14℃。也可以这样说,在六盘水是
过了春天就是秋天。
当然六盘水还是有夏天的。这里盛产水稻。这是物候学上夏季的标志。要找一个避暑之地:气温均衡
、湿润不燥热,又不用承受旅游区的拥挤与昂贵的费用,六盘水应该是首选之一。
六盘水是由4个县、特区构成的城市,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国土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占贵
州省国土总面积的5.63%。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水利资源丰富,同时有着丰富的煤矿
资源,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建设三线的核心地区。这里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发育典型,地面最高点为乌蒙
山脉的韭菜坪,海拔在2900.3米,人称“贵州屋脊”;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
。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峰共1020座,单纯从数据上来说,这足以让六
盘水称得上是“乌蒙之巅”了。
驱车在六盘水市区里游走,有许多细节值得玩味。因为毗邻云南,这里的鲜花比省城贵阳的便宜。常
常是在街道的转角处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花店, 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在店堂里开放。而国内外知名品牌的
服饰在这里的专卖店也是三五步一家。让我最动心的还是街道边小食摊上的油炸土豆或是烤土豆。六盘水
盛产土豆,每个都差不多二两以上,炸或烤至金黄,远远地闻到香味。
③ 六盘水的节日风俗 饮食文化
一、六盘水节日风俗
1、长角苗风情
距六枝特区中心区50km的梭戛乡居住着一支鲜为人知的“长角苗”,目前有700余户4600余人,分布在12个村寨,其中8个在六枝,4个在毕节织金。他们过着神秘而原始的部落式生活,其民族文化、风情又风物仍保留着古老的习俗,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1尺5寸至.2尺的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缠绕着2-4公斤重的头发(人发搓成细发线叭形成奇异的头饰,此外仍保留“刻竹记事”和刺绣、蜡染手工艺及不与外族人通婚等习俗,服饰中图案花饰十分精美考究。1998年10月31日由中国和娜威合作建造的我国第一座民俗生态博物馆在该村落成开馆。
2、彝族过大年
六月二十三,我村彝族集体举行“打老牛”,据说:彝族过大年本来是六月二十四日,因老祖先很贫穷,头天就去偷了别人家的牛,实在等不急,就怕被找到,所以提前一天就过了,第二天要背着牛头去贡,实在无法掩饰,就用背兜背着牛头,假装是背着孩子,嘴里念着“小妹乖乖、小妹乖乖”……所以流传了一个典故“背着牛头不认帐”.传说归传说,回过头看我们祖先留下的习俗,六月二十三这天,彝村寨集体举行“打老黄牛”,祭牛山,连续闲耍两天。届时先在养牛人家住屋的阴沟脚搭台子,用糯米饭团喂牛,然后用羊毛草辫裹夹苎麻打响鞭送牛上山,到山上祭台前供上染成红、黄两色的糯米饭,当场杀牛祭献,头家点香祈祷:“山神土地老魔魔,保佑平平安安,保佑清清净净,保佑五谷丰登。”杀牛祭祀后,分肉回家和亲朋好友共同用餐,分肉前,又宰一只鸡,有头家把鸡脚捆扎一起丢在人前,丢在哪家人跟前,由此产生了第二年的头家。
3、丢花包
花包最早的是以花布包作球形,后改为枕形。有的一侧钉有提绳,有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枕袋内装小豆、米糠或棉花籽。各地丢花包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多在春节期间、六月六和七月半等节日。届时,布依族姑娘们打扮得格外漂亮,小伙子们也身穿新衣裳,吹着树叶,弹着月琴,高高兴兴地来到花场上,举行别具风趣的丢包活动。开始丢包时,青年男女各站一排,相距十余米,互向异性投掷,一会儿只见空中彩袋飞舞,煞是好看。渐渐地,花包不是随意抛玩,而是只向自己爱慕的对象投去,对方也愿多向自己投掷,就是有情意的表示。花包过肩时可以不接,如果不过肩而没有接住,给对方一件礼品,银簪、项圈、手镯、戒指等均可,这些礼品便是爱情的信物。此外可以相邀幽会,借以互相了解加深感情。所以在布依族人民中,丢花包不仅是一项有趣味的节日游戏,也是青年男女表示爱情的一种交际方式。
4、盘县鸡场坪傩舞
傩,旧指迎神赛会,俗称跳神,以驱邪纳祥为内容,由信神者请舞者到家活动。舞为群舞,踩坛设在堂屋神龛前,跑坛设在屋外院坝中。舞者头戴花冠和面具,身着法衣,手执扇鼓(俗称羊皮鼓),围坛而跳。舞步有沉感,队形多变,鼓声宏亮,节奏急促。整个过程中,参舞者配合默契,动作潇洒,起伏有致。傩舞含有迷信色彩,但舞步多源于生活,如“羚羊戏打”、“犀牛望月”、“五马穿梭”、“黄莺晒翅”、“黄龙摆尾”、“仙人搭桥”、“上刀山”等数十种,鸡场坪公傩舞班子曾多次在省内演出获奖,故也把该乡称为傩舞之乡。
5、四印苗风情
四印苗风情位于六枝新窑乡牛场坝寨,距城30公里,这里的苗族妇女服饰别具特色,衣饰颜色多为深兰色或黑色,短服长裙,最大特点是短服和衣袖上,都绣有色彩鲜艳的四块正方形图案,犹如四个精美的方印,故称四印苗,四印苗刺绣蜡染,色泽和谐,精美大方,芦笙歌舞也独具风彩。四印苗风情位于六枝新窑乡牛场坝寨,距城30公里,这里的苗族妇女服饰别具特色,衣饰颜色多为深兰色或黑色,短服长裙,最大特点是短服和衣袖上,都绣有色彩鲜艳的四块正方形图案,犹如四个精美的方印,故称四印苗,四印苗刺绣蜡染,色泽和谐,精美大方,芦笙歌舞也独具风彩。
6、芦笙舞
市境内的苗族芦笙舞种类繁多,参跳人数不一,基本动作较多,大多是生产生活场景的再现。其次,难度较大,技巧性强,以独特的“矮桩功”著称。但,无论哪种形式,均要求舞者边吹边跳,声不断,舞不停,一气呵成跳完所跳舞蹈的全套动作。特别是水城南开、青林一带“小花苗”支系民族的芦笙舞,历史上以技艺精湛、舞艺高难、意味独特、高手云集而著称,在苗族芦笙舞系中形成以技取胜的一大流派,在全省和全国均享有较高声誉,是黔西北苗族芦笙舞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外国人学不了,中国人跳不好”的民间舞蹈艺术。已故芦笙舞表演艺术家张文友和今天在南开、青林一带较为活跃的张绍学、祝兴荣、祝兴志、祝明学、祝兴旭、王贵明、张发喜、王国志、杨贵华等为苗族芦笙舞的代表艺人。
7、盘县新民羊店“鱼龙化石村”
该村位于盘县新民乡12公里处的鱼龙村。2004年7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寿越(岩溶地质专家)、黄尉文(古化石专家)、李继亮(地质构造专家)、袁宝印(文物专家)等教授发现后,经加拿大、德国专家考察认定,该村出土的混鱼龙、鱼龙、鱼类化石、幻龙、贵州龙等化石,为距今2.33亿年――2.4亿年的太古化石,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贵州龙”化石比现在在贵州省博物馆保藏的“贵州龙”化石还早400万年,比关岭的早500万年。
8、水城农民画
水城农民画是根植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刺绣、蜡染、剪纸、雕刻等民间艺术土壤之中,这些作品或表达本民族的历史,或表达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把这种情绪或表现在满足自己物质生活需要的衣物上,或表现在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纸上,这就是水城农民画的来源。
9、民间戏曲
水境内流传的民间戏剧、曲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地方长期流传的特有形式,如六枝特区境内的地戏,水城县、盘县境内的傩戏(端公戏),水城县彝族中盛行的盘歌说唱表演以及全市范围内均有流传的花灯等。另一类是外地传入的剧目曲种,如传入较早的文琴坐唱、唱道情等,在六盘水已有较长的历史。传入较晚的有相声、评书、快板、对口词、数来宝、锣鼓词、三句半等较为普及的现代群众曲艺。此外,尚有60年代后随着“三线建设”全面开展后在各地厂矿、城镇流行的各种外来剧目形式,如山东快书、河南坠子、四川清音、北方大鼓、江南评弹等等。
10、折溪傩戏
折溪乡位于六枝特区以南45公里,每到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折溪乡彝族同胞义务为村民演出,祭神驱鬼,其主要特色是全堂面具,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体,扮相栩栩,突出人物性格,每逢演出,观者涌跃,热闹异常。
11、采花洞相亲
盘县特区马场乡滑石板村距县城45公里,该村东侧山腰有一洞,洞口北向,拱为半圆,拱跨14米,高3米,洞深60余米,洞内钟乳石发育完全,无奇不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邻村邻县数千苗胞聚集于此,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采花洞”。
二、六盘水饮食文化
六盘水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主要名优小吃有:水城烙锅、水城羊肉粉、蒸蒸糕、郎岱酱、荷叶糯米鸡等等。
④ 从六枝的平寨镇有去黄果树的一日游旅行社吗
简介
五龙村 五龙村地处六枝特区平寨镇东南部,距特区政府4公里。全村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有14个自然村寨(老鹰破组,下坝组,李家寨组,后寨,下玉黑,河对门,大树脚,上……[详细]
文化路社区 文化路社区位于六枝特区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38平方公里,辖区以人民路,文化路为主干道,与那平路、团结路、交通路、公园路接壤,辖区内有省属、特区直属机关……[详细]
公园路社区 公园路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5日。社区位于六枝特区平寨镇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有居民1801户,人口5668人,13个居民小组,常期居……[详细]
银壶社区 银壶社区由原六十五、六十四、建设北路、加油站家属区、子校技校五个片区组成,整合于2003年,位于六枝特区中心区,面积0.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省市单位5家……[详细]
铁路社区 六枝特区平寨镇铁路社区位于六枝特区西北部,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实有人口总数1517户,暂住人口463人,常住人口4688人,总人口5151,于2003……[详细]
平寨社区 平寨社区地处六枝特区城镇中心辖区,具有交通区位优势处于那平路和贵烟路交叉线上,辖区内有火车站和汽车站,是六枝特区的交通枢纽,人口流动量大。 ……[详细]
四角田社区 四角田社区位于六枝特区平寨镇西部,东南西被塔山村包围,北与杨峰村接壤,珠<州>六<盘水>复线,贵<阳>烟<堆山>公路穿复过境,境内设有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四……[详细]
六枝社区 六枝社区地处六枝特区平寨镇中心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六枝社区于2004年底由原来的那玉、电厂、鸡场坝、六枝四个居委会整合而成,社区成立了党支部,支书……[详细]
那固坝社区 那固坝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由四方坡、那固坝、矿中三个居委会整合而成,位于平寨镇西面,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31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单……[详细]
凉水井社区 凉水井社区党支部于2003年7月成立,现社区支部在册党员8人,流动党员 2人,预备党员一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人。社区党支部按照“五好”基层党组织要求,……[详细]
云盘村 云盘村位于六枝特区中部,全村6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1867户,5988人,村党支部有党员59名,2名预备党员,7名积极分子。村党支部在支书张德军同……[详细]
杨丰村 杨丰村位于平寨镇政府驻地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只有4公里。东抵小寨村,南接云盘,平寨村,西抵新窑乡,北以普定县接壤。本辖区共有12个村民组,25个自然村寨……[详细]
营盘社区 营盘社区位于六枝特区东大门,地处城区结合部,社区由原大用居,云一居,后山居,云二居,九龙居,云三居等6个居委会组建于二00三年十二月。是城区13个社区中……[详细]
小寨村 小寨村地处六枝特区东北面,成立于2004年9月,辖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达2.4平方公里。现由六个村民小组组……[详细]
那平路社区 那平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12月,总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18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34栋,住户3215户,常住人口8126人,流动人口3……[详细]
塔山村 塔山村位于六枝特区城郊结合部,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1.4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87户,总人口3562人,其中0员51名。村内有乡……[详细]
平寨村 张家寨、万家寨、补林、马老箐、朱家寨)全村常住户1344户5116人,流动户848户,1348人;贫困人口426人,占总人口的6.5%,少数民族172人……[详细]
那固村 那固村位于六枝特区城区西部,海拔高度1340米,全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东抵塔山村,南抵东风村,西抵高峰村,北抵六枝村。全村耕地面积450亩,大牲畜1……[详细]
六枝村 六枝村是六枝特区平寨镇的中心村之一,地处平寨镇西部,东抵塔山村、那固村,西抵新窑乡那玉村和二建司水泥厂,南抵高峰村,北抵塔山村为界。交通十分方便,贵烟公……[详细]
河湾村 河湾村地处六枝特区城郊,离特区政府0.2公里,距平寨镇政府3公里,属于平寨镇蔬菜盛产基地,专业蔬菜村,全村辖(那克、花埔、对门寨、底大湾、下嘎石)五个自……[详细]
高峰村 高峰村,距平寨镇政府8.5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组,共15个自然村寨,面积为8.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24亩,人均年收入3000元,全村1128户56……[详细]
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六枝特区平寨镇的西南部,地处群山环抱,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全村范围约10.5公里,山地面积为3500亩,现有耕地面积1200亩,共有1……[详细]
茶山村 茶山村位于六枝城区南部,是典型的城郊结合村,全村13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小组,893户,4263人,茶山村现在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11名。预备党员……[详细]
波乍村 波乍村位于平寨镇南面,距城中心7公里,辖大坝,土计,纸厂,大硐,波乍5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全村423户,1860人,其中,少数民族58人。 土地……[详细]
波凹村 波凹村位于平寨镇西南部,成立于1960年,面积4.5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72户,1172人,有耕地面积617亩,其中水田282亩,旱地335亩,……[详细]
地宗社区 地宗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1日,辖区面积1.56 平方公里,现有18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14栋,住户1521户,常住人口5202人,流动人口75……[详细]
团结路社区 团结路社区位于六枝特区中心区位,特区政府所在地。地段繁华、人口密集,总面积0.88平方公里,总户数2885户,总人口7641人。区域内除特区政府机关外,……[详细]
兴隆村 兴隆村位于平寨镇中心区,与平寨村、茶山村、东风村相邻,距区政府2公里,离镇政府2公里。兴隆村辖7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全村总人口3769,共762户……[详细]
平寨镇位于六盘水东部,是六枝特区的中心镇,是特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地处东经105°22′——105°37′;北纬26°09′——26°26′之间,平均海拔1350米,全年平均日照1252.4小时,总辐射量87.07/cm2,月均温14.4℃,积温4262.3℃/年,年降雨量1466.5mm,无霜期290天。全镇辖15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住有汉、苗、彝、仡佬等14个民族,近13万人;全镇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36亩,其中:稻田5400亩,旱地11036亩,人均耕地(农业人口)仅0.36亩。东接大用镇,西靠新窑乡,东西长14.2公里;南邻落别乡,北连普定县,南北宽14.1公里。贵(阳)昆(明)铁路、株(州)六(盘水)复线、贵(阳)烟(堆山)公路穿腹过境,境内设有那玉、六枝、大用三个火车站和六枝汽车站,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有六枝特区党政机关、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六盘水煤矿机械厂、铁路一、二处、贵州煤田地质局142队、水源队等21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是一个以煤炭、建材为主的工业城镇。辖区内页岩、石灰石、煤炭等矿产资源埋藏十分丰富,现办有水泥厂、铁厂、砖厂、复合肥厂、煤矿、铸造厂、五金厂、焦化厂、硅铁厂等上百个成型的乡镇企业;有桃花公园和在建中的九头山公园、抵西生态公园等旅游景点。全镇连片的坝子有六枝至河湾、河丰至下坝、群力、九龙。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茄果类为主。初步形成杨丰胭脂萝卜、河丰、下坝大头菜、抵西苗圃基地、河湾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
⑤ 六盘水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
老城的罗锅,
建设路的药膳乌骨鸡,
场坝路口的杨家卷粉,
水钢八冶的久久羊肉粉,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川滇黔桂交界地带,紧邻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市域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5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4%;有汉、彝、苗、布依、仡佬、回、水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26%。六盘水市为省辖市,现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县、钟山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4个县级行政区,32个建制镇,65个乡(其中民族乡50个),2个办事处。境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2.3~15.2℃,降水量1200~1500毫米,无霜期230~300天。是一座美丽而富饶的、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被誉为“江南煤都”、“高原明珠”。
六盘水市市名,系取六枝(原为郎岱县)、盘县、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而得。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境;秦属汉阳县地;汉为夜郎县、宛温县、汉阳县、平夷县辖地;三国时为南中所属地;魏时为平夷县、宛温县邻属;晋为平蛮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唐为汤望州、盘州所有;宋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元置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明设普安州、普安卫、西堡长官司、贵州宣慰司;清建水城厅、普安直隶厅、郎岱厅;民国为水城县、盘县、郎岱县;解放初未变。1964年,国务院决定开发位于六枝、盘县、水城县境内的“黔西煤田”。为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196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政府,1966年2月,又批准将这三个矿区政府改建成政企合一的三个特区,1970年由三个特区组建成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改地区为省辖市。1987年撤销水城特区,分设水城县、钟山区。
六盘水市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储量大、煤种全、质量好,在我国江南独领风骚。地质预测储量569亿吨,探明储量360亿吨,保有储量156.5亿吨,其中炼焦用煤储量95亿吨,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炼焦煤基地。除煤炭之外,其它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已发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铁、铅锌、铜、石灰石、重晶石、硅石、白云石、大理石、冰洲石、石膏、粘土等2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以及镉、锗、铀、锢等稀有金属。其中铁矿石储量1.25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8%,主要类型有沉积铁矿、褐铁矿、热液菱铁矿。市内的水城县观音山菱铁矿年产矿石40多万吨,是贵州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水城钢铁公司主要矿石来源之一。铅锌矿分布面广、矿点多,且民间开采冶炼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水城县民间即有开采冶炼,现已查明市内铅的保有储量为6.9万吨,锌的保有储量为20.7万吨,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石膏、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很大,遍布全市。近年,还在盘县境内发现金矿,正在进一步勘探之中。
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麦类、豆类、薯类;蔬菜作物有14个类、273个品种;经济作物有76个品种,主要是油菜、花生、烟草及麻类;经济林木有生漆、油桐、核桃、茶叶、水果等。植被品种较多,有药用类、果类、牧草类及其它4个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六盘水市已形成煤炭、冶金、电力、建材、机械、酿造、制药、化工、卷烟、食品等新兴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已建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盘江、水城、六枝三个矿务局;水城钢铁公司;水城发电厂;水城水泥厂,是省内最大的水泥厂,该厂生产的“乌蒙山”牌普通硅酸盐525水泥,1986年荣获国家银质奖,也是整个西南地区水泥行业争取到的首块国家银牌,曾远销泰国、韩国、新加坡、文莱等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并成为泰、新等国进口免检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好评和信赖;六盘水煤机厂。此外,山城牌黑糯米啤酒、民族蜡染、国光保健用品等地方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⑥ 六枝特区的自然资源
据六枝特区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农用地143182.8ha,占总用地的78.68%,建设用地6544.2ha,占总用地的3.6%,未利用地32265ha,占总用地的17.73%。
农用地中耕地67373ha,占总用地的37.2%,主要分布在特区中西部的中寨乡、岩脚镇、新场乡、新窑乡、郎岱镇,各乡镇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差距较大,其中最高龙场乡为60.4%,最低的毛口乡为21.5%,相差近3倍;园地993.5ha,占总用地的0.55%,主要分布在特区南部的毛口乡、郎岱镇以及北部的梭戛乡;林地41442.2ha,占总用地的22.77%,主要分布在特区中西部新场乡、中寨乡、堕却乡、陇脚乡;草地24905.8ha,占总用地的13.69%,主要分布在特区西南部的中寨乡、堕却乡;其他农用地8468.3ha,占总用地的4.65%。建设用地中,建制镇用地421.6ha,占总用地的0.23%,独立工矿用地792.5ha,占总用地的0.44%,农村居民点用地4133.7ha,占总用地的2.3%,特殊用地440.6ha,占总用地的0.24%,交通运输用地620.9ha,占总用地的0.34%,水利设施用地134.9ha,占总用地的0.07%。未利用地中草地3339.9ha,占总用地的1.8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89.6ha,占总用地的0.93%,其他未利用土地27235.5ha,占总用地的14.97%。 民国时期,境内交通蔽塞,商品流通受到制约,经济落后,都是以自己的自然经济以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体,没有现代工业支撑。1950~1995年,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逐步改进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国民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发展至2011年,生产总值完成69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89.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63亿元,分别为2006年的2.19倍、3.54倍、12.01倍、2.32倍;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和财政支出预计完成67520万元、35660万元和21.44亿元,分别为2006年的3.09倍、2.85倍、4.33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4.5亿元和36.5亿元,分别为2006年的2.86倍和3.19倍。经济综合排位从2007年的全省68位进位到2011年的34位。
至2012年,该区主要指标创造“六枝速度”,达到“四个高于”的要求。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2.3亿元,同比增长17.7%;工业总产值完成116.56亿元,同比增长23.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69亿元,同比增长126.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49亿元,同比增长25.05%;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05亿元、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91%、5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218元、4722元,同比分别增长25.11%、17.3%。据省统计局预评,2012年该区经济发展综合排位在全省排第16,比2011年上升18位。
2013年,特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0.11亿元,同比增长17.8%;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7.25%;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同比增长95.36%;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5亿元,同比增49.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15亿元,同比增60.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422元,同比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7917元,同比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8.3亿元,同比增2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税收收入增速、旅游总收入增速在全省分别排1、3、4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79.31%,比2012年提高5.71个百分点;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六枝特区排第15位。 民国时期,农业经营单一,广种薄收,生产经验不足,农业基础薄弱。解放以后,逐步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农业技术设备,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生产经验不断提高。推广良种和改进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3万吨,是1949年的20多倍。1995年,粮食总产量上升到13万吨。经济作物发展较快,油菜籽总产量1949年182.75吨,1995年增加到4647吨,专业蔬菜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在一万吨以上,西瓜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年产量1000~1500吨。牧业发展稳步上升,1922年大牧畜存栏由1949年的2.23万头增到9.01万头。渔业从单纯野生捕捞发展到山塘、水库、池塘养鱼,稻田养鱼业逐步推广,1988年产鱼31.54吨,以后,逐年增长。生猪存栏由1949年的3.35万头增加到1992年的13.54万头。农民年平均收入从1949年的不足百元增加到1995年的378,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得到温饱。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868元增加到1995年的21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3%以上。
201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1.03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农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9%。粮食种植面积39163公顷,比上年增加103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459公顷,比上年增加189公顷。糖料种植面积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150公顷,比上年增加10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53097吨,比上年减产6745吨,比上年下降4.22%。截止201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25%。 民国时期,境内以个体手工业为主,发展单一。1949年,工业总产值只有22.2万元,解放后,境内迅速恢复和发展一批小手体工业,连续兴办了一些县属小型骨干企业。1958~1975年,共有26个中央、省、市及地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先后建成投产,1978年,地方工业生产总值增加到5933万元,比1949年增长46倍。地方工业主要有煤炭、机械、电力、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增长。1988年与1978年比较,原煤炭产量由23万吨增至76.17万吨,增长2倍多,发电量由69万度增至1126.95万度,焦炭产量由6.43万吨增至10.34万吨,增长60.89%。水泥、皮鞋等产品从无到有,具备了相当的规产规模。乡镇工业发展迅猛,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向多行业转换,并建成投产了一批骨干企业,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占特区地方工业总产值的60%。与前期地方工业总产值138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435倍,平均每年递增16.44%,比1978年增长8倍。1991年后,工业发展最快的是个体经济,以197.22%的速度向前发展,比国有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高97.98个百分点,比集体经济高35.42个百分点。“三资”(即合资、独资、合作)及其他行业从无到有。到1995年,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26781万元。
2011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32亿元,比上年增长50.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完成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5.38%。工业增加值完成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截止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7.25%。 六盘水第一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六盘水路喜循环经济园区(六枝境内),于2012年3月30日开工建设。六枝特区党委书记高玉林指出,路喜循环经济园区是六枝特区第一产业的牛鼻子,是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
六盘水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2012年被省发改委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2013年初纳入贵州省政府着力打造的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省级重点园区名录。园区采取分步实施原则,项目占地6300亩着力打造“15155”工程,即:产值1000亿元、投资500亿元、创利税100亿元、解决50000人就业、带动5倍产值的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以煤一电一化、煤一电一铝、煤一电一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共规划建设涉及煤矿开采、重介选煤、特种玻璃、捣鼓机焦、热电联产、石墨电极等21循环经济支撑项目,其中,已开工建设的核心项目有:2万平米生态办公区、打造1000万吨/年煤矿规模集团、4×120万吨/年焦化厂、4×350MW热电联产项目、4×600吨/日特种玻璃生产项目、2×300万吨/年选煤项目、中船路鑫矿用高新装备项目、那玉货场改扩建项目。
贵州省100个标志性工业园区建设六枝特区占3个,分别为:六枝特区岩脚工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六盘水路喜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六枝境内)。省级工业园区一个(木岗工业园),省级农业园区一个(郎岱农业园),市级工业园区一个(岩脚工业园),市经济开发区一个(平寨经济开发区)有六枝工矿集团、六盘水煤机厂、一四二队、水源队、铁五局水泥厂等省、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有绿色食品厂、领先食品厂、家乡土豆片厂、犇鑫牛肉干厂、宏奇制药厂等区属企业和上规模的民营企业102家。
⑦ 六盘水资源是什么
主要是煤炭,然后是砂石,部分地区有铅锌和铁矿。我说的是矿产资源。